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在德国.教师职业因为考证难而被称为“三大艰难职业”(其余两个为医生、律师)之一。然而,最近德国《职业》杂志的调查显示,教师职业已成为大学毕业生“最向往的职业”。专家认为,教师职业受欢迎,与德国对教师的独特培养制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青木   《山东教育》2005,(34):63-63
在德国,教师职业因为考证难而被称为“三大艰难职业”(其余两个为医生、律9币)之一。然而,最近德国《职业》杂志的调查显示,教师职业已成为大学毕业生“最向往的职业”。专家认为,教师职业受欢迎,与德国对教师的独特培养制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小学教育专业本、专科学生教师职业态度及其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学教育专业本专科学生教师职业态度研究的被试为普通师范院校大学生393名。自编“师范生教师职业态度”问卷,问卷由职业认知、职业声望、职业情感、职业行为倾向、职业吸引五个因素组成。研究结果显示:小学教育专业本、专科学生的教师职业态度前三个因素基本持肯定态度,未达积极水平。教师职业行为倾向属中等偏上水平,个别差异较大。教师职业吸引约为中等水平。小学教育专业与其他专业师范生的教师职业态度差异比较显示,教师职业认知、职业声望、职业行为倾向呈显著性差异,前者高于后者。据此,我们可采取如下策略提高教师职业态度:加强师德教育,变“灌输”为“养成”;重视职业情感教育;增加教师职业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被试为普通师范院校大学生675名。自编“师范生教师职业态度”问卷,问卷由职业认知、职业声望、职业情感、职业行为倾向、职业吸引五个因素组成,共28个题。结果显示:师范生教师职业态度均分属于中等偏上水平,未达积极水平。男生与女生在职业声望因素上有显著差异,后者高于前者。来自农村与城市的学生在职业声望、职业情感、职业行为倾向上有显著差异,前者高于后者。文理科、不同地区的师范生教师职业态度无差异。并针对调查结果,提出提高师范生教师职业态度方法。  相似文献   

5.
在联邦德国,教师职业是颇受人们羡慕的一个职业。师范专业在德国不存在招不到好学生或被人冷落的问题,它一直是中学毕业生所向往的,是报考的“热门”专业。教师  相似文献   

6.
提升新生代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是促进乡村教师队伍优化的重要举措,是提高乡村教育质量的有效保障。以社会互构论为理论视角,对四川省P县新生代乡村教师进行调研,研究发现新生代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是职业供给力、职业保障力和职业发展力三力促动的结果。当前新生代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存在职业供给力不足和“下得去”的区域差异较大、职业保障力薄弱和“留得住”的结构性障碍突出、职业发展力欠缺和“教得好”的协同机制不健全等现实困境。需构建“回归乡土”的精准化引培机制,提升乡村教师职业供给力;构建“集体共创”的联动化留人机制,增强乡村教师职业保障力;构建“主体能动性”的长效化育人机制,提高乡村教师职业发展力。  相似文献   

7.
关于教师职业的声望,单以名人名言搪塞,不足以弄清事情的真相。故有必要把它放在“社会地位”构成及“职业声望”构成背景上分析,并以有关教师职业声望的社会调查结果为参照。  相似文献   

8.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强化特殊教育普惠发展”。以“激励—保健”双因素为理论基础,对四川省内162名特殊教育教师开展问卷调研发现,女性教师的保健因素获得感低于男性教师且中学教师职业获得感最低,物质基础是对特殊教育教师职业获得感影响最大的显著正相关因素,职业评价与特殊教育教师职业获得感呈显著的正相关且在职业获得感与物质基础、职业晋升之间具有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职业“更年期”是人们职业转折最主要的一个时期,分析高校教师职业“更年期”的心理状态,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教师职业“更年期”的心理调适方法,对于做好教师从职业生涯平缓地过渡到退休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前人关于教师职业社会化的研究成果及其局限性,认为民族杂居区农村教师的职业社会化发展的“瓶颈”是“教师职业继续社会化停滞”,并从心理学的角度结合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和职业继续社会化的心理规律,深入探讨西部民族杂居区农村教师职业继续社会化的问题,依然具有较强的现实需要,也还有较大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论教师职业的专业化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教师专业化是社会分化与职业分化的产物。本文首先论述了专门职业的概念,并归纳出专门职业的六大特征,即专业知识和技能、职业道德、长期的专门培养、进修制度、自主权、组织权。进而以此审视教师职业,提出教师职业是“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专门职业”,在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也需进一步加强与完善职业基本标推、专门职业观念等。  相似文献   

12.
高职师范教育在培养学生教育教学技能的同时,还应引导高职师范生树立正确的教师职业观,明确教师的职责与使命,认同教师的职业。要运用创新理念培养高职师范生的职业精神,用“协调”理念培养高职师范生的职业精神,用“绿色”理念培养高职师范生的职业精神,用“开放”理念培养高职师范生的职业精神,用“共享”理念培养高职师范生的职业精神。  相似文献   

13.
罗谢明 《贵州教育》2010,(10):19-20
有人说,当教师仅是一个“知识传播者”的时候,教师的职业是可以被同等学历者所代替的;当教师是个“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的时候,教师的职业就具有了不可替代的特殊性了。若干调查问卷显现教师职业位于社会各业的前列.也表明了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总之,它既是一种职业.更是一项事业。因此,面对当前充满竞争,挑战的社会,教师要做好“教师”,就必须转变观念,更新思想,加强素养;转变教育教学行为.  相似文献   

14.
教师职业及其发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促进教师职业发展已经成为当今教师教育领域的重大课题。教师职业发展的核心问题是教师职业的专业化 ,体现在教师职业的不可替代性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经常把教师看做是一个职业 ,但是 ,如果和其他的职业 (诸如医生、律师等 )相比 ,我们就会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因此对教师职业仍然存在着一些异议 ,许多人认为教师是人人都可以做的 ,因而不存在教师职业专业化的问题 ;也有一些人认为教师是一种半职业或不确定职业。因此 ,我们有必要对教师职业进行探讨 ,以期促进教师职业发展。一、职业的界定我们经常使用“职业”及“职业者…  相似文献   

15.
张俊秀 《学子》2014,(9):65
德国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明确了我国职业教育应以职业为导向,以行动导向教学法改革作为发展目标。但如何有效地开展这场职业教育的变革,实现以职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行动导向教学法改革,其关键在于教师职业理念和职业能力的构建。本文从教师职业能力架构和教师职业能力培养对策两方面对此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6.
有关教师职业魅力的调查表明,德国教师在民众之中享有很高的社会声望,而且教师对其职业的满意度也很高。这一调查结果不禁引发我们对德国教师职业为何如此富有魅力的思考。文章分析表明,德国教师职业的魅力一方面得益于德国提高教师职业地位和待遇的措施,如教师是公务员,工资待遇高,工作时间短,休假时间长;另一方面则得益于德国教师教育的高质量以及旨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安排,如教师入职支持、系统的教师评估、教师定期进修与继续教育。  相似文献   

17.
加速高师英语素质教育改革进程,改善高师英语教育专业素质教育滞后的现状,关键在发展学生的英语教师的职业素质,本根据温州师范97级和99级学生参加“首届全国师学生英语教师职业技能竞赛”成绩,分析了参赛学生英语教师的职业素质状况,针对他们在英语教师职业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高师发生英语教师职业素质的可行性措施。  相似文献   

18.
师范大学生教师职业态度的现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了解师范大学生教师职业态度的现状,为我国21世纪办好师范教育提供借鉴。方法:对甘肃省属七所高等师范院校的611名大学生采用自编的“教师职业态度调查问卷”、“对教师职业的期望和自我评价调查问卷”进行测查,并通过访谈结果作补充分析。结果:师范大学生的教师职业态度总体趋势是好的,但也存在不少一,即“高认识-高情感-低意志”的不协调状态。结论:师范大学生的教师职业态度现状不容乐观,必须给予高度重视。有效途径是加强师范大学生教师职业态度和职业精神的形成性教育,呼吁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高教师的整体地位。  相似文献   

19.
何为师德     
许锡良 《陕西教育》2014,(11):43-44
自我小时候渎书,就经常读到关于教师职业的一些溢美之辞,比如将教师形容成为“春蚕”、“蜡烛”、“人梯”、“铺路石”之类形象,或者无限拔高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之类。这些扣在教师头上的美丽光环,这些职业的道德标杆,严重地误导、扭曲了人们对教师职业,作为一种社会职业的客观、理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刘慧 《辽宁教育》2011,(9):10-11
从上世纪60年代起,教师职业的专业性问题引起了更为广泛的关注。但时至今日,教师职业的专业性问题仍然存在许多争论,有人认为教师的职业是专业;有人认为教师的职业是“半专业”或“准专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