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心理和谐与心理健康同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要“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继全心理咨询网络,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从而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因此,研究和探讨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和谐心理,对于建设和谐校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和谐心理,对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保障大学生健康和谐发展十分重要;当前大学生不和谐心理的主要表现有自我认知偏差、情绪困扰、意志缺陷等;有效克服大学生的不和谐心理就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和谐心理,为其和谐发展提供心理保障。  相似文献   

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在“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和谐社会说到底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心理上的和谐。社会的和谐与社会每个成员的心理和谐有着密切关系,心理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从社会心理角度来说,人们和谐的心理状况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重要的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要注重社会群体和个体的心理状况,培育和保持人的和谐心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谐社会是一个多种要素相互配合相互统一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4.
和谐道德心理是道德人格健全的具体体现.研究分析大学生道德心理不和谐的成因,探索建构大学生和谐道德心理的路径,即吸收中国传统德育理念的精华、在生活的实践中建构大学生和谐道德心理,对于完善大学生道德人格,促进大学生道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心理和谐是和谐教育的基础内容,要求和谐教育遵循心理学规律。从而,如何捕捉学生的心理变化规律,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原理去观察、认识、分析,解决其思想,观点.立场和行为,确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进而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就成为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又一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心理和谐不等同于心理健康,这一问题的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研究的空间较大,其中,心理和谐教育的研究十分有意义.具有可操作性的和谐观使心理和谐、特别是心理和谐教育观有了新的认识和相应的可操作性,进而使心理和谐教育取得了很好的实效,其量化评定需要编制一系列"心理和谐量表".  相似文献   

7.
试论心理和谐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理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人的心理和谐,已经成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的重大课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基石。对心理和谐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笔者首先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他人、人与精神世界的三维生存状态、人本和异化学说的生存本质出发,把心理置于人与对象化活动的中介和对象化活动的结果角度,把心理和谐界定为心理结构内部各个要素之间、心理世界与外部世界之间相互平衡而又相互适应,能够确保各系统相生相成的心理功能状态,在心理上对人的实在特性有实现体验。影响心理和谐的因素包括环境因素、心理结构因素和行为因素,调节和保持和谐心理状态、形成有助于心理和谐状态的心理机能品质、塑造和谐自我和自我实现是心理和谐的心理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9.
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的和谐与稳定对整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谐校园的建设是以大学生心理和谐为基础的,从分析大学生心理和谐与构建和谐校园的关系出发。探讨实施大学生心理和谐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说,人们的心理状况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重要的影响,保持人们的心理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心理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的具体表现是社会发展的源泉,是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的尺度,是社会创新的心理要求,是社会稳定的心理保障。客观刺激事件和心理挫折是诱发心理不和谐的主客观原因。构筑心理和谐可从:转变行为理念,加快推进制度安排与政策设计;积极推动人的心理和谐建设;提升人的道德需要等三个策略进行。  相似文献   

11.
中华"和"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以中华"和"文化的积极思想引导高校学生,使之健康、积极、向上成长,在当前形势下,具有十分特殊的意义,本文就此分别从中华"和"文化对大学生在学业、情感、信仰等诸多压力的影响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2.
心理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与基础。通过挖掘孔子的心理和谐思想,研究探析孔子的"灵性修养"实践历程与"孔颜之乐"的境界,为探索人的心理和谐之道,培养心理和谐人格提供借鉴,这对于当今实现人的心理和谐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试论心理和谐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只有心理和谐,人和谐,社会才会和谐。探讨了心理和谐的内涵及心理不和谐的原因,并提出了构建心理和谐的相应的解决对策,即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增强社会和谐的程度和水平;积极协调社会关系,建立稳定的社会结构;畅通利益诉求渠道,培育良好的和谐心态;提高政府行为的透明度、公信度,营造和谐社会氛围;积极推动心理和谐建设等。  相似文献   

14.
小学生心理不和谐状况调查显示,在学习障碍、性格障碍、行为障碍上存在问题的小学生略高于存在其他问题的小学生。其中男生心理不和谐的比率略高于女生,农村学生心理不和谐比率远高于城市学生,且存在显著性差异;薄弱学校学生心理不和谐比率高于软硬件较好的学校;留级学生在学习障碍、情绪障碍、性格障碍、行为障碍上均高于非留级学生。为此,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推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规范化、科学化进程,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与培训工作,以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中国美学的“中和”特性既体现自然、社会和人生的一种本真状态,更是艺术和审美的最高境界;既含有哲学意义的生命本体论特征,又汇聚着审美智慧,呈现着深生态意蕴。由“中和”到“致中和”而归位的审美状态是由生态、生命指向艺术与美的辩证生成过程及境界。它能够以人与自然的生态感应与审美体验而铸就审美主体的心灵世界,在体悟美与艺术及生态之意味的活泼的生命韵律中,使人以一种圆融无碍的自由精神畅游于宇宙万物之中。  相似文献   

16.
“和而不同”包含三层含义。“和而不同”是宇宙的普遍规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我党制订内政外交政策的重要哲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现代性的发展经历着一种全球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主观目的,既促使了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也引起了文化焦虑。无可否认的是,传统文化作为一种宝贵的资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或减轻这种文化焦虑。通过对传统文化的重新阐释使其获得新生,是传统文化在社会转型期进行现代化转化和发展的必由之路。为此,本刊特约请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转型期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05C003Z)课题组成员,撰写了此组笔谈,希望有助于促进传统文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汉民族“和合”文化观与社会和谐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和合"文化是中华的精髓,它具有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及完整的内容体系,对于形成良好和谐的人和自然关系、人际关系,提供了一种卓越的指导思想。"和合"文化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思想文化资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文化基础,弘扬中华"和合"文化精神,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心理和谐是心理各种要素和关系相互融洽的状态,是一个复杂的多维度系统,它涉及自我、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等多重关系。通过文献综述、开放式调查、专家咨询等提出了大学生心理和谐维度结构的理论构想,包括自我和谐与社会和谐、人际和谐与自然和谐四个二阶因素和积极性、适当性、敏锐性、认同性、和睦性、融洽性、亲近性和相融性八个一阶因素。以此为基础自编了大学生心理和谐问卷,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进一步验证了大学生心理和谐维度结构,表明该结构可作为今后深入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