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历史演义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有明显的“理想化”倾向,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历史演义小说家将人物形象的塑造高度理想化?推究历史与文化的影响以及民族心理因素,从传统英雄史观、传统道德史观、民族心理因素等三个方面对历史演义小说家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探寻。  相似文献   

2.
<说岳全传>作为家将小说以及清代英雄传奇小说的代表作品,因其较高的艺术成就而历来受到研究者重视.其研究已有近百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3.
"杨家将"故事从北宋开始广泛流传,熊大木以历史记载为依据,融入民间艺人的加工创造,运用以虚入实的手法重塑历史,编撰出《杨家将演义》这部小说,使"杨家将"的故事固定下来。历来对于《杨家将演义》的研究多集中于人物考证、形象分析,对于小说的艺术手法研究并不多,从"实"、"虚"两种创作手法来展开研究,更能加深读者对历史演义小说基本手法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明清世情小说在中国古代小说类型中,以其特有的视角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市民的家庭日常生活、世态人情、社会人生,艺术地展现了人间万象。世情小说产生后,传统的伦理观念被打破,对人们的道德意识、价值取向都带来极大的影响;明清世情小说对人性的张扬,较之其它类型的小说更有其认识价值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5.
通过<传奇>,从童年体验的影响、复杂的经验世界、独特的女性视角三个方面分析张爱玲的小说创作.认为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坛上一个不可多得的才女作家,她的小说以特有的魅力,经历了时间的考验,独领风骚,为人称道.<传奇>是张爱玲小说中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作品.  相似文献   

6.
童奚 《阅读》2011,(6):F0003-F0003
《三国演义》,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作者罗贯中。小说以描写战争为主,大概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成功刻画了几百个人物形象,其中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关羽、张飞等人物形象脍炙人口,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的故事传承千年,在各类文学形式上都有体现,历史演义小说中涉及李杨故事的主要有褚人获《隋唐演义》及蔡东藩《中国历史通俗演义·唐史》,细加比较,两者在创作态度、材料取舍、结构安排、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别,各自体现了鲜明、典型的“尚文”“崇史”特征。  相似文献   

8.
鲁迅的小说《祝福》、《离婚》和《伤逝》,都涉及到了妇女因为对于固有婚俗的某种不适而生发的反抗主题,且其反抗都关联到了具体的民俗文化事项。透过对具体的民俗事项和其中人物婚姻反抗行为关系的分析,不仅可以形象考察不同时代中国妇女精神或心理上所经历的艰难的近代化过程,而且也可以生动感知小说对于历史进行艺术的反映之时所体现出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部跨类型小说,精彩的世情描写和高超的写实艺术使《绿野仙踪》在清中期的小说中独树一帜。它在人物塑造和结构技法上深受世情小说创作手法的影响,运用现实主义表现手法塑造出众多的"正邪两赋"之人;而"草蛇灰线"法的运用,则让原本庞杂的内容有了潜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水浒传》是一部富于抒情色彩的英雄传奇小说。作品善于利用悲剧的形式创造抒情气氛;绰号、喝酒场面描写洋溢着浓郁的情感;有时又借景抒情;突出表现了情感与理智的较量;并且作品还通过大量的诗词歌赋来加强抒情色彩,具有一种撼人心魄的艺术力量。  相似文献   

11.
中国小说的历史空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神话作为中国小说的历史源头,其艺术化或小说化的过程,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断裂。这一历史空白的形成,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精神和一定时期的学术主流有着必然的联系:在艺术演变上,具体表现为神话的历史化、“神话”的附庸地位和旷日持久的理论偏离;在时间距离上,自商迄汉,神话的故事结构和文体形式一直未获独立并处于逐渐消歇状态。中国神话小说化的历史断裂即中国小说的历史空白,应至魏晋六朝志怪故事的旁逸而出才宣告结束。承认这一新的认识和观点,分析造成中国小说历史空白的历史的、文化的和学理的因由,对于研究小说观念和小说文体的发展、演变,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12.
安文新先生的《王阳明与祖摩的故事》,生动地描写了王阳明在龙场与宣慰使安贵荣的交往,塑造了王阳明、安贵荣真诚坦直的艺术形象,同时,也从艺术的角度侧面揭示了王阳明"龙场悟道"的内外条件。这部小说在艺术虚构上忠于历史,合理适度,结构精巧,语言生动,是一部很值得一读的作品。  相似文献   

13.
《水浒传》中拟亲属称谓文化特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拟亲属称谓是中国社会中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它不仅具有人称指示功能,还能鲜明地体现出不同时代社会文化特征和人的精神风貌。《水浒传》是我国古代优秀的英雄传奇小说,其中最典型的拟亲属称谓就是“哥哥”一词,它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我国宗法社会的特征和北宋特定历史时期的市民俗文化风貌,同时也生动地表现了《水浒传》中英雄人物的性格和形象。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同为乡土题材小说的沈从文的《边城》与韦晕的《春汛》在题材、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的相似之处和两篇小说在地域色彩、主题思想等方面的本质差异的分析,从文化、艺术和社会层面上进行典型性的比较解读。揭示了东南亚华文文学的拓荒者在中国文学的滋养中成长的文化和历史背景。解析东南亚华文文学作为独立的文学体系的存在架构。启示东南亚华文文学与中国现当代文学应加强交流,共同促进华文文学的繁荣。  相似文献   

15.
在唐五代小说传奇创作中,陇右文人独树一帜,无论是作品的数量、种类,还是艺术成就都堪称一流。陇右文人的小说传奇创作有着鲜明的特点:一是作家群体强大;二是作品成就一流;三是创作旺势持久;四是数量、种类突出。他们的创作,构成并推动了唐五代乃至中国古代小说的繁荣与发展,其影响广泛而深远。  相似文献   

16.
《新增才子九云记》是在韩国岭南大学中央图书馆汶波文库发现的一本"白话"汉文抄本小说,自20世纪90年代传至中国后,在学术界掀起了一股研究热潮。作为晚清时期的一本才子佳人小说,它不仅有神话小说的离奇,而且有演义小说的激荡。尽管学术界评论其多有抄袭成分,但是它在叙事上还是力求创新的。而且突破了才子佳人小说专写男女恋情的叙事结构,融合了章回体小说的多种叙事方法。又通过以《红楼梦》的叙事艺术为主要参照物来进行探析,力图廓清这本见藏韩国的珍本小说的叙事艺术,定位其在小说界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强雯的小说《重逢》展现出独具特色的美学风格和艺术追求。在时空设置上以嵌入式回忆的方式在过去与现在、香港与内地之间进行交错比照,展现了中国社会40多年的历史变迁,拓展了历史的纵深面和生活的广角。在情节构思上通过语词、情节和意象的重复叙述,形成了变化丰富的回旋式叙事节奏,将音乐美学与文学想象融为一体。在主题表现上通过反讽的话语方式,实现了主题的反转表达,现实世界的"重逢"成了精神世界的"离散",个人成为亲情世界中的漂泊者和零余人,乡愁成了贯穿全文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8.
作为历史演义小说,人们往往注意到余象斗《三国志传评林)和《列国志传评林》相对浓厚的史传结构和笔法,而忽视了其自身的另一种文学因素——喜剧情节的展示与描写。在喜剧手法上,《列国志传评林》在《三国志传评林》的基础上既有继承也有创新,但由于《列国志传评林》作为《三国志传评林》在商业利润驱使下最早产生的列国志小说的效颦之作,艺术上比较粗糙,因而其在喜剧情节的经营上呈现出某些明显的不足。  相似文献   

19.
中国当代的革命历史叙事,可以分为三种不同又互相联系交叉着的类型."类史诗叙事"比较靠近主流政治,与西方的史诗写作传统和中国古代的小说诗学之间有多重的内在关系;"类传奇叙事"比较靠近市场和通俗文学,与中国古代小说传统之间关系最近;"类成长叙事"基本来源于西方小说概念,是十七年中知识分子叙事的惟一合法形式.三种叙事类型各自产生了一批在叙事结构与美学方面具有共同或接近特征的作品.  相似文献   

20.
从明代世情小说中可看出当时的媒妁分为官媒和私媒两种;明代世情小说中的媒妁有着圆滑、能说、有心计等共性特征;这些媒妁所呈现出的独特的审美意义值得我们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