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李白和王昌龄都是唐代著名诗人,他们的诗作都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都知道李白有"诗仙"之称,是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而王昌龄则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尽管他们的七绝在体裁、描写手法、意象、语言等方面都有所不同,但同在一个朝代的他们,七绝作品还是有很多相同点的。一、均受当时豪爽任侠思想的影响李白与王昌龄生活的年代任侠风气较盛,他们都受到这种风气的影响。王昌龄曾在《郑县陶大公馆》中说:"儒有轻王侯,脱略当事务。"大有睥睨一世的狂放气概。而李白也  相似文献   

2.
王昌龄在唐代诗坛上.是一位“位卑而名著”的诗人,他生于公元七世纪九十年代,出身寒微,但少有大志,希望被人重用而博取功名。他在《上李侍郎书》中所说:“昌龄久于贫贱,是以多知危苦之事。”他虽命运多羁,仕途坎坷,但在诗坛上。却有“诗家夫子”之称,尤以七言绝旬最为擅长。故有“七绝圣手”之誉。在同时代诗人中。可以和李白的七绝争胜的,只有王昌龄。  相似文献   

3.
王昌龄七绝的艺术特色李剑冰在唐代姹紫嫣红,百卉竞丽的诗歌园地中,绝句之花开得格外瑰丽。而在唐代绝句好手中,盛唐的王昌龄也许是最为杰出的一位。王昌龄在其生活的时代就有极高的诗誉。在当时有“诗家夫子三江宁”之称①。他与李白、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等盛唐...  相似文献   

4.
《辅导员》2011,(13):18-18
【闲言碎语】绝句是李白情感世界的瞬间呈现.其开朗的性格、率真的情感,以及洒脱的气质,全都灵光一闪地反映了出来,脱口即成绝唱。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等七绝写得好.兼五绝与七绝并至绝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相似文献   

5.
绝句是唐代的乐歌,初期词的句法、句数、词调名称、音韵平仄无不胎息于绝句,这是为历代学者所认可的。然而王昌龄与词坛的关系却尚未有人涉及。当然,王昌龄并不是唯一对词坛有影响的绝句诗人,比如李白绝句对词坛的贡献也很大。应该说由于中国文学本身的传承关系,由于绝句和词作为合乐文学的直接传承关系,影响词坛的机会在每一个合乐期绝句诗人面前曾经是均等的。王昌龄除其“七绝圣手”的地位及其杰出成  相似文献   

6.
李白(701—762)和王昌龄(698—约756)同时身为盛唐著名诗人,而且两人有着深厚的友谊,一生有着密切的交往。王昌龄,字少伯,一生官低名气大,位卑才气高。三十岁时进士登第。大约四十岁,远谪岭南。第二年北归,调任江宁丞,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几年后因"不护细行,贬龙标尉",又有"王龙标"之称。在盛唐诗坛上,王昌龄以写边塞题材著称,特别擅长七绝,称"七绝圣手"。著名的诗作《从军行》、《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芙蓉楼送辛渐》、《闺怨》等都属七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自谓"久于贫贱,是以多知危苦之事。"  相似文献   

7.
唐代诗人王昌龄,在七绝诗创作方面成就卓著,堪称“七绝圣手”。他的七绝,题材广泛,构思新奇,因内容不同而特色各异。尤其是宫怨诗与闺怨诗,代人抒情,含蓄婉转,细腻传神,充分体现出诗作的阴柔之美。本文试就王昌龄的宫怨诗与闺怨诗作一下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漫游是盛行于唐代尤其是盛唐文人中的一种普遍风气,几乎所有的盛唐诗人都有过漫游的经历,而其中尤以李白为甚,李白一生都在漫游中,其足迹踏遍了大半个中国,把自己的一生都投入到无止境的行旅之中,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高傲的个性使然;热爱自由的天性;一种无可奈何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唐朝,经济高度繁荣,文化发达,国力昌盛,是当时世界一个高度文明的国家。同时,它是我国诗歌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从《全唐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唐代涌现了二千三百多位诗人和将近五万首的诗歌。在这样众多的诗人和作品中,王昌龄的七绝,却别树一帜,引起人民广泛的热爱和传诵。他的许多名篇,当时就已被乐工入乐,歌妓传唱。享有“七绝圣手”和“诗家夫子王江宁”的美称。他的七绝和李白的七绝齐名。被后人王世贞誉  相似文献   

10.
唐代诗人王昌龄认为诗歌可以分为物境、情境、意境三种境界(《诗格》),物境即客观现实生活中的形象,情境即诗人主观世界的情感,意境则是诗人主观之意与客观现实之境的和谐统一。因此,指导学生品读意境幽远的诗歌时,要在扫清文字障碍理解大意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想象诗中的形象画面,再调动审美经验深入体验诗中的情感,最后品味所蕴涵的意境。  相似文献   

11.
骆礼刚先生在《王昌龄二题》一文中认为 :王昌龄获当时之诗名非由七绝乃因五古。笔者认为王昌龄引用己诗时多为五古 ,实是其向生徒讲授五古的做法时所致 ,而并非其有意推崇自己的五古。无论从王昌龄对七绝创作所投注的热情和所取得的成就来看 ,还是从当时诗坛五古创作的诗人群落及王昌龄在其中所处的地位来看 ,抑或从王昌龄七绝于当时多被诸管弦争相传唱的实际情况来看 ,王昌龄获当时之诗名确因七绝而非由五古  相似文献   

12.
李白和李贺同是唐代杰出诗人,其咏愁诗作都非常著名。但因二人的生活时代及自身命运的不同,其咏愁诗在气质、神韵、意境及审美趣味上有很大差异。本文试分析这些差异及其成因,并以之窥探诗人的创作个性与时代精神、文化背景及个人命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源远流长的物质文化,酒对文人墨客的创作灵感、创作心态以及创作风格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历数我国古代的文人墨客,尤其是诗人十之八九都与酒结下过不解之缘,正所谓宜言饮酒者莫如诗,饮,诗人之通趣也。并且,在我国古代诗歌史上,有不少诗人都写到了酒,其中最杰出的代表就有李白。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不仅以诗为名,亦以嗜酒闻名于后世。因此,其有诗仙之称的同时,还有酒仙酒圣之称。  相似文献   

14.
骆礼刚先生在《王昌龄二题》一文中认为:王昌龄获当时之诗名非由七绝乃因五古。笔者认为,王昌龄引用已诗时多为五古,实时其向生徒讲授五古的做法时所致。而并非其有意推崇自己的五古。无论从王昌龄对七绝创作所投注的热情和所取得的成就来看,还是从当时诗坛五大创作的诗人群落及王昌龄在其中所处的地位来看,抑或从王昌龄七绝于当时多被诸管统争相传唱的实际情况来看,王昌龄获当时之诗名确因七绝而非由五古。  相似文献   

15.
王勃:字子安,“初唐四杰”之一。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五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出自名文《滕王阁序》。著有《王子安集》。贺知章:自号四明狂客。唐代诗人、书法家。七绝《回乡偶书》为传世名篇。王之涣:唐代边塞诗人,他的《凉州词》《登鹳鹊楼》是唐代绝句珍品。孟浩然:盛唐山水田园诗人,与王维齐名,并称“王孟”。五律《过故人庄》和五绝《春晓》为流传千古的名篇。王昌龄:边塞诗人。号称七绝圣手,其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芙蓉楼送辛渐》和《出塞》都很有名。王维:字摩诘,世称王右丞。…  相似文献   

16.
诗家名尊     
孙振宇 《语文知识》2000,(3):25-26,37
唐代是我国诗歌的鼎盛时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诗人。人们根据他们在诗歌领域的巨大成就及其特点,赋予他们很贴切的名号。除尊称李白为“诗仙”、杜甫为“诗圣”“诗史”外,还有:诗家天子:王昌龄,字少伯,著名的边塞诗人,成就极高,被誉为“诗家天子”,也有传闻作“诗  相似文献   

17.
繁花似锦的盛唐,王昌龄是一位相当有特色和成就的诗人,尤以其七言绝句艺术精湛而得名,与李白并称为“七绝圣手”。本文从王昌龄诗歌中爱国、闺怨、送别赠答三类题材作品,对其七绝的艺术特色进行解析。从一个特别的面来再次审视诗人的艺术成就和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18.
对王昌龄与李白的思想性格及七绝的内蕴与艺术特点进行比较,看出二人之诗题材各有所重,但送别诗都写得很好。在艺术上,李诗长于“淡妆”而显自然之美,王诗长于“浓抹”而又返归于自然之美。淡妆浓抹总相宜,同是七绝“神品”,同是盛唐雄浑秀丽诗风的极致。  相似文献   

19.
唐代涉及巫山题材的诗人之多和范围之广,在我国诗歌史上是罕见的。一些诗坛巨擘也把他们的目光投向巫山,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李白、杜甫、李商隐,他们分别代表着唐代巫山诗歌发展各个阶段的最高成就。李白从巫山文学的发源地走出,杜甫和李商隐溯源而入,都在巫山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迹,他们的巫山诗歌的在巫山文化长廊里熠熠生辉,同时还折射出唐代的国运变化对巫山诗风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唐代北方有浓厚的尚武风气,这不仅是因为北方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尚武传统的延续,同时也是唐代边塞形势和时代化的反映。诗人受尚武风气熏陶,投笔从戎,走向边塞,又在强化着尚武精神,对其学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