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展农业是保证工业发展和全部经济计划完成的基本条件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把我国建设为一个社主义国家的重要步骤。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是以国家工业化为主体的,但是也不忽视农业的发展。李富春副总理在“关於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我国集中力量发展工业,但决不能减轻发展农业的意义。没有农业的相应发展,我们的工业化事业是不可能实现的。”第一、只有发展农业,才能有丰富的粮食。随着国家工业化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粮食的需要日益增加。特别是工业人口和城市人口的发展,经济作物地区的扩大,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5):I0019-I0020
【导读】自1959年美国制造出第一台工业机器人以来,机器人在日本、韩国、德国等工业化国家得到大规模应用,并且越来越朝着“小而有力”“聪明好用”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杨帆 《科教文汇》2012,(6):129-129,142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必须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历史使命,农业必须做出牺牲支持工业的发展,但农业只有在支援工业的同时发展自身,才能长久地支持工业建设。鉴于这种历史要求,毛泽东提出工农业并举的国民经济发展方略,制定了农业先合作化后机械化的基本发展方针,这些思想都是基本正确的。而由于处在一定历史时期的主客观条件限制,农业机械化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并未达到预期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韩国科技发展长远规划2025年构想》剖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韩国是新兴工业化国家的代表,后发国家快速发展的典范。目前,韩国正在进行“全面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韩国科技发展战略正由“引进—消化—吸收”向“自主创新”转变,“科学技术导向”开始成为韩国科技政策纲领和经济发展的立足点。在一定意义上,韩国经济、科技发展的战略选择、长  相似文献   

5.
我国“三农”问题的现状及解决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党中央、国务院近几年十分关心的问题,涉及到整个国家的稳定和发展。但根据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在工业化进入中期阶段以后,由于工业化初期阶段国家所采取的提取农业积累以支持工业发展的政策具有一定的惯性作用,并且工业化水平本身还不够高,工业反哺  相似文献   

6.
论韩国造船工业的发展和技术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雪明 《科学学研究》2004,22(3):284-289
韩国作为新兴工业化国家,其造船工业的兴起是世界工业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韩国造船工业于20世纪70年代初从零点起步,经过短短二十多年的发展,年造船产量超过欧美传统造船强国,并在90年代几次取代日本而居世界第一位。本文着重分析韩国造船工业的发展和技术创新状况,探讨韩国造船工业发展和技术创新的若干促进因素,为中国的工业发展寻找国外借鉴。  相似文献   

7.
论中国都市农业的发展-以北京市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程彤 《资源科学》1999,21(4):39-42
传统农业的观念,总是把城市与乡村、工业与农业对立起来,误认为城市的发展必然以牺牲农业为代价。因而,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把城市外围近郊的大量农田变成非农用地,使城市变成了“水泥丛林、柏油沙漠”的景象,于是农业在大城市中被轻视、被压缩、被吞没、被废弃。发展都市农业是工业化国家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我国是一种新形态,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并是特大的都市,以其为例在全国乃至世界具有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8.
喻卫斌 《未来与发展》2006,27(7):42-44,37
一、引言汽车工业是国家工业化水平的代表性产业,其被公认是一个具有高度产业关联的产业,几乎是无出其右地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工业化程度,所以彼得·德鲁克曾经把汽车工业称为“工业中的工业”。而轿车工业的技术水平则代表了一个国家汽车产业研发水平的高低,它的振兴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相关产业的发展又支撑着轿车工业的振兴。正是基于轿车工业的产业特性和发展的潜力,国家将轿车工业确定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目前它已经成为我国经济一个新的主要增长点,正逐步成为带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9.
我国工业化所处的发展阶段以及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所具有的特殊性、复杂性,决定了我国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为我国在新形势下形成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机制定下了基调。实现由农业哺育工业到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转变,其实质是要处理好对农民“取”与“予”的关系,改变农业和农村经济在资源配置与国民收入分配中的不利地位,加大公共财政的支农力度,让公共服务更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未来20年,我国将处于城镇化进程加快的时期。如果继续将农民排斥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之外,我国经济的结构性矛盾将更加突出和尖锐,也将使解决“三农”问题的难度增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使城市和农村紧密联系起来,建立地位平等、开放互通、互补互促、共同进步、平等和谐的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10.
车玲 《中国科技纵横》2014,(10):226-226
党的十八大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四化同步”的本质是“四化”互动,它是一个整体系统,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既是提高经济效率的必由之路,也是提高工业经济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信息化必将为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插上腾飞的翅膀,因此,促进“四化”在互动中实现同步,在互动中实现协调,才能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信息手段现代化是实现信息工作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也是信息难点所在,农机化信息建设是促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定西市实际出发,对农机化信息体系建设的重要性、资金筹措、队伍建设、服务水平、信息采集处理等当前农机信息化工作存在的几个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在农业方面,韩国是个不折不扣的发展中国家。韩国农民收入提高很快,主要得益于农产品的提价、严格的贸易保护和高额的政府补贴等。而政府持续数十年的新村建设,并没有有效遏止农村人去楼空的趋势,西方式的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老路还在韩国复制。从上世纪70年代的“新村运动”N80年代的“汉江奇迹”再到90年代的“IMF危机”和如今的“外资撤退潮”,  相似文献   

12.
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创新探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一、引言一方面,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紧密相关,工业化、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另一方面,农业领域的发展被视为实现加速总体发展的一种手段,不是把农业发展本身作为一个目标,而农地制度是农业发展的核心决定因素,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的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始终受到农村经济,以及城乡经济联系的制约。工业化、城市化与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关系的良性互动、协调发展为工业、城市、农业、农村乃至经济全面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离开工业化的城市化是不可想象的,缺乏以合理农地制度为基础的农业支撑的城市化也是难以为继的。伴随着新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3.
随着自治区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发展,自治区对水资源的利用提出了严格要求,在国家对黄河水资源实行统一调配的情况下,只能通过节水,确保工业、生活用水。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农业是用水的大户,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90%以上,但农业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仅为25%。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实现节水灌溉,全面实施节水农业发展战略,推广先进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以农业节水促进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一、重视和支持中国西部发展是我国新时期工业化战略的客观需要从“九五”计划开始,我国国民经济进入了一个以重化工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新时期,我国新时期工业化战略是:从国情和国力出发,切实加强农业基础,保证粮食、棉花等重要农产品的稳定增长,扶持和发展农用生产资料工业。重点发展水利、交通、通信、能源和重要原材料等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缓解这些基础部门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与此同时,根据动态  相似文献   

15.
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后发劣势" 与"后发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琪  储新民  王锦 《未来与发展》2006,27(11):63-65
新农村建设在迅速启动。但目前的一些观点和政策建议有些失妥,究其根源可以发现这样的思路:(1)长期以来,城市接受农村的“供养”而先富起来,对工业的倾斜占用了农业的发展资源,因此,“城市欠了农村”,“工业欠了农业”。(2)农村的落后拖累了国民经济发展步伐,庞大的农民队伍恶化了我国的各项人均指标。(3)农民素质低下、保守、不理性,坐  相似文献   

16.
《华夏星火》2014,(2):12-17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班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渊,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四化”发展既是党中央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及发展任务的科学把握,也是深入推进现代化建设进程的重大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17.
夏青 《华夏星火》2014,(2):18-23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可见,“四化”是一个整体系统,“四化”之间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环环相扣、互融互包、相互促进。四化中的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自是如此。  相似文献   

18.
新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的下一个发展阶段是什么?是后工业化,还是高技术?诸如计算机和生物技术之类的新技术对发达的工业化经济有什么意义?未来的工业将如何组织?哪种组织形式将居于主导地位,是大生产、计算机自动化,或是灵活的专业化?哪个(些)国家将处于统治地位?这些问题是理论家和工业界人士一直关心的重要问题。近年来,一些理论家就资本主义的下一发展阶段提出了各种设想,如高技术工业理论、后工业化理论、信息经济理论,以及后福特主义等等。这些看法多侧重于劳动力社会分工的变化。本文作者就如何认识“新工业革命”提出了与之不同的新看法,这一看法侧重于生产力与生产  相似文献   

19.
王宪恩  王寒凝  夏菁  赵婧辰  段海燕 《资源科学》2016,38(10):2001-2011
国家经济社会与能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特征因各国工业化程度不同而存在差异,通过分析典型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经济社会与能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演进趋势,可为其他国家未来工业化进程中实现经济社会与能源环境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以美国、日本等8个典型国家为例,运用修正后的耦合协调发展度模型对其1961-2011年的国家经济社会与能源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特征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1961-2011年期间日本、韩国、西班牙等工业化完成国家经历了完整的工业化进程,经济社会与能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度呈现明显的“U”型变化趋势,而美国、法国等后工业化国家因处于后工业化阶段而处于“U”型曲线右侧的上升阶段,埃及、马来西亚、泰国等前工业化国家因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而处于“U”型曲线左侧的下降阶段。各国因工业化开始时间、发展速度及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人口规模和城市化水平差异,其协调发展度谷值时间和谷值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0.
60年代后,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采取跨越式发展战略,使经济获得迅速发展。70年代,很多发展中国家也运用跨越式发展战略,达到了经济增长的高速度。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步步深化。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中,中国逐渐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中国经济需要“e跨越”战略来实现创新增值。本期“知识中国”专栏就“e跨越战略”进行讨论,供读者参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