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读书与做人     
虽然中国人的读书现状不容乐观,但关于读书的话题却是常谈不衰。在读书的境界方面,人们一向推崇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的三个层次:"‘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说揭示了读书做学问的不同阶段、不同状态和达到的不同境界,描绘了读书学习由"必然王国"逐渐进入"自由王国",最终得以大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高考这种改变命运的‘神奇’魔力,今天依旧存在。教育其实已不需要这般‘神奇’,而需要回归平淡,将读书变成每个人日常的需求,甚至是一种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3.
郭宗明 《科技文萃》2001,1(6):107-109
从时代背景到段落大意到主题思想到写作方法到语法、修辞、逻辑阅读成了训练,训练就是做题,读书的乐趣、美感被扫荡殆尽,令人不禁发问绝不应该把王富仁先生发表于2001年2月1日《中国教育报》上的《好读书,不求甚解》一文,看作是一篇无足轻重的泛泛之论。这篇文章,对我国的语文教学,尤其是对所谓的阅读教学进行了有力的针砭,对现行的主流式教学方式,提出了极有价值的反叛式见解。譬如“好的书,是‘读’过就‘懂’持,‘读’同‘解’(理解)是同时完成的。在这个意义上,‘读’就是‘解’,‘解’就是‘读’。  相似文献   

4.
中央教科所戴汝替在《拼音教学科学化问题》一文中指出:“儿童入学的第一需要是知识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是识字读书的自愉感和自豪感,是渴求信息的沟通和内心的感受的表达。归结到一点,就是‘识字读书,说话写字’。”事实上,充分满足了这个需要,一切的教育——无论是知识的、做人的、体魄的、心理的还是其他什么的,都会变得“水到渠成”、“迎  相似文献   

5.
钱梦龙先生早就提出“语文老师如果能够把他的学生都培养成爱读书、会读书、多读书、读好书的‘读书人’,那么提高学生的素养就不再是一个遥远而蒙咙的目标了”。又说“阅读能力虽不是语文能力的全部,但它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坚实基础,落实到操作层面,就是一个重要的‘抓手’、抓住了‘培养阅读能力’这一条,就是抓住了语文教育的‘牛鼻子’,语文教育的‘减负’就有了可能”。  相似文献   

6.
不经意间在成长博客网的“日志精粹”栏目中,看到网友“心灵捕手”的《谈刻苦学习》一文,其中写道:”面对学习中的‘苦’,我们难免意志不坚定,彼时就会有很多刻苦学习的事例来激励我们。什么‘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借光’、‘囊萤映雪’、‘铁杵磨成针’等。然后我们的斗志往往又被激发出来了。”读了这段话,我不禁回想起自己高中时代读书的情景。  相似文献   

7.
早在半个多世纪前,著名作家林语堂就尖锐地批评了我们的课堂:“从小学到大学研究院.老师有一种‘天才’,就是把读书的乐趣挤出,使之变得枯燥乏味。”这句话值得广大语文教师反省。  相似文献   

8.
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世界里,有这样一个星系,居住着善良勇敢的"蓝星人”、奸诈狡猾的“红星人“、骁勇善战的"橙星人”和神秘莫测的‘‘绿星人’’。几方势力为抢占星系资源而争斗不断。直到有一天,出现了强大无比的‘‘黑星人”,使得这场争霸战变得更加混乱……在游戏中,我们属于蓝星势力。你就是蓝星的指挥官,你将指挥你的战队攻击其他颜色的星球,同时还要防御  相似文献   

9.
总理讲:“今天是‘世界读书日’.大家通过读书和举办讲座等形式开展活动,这对于推动全民族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提倡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将起到促进作用。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  相似文献   

10.
声音     
●“自律成了当下网院院长的热门话题。但在强调自律的同时也许更应该指望法治”。《中国远程教育》卷首警世之语。●“当夜幕降临时,上海还有10万人在网上读书‘充电’,学习正在让这座城市变得更美丽。”上海电视大学校长张德明感慨万端。●“无人不学习、无处不学习和无时不学习”。上海学习型城市网络建设宣言。声音@王珏  相似文献   

11.
时至今日,仍有相当多的人(包括学生、家长和教师)认为,学生进学校就是来读书的;书读好了,就称得上是好学生,将来就有光辉灿烂的前途。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认为这种观点是要不得的,至少是失之偏颇的。1983年7月5日,他撰写了《读书和受教育》一文,文中明确指出:“学生读课本并非目的,真能懂得事物,真能明白道理,真能实践好行为,才是目的。这三个‘真能’极为重要。学生果真‘真能’了,才是真正受到了教育。”古往今来的大量事实反复证明,叶圣陶的教育目标思想完全正确。  相似文献   

12.
雪之署于杂文《“两个桃子杀了三个读书人”》,有的人认为这个笔名“同本文联系起来看,正是给三个‘读书入’昭雪冤枉——他们并未被‘二桃’所杀,只是被教育总长的不通所杀罢了!”有的人则认为“雪,洗涤之意也;之,为代词,系指‘二桃杀三士’这个典故”。我觉得这二种说法对“之”字的理解均不甚妥恰。说鲁迅是为三个“读书人”昭雪,是不通的,因为他们并  相似文献   

13.
一、关于文本内涵的解读:揭示文本的隐蔽意义关于《伟大的悲剧》内涵的解读,张欣从标题和文本最后一段入手,分析斯科特一行人的"伟大"与"悲剧"。她认为:"‘悲剧’是指‘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伟大’是因为‘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①庄庆娟则结合分析斯科特一行在南极探险途中所表现出  相似文献   

14.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身的教师。为了强化家长在孩子成长中的教育作用,四十五中高二(2)班日前召开了“向爸爸妈妈请教一条人生格言”的主题班会。四十八名学生在会上谈了爸爸、妈妈教给自己的一条人生格言和自己的思考。戴筠同学说:“爸爸告诉我:‘人和社会的关系是奉献,不是索取。一个人闪光的生活就是对祖国的奉献。’”赵洁说:“我爸爸告诉我,‘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我爸爸嘱咐我要多读书,他说:‘书到用时方恨少。’‘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最不会支配时间,所以爸爸送给我四句话:‘勤劳的人珍惜时间,有志气的人赢得时间,懒惰的人浪费时间,无知的人消耗时间。’”  相似文献   

15.
一、课堂上,学生真正自己“动”起来,才能会读会写,真正学会学习语文的本领。 九年制义务教育沿海版中学语文教材主编曹础基教授说:“语文程度的普遍下降,最根本的原因是读书少。不多读,听、说、写都难以真正提高。老百姓把上学叫做‘读书’。可见,上学主要是读书。不读书,上学干吗?”(见 《语文教学通讯》2000年第18期《提高语文水平的关键在于多读书》) 其实我们有很多语文教师在课内又何曾让学生多读书呢?同学们在老师 ‘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和沉闷的课堂气氛下,被动地听讲,课本都读得不多,也就更谈不上多读课本以外…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世人的浮躁心态,集中表现在追求有用。所谓有用,就是有经济价值。有鉴于此,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专家资中筠在2003年《南方文坛》撰文说:我现在要大声疾呼的就是‘没用’,就是要学‘无用’的东西。(转引自《文汇读书周报》元月2月14日3版)在读书风气日渐式微的时候,这个呼声真是来得及时。  相似文献   

17.
4月10日,由河北省邢台市教育局主办、河北邢台郭守敬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图书大厦承办的“邢台市首届中小学‘读书月’活动”.在河北内邱中学举行肩动仪式。省教育厅副厅长杨勇和市委常委、副市长常丽虹分别在启动仪式上作了讲话。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任保伦宣布“邢台赢首届中小学‘读书月’活动开始。内邱中学教师朱双双、内邱县实验小学学生杨玉卓分别代表全市教师和学生宣读了邢台市首届中小学“读书月”活动倡议书。  相似文献   

18.
陆娟 《文教资料》2011,(32):51-52
中考语文加大了名著阅读的考查力度和深度,教师必须加强名著阅读教学。作者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摘‘花’"、"挑‘刺’"读书法。  相似文献   

19.
浮光掠影     
《新作文》2002,(14)
停了一会,闹声稍定,只听那台下正座上,有一个少年人,不到三十岁光景,是湖南口音,说道:“当年读书,见古人形容歌声的好处,有那‘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话,我总不懂。空中设想,余音怎样会得绕梁呢?又怎会三日不绝呢?及至听了小玉先生说书,才知古人措辞之妙。每次听他说书之后,总有好几天耳朵里无非都是他的书,无论做什么事,总不入神,反觉得‘三日不绝’这‘三日’二字下得太少,还是孔子‘三月不知肉味’,‘三月’二字形容得透彻些!”旁边人都说道:“梦湘先生论得透辟极了!‘于我心有戚戚焉’!”——选自《纸上听说书》…  相似文献   

20.
洗个什么澡     
今天早上,我一醒来,妈妈就对我说:"今天是腊月二十七,顺顺,咱们老家的习俗是‘二十七洗精细,二十八洗傻瓜’。今天你洗个澡吧。‘精细’在咱们老家的话里是‘聪明’的意思,今天洗澡人会变得特别聪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