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什么是描写? 描是描绘,写是摹写。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这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法。 写文章,只有通过描写,才能做到“绘声绘色”、“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历历在目”、“维妙维肖”。这是因为作者通过具体的形象化的语言写人、状物,把客观对象写得有声、有色、有昧、有形,使人有亲临其境、如睹其人、如闻其声、如嗅真味、如见其色、如历其事的感觉。  相似文献   

2.
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描绘少女美的笔墨五彩斑斓,方式多样:或写其容貌,如“蛾眉杏眼”;或状其形态,如“亭亭玉立”;或用比喻,如“肤若凝脂”;或以夸张,如“沉鱼落雁”……这都是正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它是指作者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心理、语言、行动等的方法。正面描写好处多多,然而用得多了,就容易流于一般化,落入俗套。  相似文献   

3.
有形之物,人人都会描写,有的甚至描绘得形神兼备,而对无形之物的描写,我们往往显得“老虎吃天,无从下手”。如写风,只知道写“狂风大作”、“寒风呼啸”、“微风吹拂”等;写夜晚的宁静,只会写“静  相似文献   

4.
描写,是文章的基本表达方式之一。所谓描写,是“指作者对人物、事件和环境的具体描绘和刻画。如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等。”(《辞海·文字分册》)在作文中,学生不会描写者大有人在。不少学生绘景粗枝大叶,写人缺血少肉,记事三言两语。一句话,写不具体,写不生动。如何帮助学生突破描写的难关?我尝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一、与“叙述”进行比较,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描写”叙述和描写都是对事物发展变化的文字再现。但叙述再现的是粗略的过程,而描写再现的则是具体的细节。例如:“太阳升起来了。”———…  相似文献   

5.
“虚实”,泛指思想、结构、表现手法等方面的艺术辩证法。如宋代范希文《对床夜话》“:不以虚为虚,而以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这里说的是情思与具体事物的关系,实际上指的是构思。另外“,虚实”还用来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等。写作时,正面地、直接地写是实写,侧面地、烘托性地写是虚写。  相似文献   

6.
角度之一:“环境描写,课文中的环境描写起着展开情节、衬托人物、揭示主题的作用。本文既有自然环境的细描,也有社会环境的点染。作者调动了各种艺术手法,在写烈日时,既有正面描写(如“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又有烘托(如通过人的感受渲染:那“毒花花的太阳把手和脊背都要晒裂”);既有静景描写(如“柳树发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又有动景刻画(如“狗趴在地上吐出红舌头”);在写暴风雨时,“整个老城像烧透了的“砖窑”一句用夸张手法极写酷热、在这样的一个树、狗都受不了的环境  相似文献   

7.
一些中学生作文,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如写山高,不外乎“高得很”、“非常高”、“高极了”、“太高了”、“高得不得了”;如写某人好,免不了“好得很”、“非常好”、“好极了”、“太好了”、“好得不得了”。这山究竟有多高,这人到底怎样好?无具体可感的生动形象可言。形成这种情形的原因之一是缺少描写,不善于细节描写。  相似文献   

8.
学指点迷津生作文中的肖像描写,普遍存在着“公式化”的毛病。如写小孩,总是“圆圆的脸,大大的眼睛”;写老师,无非是“面容清瘦,戴着一副近视眼镜”等。怎样引导学生走出这一误区,真正掌握描写人物肖像的方法呢?第一,指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观察周围人物。世界上...  相似文献   

9.
场面描写是描写一个特定时间与地点内各类人物活动的总面貌,如劳动场面、比赛场面、学习场面等,是叙事类作文的基本功。小学生要写好作文,必须学会场面描写。 五年制第八册课本中有“记一次比赛活动”的习作练习,这就是要求写好比赛场  相似文献   

10.
场面描写的切分与组合王庆华场面描写是叙事类作又的基本功,小学生要与好作文,必须学会场面描写。小学语文第九册“基础训练4”作文要求写一个场面(如运动会)。要写好比赛场面,写作前,教师应组织学生观看或者进行一次比赛活动,学生有了亲身感受,就比较容易写。可...  相似文献   

11.
4.人物语言的细节描写同学们要想使自己写的某个人物能够活脱脱地跃然于读者的眼前,除了把外貌、心理活动描写好以外,写“活”人物的语言,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怎样进行人物语言的细节描写呢?第一,描写人物语言,要符合人物的年龄、身份如《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中,当门外  相似文献   

12.
“烘托”原是中国画的传统技法,它是指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加以渲染或衬托,以使物象更加突出。这种技法运用到文学作品中,就是通过描写别的人或其它事物来衬托所要表现的人或事物,使所要表现的主体在相互映衬下,更加鲜明、生动。这就有如“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 其运用方法主要有: 一、用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心情,衬托人物形象 烘托手法常用在写景抒情方面,用景物烘托心情,在古今诗词、散文中尤其常见。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一开头就描写了得阳江头送客的情景,“得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相似文献   

13.
第一部曲同学批新课标在写作方面要求学生“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因此,我在学生作文交上来后先进行初审,即审视书写情况和字数是否达标。书写不认真者重抄,字数不达标者补写。之后分发给学生批注,即写批语。学生批注时,我要求拿到同学的作文后,只批注不修改。怎样批注呢?如在一篇叙事的作文里,如果缺少了必要的环境描写,就可在相应位置批注“缺少环境描写”或“此处应加上环境描写”等字样。又如在一篇写人的文章里,根据需要,应有人物的外貌描写或心理描写等,…  相似文献   

14.
中学语文课本中以房屋楼台为描写对象的文章不多,即使不多的几篇。也并非以描写其本身为主。如“穷其极丽,至矣尽矣”的《阿房官赋》,只是在开头段用了130字描写阿房;“一路逐笔缓写,略不使气之文”的《醉翁亭记》,于亭仅有“翼然”二字;至于“发而为才子文章”的《岳阳楼记》,于斯楼可谓无一字着及。原因何在?除作者的写作意图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外。也未必不碍于对象的不易描写。  相似文献   

15.
一.以“读”促“写”,激发习作兴趣。1.通过“读”,指导“看”,教给观察方法。《可爱的中国》是一篇以写具体为训练目标的教材,其中对“草”的描写具体、生动、活泼。如“浪花翠绿翠绿的,绿得发光,绿得鲜亮,欢笑着,翻滚着,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读这段话时,我抓住三个方面———①作者对“草”的观察顺序是什么?②这段话中心是描写草的什么形态?③划出句中“静”的描写句和“动”的描写句,找出中心词———指导学生边读边观察“录像”,让学生从“读”中看“实”,从“实”中见“读”。学生在仔细品读时,对作者那种细致…  相似文献   

16.
描写,是文章的基本表达方式之一。不少学生绘景粗枝大叶,写人缺血少肉,记事三言两语。一句话,写不具体,写不生动。如何帮助学生突破描写的难关?我尝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一、与“叙述”进行比较,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描写”  相似文献   

17.
姜广生 《小学生》2008,(1):40-41
技法一点通 为了表达的需要,在一篇文章中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可以同时并用。如例文中对妈妈爱美等一系列的描写均属直接描写,再现了人物的特点;此外,通过他人对妈妈爱美的看法来映衬、烘托出所写人物,即以“烘云托月”的手法,来达到以“虚”写“实”的目的,的确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逼真和如画     
逼真和如画是艺术批评的两个标准。看到一幅画,一个雕塑品,赞美它好,说逼真。用现代话来说,就是画得活像,雕塑得像真的一样,这是说“逼真”好。我们游览风景,赞美风景好,说风景如画,就是“如画”好。究竟作品像真的事物好呢,还是真的事物像作品好呢?再说“逼真”又有什么好?“如画”又有什么好呢?用到文学批评上来,作品描写一个人,写得活像,是好的。作品描写风  相似文献   

19.
“言为心声”。在小学生记叙文中,语言描写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对话描写又是语言描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指导学生写好人物的对话,是写好记叙文的一项重要训练。笔者在多年实践中总结了以下“五法”:  相似文献   

20.
“写人”文章侧重于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人物是主要描写对象。要把人物写活,写得有血有肉,描写手法的掌握非常重要。笔者认为,要把人物写活,写好写人的记叙文,应做到以下“三注意”。   注意写熟悉的人,认真回忆事例。小学生写人一定要写熟悉的人,如家里的亲人、教师、同学、邻居、朋友等等,因为平时与他们接触多,对他们比较了解,写起来自然比较顺手。回忆事例可以跨越时间、空间及人物的尺度。从时间上,可以从懂事开始到现在,可以从春季到冬季,从现实遇到的或书上看到的;从空间上,可以从学校、路上、旅游途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