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的"学段目标与内容"中,增加了这样一个目标表述:"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使学生掌握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特征,深入理解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意义,以及更有效开展阅读教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2.
杨志萍 《成才之路》2013,(29):52-52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的意义 (1)文本细读是阅读教学的前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教师具有整个教学过程的指引作用,就应首先进行文本细读、精读,掌握文章的整体脉络和重要的教学点,这样才能正确引领学生进行阅读。而教师对文章的遣词用句、结构特点和写作手法等方面的细致探究也是顺利展开阅读教学的前提。  相似文献   

3.
阅读与对话     
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做出了明确的说明,“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把阅读教学定位为一种对话,无疑是对传统教学的突破,折射出新课程改革的理性之光。把对话理念落实到阅读教学中,给课堂注入了活力,从而引发了学生真正意义上的思考。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实施对话呢?我在实际教学中作了一点尝试。  相似文献   

4.
文本是阅读教学的核心。在文本阅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从学生出发,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文本阅读中来。本文就结合具体教学实践来谈谈如何涵养"三气",引导学生主动感受文本。一、文本解读接地气在课堂文本阅读教学中,不少教师在文本解读上,花了很多功夫,解读很详细,但是学生却往往难以听下去,或者说不怎么感兴趣。归根究底在于教师过于注重文本解读深度,却忽视了学生的接受度。  相似文献   

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的核心是学会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因此,阅读教学要从传统教学中关注文本的内容走向聚焦文本的语言。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借助文本教材提供的范例和相关事件情境,为学生创建扎实有效的语用平台,促进学生言语能力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两次提到对话:“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构建对话教学的平台,使课堂充满活力,使文本生动形象,使教师激情洋溢,使学生兴趣盎然,使对话成为语文教学的一道亮丽风景。  相似文献   

7.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教学的具体建议中,这样表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比一下实验版课标,细心的老师们发现,新课程标准加进了“教科书编者”一词。这个小小的变化,提醒老师们在备课的时候,既要关注到文本作者本身的意图,还要合理把握文本的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8.
王宏根 《现代语文》2010,(12):31-33
无论是语言的掌握,还是文化的接受,都必须通过阅读去完成。因此,阅读必然成为语文教学的基本手段,阅读教学也就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明确强调了阅读教学的作用:在必修课程教学中,“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9.
语文阅读教学情境的创设,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从教学需要出发,设计和使用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文本内涵与表达特点,提高教学效率,品味语言美、人文美、精神美,促进学生心理机能的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韦建文 《广西教育》2006,(7B):56-57
阅读教学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给出了明确的答案:“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学的本质就是对话。“对话”引入语文阅读教学领域之后通常理解为:教师、学生与文本三者之间的相互交流,在交流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获得感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17,(95):40-41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本解读既是语文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前提,也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学习要求。而文本细读则是解读文本的再细化原则及方法,同时也是一种分析的能力。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文本都适合进行细读,以语文课程情景下的文本为例,也不是全部适合细读,议论、说明、应用类的文本就不适合细读。所以我们限定这里所说的"文本"特指文学文本。把文本细读的方法引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把它作为一种阅读方法,可以使师生以多元的姿态走进文本理解文本语言,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2.
说理文教学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发展、说理方法策略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说理文教学是阅读教学的难点。为不露痕迹地掀开说理文教学的内隐表达,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文本特点,可采用以问启思,以问促学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自问中,明确文体特征;在互问中,掌握文体章法;在他问中,感悟文体内涵。在问中学,在学中问,发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素养。  相似文献   

13.
蔡文菁 《成才之路》2014,(22):57-57
正从教学大纲到新课程标准,无论理念多么新鲜,途径多么"人本",引导学生"对话文本"始终是阅读教学中的主旋律。很多教师也深知这一点。于是,在教学中便想方设法营造对话的氛围。殊不知,有时候这种"对话活动"总是被教师或者课件牵着前行,学生成了文本阅读感悟的"观众"。一、对话文本不能"浅尝辄止"案例之一:《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场景。(课件出示第3自然段文字片断"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  相似文献   

14.
张明娥 《陕西教育》2009,(3):109-109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当今,从信息的角度看语文课堂教学,就是培养学生掌握、分析、理解运用语文的能力.而朗诵的语文教学中的好传统.<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就是说,阅读教学本身蕴含着互动的过程,为了适应这一规律,构建阅读教学的互动模式势在必行。互动式的阅读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这种多向影响和多向联系的过程中,改变传统教学中处于被动地位的状态,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教学的主人,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6.
巴西的保罗弗莱雷在著名的《被压迫者教育学》中说:“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了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对话教学已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教师参与实践了“对话”式阅读教学。新一轮课程改革实践中,不少教师运用“对话”理论,在阅读教学中尝试实施以学生为主体,以文本为载体,以师生平等互动为特点的学习方式、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17.
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是语文新课标提出的重要内容。在现实生活中,连续性和非连续性文本通常是相互依存的。因此,在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中,教师应加强两者的比较和联系,通过对比发现文本的特点、突破教学的难点、探寻文本的规律等,引导学生掌握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策略,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文本是阅读教学中师生间展开对话的中介,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直接关系到阅读教学的成败和效率。在具体的阅读教学实践中,作为教学活动构成要素的学生、文本、教师都会影响到对文本的理解。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文本理解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只有坚持从学生从自身的实际经验出发,结合文本的不同特点、对阅读活动的不同要求,并且适时合理地发挥教师的辅助和引导作用,才能最终实现对文本的有效理解。  相似文献   

19.
刘艺冰 《教师》2011,(7):45-45
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严重脱节的现象,教师大多只重视文本解读,很少联系课文进行写作指导,以致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变成了两张皮。其实读写结合,充分利用课本资源从读中学写,是写作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本资源,架起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的桥梁,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汲取营养,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在掌握基础知识、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20.
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阅读教学是核心主题。通过阅读教学,能够让学生认识与掌握语文基础知识,逐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这对于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可以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在阅读教学中,需要实现文本精读,让学生可以深入理解课文。从把握字词句、情境体验等方面出发,提出了实现小学语文文本精读的具体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