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拜年     
(初稿) 初二那天,我跟三叔去舅爹家拜年。我问:“三叔,我有几个舅爹呀?”长这么大,我还从来没见过舅爹呢. “几个?我们今天去四家。”三叔说:“还有两个舅爹家,今天去不成了.”  相似文献   

2.
<正> 家,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是这样解释的:家庭的住所。也就是说,家是家庭成员休息、生活、繁殖后代的地方。可见,“家”应具备如下特点:1.固定。2.坚固耐用。3.家庭成员的组成相对稳定。 鸟巢是鸟儿的“家”吗?我们来看一看鸟巢是否具备“家”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我们常听到“要当教育家,不当教书匠”的说法,很惹人注意.“匠”与“家”区别在哪儿?匠,指手艺人,靠手工、拚体力、缺少创造性;“家”是有某一方面造诣的人,肯用脑,有发明或创造.有人认为是文化修养不同,有人认为是工作方式不同,甚至有人认为是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异.其实说一千道一万,是个素质问题.再说“匠”与“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能工巧匠,如鲁班那样的人,不也是发明家吗?从三个方面努力,似乎离“教育家”的距离,就越来越近了.  相似文献   

4.
在英语中,hom e,fam ily,house都可以表示“家”的意思,但三者各异,“家”“家”有别,侧重点有所不同。hom e指“家园”、“住所”,侧重个人出生或居住的地方——一家人共同生活的环境/处所(也许不是房屋,而是帐蓬或船等),而且hom e一词常常带有感情色彩。例如:—W here s X iao Chen s hom e?小陈的家在哪里?—H is hom e is in K aifeng.他的家在开封。H e doesn t like to stay at hom e.他不喜欢呆在家里。Eastor w est,hom e is best.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穷窝。fam ily主要指“家庭”、“一家人”,侧重于表示组成家庭的成员,不指…  相似文献   

5.
从青蛙小姐家回来,泥蛙心里闷闷不乐。小鸟问:”泥蛙大姐,什么事不高兴呀?是青蛙家不好玩吗?”泥蛙摇摇头。“那为什么不高兴呢?”小鸟又问。“告诉你吧.”泥蛙说,“青蛙家来了那么些客人,一个个穿得好漂亮,红蜻蜒呀、花蝴蝶呀、金蜜蜂呀、绿翠鸟呀,连池塘里的那些小鱼儿,也都漂漂亮亮的。就我穿了一身泥巴似的衣裳,多难看呀!”  相似文献   

6.
寒色     
“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 当场被读者问倒的情况不多,但是不久以前,一个问题使我在一千多人面前,突然支吾,不知所云. 他问的是:“家,是什么?” 家是什么,这是小学二年级的作文题目吗?和“我的志愿”“我的母亲”“我的暑假”同一等级.怎么会拿到这里来问一个自认为对“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早有体会的人? 问者的态度诚诚恳恳的,我却只能语焉不详蒙混过去.这么难的题啊.  相似文献   

7.
<正>《说文》七篇下宀“部:“家,居也,从宀瑕省声.”对许慎的说解,自元代以来异说纷坛.周伯琦认为“家”乃“豕居“,最先与许氏左论.其后翟云升以“家”为“从豕,豕亦声“;钮树玉以“家”为“从彖省声’,逞私见而修改许说.龚橙则认为“家”本为“(?)下坐犬”,批评许氏”误说从宀瑕田省声”.叶启勋则洁责许氏:“以造字之先后论,家当在先,瑕当在后.岂有先造之字从后造之字得声之理?“即以崇许宗许名世的《说文》大家段玉裁也不无遗憾地认为:“此字(即“字”——引者)为一大疑案.瑕省声读家,学者但见从豕而已.从表豕之字多矣,安见其为瑕省耶?何以不言瑕声而迂回至此耶?窃谓此纂本义乃豕之居也,引申假借以为人之居,字义之转移多如此……且曲为之说,是千虑之一失也.“诟议甚多,兹不悉引.  相似文献   

8.
蜗牛的家     
晓敏 《幼儿教育》2000,(2):44-44
一天,小蜗牛在草地上爬,一只小老鼠问它:“你背个大包,是要出去旅行吗?”蜗牛说:“你难道不知道?我背的是我的家呀!”“你的家?那么,窗户在哪儿?”小老鼠觉得很奇怪。“我的家不需要窗户!”蜗牛边说边爬开了。小蜗牛爬呀爬,一只小蚂蚁问它:“你背个大包,是不是要去度假?”“这不是什么包,这是我的家!”小蜗牛仍然耐心地解释。“你的家?那么烟囱在哪儿?”蚂蚁也觉得奇怪。“我的家不需要烟囱!”蜗牛边爬边说。小蜗牛还是慢慢地向前爬。草丛里跳出一只小蚂蚱,问它:“你肯定是个邮递员!你背的大袋子里有我的信吗?”“我不是邮递员,那也不是袋子。我背着我的家呢!”蜗牛回答说。“你的家?你家里有家具吗?”蚂蚱也挺好奇。这时候,天下起雨来,动物们都躲雨去了,只有小蜗牛不慌不忙,慢慢缩进自己的壳里。那是一个舒适的家,尽管没有窗户、烟囱和家具,可是,它能为蜗牛挡住风和雨。(选自《幼儿画报》1998.8)  相似文献   

9.
一、释《召南·行露》中的“家”字这首诗有些词句较难解释。前人疑第一章的词句有讹夺,以致意思隐晦不明;特别难解释的是第二、三章中这样的句子:“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汝)无家?何以速我狱!”“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谁谓女(汝)无家?何以速我讼!”历来注家大多把“家”字解释为“室家”,却没有照顾到这一句和下一句“何以速我狱”、“何以速我讼”  相似文献   

10.
做客     
1.妈妈带宝宝去阿姨家做客。2.阿姨家好玩的东西真多呀!宝宝伸手去拿一个漂亮的盒子。4.宝宝仰着小脸问:“阿姨,这个玩具我能玩吗?”“能。”阿姨笑眯眯地回答。3.妈妈忙说:“想玩阿姨家的玩具,宝宝应该怎么说?”5.宝宝高兴地玩了起来。6.以后,每次想玩别人的玩具,宝宝都会征得别人的同意,大家都夸宝宝是个懂事的宝宝。做客@黄玮 @汪芳  相似文献   

11.
语言课上,我和孩子们一起欣赏诗歌《家》。我问:“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家,那你知道自己的家在什么地方吗?”孩子们开始发言了,有的说:“我的家在张家港。”有的说:“我的家在杨舍。”还有的说:“我的家在南苑新村十四幢305室。”我又问:“那你知道珊瑚的家在哪里?”孩子们齐声说:“大海里。”“那星星的家呢?”“天空里。”就这样,一首《家》很快就学会了。我又交给孩子们一个任务:做小侦探,回家查一下  相似文献   

12.
《初中生》2015,(13):8-11
“门缝里看人.”“对你来说,把人看扁就那么有意思吗?”“等着瞧,十年后,看我的!”“做人要厚道,你真能看清他人的未来?”“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风水也会轮流转的,哪年一不小心就转到别人家了,别猖狂.”是不是常听到这样的话?还真是,有些人喜欢将他人看扁,有些人则曾被别人看扁.  相似文献   

13.
婚姻随笔(3)     
<正> 婚姻的标志是有“室”。原来“家”、“室”的含义是不同的:“家”是人群的居处单位。“家”字字形,六书故作“?”,由“宀”(音绵)、“?”(音吟)二字组成。《说文解字》:“宀,交复深屋也”;“?,众立也”,是为证。“?”后误作“豕”,今字遂作“家”。“室”的含义是“家”的分隔,《诗·小雅》:“鹿鸣棠棣,宜尔家室”,《礼记·中庸》:“宜尔室家”,均表现着合居的一群由于成婚而分出,为室。这就来说,男子一经有“室”,便独立了。以后打破男三十而娶、  相似文献   

14.
李福寿  任爱武 《初中生》2003,(26):38-38
thinkof和thinkabout译为“想起”“想到”“考虑”时,一般情况下两者可以互换。thinkof还可译作“提出”“认为”“记起”(相当于remember)。如:①Heoftenthinksof(=thinksabout)hisfamily.他常常想家。②I'mthinkingabout(=thinkingof)amathsproblem.我在思考一道数学题。③Justthinkofthedangerbeforeyougodiving.潜水前先想想可能出现的危险。④Whatdoyouthinkofyournewteacher?你认为新老师怎么样?⑤Whothoughtoftheidea?是谁出的那个主意?⑥Ican'tthinkof(=remember)yourfather'sname.我记不起你爸爸的名字了。thinkover表示“认真…  相似文献   

15.
小鸭找家     
太阳落山了。“呜呜呜,我要回家……”小鸭子迷路了。小兔说:“我送你回家,你的家在哪儿?”“有水的地方就是我的家。”来到河边,这里没有小鸭的家。小鸭子又急哭了。小青蛙说:“我来帮你,告诉我,你妈妈叫什么名字?”“叫妈妈。”小青蛙一听,发愁了,到哪儿去找呢?小鹅说:“你爸爸叫什么名字?”“叫爸爸。”  相似文献   

16.
据说“东西”一词最早出现于宋代.有一天,南宋理学家朱熹去拜访他的朋友盛温和,正遇盛温和提篮上街.朱熹问道:“你提着篮子去干什么?”盛温和幽默地答道:“上街买东西.”当时还没有“东西”这一说法.朱熹不解地问:“买‘东西’这是什么意思?为何不买‘南北’?”盛温和并没有直接解答,只是笑着说:“真不明白?你这位大学问家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啊!你把五行和五方对照一下就会豁然开朗了.”朱熹稍作思忖,“东”即“木”,“西”为“金”,“南”属“火”,“北”乃“水”,他豁然开朗,原来盛温和是说,上街去买金木之类、可装入篮中的物品!若说“南北”当然不对了,篮子里怎么可以装水火呢?从此,“东西”就成为了物品的代名词,直至今天.  相似文献   

17.
    
周末,给妈妈打电话。“喂?妈,是我!”“怎么这会儿打电话回家,有事吗?”“没什么事,我出去买洗衣粉,想家了,就给你打电话。”“家里没啥事,在学校要把宿舍当成自己的家……”  相似文献   

18.
《孔雀东南飞》太守派人求婚一段,高中语文第五册的注释不甚明确,教学参考书也未作详细解释,下面谈谈我对这段文字的理解.这一段文字有两句是难点;一是“寻遣丞请还”。“遣丞”的是谁?“丞”是谁?“请”什么?“还”到哪里?二是“说有兰家女”。“说”,是谁说?这个“兰家女”是姓兰家的女儿,还是兰芝呢?  相似文献   

19.
神奇的家具     
罗小丽家搬了新房子,这天,她邀请了好朋友王娜、潘芳芳一起去她家做客。三个好朋友一整天都在新家里读书、画画、做游戏……开心极了,到了晚上也不想分开。罗小丽的妈妈笑眯眯地问王娜和潘芳芳:“要不要今晚就住在我们家呀?”三个女孩开心地抱在一起,激动过后,小丽想起来她们家只有两张床,是不是要和两个小伙伴打地铺睡呀?这倒是不错的体验。小丽妈妈看出了女儿的心思,赶紧提醒女儿:“小丽,要不要请两位小伙伴试试咱们家的‘新床’啊?”“啊?阿姨,你们家还有新床?”王娜好奇地问。  相似文献   

20.
讲京剧《〈打渔杀家〉选场》时,有的同学问:“渔为动词,是打鱼的意思,那《打渔杀家》中的‘打渔’不就是‘打打鱼,了吗?‘渔’字是不是用错了?”《打渔杀家》中的“渔”字没有用错。之所以有上述疑问,是因为没有理解好“打渔杀家”的意思。“打渔杀家”中的“打”字与“打鱼”中的“打”字意思不一样。前者是“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