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7月21日23时16分,云南省大姚县发生6.2级地震,给当地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记者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随最后一批救灾部队撤离救灾现场,历时10昼夜,不仅记录了救灾部队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和灾区群众在抗震救灾中的一桩桩感人事迹,还留下了一次次难忘的采访经历。记者差点“当到头”22日13时,记者乘采访车沿通往滇西方向的昆(明)楚(雄)公路急驰。当日凌晨获悉大姚地震后,记者就调动了所有的“关系网”,获取“第一手资料”。天不亮,就先后从云南省地震局、省军区和驻滇某集团军及武警部队,了解震中位置、受灾情况和救灾动向。其…  相似文献   

2.
今年7月中旬,四川省发生特大洪水灾害。7月下旬,人民日报记者部派我到灾区采访群众抗洪救灾的事迹。当时,我感到压力较大,不仅是因为我第一次单独进行这种紧急采访,没有经验,而且面临着三个不利条件:一是洪水退落有十余天了,新华社已发了不少消息,事过境迁,一些洪水现场我是无法再见到的;二是这次四川受灾面积大,共有51个市、地、县和2,600个公社,如何在短时间内反映整个灾区  相似文献   

3.
深入现场积极报道 7月上旬,浙江省杭嘉湖平原遭受严重的洪涝灾害,在事发的头天,新华社浙江分社就派出文字记者虞云达、摄影记者徐邦、庞伟良三人前往灾区现场采访,发出第一批稿件,被报纸、电台广泛采用。接着,一批接一批地派出记者,深入灾区,作连续报道,直至8月中旬,记者还在灾区采访,不断地发出文字稿件和照片,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7月初,浙江省杭嘉湖地区300多万亩水田被洪水淹没,干部和群众心急如焚,作为新华社记者,也是心系灾区。7月5日至8日,分社农村室主任虞云达和人民日报记者高海浩一起实地采访了受灾最重的嘉兴市和湖州市农村。又沿太浦河,到江浙两省和上  相似文献   

4.
灾情险情总是突如其来。4月14日早上7点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里氏7.1级地震。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空军报社迅速启动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第一时间派出4名记者先后赶赴灾区,全力投入对空军一线救灾官兵的宣传报道工作。我有幸作为前派记者之一,在玉树度过了难忘的12个日夜。如今每每想起,感慨甚多。  相似文献   

5.
暴雨滂沱,洪峰迭起,大水漫溢! 5月中旬以来,老灾区豫南大别山北麓信阳、驻马店地区,又遇到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淮河、洪河、闾河、白鹭河、史灌河两岸一片汪洋,尽成泽国;数百万人受灾,十多万个家庭房屋倒塌,衣物损失殆尽;夏粮基本绝收,作物几种几淹,许多人家面临断炊危险! 昨日还是一片丰收景象的美丽家园,一夕之间顿失滔滔洪水中,人们痛哭失声。新华社河南分社始终关注着这场特大灾害的进程,先后派出两批记者奔赴灾区采访报道。暂时雨停水退以后,分社认为,灾区群众的困难会随着水情渐缓逐渐突出出来,报道力量还需加强!7月22日,一个由分社副社长赵德润带队,老中青结合,文字摄影搭帮的灾区采访小分队又出发了!  相似文献   

6.
傅强 《军事记者》2013,(6):39-39
4月21日,芦山地震的第二天,我赶赴地震灾区采访。5天里,我采访了芦山、宝兴、龙门、双石等多个地震重灾区。回到北京后,我梳理着那些灾区的场景、细节和我笔下的故事、人物之间的关系,思索着主流媒体记者应当遵循的价值理念——对社会责任的坚守和对"正能量"的传扬。  相似文献   

7.
在我十余年的记者生涯中,1990年是个极不平常的年份。那一年,我几乎一直在贫困山区里行走,一直在围绕环境、人口、贫困、发展这样一个大主题进行专题采访。虽然这次采访活动一直延续到好几年以后,但主要的采访都是在那一年里完成的。那一年,我到过青海东部干旱山区的民和、乐都、化隆、循化4个县的30余个贫困乡镇、近百个贫困村,累  相似文献   

8.
5月12日14时28分,-场突如其来的大灾难向四川袭来,以汶川为中心波及四川18个市州的8.0级强烈地震让数万人失去了生命.面对这一重大自然灾难,各大新闻媒体记者都在第一时间奔赴了灾难现场,以最快的速度把准确的受灾情况及时传递给广大受众,不仅满足了受众在这个特殊时期对灾情真实信息的需要,尊重了大众的知情权,同时也帮助人们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恐慌,以镇定沉着的心态来应对这场大灾难,极大发挥了媒体传播信息的基本功能.许多记者为了在最短的时间里采访到第一手新闻,奋不顾身、奔赴地震一线采访了许多生动、感人的新闻,让观众动容,让人们敬佩.然而,在我们的新闻记者举着话筒面对受灾的群众时,个别记者的提问却让受灾群众无法接受.  相似文献   

9.
号称“全球一号工程”的三峡工程正式开工前后,作为湖北(宜昌日报)记者,我有幸参与了李鹏、李岚清、邹家华、黄菊、陈俊生、罗干、陈慕华、陈丕显、王光英、钱正英、杨汝岱等十余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和数十位部省主要领导考察三峡的重要采访。与一般采访活动相比,对高层领导人的采访无疑是最紧张最辛苦难度最大责任最重的一种采访;与中央媒体记者相比,地方报记者采访党和国家领导人几乎是没有现成经验设有固定模式的一种采访。回顾数十次采访高层领导人的亲身实践,我以为要抓好对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采访报道,至少应掌握四种基本方法或技…  相似文献   

10.
2005年6月10日,对于黑龙江省宁安市沙兰镇的村民来说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沙兰中心小学的105个孩子被突如其来的洪水吞噬。灾难考验着灾区人民,同时也考验了去灾区报道的记者们。  相似文献   

11.
我是一个普通的省报记者.作为抗洪抢险的专职记者和机动记者,我亲身经历了今年这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整整3个月过去了,我26次奔赴灾区一线,足迹踏遍赣东、赣东北、赣北和省城周边共六个地市、3个县(区),行程1万余公里。其间所看到的灾情,所采访的人和事,在我30岁的人生记忆中和8年的记者生涯中留下了永远难以磨灭的烙印。这无疑也将成为我一生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江西省在今年长江流域的特大洪水中遭灾最为严重,除了长江八次洪峰.江西自6月中旬以来持续强降雨,五大水系全面暴涨、全面超历史。全国最大的淡水湖——销阳湖在…  相似文献   

12.
号称“全球一号工程”的三峡工程正式开工前后.作为湖北宜昌日报记者,我有幸参与了对李鹏、李岚清、邹家华、黄菊、陈俊生、罗干、陈慕华、陈丕显、王光英、钱正英、杨汝岱等十余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和数十位部省主要领导考察三峡的重要采访。与~般采访活动相比,对高层领导人的采访无疑是最紧张最辛苦难度最大责任最重的一种采访;与中央媒体记者相比.地市报记者采访党和国家领导人几乎是没有现成经验设有固定模式的一种采访。回顾数十次采访高层领导人的亲身实践.我以为要做好这类采访报道.至少应掌握四种基本方法或技巧。一、精心做好…  相似文献   

13.
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涝灾害,20多天的灾区采访生活,对于我这出大学校门不久的年轻记者来说,是够回味琢磨的了。更何况,还亲身经历了那个险乎“壮烈”的抢险之夜。 7月4日,报社派我到东台市灾区采访。那时,里下河水位还未超过3米,但与兴化、泰县交界的时堰、溱潼等乡镇,主要圩区形势已经相当严峻。护坝、固圩、封闸、抽水……,到处一派紧张气氛。下午半天,才跑了3个乡镇,耳听、目察、手记的,就够排几个激动人心的版儿。当记者3年,采访生活还  相似文献   

14.
好新闻说来就来: 饭桌上听到美飞行员寻50年前救命 恩人的事 好新闻的出现往往是突如其来的,没有什么“可预见性”可言。面对突如其来的好新闻,第一反应应该是“抢”,否则,好新闻可能会擦身而过。 我从1981年开始写新闻,1984年调入杭州日报。10多年来我当过农村部记者、群工部记者、政法部记者,1992年10月调入文汇报,成了驻地记者。多元化的新闻采访线路使我有机会交了一大批对新闻感兴趣的朋友。他们知道我的电话,经常到我家串门,带给我无穷的新闻线索。当然,我自己也无时无刻地在寻找新闻线索。面对突如其来的新闻线索,我的第一反应是掂分  相似文献   

15.
今年3月15日,我作为烟台市赴西藏采访团中唯一的广播记者,到烟台市对口支援的西藏日喀则地区聂拉木县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采访。一位援藏干部在接受采访时曾经说过:“三年援藏,终身受益”;而对我来说,半个多月的赴藏采访,时间虽然短暂,却对我今后怎样当好记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可以说,我是在西藏学会怎样当记者的──尽管在此之前我已经做了十二年的记者。启示之一:记者是一种艰苦的职业记者是怎样一种职业?或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在不少人眼里,记者是一种风光体面的职业。此次赴藏采访,使我对自己从事了十多年的记者职…  相似文献   

16.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发生7.1级地震,作为北京日报的一员,我在第一时间受命前往青海玉树地震灾区采访.两年前,四川汶川地震,我亦作为北京日报第一批赶赴前线的记者.火速赶往灾区参加报道.短短两年间,两次亲历重大灾难报道,也是我记者生涯中一段独特的经历.  相似文献   

17.
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涝灾害,20多天的灾区采访生活,对于我这出大学校门不久的年轻记者来说,是够回味琢磨的了。更何况,还亲身经历了那个险乎“壮烈”的抢险之夜。7月4日,报社派我到东台市灾区采访。那时,里下河水位还未超过3米,但与兴化、泰县交界的时  相似文献   

18.
到8月17日止,《工人日报》在第一版要闻版以整版篇幅刊出洪灾和抗灾的图片新闻报道共三个版面——这在《工人日报》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入夏以来,长江中下游和嫩江、松花江流域洪水肆虐,国家和人民群众财产遭到了巨大的损失。《工人日报》的同志们与全国人民一样忧心如焚,编辑部先后派出数十名记者赶赴各个灾区抗洪一线,以图片和文字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地报道灾区的受灾和广大军民万众一心抗灾救灾的情况。随着  相似文献   

19.
印度洋大地震和特大海啸震惊了整个世界。本文作者随中国国际救援队第一批队员奔赴灾区一线,展开高强度的采访报道,13天里历尽艰辛,为《人民日报》、人民网、《环球时报》发回了40余篇文字稿件和200多幅图片,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本刊特约作者撰文,述说他在灾区一线采访的过程和体会。本文作者已两次赶赴前线采访灾区和国际救援行动,他迎难而上,精心报道,展现了中国记者良好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20.
年初,坝上张北、尚义发生强烈地震,当夜,我和同事就赶赴灾区采访,在那里度过了终生难忘的20个日日夜夜。作为刚踏入报社大门的年轻记者,这次采访感受颇多。 此次地震面积波及2000多平方公里,应报道的东西很多,时效性又很强,新闻线索非常重要。当时来这里采访的新闻单位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