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我们生活在一个科技迅速发展,物质条件日益丰富的时代.科技的发达、物质的丰富在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但同时,人们却又走入了另一个怪圈.这就是精神的失衡,生命意义的缺失.俗话说“文以载道”,语文学科在对学生进行祖国的语言文字的工具性教育的同时,也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任.  相似文献   

2.
我们生活在一个科技迅速发展、物质条件相对丰富的时代,然而,发达的科技、丰富的物质在改善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也使现代人陷入了深深的精神迷惘和意义危机,人们失去了灵魂的根基。这并不仅止于成人的世界,就连有些学生,也对许多有意义的事表现出可怕的漠不关心和麻木不仁。更有一些学生,对生命缺乏应有的珍惜与热爱。眼下我国的教育,谋求的是"何以为生"  相似文献   

3.
温晓娈  孔杰  谯健 《现代教育》2012,(11):103-103
当今是一个科技迅速发展、物质条件相对丰富的年代,然而人们在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同时,也陷入了深深的精神迷茫之中。有些青少年对很多有意义的事物表现出可怕的漠不关心和麻木不仁,更有一些学生对生命缺乏应有的珍惜和热爱,自杀或伤害他人、吸毒等恶性事件时有发生,令人触目惊心。血的教训告诉我们,教育学生珍惜生命、认识生命的本质、理解生命的意义、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已刻不容缓,生命教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4.
当今是一个科技迅速发展、物质条件相对丰富的年代,然而人们在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同时,也陷入了深深的精神迷茫之中。有些青少年对很多有意义的事物表现出可怕的漠不关心和麻木不仁,更有一些学生对生命缺乏应有的珍惜和热爱,自杀或伤害他人、吸毒等恶性事件时有发生,令人触目惊心。血的教训告诉我们,教育学生珍惜生命、认识生命的本质、理解  相似文献   

5.
生命教育(life education)是一种全人教育,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生理、心理、自然性、社会性全面均衡的发展。我们生活在知识爆炸、科技迅速发展、物质条件日益丰富的E时代。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在生活质量迅速改善的同时,也出现了精神的失衡,生命意义的缺失使他们陷入了深深的精神迷茫和信念危机。在物欲横流不断冲击的影响下,青少年常处在虚拟的状态中,对人生的价值、生命的意义、人我关系及生死问题都无法真正的了解。刘海洋事件、马加爵事件使我们认识到引导学生用爱心经营生命、思考生命方向的教育之重要。  相似文献   

6.
出于对"禁欲主义"之反动而产生的消费主义思潮,片面追求消费符号化,异化了消费的本质,在助长人的感官物欲的同时,误导了精神生活的应当走向。超越消费主义,要在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基础上,引导人们追求生命的精神意义和社会价值,在合理的消费中注重丰富精神生活,从而推动人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科技的高度发展,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但作为有血有内的人类,除物质生活外,日益关注着自己的精神生活。文学泰斗巴金先生就曾经说,他晚年有三种痛苦:一是为什么不可以拿着笔死去?二是深爱的人一个个离他而去,三是生命失去了奉献的意义。巴老正是在这种精神炼狱中最终完成了自己独立人格的历史选择。  相似文献   

8.
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科技的高度发展,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但作为有血有肉的人类,除物质生活外。也日益关注自己的精神生活。 文学泰斗巴金先生就曾经说,他晚年有三种痛苦:一是为什么不可以拿着笔死去?二是深爱的人一个个高他而去,三是生命失去了奉献的意义。巴老正是在这种精神历练中最终完成了自己独立人格的历史选择。  相似文献   

9.
一直认为人情、人性是知识的属性,知识的每一个字符都诉说着人们的生活,沉淀着生命的意义,知识那丰富的“精神意义”能唤醒、启迪学生的心灵。也许正是因为抱着这样的观点,在学科教学中,笔者总想让学生学会倾听知识的“言说”,体悟其丰富的“精神意义”,或尽量使知识穿越时空,抵达学生的心灵。然而在不少时候,还是发现要么有学生听不懂知识的“言说”,要么是知识敲不开学生的心门。笔者还能清晰地记起,那一次课堂的场景:  相似文献   

10.
朱俐俐 《文教资料》2013,(29):14-16
在宗教衰落及物质主义盛行的历史时期,奥伊肯深感随着物质生活的进步,人们的精神生活却面临着严重的问题,生活的意义与价值丧失。对此奥伊肯批判了新旧人生哲学体系的局限性,并建立了自己的人生哲学体系即精神生活哲学。这是为生命的哲学。奥伊肯企图用自己的精神生活哲学帮助人们找到确证生活的意义与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杨文昌 《现代语文》2007,(10):29-30
当今社会,科学的发展推动着人类的进步,在物质条件日益丰富的同时,物质与精神的失衡,生命意义的缺失,使现代的人陷入了深深的精神迷惘和意义的危机,人们失去了  相似文献   

12.
人的精神生活构成要素十分丰富,包括知识、情感、道德、理想、信仰、各种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等等。各个要素之间既相互作用、相互滲透,又具有相对独立性,有各自内在的发展规律,因而在发展中往往不是协调一致的。但是,我们这里所说的精神生活系统的不平衡发展,主要还不是指这种不平衡发展,而是指由于人们过度膨胀的物利意识和科技理性导致的人的精神生活系统的不平衡发展,主要表现在人的知识生活和道德生活的不平衡发展,高科技与高情感的不平衡发展,人的意义生活和超越生活的丧失。人的精神生活是构成人的完整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关涉人的…  相似文献   

13.
生命教育是“三生教育”重要的一环。目前青少年在生活、生命与人生方面出现了许多问题。在大学开设“生命教育与生死哲学”公选课,是要让受教育者体会、认识到自我之社会生命、精神生命和超越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从而处理好与他人、社会的关系,在人生中丰富精神生活、发展知识水平、提升文化素养,同时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念。其课程内容应包括五大板块:学会生死、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休闲和学会养生。  相似文献   

14.
生命教育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生命教育 :现代教育不可遗漏的一环现在 ,我们无疑生活在一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人的生活空间和领域 ,促进和提高了人的生活的便利性和生命的成就感 ,为改善人的生命质量和生活的幸福创造了保证条件 ;同时也使“人”在追逐财富的聚敛、技术的运用和权力空间的争夺等强大利益面前萎缩了 ,被忽视了。当人们在追求物质财富、技术力量、科学知识时 ,这些东西作为追求的目标 ,会象征着生活的目的和生命的意义。但是 ,获得了这些 ,是否就意味着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的体现呢 ?在工业技术时代 ,现代教育本…  相似文献   

15.
休闲是社会物质生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们对生活质量、生命价值和生存意义的追求,它不仅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社会能力的完善,也有利于终身体育观念的贯彻和实施。在新世纪,休闲体育教育必将成为教育和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休闲体育教育的内涵、社会价值和功能等进行了分析与论述,并对休闲体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相关探讨,针对此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更好地促进休闲体育的发展,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这对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魏晋风度是魏晋时期产生的一种人格精神与生活方式的统一体,是独具特色、内涵丰富的文化现象。从梳理魏晋风度的形象特征入手,归纳魏晋风度精神内涵的实质,继而总结了魏晋风度生命意识的内涵、意识的觉醒、觉醒的表现,以及文学艺术领域中的生命意识表现,在此基础上探究魏晋风度精神品质和生命意识所具有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7.
高校开展生命教育的原则与方法探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高校开展生命教育,既是对传统高等教育弊端的反思,也是未来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取向.高校开展生命教育的具体实践必须依据生命的特征,遵循生命教育的基本原则.在生存价值与生活意义相统一、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相平衡和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相协调等原则的指导下,通过培养师资队伍、合理课程设置、追求个体的真善美等途径有效进行生命教育,使每一个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学会与人相处,尊重和珍视他人和自己的生命,从而拥有丰富精彩的人生.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13,(65):83-84
生命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一种对人生价值、世界价值、生命价值的追求。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物质生活满足了人们的生存需求,人们更注重精神的需求,随之生命的意义更重大。生命教育中关注人们的生命是教育的本质。生命教育以生命为核心,帮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体育是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有效途径,是维持生命充满活力、健康的保证。体育可以让生命充满激情、热情,还可以享受生活的美好,尤其是在中学阶段,学生的身体正处于发展时期,学校体育教学显得尤其重要。可见生命教学和体育教学相辅相成,值得教育界审视和研究,作者就基于生命教育理念的中学体育教学进行了审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韩志荣 《江苏教育》2022,(62):60-63
<正>21世纪为人类带来了科技的发展、物质的丰富,但也带来了精神的失衡、生命意义的缺失,中学生在这一问题上表现得更为明显。究其原因,与中学生自我评价不客观、人际关系疏离、身心发育不协调、社会适应能力不强,与父母缺乏陪伴、祖辈过于宠爱孩子,与学校过度重视智育、忽视生命教育,与社会内卷、精神贫乏等都有关系。特别是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居家、停课、线上学习、死亡等,人们对未来充满了危机感和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20.
学术扫描     
杨雄在《生命教育与青少年发展》(载《当代青年研究》2005年第1期)一文中对青少年发展中生命教育的重要性、生命教育的内涵和实质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探讨。文章指出,现代社会中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发展的不平衡,教育机制中人文精神教育的缺失,使一些青少年陷入迷茫和意义危机中。要构建一个和谐社会,必须加强青少年“生命教育”和“全人格教育”,倡导科技加人文的平衡发展,强化青少年的心理、情感训练。文章首先强调了生命教育的重要性,认为生命教育是青少年发展的必修课,是对青少年人文精神关怀的手段。通过系统的生命教育,一方面使青少年懂得珍爱生命,懂得生命的价值,战胜生活中的挫折;另一方面使青少年体悟人生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