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日本历史学家依田憙家运用唯物史观研究中日近代化差异,认为中日前近代文化是两国近代化的重要前提。他认为,中日近代化过程中的文化形态在前近代就已形成,中日前近代文化虽同为封建文化,但是差异很大。传统文化性质不同,日本传统文化性质是文化摄取性,中国传统文化性质为文化发生性,日本比中国更易于接受西学。文化形态方面,"文化基本形态"不同,日本为"并存型",中国为"单一型";"摄取文化的形态"不同,日本为"全面摄取型",中国为"部分摄取型",日本文化形态比中国文化形态更有利于吸收西学,前近代日本西学发展超过中国。教育形态不同,日本"普及、提高能力型"教育形态比中国"选拔、达到目的型"教育形态更有利于教育普及和能力提高。社会协作不同,日本"非亲族协作型"以"忠"或"义理"为伦理观念,中国"亲族协作型"以"孝"为伦理观念,日本社会协作比中国有利于近代经济发展。日本前近代文化比中国更有利于吸收西学和思想启蒙,有利于近代化。  相似文献   

2.
王国维曾提出学无新旧、无中西、无有用无用的学术观 ,论者往往以之作为中国现代学术出现的重要特征 ,从而将其看作现代学术的开山祖。其实 ,其学术观与国粹学派有很深的渊源 ,并且其论学重点在于为“中学”寻找存在的价值依据 ,而不在输入西学。而且他的学术观只在使自己的学术心灵得以安顿而取得暂时的平衡 ,他关于中、西学关系的论断并没有突破旧的“中体西用”的思想旧格局 ,所以没有形成现代学术的新“典范” ,其治学方向在某种程度上甚至与“实然”的现代学术相背反 ,所以说他并不能扮演现代学术开山祖的角色。但他对中国传统学术的现代化自有不可抹杀的贡献 ,其学术观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恰在于可以纠正现代学术建立之偏。本文旨在从国学的角度谈王国维对现代学术的贡献 ,纠正以往在“应然”的角度来判断他学术观意义的失误。  相似文献   

3.
"气"作为哲学概念如何可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哲学与文化形态的歧异主要基于思想范畴的不同.气是中国思想史主干范畴之一,气在甲骨文中已出现,至迟在西周晚期已升华为哲学概念.王充气论标志着中国古典气论已臻于系统化阶段,气论彰显出的泛生命性、泛伦理性、经验性和前逻辑性四大哲学特质,实际上代表着中国古典哲学范畴的一般性质.张载"一物两体"等哲学命题的出现,标志着古典气论哲学思辩性的空前增强.严复运用西方逻辑学知识对中国古典气论进行了"全盘西化"的改造,古典气论中的四大哲学缺欠终于得到了具有哲学意义的超越.但是,气一直未升华为西方哲学意义上的"纯粹概念",气范畴从未获得"绝对的纯粹形式"."哲学概念在中国"普遍意义上的哲学概念在中国传统学术中寻找不到,"中国哲学概念"的正当性问题是一个值得学术界关注的哲学问题.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涵溶性、多元性和整合性。中国知识分子浸渍在这种无所不在、无时不在的文化氛围中,其血液里、骨髓里都渗透了这种文化的影响。就是到了近现代,即使是出洋留学、受到西方文化冲击者,如严复、梁启超、李叔同、周作人、林语堂、梁实秋等,又有谁能超脱这种根深蒂固的文化影响? 到底中国传统文化如何塑造了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的文化心理机制?要想从文化人格学角度分析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理特点,似乎应从哲学层面入手。  相似文献   

5.
文学传统的价值与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古今中外文学的大格局中 ,中国古代文学有其自身独特的思想 ,这是不言而喻的事实。我认为 ,与其讨论中国古代文学思想是否存在 ,不如讨论这一思想在现代世界和现代视域中的价值与意义。历经数千年的文明积淀 ,中国古代文学思想形成了自身独特的传统 ,这也是不言而喻的事实。我认为 ,与其讨论中国古代文学传统是否具有自身的体系 ,不如思考这一传统存在于历史与现实的双重境域之中的价值与意义。如果我们将西方文学思想 (传统的与现代的 )视为一整套体系 ,并以之作为参照系的话 ,我们不得不承认 ,中国古代文学思想在传承与变异中原本就形成…  相似文献   

6.
网络文化背景下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对提升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有重要意义。面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空间被挤压、话语权威弱化、主流意识形态话语遭遇挑战等一系列困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研究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涵,转换话语方式,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与网络话语结合,优化话语环境,力求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研究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7.
19世纪上半叶,传教士用"自主"或"自由"对译"freedom(liberty)".但在此后几十年里,他们或许因为"自由"语词的传统消极色彩,更倾向于使用"自主"一词,而且多表示一种民族国家意义上的权利.大约1880年前后,黄遵宪受日本自由民权言论熏陶,第一次在民权意义上对"自由"作了界定,可惜没受到国人重视.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后,随着黄遵宪和严复著作的流行,"自由"才逐渐压倒"自主"等语词,成为朝野士大夫热衷讨论的重要概念之一.其中,严复不但对"自由"一词作出了影响深远的界定,而且将其提高到话语表达的核心范畴,奠定了现代"自由"语词的基本形象.梁启超则融合严复与日本学者的"自由"界定,以自己清新而充满激情的文字,构建起了现代"自由"话语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8.
陈泽环 《文化学刊》2010,(1):146-150
著名启蒙思想家梁启超以其爱国主义和世界主义相结合的道德情操和文化胸怀,基于国情综合"国学"和"西学"精华的知识结构、"淬厉其所本有而新之"和"采补其所本无新之"的治学思想,不仅成为近代中国思想史中"构建具有中国本土经验和特色的学术话语体系"的典范,而且也为我们在21世纪进行"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当代建构"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论魏晋思想的文化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魏晋思想的文化意义田文棠从文化生成的角度来看,魏晋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与意义。这主要是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由于魏晋三大主流思想(即魏晋名理学、玄理学、佛理学)的相继肇兴,遂使中国传统文化原有的发展轨迹,无论是在文化格...  相似文献   

10.
马一浮的新儒学思想主要由文化思想和哲学思想构成。在文化方面,提出“六艺论”,认为在所有的学术中,惟有儒学真正圆满地体现和代表了人类学术和文化的根本目的和方向,其他学术不过儒家六艺的流失而已。故此他主张以儒家六艺赅摄一切学术,其中包括西学。在哲学方面,提出“义理名相论”,于本体论主张理气一元,心性一元,于认识论主张知行合一,性修不二。马一浮是民国史上一位杰出的学者和思想家。他一生不图名,不图利,默默无闻地为阐发儒学精义、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出了毕生精力。其新儒学思想在现代新儒学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主持人语     
正康有为是晚清维新派的领袖,曾直接参与百日维新的规划,其维新变法的思想主张曾引领时代潮流。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就将与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孙中山并列为"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的代表。康有为以及他所代表的一派政治势力,是清末民初政治变动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与各方政治势力的关系错综复杂,要理解清末民初的政治变动,就不能不研究康有为。康有为是近代中国思想家中为数不多的思想有系统性、原创性的思想大家,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1895年2月严复在<论世变之亟>、<原强>、<辟韩>与<救亡决论>等文章中完整地提出了自成体系的自由观.他认为,自由不仅为"天之所畀",而且,"人人得以自由、国国得以自由","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是西方富强之本源.但自由又是有前提的,其前提是,国民素质高,人人具备自治能力,条件不备而遽行自由,则属"取乱之道".故而主张用30~60年的时间创造条件,运用君权,力治其本: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以期实现自由民主与国家富强强.其自由观始终如一,未有重大改变.严复信守和坚持了以"天演进化论"为基础的自由理念,说严复自由思想前期激进、中期保守、晚年倒退,不符合严复的思想实际.  相似文献   

13.
近代出版物数量和种类的增多,标志着我国出版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同时,西学著译的不断增加以及对社会的广泛影响,也映照着时代的变迁.引进西学主要分为三方面的内容,即"开眼看世界"的舆地文化著作、"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翻译西书以及"强于学非强于人"的思想启蒙著述.本文主要揭示这些富有全新思想内容的著译对近代社会变革的作用与影响.  相似文献   

14.
广雅书院是晚清两广总督张之洞1888年于广州创设的书院,以张之洞"中体西用"的思想为指导,充分吸纳西学内容,发展成一座既研习传统经学,又兼习西学的新式书院。广雅书院经历了从书院到西学堂、高等学堂等形式历程,以"通经以世用"的实用主义教育观开启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广雅书院在清末的教育沿革创新中发挥着重要引领作用,经世致用、务实趋新的教育思想以至对今天现代高等教育仍然具有积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中国文学理论 ,2 0世纪“经过了六七十年的冷遇后 ,在 80年代改革开放后就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90年代 ,传统文化似乎迎来又一届‘青春’。”① 自 1 996年西安的中国古代文论现代转换研讨会开过之后 ,赞同与反对的声音都出现不少 ,就我耳闻目见所及 ,怀疑或反对的声音里 ,提出不少古代文论向现代转换的难题 ,确是值得深入思考 ;但有一个声音 ,使我很惊讶 :在我看来 ,“现代转换”也好 ,“失语”也好 ,都是一种漠视传统的“无根心态”的表述 ,是一种崇拜西学的“殖民心态”的显露。②若依此反推 ,让“中国古代文学思想”继续被“冷遇…  相似文献   

16.
任运科 《职业圈》2014,(8):47-47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不断变革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深层次的矛盾逐步呈现,给企业员工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价值理念等带来了深刻变化,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形势和新变化,把企业员工的思想意志统一到和谐发展上来,把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调动到服务企业生产经营上来,使之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源源动力,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面对的课题。做好新形势下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对员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对发展壮大企业经济实力,促进员工素质全面提高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旧体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学和中华民族文学的重要构成,然而自清末民初起接踵而至的社会转型、国家政治体制变革,再加上中西方从科技到文化的剧烈碰撞,在中国学术界很快形成"西学至上"的主流思潮,开启了西方文化挟裹下颇为激进的对中国传统文化、文学的检讨模式,也因此影响到文学史的书写,造成如今大部分现当代文学史残缺的现状。实际上从"五四"以来旧体诗词并没有销声匿迹,它不仅拥有一大批杰出的诗人群和作品,更贯穿于现当代文学进程中,影响着白话新诗的发展。将参与现当代文学史进程的旧体诗词重新纳入其中才能恢复我国历史与文学史的本来面貌和完整性,还原客观存在的、被遮蔽的文学现象,这对于今后我国文学理论的研究和发展都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8.
评《爱国主义传统与当代中国》尹砥廷游唤民先生继《先秦民本思想》、《孔子思想及现代意义》之后,又推出《爱国主义传统与当代中国》(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6月出版)。它以爱国主义为研究对象,对传统文化中爱国主义的深刻内涵、情感特质、表现形态以及华夏...  相似文献   

19.
在西学东渐过程中 ,澳门由于它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环境 ,曾起过特殊的作用 ,从中国文化史角度看 ,澳门是东渐的西学在中国的第一着陆点、植入点和散发点。那些传播西学的传教士如范礼安、罗明坚、利玛窦、朗世宁、马礼逊等都是首先到澳门 ,然后才由澳门到中国内地。不仅如此  相似文献   

20.
"生生之谓易"--试论《易传》"天人合一"论生态整体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现代西方生态哲学的兴起及其向古老的东方文明寻求支持精神的建构取向,引发了海内外学界重估传统的思潮,传统的“天人合一”由此受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关注。杜维明先生曾提到,新儒家学者钱穆、唐君毅、冯友兰都认为“儒家传统为全人类作出的最有意义的贡献是‘天人合一’的观念”,在他看来,这标志着新儒家人文主义的“生态转向”。①蒙培元先生进而指出,“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究天人之际’的问题,而中国哲学的基本理念是‘天人合一论’”。②在这个意义上,“中国哲学是深层生态学”③。这些思考对挖掘中国传统思想的生态哲学资源、发扬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