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接受美学为实现翻译研究的读者转向提供了理论支持。根据接受美学理论,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要充分考虑译文读者的认知心理、审美情趣、文化习俗和诗学传统。一方面,译者应强调对译文读者的观照;另一方面,读者也对译者的翻译活动产生一定的反作用。作为译者-读者互动结果的复译现象,正是因为译者对不同读者的观照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2.
国内对翻译活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语言能力、文化能力、转换能力等方面,对译者的心理因素涉及较少。翻译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过程,很多问题只有从心理学的角度去观察和研究才能解释。心理因素往往会影响译者对原作的理解和译文的表达,从而影响译文质量。因此,应充分考虑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内部心理机制和心理活动的规律和特点,探索心理因素对翻译活动的影响,进而揭示心理因素与翻译活动的关系,以期产生更优秀的译者和更高质量的译作。  相似文献   

3.
刘璐 《英语广场》2023,(7):101-104
顺应论强调特定语境中的话语生成与理解。话语生成过程涉及社会认知、文化心理等多维度顺应,这为阐释翻译过程提供了新的视角。翻译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认知过程,是译者在翻译活动中选择顺应译入语语境以及译文读者认知心理的语码过程。在顺应理论视域下,教师在翻译教学中解析翻译动态选择,培养学生的顺应译文语境文化意识,对学生产出有效译文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商务英语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丹  宫玉辉 《海外英语》2011,(7):165-166
商务英语有着与普通英语所不同的语言特点。中英民族在事物认识、风俗习惯、地理位置和心理特点上的差异导致了英汉语言文化的巨大差异。因此,在商务英语翻译中,译者就要采取充分的理解商务词汇的文化内涵,大量增加本族语和目标语言文化常识输入,综合应用多种翻译方法和技巧等策略来减少文化差异对译文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在尊重翻译对象的前提下,为实现翻译目的往往会在翻译活动中表现出主观能动性,其基本特征是翻译主体自觉的文化意识、人文品格和文化、审美创造性.文章通过分析谢默斯·希尼英译《贝奥武甫》的译文选词、韵律及修辞等风格特征,探讨由译文风格所彰显出的译者民族文化身份、文化审美及文化取向等译者主体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接受美学理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论支持。接受美学认为翻译是作者译者读者三者交流互动,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要充分考虑译文读者的认知心理、审美情趣等已有背景,同时译者应强调对译文读者的期待视野的观照,争取实现翻译过程中两次视野融合。本文以鲍勃·迪伦的民谣歌词翻译为例,演绎了接受美学对于翻译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商洛学院学报》2018,(1):34-38
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各有优势,译者应基于汉语文化负载词的文化和形式特点对其灵活选择。为了传播中国文化,译者应在能够保证译文准确易懂且不会引起文化误解的前提下使用语义翻译。语义翻译主要包括三种形式:直接复制原语文本的语义翻译、增加注释的语义翻译和音译加注形式的语义翻译。如果因语义翻译的使用而导致译文内容的错误,甚至带来文化冲突时,译者就必须选择交际翻译,通过使用释译、注释、增译、省译等方法,优先保证译文的易懂性、准确性和流利性。  相似文献   

8.
从关联翻译理论的视角,本文探讨了译者在翻译文化意象时对可能出现的亏损现象进行补偿的七种语用翻译策略:直接翻译、直接翻译加脚注、直接翻译加修饰语、直接翻译增加隐含意义、音译、直接翻译间接翻译合用、转换文化意象等.本文认为,在翻译的跨文化交际中,在确保原文文化意象不会亏损的前提下,译者应尽可能地使译文释义性相似作者的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使其与译文读者的审美期盼相吻合.只有这样,译者才能真正肩负起传达原语文化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9.
为了迎合旅游文本翻译的特点,实现其信息、呼唤和美学功能,译者需兼顾语言、内容和形式方面的处理,以满足译文读者的心理和文化需求。基于认知的语言、内容和形式图式可以帮助译者对源语进行三重解构,在重建译语图式的同时译者应当依据翻译适应选择论的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为行为准则,适度发挥主观能动性,采用“择善而从”的翻译策略。译者通过语言、内容和形式图式的重建使译文词句通顺自然,补充缺失的背景信息,以其独特的文体风格吸引游客,最终实现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0.
翻译不是将语言进行简单的转换,而是包括历史背景、文化传统、作者心理等在内的宽泛的文本转换.本文提出当今翻译学应借鉴西方当代新修辞学的意义理论指导翻译理论、翻译方法,加强修辞意识的培养,提高译者对译文受众、对译语修辞传统和译文话语修辞力量的理解与重视,强调以受众为中心,充分展现译文的修辞力量,以及受众对译文形式的认同感,并采取顺应源语文化的翻译方式影响受众,使其领略不同文化与语言的风采,最终将修辞的力量有效地传达出来.  相似文献   

11.
接受美学给翻译研究带来了深刻的思想革命,肯定了译语读者在翻译中的重要地位.《围城》英译本之所以好评如潮,是因为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发挥了主观能动作用,灵活采取翻译方法对译语读者进行关照.一方面,译者迁就译语读者现有的阅读习惯和接受水平,关注了译文读者的语言习惯、文化心理以及认知心理,满足读者的期待视野;另一方面,译者向读者输入异语文化成分,提高读者的认知能力,开拓读者的接受视野.  相似文献   

12.
彭祺  张兰琴 《海外英语》2012,(1):167-168
20世纪70年代以来,翻译研究逐渐从语言学层面转向文化层面,随着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文化在翻译中的影响和作用,译者的地位逐渐从边缘走到了中心,译者身份对译文的影响成为翻译研究热点之一。该文通过分析《孙子兵法》sonshi网站的英译本和国内译者的译本,探讨在中华文化古籍的翻译中,译者身份对译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作者运用文化翻译现的理论。从影视翻译的特点和原则出发.对影视字幕翻译过程中文化因素的处理等问题进行探讨,指出译者应充分发挥其创造性,努力实现译文文本与原文文本的文化功能等值。还指出译语文化是决定翻译的因素.成功译文应以译语读者为中心,注意信息传递的效果.即读者的接受性。译语观众与原语观众心理接受反应和谐一致.是影视翻译最高标准。  相似文献   

14.
陶思  黄志冰 《考试周刊》2008,15(23):209-210
对译者主体性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从译文中了解译者的文化意识和态度及文化审美,有助于我们了解译文形成的文化背景及译者的翻译动机.文章从林语堂崇尚女性的生命体验,追求"性灵"的审美情趣,以及自然诙谐的幽默风格出发,探究林语堂如何在翻译选材与翻译作品中发挥译者主体性.  相似文献   

15.
关联理论的翻译观认为翻译就是寻求最佳关联。最佳关联是译者力争达到的目标,也是翻译的标准。而最佳关联又取决于推理和语境效果。由于译者的认知不可能等同于原作者及译文读者的认知,译者必须通过分析推理构成对原著的认知心理图式.再通过译文将自己形成的认知图式传递给译文读者,最大限度地使译文读者的期盼和原作意图相吻合,这就为译者提供了发挥主体能动性的广阔空间。译者的主体性贯穿翻译始终。翻译成败有赖于译者主体性发挥的程度。  相似文献   

16.
翻译是在译者的时代背景下对译文的文本产生过程,译文的文本性必然受到译者当时的特定历史和文化环境等的影响,因此语言规范程度对译文的质量起到了制约的作用,文章从各角度分析了语言规范对翻译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诗歌翻译是一种实践性极强的翻译活动,备受翻译家的重视。同时,诗歌翻译又是一项极富创造性的翻译活动,处处都体现出译者的主观能动性。改变译者地位,译文的语言结构、文化内涵、文本选择和翻译方法等是译者主观能动性体在诗歌翻译过程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18.
生态翻译学将翻译视为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译文是译者对其生态翻译环境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的结果.以此理论为基础,探讨旅游外宣英译的翻译策略与翻译方法,指出在旅游外宣英译中译者应在参照译文可接受性的基础进行多维适应性选择转换,具体主要通过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才可能产出整合适应选择度相对高的译文.  相似文献   

19.
在经济新闻的翻译中,目标受众的语言、文化、心理以及现实的社会事件等因素对信息的有效传递有重要影响。汉斯.弗米尔的"目的论"强调根据预期功能或目的灵活地选择翻译方法,使翻译不再局限在语言层次上。因此,在不改变译文原意的前提下,译者可对原文信息进行适当的添加、删减或调整,甚至可根据翻译目的改译原文,以实现译文在新语境中的交际功能。  相似文献   

20.
同任何翻译一样,商标词的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涉及到语言规律、地域文化、消费心理和价值取向等诸多因素,商标译语中的信息接受者对商标译文信息的反应应该与商标源语接受者对商标原文的反应程度基本相同.在翻译商标词时,译者应在等效翻译原则的指导下,尽可能将商品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功效特色等效地传达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