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博物馆》2007,(2):104-104
根据本刊主办、协办单位财务部门的要求,本刊从今年起,刊用的稿件在支付稿酬时要求作者提供本人身份证号码。如为联合署名,请提供第一作者身份证号码,或负责接收稿酬的其中一位作者的身份证号码。  相似文献   

2.
目前,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在节目形态上基本呈现两种发展态势--言论性新闻评论与述评性新闻评论.言论性新闻评论以语言表达观点为主,观众从语言中获取观点,可谓之"听"新闻,以<央视论坛>为典型代表;述评性新闻评论以画面叙述新闻事实,观点蕴含于画面事件之中,观众从画面中领会创作人员或媒介传递的观点,可谓之"看新闻",<焦点访谈>为典型代表.这两种节目形态拥有各自固定的收视人群,都有着各自的特点与发展前景.本文从"听"与"看"的角度切入,通过<央视论坛>与<焦点访谈>分析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走向.  相似文献   

3.
"身份证系列评论"是作者关于身份证的系列评论文章。回顾这组评论的写作,作者认为"于无新处出新闻",具体表现在:多思出新闻,心里有百姓就有新闻,长期积累出新闻,与时俱进出新闻。  相似文献   

4.
ISBN,你陌生、不陌生的伴侣 身份证及其编号对今天的中国公民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它不仅使用在外出住宿、乘坐航空客机等场合以及办理房产、储蓄、邮政等业务,而且延展到商业抽奖活动等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图书出版行业,假如把图书在版编目(CIP)、书号和条码的组成称为图书的"身份证",那么书号就是这张特别"身份证"的号码.一个人只有一个合法的身份证号码,同样,一本书也只有一个有效合法的书号.  相似文献   

5.
一、评论的组织与策划是充分发挥评论旗帜作用的重要途径评论是党报的优势之一.要发挥好评论的优势,离不开必要的组织与策划.邓小平同志1950年5月在《西南区新闻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指出:“报纸要实现领导的任务.在突出的方面要集中力量,有的时候用整版来登,用一个月时间,发一连串的评论、社论来宣传和贯彻.这样人们就注重了.有没有力量,不仅是质,也有量的问题.质是要准确性,量也要加大.各方面围绕于此,才有力量.”所谓“集中力量”、“集中时间”、“发一连串的评论、社论”,在今天都属于组织、策划的范围.在邓小平同志看来,把评论策划好,是党报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手段,也是各级党委利用报纸实现领导任务的基本手段之一.在这里,他不仅强调了评论策划的重要性,同时也指出了策划的含义及特点:一、时间集中.对某一内容,在一个阶段内,有计划、有组织地加以突出宣传.二、在形式上,策划的评论表现为“一连串”,即成为一个系列,或意义上并列,分别阐述一个问题、一项工作的若干个方面,或意义上递进,不断深化人们的认识,把人们的思想引向报纸所要引导的方向上去.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标准化与信息分类编码研究所、公安部户政局等单位联合起草、修订的《社会保障号码国家标准》日前在京通过专家审定。我国每位公民的身份证号码随之亦将由原来的15位升至18位。修订后的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7.
新颖、精彩的新闻评论标题,总是令读者难以忘怀,记忆犹新;而平淡无华的标题却如同沙滩上的脚印,很快会被读者淡忘.如何才能使新闻评论的"眼睛"亮起来呢?笔者认为,除闯过炼意、选题、语言三关外,还要在求新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8.
一、新闻评论应该大众化(一)新闻评论大众化的内涵.什么叫新闻评论的大众化,或者说,新闻评论的大众化的内涵、要求是什么呢?我以为,新闻评论的大众化至少应该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在主题上,应该贴近生活,是大众关心的问题;在表达方式、方法上,要为大众所接受.半个世纪前,毛泽东同志曾要求文学艺术生动活泼,为群众喜闻乐见,具有大众性.新闻评论与文学艺术一样,肩负有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责任.中央宣传会议强调,新闻宣传要“改进方法,讲究艺术,进一步增强新闻宣传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要求新闻宣传“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新闻评论大众化正是向这个方向努力.事实上,任何一篇新闻评论,都是要让人看的,而且总是读者越多、影响范围越广越好.而阅读的主动权不在评论员、宣传媒体手中,而在读者手中.因此,新闻评论能不能影响读者,取决于读者对新闻评论的“满意度”.直言之,取决于新闻评论是不是大家关心的问题,是不是大家一看就想看,并接受评论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新闻评论是党报的旗帜。在当今时代,党报新闻评论面临挑战和机遇,但党报普遍存在“新闻评论问题”。改进发展党报新闻评论,在于坚持“三贴近”,提供高质量的“新闻评论服务”。为此要更新观念,提高强度,增加活性。党报新闻评论是有位的。新闻评论是报纸的灵魂与旗帜,这成为了办报的规则和指南。但是,多年来,这一规则在党报实践中打了折扣。而时下,又分明要求把这一规则坚决贯彻到位。有位应当有为,有为方能有位,这大抵就是新的传媒格局下党报新闻评论的现实处境与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0.
2008年9月24日,湖南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付开新闻发布会,对外文名曝光公民不诚信行为,50名使用假身份证参加考试的公民的名字和身份证号码部分数字被公布,湖南省公民信息管理局依法将行政处罚和违纪处理决定记录到公民个人信用档案并保存7年。据悉,实名曝光公民不诚信行为这一举措在全国尚属首例。  相似文献   

11.
新闻评论姓新。新,既应体现在内容的新闻性和新意上,又应体现在表现形式上。新闻评论不断出新,才能不断提高评论质量,多出精品。题材:出新的基础题材,也就是我们发议论的问题、事件或人物等,它是评论的思想源泉和载体,评论的立意,只能从题材中生发出来。因此,选好题材,是新闻评论出新的基础。由新闻评论的性质所决定,新闻评论要出新,在题材的选择上,必须注重新  相似文献   

12.
不同媒体因面对读者群体的不同,其新闻评论的定位也各有偏重。有的以专家学者的专论见长,有的侧重百姓声音;有的注重特定领域内的话题,有的侧重本地区的新闻话题;有的讲究时效快、力求“第一个发言”,有的更在乎观点新锐、辛辣、尖刻,与众不同。无论哪一种定位,新闻评论本身要成为上乘之作,都应该内涵一种大气。这里所说的大气,与孟子所说的“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的浩然之气,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大气的标志之一:是非分明,立场坚定对同一新闻事件或社会现象的评论,其审视视角可以各有不同,但其基本立场不可有偏离,在是非…  相似文献   

13.
中国记者网(http://press.gapp.gov.cn)从2003年12月31日起正式向社会公众开放,同日起正式启用的新版新闻记者证全部上网,供社会各界随时查验监督,承担舆论监督责任的新闻记者也要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在12月31日上午举行的“中国记者网开通仪式”上,新闻出版总署石宗源署长宣布中国记者网正式开通,网站从即日起向社会各界开放,新版记者证同时启用,社会公众在接受新闻记者采访时可以登录到中国记者网,输入记者证上的身份证号码和记者证号码,即可查验前来采访的记者身份是真是伪。石宗源署长说,建设中国记者网是新闻出版总署履行监管职能、加…  相似文献   

14.
新闻评论被视为报纸的旗帜,受到媒体的高度重视.国内许多媒体不仅将评论版设置在重要位置,还广开言路,以较高的稿酬向时评写作高手约稿.但在新闻实践中,由于多数新闻评论建立在国内外热点事件的新闻报道甚至是网络信息的基础上,一旦新闻报道和网络信息是虚假的,新闻评论不仅起不到应有的指导作用,反而会陷入以讹传讹的尴尬境地.因此,无论是向媒体供稿的新闻评论作者,还是处理新闻评论稿件的编辑,都要严格做好把关工作,对新闻评论所依据的新闻事实进行核实、再核实,防止虚假信息借助评论扩散.  相似文献   

15.
新闻评论的文风是指新闻评论在语言表现上所具有的风格特征。这种风格特征是在与其他各种文章体裁的比较中显现出来的,而不仅是指某一个作者或者某个媒体评论的语言风格。要解决好新闻评论的文风问题,要注意处理大众化与个性化的关系、严密的逻辑性与生动的形象性的关系、鲜明的态度与深刻的分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一、新闻即时评论与媒介素养 新闻即时评论,‘是指网民在浏览新闻时对其感兴趣的新闻迅即做出的回应,长短不一,两三句者见多,这种形式在任何传统媒体上都是不可见的.网民在即时评论中能自由地发表言论,对所阅读的新闻及时反馈.同时与其它网民进行观点的交流与论辩,突现了网络传播的互动优势.当前,多数网站的新闻信息后都设有"我来说两句"、"我要评论"的链接.  相似文献   

17.
大凡从事新闻评论写作者,都要求以独特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意见,要求犀利、深刻、不讲情面、动真格.而大多数评论教材,在介绍新闻评论的特性时也都强调它的战斗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样的要求是对的,因为评论作为一种直接表达思想和观念的形式,当然不能像散文和有的诗歌那样绵柔和抒情.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评论不全都是投刀和匕首,它也可以说得很委婉、很动情;当评论发挥着投刀和匕首功用时,不能伤及无辜;当我们不讲情面地发表意见时,也要容忍别人对自己的不讲情面.  相似文献   

18.
第一、新闻工作的全面改革要抓住改革新闻报道这个中心环节。第二、新闻报道的改革,要在增强指导性和可读性上下功夫,提高宣传水平. 第三、要按照“新、短、多、广”的要求,多发新闻,发好新闻. 第四、要减少和改进会议报道。第五、要加强评论工作,提高评论水平. 第六、副刊是中国报纸的特色,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  相似文献   

19.
何秋红 《今传媒》2006,(6):59-60
提到抒情性,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散文,是诗歌,恐怕没有人会想到评论。的确,新闻评论作为一种传达意见性信息的问题,重在说理,强调逻辑性和理性,似乎与抒情性不沾边。评论要具有思想已经不是什么问题,评论要有感情,似乎并不被认可。评论界历来提倡“零度评论”,即客观的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冷静分析式的评论。但事实上并非如此,一篇好的新闻评论,光具备理性是不够的,适当的运用抒情性因素,可以达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的传播效果。(一)抒情性因素在评论立意上的体现立意关系到评论作品的角度和深度,抒情性因素在评论立意上的表现是作者怀着强烈…  相似文献   

20.
新闻图片的使用已经进入一个跨媒体传播的时代.一些电视台新闻节目把新闻图片点评作为一个固定的节目内容,以新闻图片引出对新闻事件的评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