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界》2021,(5):55-67
传统新闻媒体依靠内容而得以存在,新闻聚合平台则是以技术取胜的代表。5G时代信息传播的特点决定了新闻聚合平台将在竞争中具有更大的优势,传统新闻媒体则面临更多的挑战和被侵权的风险。我国以"著作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新闻出版者利益的弱保护模式已经不符合5G时代的要求。设立新闻出版者邻接权符合邻接权产生的历史逻辑和市场规律,在保护水平上更符合5G时代的特点。《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将报社、期刊社等的工作人员创作的职务作品纳入特殊职务作品的范围,体现了加强保护新闻出版者利益的倾向。但总体来看,此修改仍偏于保守。我国未来在新闻聚合平台的治理上可以考虑适时在《著作权法》中增设新闻出版者邻接权条款。  相似文献   

2.
孙洁丽 《传媒》2016,(22):89-91
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聚合者无偿任意链接转载新闻网站的新闻内容,严重损害了新闻生产者的利益。如何重塑新闻生产者与新生传播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从著作权法角度规制聚合式新闻使用行为成为学界和业界讨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3.
从桌面网到移动网,新闻聚合平台备受青睐之际,其利用网络资源的搭便车行为也引发侵权之争。新闻聚合侵犯版权,还是不正当竞争,抑或合理正当?这正考验着全世界法律人的智慧。德国、西班牙立法为传统新闻出版商增设一项新权利的做法,遭遇强烈反对。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与新闻自由的价值应该高于任何商业利益。基于互联网的自由本性,为那些希望获得权利保护的内容提供者创设一项"技术措施防链接义务",也许是个值得考虑的方案——权利保护是需要成本的。  相似文献   

4.
《新闻界》2021,(11):87-96
融媒时代下新闻媒体与聚合平台对新闻作品的版权效益差是两者冲突的根源。欧盟为此创设新闻出版者邻接权以促使聚合平台向新闻媒体付费的做法为我国学界广泛关注,但德国与西班牙的立法实践表明通过版权扩张恐难以实现保障新闻媒体版权收益的立法目标,亦可能造成我国著作权法体系内的重复保护。以反不正当竞争法解决新闻聚合纠纷能将排除于著作权客体的单纯事实消息纳入保护范畴,从方法论上看似更具周延性,但在法律适用层面却会造成著作权领域的不当扩张,与著作权法立法政策相抵触。在坚持利益平衡的理念下,著作权集中管理机制在应对大规模数字化版权危机上有其独特的制度优势,能够为聚合平台与新闻媒体构建高效合理的著作权利益再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5.
蔡浩明 《中国出版》2017,(13):56-58
新闻传播中合理使用新闻作品包括"时事新闻报道中的使用"和"对时事性文章的使用"两种情形。基于不同的政策考量,各国著作权法的规定有所差异。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第三次著作权法修订应该借鉴其他法域的合理规定,对《著作权法》第二十二条第一款第三、四项的内容加以修改。  相似文献   

6.
新闻记者是指新闻机构编制内或者经正式聘用,专职从事新闻采编岗位工作,并持有新闻记者证的采编人员.新闻记者作为新闻采编人员,具有职务上的权利;作为自然人,具有民法上的权利;此外,他们在劳动法和著作权法上也有相应的权利.分析研究新闻记者的权利,对于保证新闻记者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保障其新闻工作顺利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纬武 《传媒》2022,(17):74-77
随着新闻聚合平台的崛起,新闻著作权侵权纠纷越来越多,严重损害了相关主体的合法权益,制约了新闻业的健康发展。但就现状来讲,以《著作权法》为核心依托的法律规制手段,在当前理论与实践中都表现出了困境。本文结合新闻聚合平台版权保护的现状和困境,分析了其形成原因,并探讨了相应的破解对策。  相似文献   

8.
董斌  郑原 《新闻知识》2006,(9):63-64
一、新闻作品版权的定义与权利内容新闻作品版权,即新闻作品著作权,是指作者对其所创作的新闻作品所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这里所说的新闻作品,不包括纯粹的时事新闻,因为时事新闻多是对新闻事件是简略描述,其中作者所付出的独创性的智力活动较少,因此法律排除了作者对时事新闻版权的享有。我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五条对此有比较明确的解释:“(一)时事新闻,是指通过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报道的单纯事实消息。”除时事新闻之外的其他新闻作  相似文献   

9.
孟祥沙 《今传媒》2016,(5):32-33
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著作权纠纷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从“今日头条”著作权纠纷案到新京报告“一点资讯”著作权纠纷案,不断揭示着新闻聚合APP转载新闻作品的行为失范,考验着我国《著作权法》及相关法律的智慧.为规范新闻转载行为、构建新闻传播秩序,对新闻聚合APP加强法律规制、增强其自律意识、促进其与媒体的共赢合作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0.
戴哲 《出版发行研究》2021,(2):63-69,74
新闻出版者邻接权于2019年被写入欧盟指令,由此引发学界关于我国是否有必要引入这一邻接权的争论,亟待厘清.在互联网时代,我国新闻出版行业面临着与欧盟相类似的困境,新闻内容的巨额收益为二次传播者所攫取,新闻内容供给与收益的平衡被打破,这对新闻供给的产业链条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我国因此也有必要创设新闻出版者邻接权,以重塑新闻内容供给与收益的平衡.同时,在假信息和"洗稿"现象兴起的当下,这一权利将为优质信息的供给提供支持,彰显出版价值.在制度构建上,我国立法者可以借鉴欧盟立法,将新闻出版物规定为权利客体,并规定信息网络传播权作为这一邻接权的唯一权能.此外,我国应对权利进行适当限制,并采用两年作为权利保护期限.  相似文献   

11.
宋建武 《现代传播》2017,(11):106-110
互联网内容聚合和分发平台聚集了大量的用户,这些平台虽不生产内容,却可以通过新闻与资讯的大量聚合、定向分发实现其自身的价值。在信息高速流动的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的平台价值正在不断消解,新闻内容的价值在传统媒体中尚未来得及沉淀,就已经被网络媒体转载多次。由此,传统媒体开始提出"新闻版权"问题,其实质在于寻求新闻获利权新的实现方式。如何能够既实现新闻获利权又不损害公众知情权,《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中关于数据库版权的规定提供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能方案。  相似文献   

12.
宋亮亮 《今传媒》2015,(3):142-143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术的发展,新闻内容聚合平台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和创新。本文从平台演变路径的时间角度出发,总结传统媒体时代和新媒体时代两个历史阶段新闻内容聚合平台发展的各自特点,并通过介绍当前国内外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新闻内容聚合平台,最终归纳出新闻内容聚合平台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3.
读者权是著作权法赋予读者广泛性的权利,属于著作权中首要的人权。著作权法的宗旨就是读者中心主义,读者权是各项制度设计的起点和终点。作者中心主义存在固有弊端,出版者应奉行"读者中心主义"的首要原则,促进社会主义文化与科学的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综观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新闻监督的存在和发展,是和一定的社会条件密切相关的。那么,新闻监督的存在和发展究竟需要哪些社会条件呢? 首先,国家制度的民主性是新闻监督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前提,没有民主就没有新闻的监督。有怎样程序的民主就有怎样程度的新闻监督。 其次,监督权利必须法律化。这里包括两层意思:一是人民的监督权利的法律化,二是新闻媒体的监督权利的法律化。所谓监督权利的法律化,就是将人民和新闻媒体的监督权利用法律形式固定下  相似文献   

15.
传统媒体记者对微博的频繁使用不但引起了记者与其所在单位间的新闻使用纠纷,更引发了大量围绕记者微博新闻发布行为法律规范的议论和思考。法律上,微博新闻归属于职务作品,微博平台对记者新闻的承载行为与传统媒体对它们的使用行为具有相同的法律本质。根据《著作权法》的规定,记者的微博新闻发布行为应当以尊重自身所在单位对其新闻优先使用权为基本规范。但在国内新闻强控制的媒体环境中,这种优先权有可能与公共利益产生激烈冲击,同时阻碍新闻职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陈绚 《视听》2021,(1):178-180
以技术、算法、数据为特点的智能把关模式对越来越多的社会科学领域造成了冲击,新闻传播领域也不例外.智能把关模式逐渐"入驻"新闻生产与分发过程,贯穿在新闻聚合类平台的新闻内容创作、新闻内容审核、新闻内容分发三个主要环节中,表现出算法式指导、精准化识别、个性化推荐三种不同的把关形态,也暴露出消磨新闻内容的个性和专业、增加决策...  相似文献   

17.
公众传播权是伯尔尼公约中的传统权利。为了应对数字及网络技术的发展,《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演和录音制品条约》对其内容作了进一步扩充。中国的著作权法虽然没有将"公众传播权"作为独立的专有权,但著作权法中的诸多专有权的集合基本可以涵盖上述两个公约中设立的公众传播权内容。  相似文献   

18.
社交新闻聚合网站综合了社交属性与新闻资讯聚合功能,将新闻阅读、信息分享、社交互动、评论交流融于一体,极大调动了普通用户参与新闻生产、传播的积极性,对新媒体时代的新闻生产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以美国最为著名的社交新闻聚合网站reddit为例,通过对网站内容来源、新闻发布过程、受众互动等的深入研究,探讨了媒介融合时代下社交新闻聚合网站的新闻生产机制以及传播模式,最后分析了这种新闻生产样态对网络新闻生产方式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刘勇 《新闻记者》2012,(8):8-12
在新时期新闻文体的发展进程中,以"好新闻评选"为开端、"中国新闻奖"为高潮的新闻评奖制度发挥了巨大作用,它不仅是对过去新闻实践尤其是文体实践成绩的回顾与检阅,也对未来新闻文体的发展具有示范与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张爱娣 《新闻世界》2010,(7):178-179
自新闻发言人制度在我国建立以来,其对于政府与民众的沟通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本文对兰州市民生新闻发布会进行分析,旨在考察政府新闻发布会在关于民生问题的关注与解决民生问题的方面起到的作用,找出其成功和不足之处,从新闻传播研究角度提出建议,使政府新闻发布会成为更好的解决民生问题的方式、方法,促进政府信息公开,保障公民的权利,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