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播失灵指特定社会系统下由于结构性功能缺失引起的资讯短缺及信息传递失真、扭曲,进而导致沟通不畅,资源配置无效率的状况.它表现为信息进入交流序列后出现的变异与扭曲.传播失灵与市场失灵及政府失灵既相互独立又互为表里.传播失灵、市场失灵以及政府失灵是一种鼎足而立的三角关系.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都是造成传播失灵的重要因素,但在不同的社会体制下其表现有所不同.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传播失灵很大程度上是市场失灵的结果,但在社会主义等实施媒体国有化的国家,传播失灵则主要是政府失灵的结果.传播失灵也是导致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内在因素.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看,通过找出或设计一种“说真话机制”,能够改善传播失灵并有效克服信息不对称.这也将带来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改善,增进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作为公众话语表达的渠道重要性与日俱增,形式多样的网络舆情产品逐渐成为政府公共决策的重要依据。网络舆情的负面倾向、技术倾向、管理倾向决定了舆情产品的实用工具属性。政府和企业强烈的需求促使网络舆情业迅速成熟并走向激烈竞争。网络舆情产品是新媒体时代的新闻内参,向决策层输入信息时具有封闭而高效的特点。网络舆情产品在公共决策中的传播功能日益显著,并成为一种新的政治传播形式。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文化体制改革的政策要求为图书馆治理背景,按照社会产品的分类及提供途径,从图书馆服务产品一般属性出发,就其意识形态属性、垄断情况、信息不对称、正外部性、地域性等进行分析,得出我国图书馆服务产品是准公共产品的结论,认为公共图书馆并非是政府唯一选择的图书馆公共服务方式。它的属性界定很重要,将直接关系与影响着地方政府对国家有关图书馆政策的正确理解、实施及落实。"  相似文献   

4.
《新闻界》2018,(7):45-51
网络技术的不断提高,催生了媒介的社会化和传播的新格局。在促使社会化传播的传播主体以及传播方式多样化的过程中,一定程度上也强化了信息传播的不确定性。同时在社会传播主体转向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事件公众",也推动了社会关系复杂化。面对新格局,如何有效地整合社会化传播参与各方价值与利益,又能够对社会化传播实施有效地引导与管控,既是政府管理层面宏观上的需求,也是新闻传播业界实践过程中的具体需要。本文以数字技术提供的大数据监控条件为基础,提出了传播程序管理的框架,以期对社会化传播整体规范提供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社会有关公共危机的事件频繁发生,这对政府服务功能的提升提出了严峻挑战。当前通过对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信息传播体制与信息传播环境之间出现了不想适应的问题,由此不断构建和完善政府公共危机信息传播机制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一方面,通过构建完善的危机信息传播机制有利于政府应对危机管理谣言的传播;另一方面能够有效传递信息,帮助政府在短时间内控制事态的不良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突发性公共事件中,政府信息传播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是保证社会内部稳定的重要方面,而民众对政府信息传播的认可度直接反映出政府的公信力。因此,提升政府信息有效传播的关键是提高政府对突发性公共事件信息传播的可信度和对社会公共文明事业宣传的高效度,从而构建起政府新闻信息传播工作的完整体系。以"7·21"北京特大暴雨中北京市政府的新闻信息发布工作为例,分析政府与民众的有效沟通以及如何提升政府信息传播公信力的途径,以有效地促进政府公关工作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7.
危机信息传播管理是政府危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互联网、3G手机等新型传播工具的出现,网络社会的形成,公共危机事件发生后,信息传播速度越来越快、渠道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影响越来越大,危机信息传播管理已成为政府危机管理成败的关键。公共危机事件发生后,为了稳定社会,担心因危机信息的扩散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导致危机处理成本的大幅提  相似文献   

8.
文化产业因其自然垄断、信息不对称、外部性、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性在程度上与物质产业不一样,市场失灵具有必然性与常态性,具体表现是为经济效益而损害社会效益,同质化、同类化,以及盗版现象的产生等.为规避文化产业市场失灵,需要监管.但比较文化企业自我监管、行业协会等非政府组织的监管和政府监管,政府监管是外部的刚性监管,且在三种监管方式中最不易被“俘获”;政府监管还可以促进文化产业健康发展,增强文化软实力和确保国家文化安全.因此,规避文化产业市场失灵应当选择政府监管.  相似文献   

9.
刘璞 《图书馆学刊》2014,(12):83-85
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属于一种准公共产品,同样具有公共产品的相关特质。阐述了以公共产品理论视角研究高校图书馆社会化信息服务的意义,分析了高校图书馆产品属性及社会化信息服务的可行性,并重点介绍了高校图书馆一体化开放服务管理模式,最后讨论了基于公共产品理论的高校图书馆社会化信息服务模式的实现策略。  相似文献   

10.
公共危机信息的传播控制是公共危机管理的核心环节。文章结合现实,将公共危机信息的传播控制问题置于政府形象建设的视域中进行研究。在阐释了公共危机信息传播控制与政府形象建设的关系基础上,指出了提升公共危机信息传播控制能力的意义,进而从建立和完善信息机构管理制度、实现公共危机信息传播控制中政府议程和新闻议程,增加信息传播控制系统的资金和技术投入、培养专业的危机信息传播控制人员队伍四个方面提出提升危机信息传播控制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石研 《全国新书目》2012,(7):78-79,81
在某种程度上,当金融市场没有实现自行调节和配置,政府干预无效,而财经媒体也没有很好地弥补二者的缺陷时,传播失灵发生。财经媒体传播失灵的原因多元而复杂,市场机制对财经媒体的侵蚀是外因,财经媒体的结构性缺陷构成内因,而市场、政府、媒体间权力的博弈是导致财经媒体传播失灵的根本原因。笔者认为在当前转轨时期,加强市场、政府、财经媒体三者间的协作可以视为矫正财经媒体传播失灵的思路之一,文中阐述了市场、政府、财经媒体三股力量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分清各自的边界,发挥各自的优势,相互协作,彼此弥补,共同建立媒体公共服务提供模式的构想,并对该模式的可行性和关键环节予以论证。  相似文献   

12.
通过梳理中国不同时期的政策传播模式,分析传播要素及其关系的变迁发现,在社会环境变迁与媒介格局变革的背景下,政策主体与公众在政策传播中的角色及关系均发生变化,中国的政策主体面临着对政策传播的效果控制弱化的问题.为此,政策主体不断调整和改进政策传播模式,在收缩与调适的双重状态下,逐渐建立起科层制内部传递模式、大众传媒宣传引导模式、新闻发言人信息发布模式以及新媒体双向沟通模式的传播矩阵.当前,为了避免政策“传播失灵”,除了调整政策传播结构和话语策略,在根源上需要动员和支持公众参与政策过程,满足公众对公共产品和善治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公共危机信息网络传播的政府监控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通过明确公共危机信息网络传播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作用,找出我国公共危机信息网络传播中由于缺乏有效监控而存在的许多问题,从我国以政府为管理主体的情况出发,探讨完善政府监控体系的必要性,并以公共危机生命周期的视角,根据公共危机信息存在的三个阶段设想完善的政府监控体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试从公共行政的学理基础出发,对政府新闻发言的三个主要概念加以界说,政府新闻发言不是"发言",而是一项公共传播制度;政府新闻发言人不是"人",而是一个公共信息系统;政府新闻发布会不是"会",而是一种公共服务产品.在此基础上对其主要方面进行公共传播意义上的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15.
版权合理使用制度的多维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版权人权利特殊限制的一种形式,合理使用体现了法学和经济学价值观的辩证统一,集中体现了版权制度追求的公平与效率兼顾的法律价值.文章认为知识的公共产品属性以及信息传播的公共属性是合理使用制度产生的基本前提,而公共利益优先的原则确认了合理使用制度的价值目标.面对数字时代的版权权利扩张,提出合理使用制度同样应当作出积极的回应.  相似文献   

16.
吴惠凡 《采.写.编》2018,(2):13-15,144
新媒体时代,得益于"公民新闻"的兴起,环境传播实现了全民参与,并且在时效性上取得了极大突破."社会化媒体"的普及使得环境传播中出现了多样化声音,同时也存在着信息失真的风险.对此,媒体要在信息传播中加强对公众的议程设置和框架设定,引导公众讨论和思考的方向;政府要善于利用媒体的桥接作用,增强自身在环境传播中的影响力和引导力,为城市形象塑造乃至国家形象塑造提供正面的话语形态.  相似文献   

17.
以文化体制改革为背景,指出图书馆事业存在的四方面问题,通过对图书馆服务产品的意识形态、准公共物品两个属性及正外部性、垄断性、信息不对称性、地域性等四大特征的分析,解读政府提供图书馆公共服务的过程与内涵,区分公共服务与公共管理两者间不同的运作方式,有利于图书馆事业的科学改革与图书馆服务机制的转换。  相似文献   

18.
信息传播环境的改变推动了社会个体信息消费行为的变革。当下,我国媒介环境的改变使社会化媒体成为人们信息消费和人际交往的主要场域。社会化媒体中信息生产者身份的匿名性和网络公共领域的开放性加剧了信息风险等级。受众在表达自我的同时,由于缺乏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往往盲目地充当风险信息的二次生产者。风险信息一旦进入以"圈层形态"为主的人际传播环境中,则极易引发葡萄藤效应,进而诱发社会群体性事件。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和经济转轨的关键时期,和谐的传播环境有利于社会稳定和个人发展。受众作为信息传播链条中的重要环节,其信息解构能力与传播效果密切相关。因此,需要从媒介素养的研究视角出发,探寻社会化媒体环境下受众应对信息风险的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19.
周彦每 《出版广角》2014,(17):72-74
公共文化服务的强农逻辑贯穿于以语言文化为载体的传播进程。文化强农的传播存在多元表征,具体表现为农民交往社会化与共同体传播的困囿,文化惠农的狂热与农户需求错位的隐忧,多元媒介的嵌入与语言环境生成的变异。因此,要遵从"中国梦"的强农信息传播逻辑,依照农户的职业分化进行传播内容的更新,最终达到宣传渠道的多元与传播手段的优化。  相似文献   

20.
微博和微信作为社会化媒体的主流代表,已成为各行各业打通信息传播渠道、提高自身影响力的重要选择。政府机构作为一种特殊的传播主体,依据微博强大的受众粘性,在政务传播和民生服务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微信作为后起之秀,因与微博的传播模式存在着极大差异,使得政务传播在这两个平台的传播策略也存在着明显的区别。本文以"上海发布"在微博和微信这两个平台发布的所有政务信息为例,分析其在两个平台上传播策略的异同及其背后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出政府机构在进行自媒体建设时的策略技巧,以期为其他地区政府的自媒体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