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语境是语言赖以生存、运用和发展的环境,它制约着语言,决定着语言的命运。"①语境不是虚无飘渺的,它可以分解为若干个具体的构成因素,诸如题旨、上下文、时间、场合、对象、自然环境、社会背景、文化心态等等。人们在实际语言运用中,自觉不自觉地受着语境的制约,或者说自觉不自觉地适  相似文献   

2.
引导舆论是新闻媒体的功能之一。新闻传播机构不同于立法、司法或行政机构,它不能用法律、纪律或命令等强制手段要求人们做什么或不做什么。但是,它又确实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甚至政府的重大决策也会自觉不自觉地受到它的制约。新闻媒体对社会生活的干预和影响主要是通过揭示事  相似文献   

3.
语体是语言运用的先行和归属,语言的运用离不开语体。简单地说,就是运用民族共同语的功能变体,适应不同交际领域的需要所形成的语言运用特点的体系。它具体表现为受语境类型制约选择语音、词语、句式、辞式等语言材料、手段所构成的语言运用特点体系及其所显现的风格基调。  相似文献   

4.
新闻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语境是语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它制约着语言,决定着语言的运用。语境可分为宏观语境和微观语境。微观语境指口语的前言后语和书面语的上下文所形成的言语环境;宏观语境包括社会环境、时代背景、自然环境及交际的各种因素如时机、场合和交际人的情况等,是文章语言存在的基础。文章语言所负载的特定信息,只有在语境中才能实现。语境含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主观因素指的是作者的身份、职业、思想、意图和心境;客观因素指的是写作时的特定时间、地点、场合、读者、文体及发表方式。人们…  相似文献   

5.
彭曙光 《中国广播》2005,(10):32-34
人们运用语言是为了满足社会交际的需要,因而,发话者就不能不考虑受话者的感受。语用学家把这些语言交际双方不得不考虑的说话的环境因素称之为“社会人文语境”。他们认为,人的言语交际行为不仅无法摆脱社会人文网络的影响,而且它与社会人文语境的关系似乎比语言符号系统来得更加密切,可见,人们不可能“为所欲为”,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相似文献   

6.
人们的社会交往和沟通,包括政治领域、经济领域、精神文化领域以及日常生活领域的交往和相互交叉沟通。无不是通过语言文字的确当表达来实现的。人们从事一切社会活动,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语言和文字,区别只是在于运用得美与丑、精与粗、好与坏的程度不同罢了。那末,新闻作品与它的作者在语言文字表达方式上,是一种什么洋的关系呢?能否这样回答:作者越是注意恰到好处地把握语言层次,新闻作品越能给受  相似文献   

7.
人们通常把使用语言的环境或说修辞行为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因素,叫做语言环境,简称语境:说话和写章都离不开特定的语言环境.大到社会化背景,小到具体场合,都对话语的建构和理解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新闻事实的发生都是在一定的环境和历史背景下产生的,新闻标题如果巧妙地利用新闻发生的环境与背景,就能使新闻事实与标题融为一体,贴切、自然、和谐,具有语境美。如新闻《广州反腐:赛马场老总落马》,“赛马场”与“落马”连得十分自然贴切,那么,新闻标题的语境美如何体现呢?  相似文献   

8.
在收音机里。或在电视中,我们常常能听到这样一种播音腔调:它所传达出来的有声语言。无清晰之意,无鲜明之情,可又貌似“亲切”的“忽高忽低”。它不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感情、真诚地对你说着什么。倒像是接通了一部语言处理机,不管文字上是什么含义、什么事情、什么风格,只要经过这部“机器”的处理.全都“熨平烫好”变成了一样的格式传达出来。于是,人们认为这种“腔调”是“播音腔”。[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广泛进入家庭之后,人们获得信息的主要渠道逐渐从报纸、刊物和广播扩展到电视,也就是从以文字语言和有声语言扩展到了有声语言和人体语言相结合的双渠道传播方式。人体语言,是指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来表现或强化情感,增加传播效果。人体语言伴随着人类的诞生而诞生,可以推定,人类最早的信息交流中  相似文献   

10.
规律是客观存在的,需要人们去发现、认识,并自觉地运用。人际关系有自己的规律。特别是人际关系吸引律,对健全人际关系具有重要意义。编辑工作涉及多方面的人际关系,如,与读者的关系,与作者的关系,编辑同行间的关系,等等。人际吸引律也制约着编辑工作。正确地认识它,并自觉地运用它,有助于编辑工作的健康进行。  相似文献   

11.
试论对台湾广播语言选择的语境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人类的任何认知活动都不可能在真空中进行,无论是认知主体,还是认知客体总是处在一定的认知环境中。认知环境不可避免地影响着我们对认知对象的感情、态度和评价。话语的施予和接受都是在大大小小的语言环境中进行的,人们不可能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而随心所欲地说,也不可能脱离环境因素孤立地建构话语的意义。这是语言交际双方不得不考虑的说话的环境因素——语境。钱冠连先生指出":语境  相似文献   

12.
《中国青年报》曾报道,2002年带有传奇色彩的伟大科学家霍金到杭州出席学术会议时,记提问了些大白话,如“你认为人类历史的下一个世纪最伟大的发明将是什么”,霍金不无讽刺地说:“如果我知道,我就已经把它做出来了。”像这样的提问,既不能让霍金快乐,更无法让读快乐。面对霍金,记的提问有太多的外行话,以至于霍金拒绝回答一些提问,这本身就颇值得反思。无独有偶,  相似文献   

13.
发生在邯郸的几个家庭档案故事耐人寻味,细细品味起来回味悠长。现实生活中,人们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着档案,让人们感受着它的好处,但也饱尝了因为没有档案的无奈。和谐社会需要和谐家庭,和谐家庭需要家庭档案,看来,建立家庭档案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广大群众迫切需要的,问题的关键是怎样引导和帮助群众搞好家庭建档,这里面大有文章可做。邯郸在全市开展的“档案进家庭”活动日渐深入人心,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群众的热情赞扬。  相似文献   

14.
王倩 《中国传媒科技》2012,(22):131-132
作为影响最广泛的大众传播载体,新闻传媒在语言规范及其教化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目前大众传播已成为当前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语境.基于大众传播语境的新闻语言,带有很强的互动性特点,这不仅促进了新闻语言用词语、角色定位以及运用方式的与时俱进,而且还加快了新闻语言的创新.本文以“给力”现象为基础,对大众传播语境下的新闻语言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广播电视语言传播,最具特征的是有声语言传播,文字语言传播是其次要或辅助手段。进入网络文化以后,仍然以此特征与报纸、书刊相区别。在这方面,我们的规律性认识还有许多尚未涉及的问题。当有声语言传播过程进入了。信息共享”的范围之后,若就此止步甚至故步自封,恐怕难免进人“快餐文化”的囹圄而不能解脱。说到底,这只告诉了人们“说了什么”,至于“为什么说”,便披悬置起来。我们对语言的认识,“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有语境的作用5“见什么人说什么话”,有对象的作用。但更重要的,还是“锣鼓听声,听话听音”,“言外之意…  相似文献   

16.
在日常生活及图书馆工作中,除了使用有声语言外,还自觉或不自觉地大量使用无声语言、空间语言来表达人们的意愿和情感,传递信息。因此,在图书馆工作中,充分认识和正确使用无声语言、空间语言,会有效地改进各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新闻前哨》2002,(7):47-47
薛振嘉在《中华新闻报》上撰文说,新闻边角,可称新闻边角模式或新闻边角效应,它是在新闻界已经或正在进行的并被证明是成功的实践模式,只不过有人能够自觉地运用并获得成果,有人没有意识到、不那么自觉,没有把它上升到理念罢了。受众对边角陌生的东西永远充满着好奇。新闻偏爱边角,边角蕴藏新闻。边角是新闻富矿。中外凡有成就的名记者大多是“新闻边角模式”的实践者,之所以成名大多是缘于其足迹走到了“边角”之地,向受众传播了应知、欲知而又未知的事物,满足了人们的新闻求知欲望。美国著名记者斯诺走边角写出了《西行漫记》;…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今信息时代,人们经常都在不同的领域内,自觉或不自觉地传递着情报,吸收与利用着情报。人们对情报的需求,在某种意义上说,要比能源、材料更加迫切。情报已被人们认为是经济建设、科研、设计、生  相似文献   

19.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每个人无时无刻不在根据一定的道德规范体系、价值观念评判着别人的或自己的行为。正像恩格斯所指出的:“人们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阶级地位中,吸取  相似文献   

20.
交通工具的进步和通信手段的发展,使得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人能够频繁地接触和交往。当人们用语言进行交际活动时,通常自觉不自觉地依赖着约定俗成的传统礼仪,具有强烈的文化色彩。不同的文化会有不同的语言交际规则和礼貌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