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中小企业的总体竞争能力较弱,人才流失问题十分突出.如何寻找人才、留住人才、发展人才已成为中小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基于以上认识,笔者首先分析了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其次阐述了中小企业人才流失的总体状况,分析了人才流失给中小企业造成的影响,深入探究了中小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最后就中小企业如何留住人才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中一支重要而活跃的力量,同时,相对于大企业而言,中小企业也面临着销售模式的改变、国内外竞争的加剧及技术水平的提高等挑战。这也对企业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作为中小企业需求量较大的工商管理类人才也同样面临挑战。本文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小企业的人才需求现状分析,提出改革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显重要。但人才流失已严重地影响了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就中小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及稳定中小企业人才的对策作一些探讨。一、中小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1、个人薪水方面的原因。中小企业资金实力相对薄弱,他们没有资金实力像大企业那样提供十万甚至百万的年薪,部分人才在外界高薪的引诱下离开了企业,在某种程度上给原本经济缺乏的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2、个人更高目标的追求。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可以知道,  相似文献   

4.
当前,非常严重的人才流失现象,导致企业的人才安全受到严重威胁。而企业需要人才来成就事业。人才竞争的关键在于组织有没有得力的留人措施。本分析了人才流失对企业的影响,并针对人才流失的原因,提出了一些具有建设性意义的解决办法,希望能对“人才安全”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前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中小企业的总体竞争能力较弱,人才流失问题十分突出。如何寻找人才、留住人才、发展人才已成为中小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基于以上认识,笔者首先分析了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其次阐述了中小企业人才流失的总体状况,分析了人才流失给中小企业造成的影响,深入探究了中小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最后就中小企业如何留住人才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生产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中小企业在社会中的作用日趋显著,面对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中小企业竞争的关键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人才,谁就有了与对手相抗衡的资本。本文根据中小企业人才流失的现状、指出了中小企业人才流失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加入WTO后,中国国有企业全面参与世界竞争的焦点随着企业战略性资源的转移而转移,即从资金、产品等物化资源的竞争转为智力资源-人才的竞争。在这场人才竞争战中,国有企业普遍处于劣势地位,人才流失已成为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文章在分析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现状及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黄春丽 《陕西教育》2009,(7):152-152,96
中国的民营中小企业,是支持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的重要力量之一.全球金融危机已经对中国的实体经济产生了较大影响,在金融风暴的浪潮中,民营中小企业就业机会明显下降,其招聘冻结、失业、减薪现象越来越普遍.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民营中小企业如何制定有效的人才战略,抓住时机,获得长期生存与持续发展的动力和能力,在未来的竞争中获得优势,是民营中小企业目前面临的严竣课题.因此,对我国中小企业人才战略加以分析,并提出经济危机下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主要探讨民营中小企业应对经济危机的人才战略.  相似文献   

9.
张莹 《时代教育》2007,(8Z):145-145
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人才竞争日趋激烈,中小企业人才流失现象也随之出现并成为无法回避的事实。人才流失已取代融资困难、配套服务跟不上等问题而成为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人才租赁业在我国有了跨越式发展,成为我国劳动力市场实现人力资源柔性化管理的必要途径。我国的人才租赁业务在近几年才得到有关政府部门的认可,租赁正成为与招聘同样重要的人才服务方式。人才租赁可以使企业降低成本,提高企业效率,把企业从繁琐的事务中脱离出来,节约资源,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到创造核心竞争力的业务上去。本文基于人才租赁业的现状,结合我国特有的实际情况,以人才租赁运营模式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总结人才租赁产生的原因及人才租赁运营模式存在问题和风险,指出人才租赁风险的本质,从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和对策,使人才租赁在宏观调控形势和市场竞争环境下取得长足发展,以更好地适应时代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浅谈中小企业吸引人才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过程中,人才起了关键性的作用,未来的竞争,关键是人才的竞争。大企业可以凭借其名气和雄厚的实力吸引各种人才,而名气和资源都比较小的中小企业,如何吸引人才便成为中小企业经营者都十分关心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中小企业的分析,根据中小企业的特点,初浅地提出了一些中小企业吸引人才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在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21世纪,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这种竞争更是体现在人才资源开发水平和人才选用机制的竞争.在我国许多大型企业,人才开发战略意识不强,制度创新力度不够,不同程度地影响到企业的长远发展.苏宁电器在人才开发制度方面走出了一条创新之路,推动企业不断向新的高峰攀登.我国大型企业应借鉴苏宁电器的经验,重视人才开发制度的创新,制定人才开发长远规划,优化配置企业人才,用更有效的激励机制解决企业人才流失问题,从而保持企业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深化程度逐步加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作为中小企业,要在纷杂的市场竞赛中脱颖而出,立于不败之地,不光要牢牢把控住市场份额,还要拥有一批专业的人才。企业之间的竞争,发展成一场对人才的竞赛。留住对企业发展有较大促进作用的技术复合人才成为现在企业人力资源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主要针对人才流失较为严重的酒店行业,做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找到酒店业人才流失严重的原因,并且根据原因提出几个切实可行的措施,希望本文能对酒店业的可持续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综合国力的竞争、企业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留住人才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直接理由。从分析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入手,着重寻找留住人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人才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重要的战略性资源之一。经济上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企业间的竞争,企业竞争根本是人才的竞争。近年来,人才流失现象的凸现,对促进企业的发展、增强企业的竞争力都起着很大的制约作用。因此,对人才流失现象的原因分析和人才流失现象应采取的对策,是人才战略研究所面临的一个严肃而紧迫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加入WTO,中国金融业的进一步开放,国有商业银行将面临着激烈的竞争,能否成功地留住和吸引人才是竞争取胜的关键。通过对国有商业银行人才流失原因的分析,提出国有商业银行的人才战略。  相似文献   

17.
在人力资源成为企业核心资源的今天,频频出现的人才流失也成为了企业关注的焦点.本文在分析人才流失原因的基础之上,提出完善人才管理制度来提高人才管理水平,希望对企业管理者能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8.
人才是兴国之源,创业之基。有了人才就有了资本,失去了人才就失去了财富。就企业而言,企业的竞争从根本上说是人才的竞争,企业的兴衰存亡关键在人才。随着完全市场化的到来,经济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发展对人才的依赖越来越强。而目前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面临着较为严峻的人才危机,人才队伍不稳,人才流失严重。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企业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保持人才队伍的稳定,是一个关系国家、企业发展命运的大事。本文通过分析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的基本现状及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针对目前企业在稳定人才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就如何吸引、留住和用好人才,稳定人才队伍提出以下对策建议:①要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建立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人才使用机制;②要建立完善持续高效的人才培养机制;③要注重业绩和贡献,建立完善人才激励机制;④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人尽其才的人才流动机制;⑤要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19.
随着知识经济和网络时代的到来,我国高校面临着人才竞争的挑战.西部地区高校要发展,迫切需要引进优秀学科人才,以提高教学科研水平,逐步缩小与东部高校的差距.但是,在人才竞争的浪潮中,西部地区高校人才引进工作形势严峻.一方面,由于综合实力明显不足,无法与东部高校抗衡;另一方面学校的优秀学科人才流失严重.这种恶性循环如不加以克服,将关系到西部地区高校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智力资本成为企业的第一竞争要素,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愈加凸显。然而,曾经稳居头把交椅的国营企业,在人才竞争中却越来越有落后的趋势,那么国有企业怎样才能适应当前的发展?,以下就如何赢得人才提供以下几个建议:一、借用灵活的人才租赁何为人才租赁?意即人才租赁公司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与招募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再向用人单位派遣员工,用人单位与人才租赁公司发生租用关系.与外派员工并无劳动合同关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