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数字信号处理算法在相干光通信系统已经实现成功应用,本文介绍相干光通信系统相关理论与应用原理,在相干光通信系统使用中建立光纤模型,实现信号处理、信号补偿和相关耦合。所谓光纤通信系统,即信息传播所利用的载体是光,以光电变换作为信息获取的方法,当前信息时代当中光纤通信已经成为主要的通信方式之一。传统形式光纤通信主  相似文献   

2.
作为信息高速公路主干线的光纤通信信息网必须加快高速与超高速光纤通信系统的实用化。启用光纤1.55μm低损耗大通信容量的窗口(约20000 GHz)势在必行。如果采用色散位移光纤,只能在1.55μm处获得低色散(图1),不能实现1.3μm-1.55μm的宽范围的低色散,因此1.55μm附近较宽的低损耗窗口的通信容量仍然得不到充分应用。另一方面,常规光纤的零色散波长在1.31μm处,而在1.55μm处的色散为17—20ps/km.nm。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光通信的发展史上,赵梓森院士留下了极为重要的足迹。他拉出我国第一根实用光纤,被誉为中国光纤之父。由他作技术带头人的武汉邮科院,建成了我国第一条光缆通信工程,开创我国光纤通信应用的历史;全部采用自制设备建成世界上最长的架空通信工程;最先开发出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PCVD光纤制造技术和设备;在国内首次研制出SDH全系列产品。作为我国光纤通信领域的开拓者,  相似文献   

4.
光纤通信是70年代兴起的一门新技术,是通信领域的一场革命。为了降低光纤损耗,光纤通信的工作波长从0.8→1.3→1.55μm逐步移向长波段。目前石英光纤已接近极限工作波长和理论损耗,无中继通信距离达几十公里。为了能在更长的无中继距离和更低损耗下工作,近年来很多科技发达国家积极开展超长波段(2—5μm)红外光纤通信研究。理论上红外光纤(如氟化物玻璃纤维)的极限损耗比石英光纤的损耗要低得多,可以在几百公里以上长距离无中继通信。“超长波段红外光纤通信的物理基础研究”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的重大项目,属前沿研究课题,起点较高。经三年实施,已在氟化物玻璃光纤、红外半导体激光器及探测器等方面取得了进展。经过努力,可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前实用化的光纤通信系统都是采用光强度调制/直接探测(IM—DD)方式,其原理简单,成本低,但不能充分发挥光纤通信的优越性,存在频带利用率低、接收机灵敏度差、中继距离短等缺点。为了充分利用光纤通信的带宽,将无线电数字通信中的相干通信方式应用于光纤通信。于是,相干光通信便产生了。 1、相干光通信的优点相干光通信充分利用了相干通信方式具有的混频增益、出色的信道选择性及可调性等特点。与IM—DD系统相比,具有以下独特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采用DMD数字光刻技术制作光纤端面微光学器件,基于DMD数字光刻系统,建立了用于制作光纤端面微光学器件的双光源DMD数字光刻系统。利用双光源DMD数字光刻系统,在芯径为62.5μm,外径为125μm的多模光纤端面上制作了具有耦合作用的环形光栅。本技术中光纤端面微光学器件的掩模由计算机控制输出,具有设计灵活、实时控制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高燕 《今日科苑》2010,(17):109-109
全光通信作为一种新的光纤通信技术,充分发挥了光纤通信的极宽频带、抗电磁干扰、保密性强、传输损耗低等优点,与其他通信技术相比有很强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光缆通信在我国已有20多年的使用历史,这段历史也就是光通信技术的发展史和光纤光缆的发展史。光纤通信因其具有的损耗低、传输频带宽、容量大、体积小、重量轻、抗电磁干扰、不易串音等优点,备受业内人士青睐,发展非常迅速。目前,光纤光缆已经进入了有线通信的各个领域,包括邮电通信、广播通信、电力通信、石油通信和军用通信等领域。主要综述我国光纤通信研究现状及其发展。  相似文献   

9.
《科学中国人》2018,(13):74-75
1989年6月,为了引领和支撑高速发展的光通信技术,作为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的一部分,国家计委批准建立了"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依托单位为上海交通大学和北京大学。  相似文献   

10.
光缆通信在我国已有20多年的使用历史,这段历史也就是光通信技术的发展史和光纤光缆的发展史。光纤通信因其具有的损耗低、传输频带宽、容量大、体积小、重量轻、抗电磁干扰、不易串音等优点,备受业内人士青睐,发展非常迅速。目前,光纤光缆已经进入了有线通信的各个领域,包括邮电通信、广播通信、电力通信、石油通信和军用通信等领域。本文主要综述我国光纤通信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光缆通信在我国已有20多年的使用历史,这段历史也就是光通信技术的发展史和光纤光缆的发展史。光纤通信因其具有的损耗低、传输频带宽、容量大、体积小、重量轻、抗电磁干扰、不易串音等优点,备受业内人士青睐,发展非常迅速。目前,光纤光缆已经进入了有线通信的各个领域,包括邮电通信、广播通信、电力通信、石油通信和军用通信等领域。本文主要综述我国光纤通信研究现状及其发展。  相似文献   

12.
对我国光纤光缆的发展现状及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缆通信在我国已有20多年的使用历史,这段历史也就是光通信技术的发展史和光纤光缆的发展史。光纤光缆在我国的发展可以分为这样几个阶段,取代市内局间中继线的市话电缆和PCM电缆,取代有线通信干线上的高频对称电缆和同轴电缆。这两个取代应该说是完成了;现正在取代接入网的主干线和配线的市话主干电缆和配线电缆,并正在进入局域网和室内综合布线系统。目前,光纤光缆已经进入了有线通信的各个领域,包括邮电通信、广播通信、电力通信和军用通信等领域。  相似文献   

13.
张倩  胡丹 《科技风》2011,(20):40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光通信技术逐渐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在世界电信业普遍低迷,陷入空前困境的情况下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并逐渐有取代无线电通信的趋势。光通信技术不仅在波长比较短而且抗干扰能力强,是电信未来通信发展的主要方向。本文简要的向大家介绍了光通信技术的概念以及主要的分类,并叙述了它的发展史,并从光纤技术的发展、波分复用系统的发展二方面讲述了光通信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是原邮电部直属的光纤通信技术综合型研究开发单位,主要从事光通信技术领域的研究开发,围绕光电端机、光纤光缆、光电器件、光通信体制标准以及信息网络技术等方面开展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工作.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光纤通信的飞速发展,光纤通信有向全光网发展的趋势。文中介绍了全光网的概念、优点及一些关键技术,展望了未来光通信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光纤通信的诞生与发展是电信史上的一次重要革命,国外容量达16Tb/s的光通信系统已经在实验水平上实现。目前世界上80%以上的信息是通过光纤传送的,气象节目传输运用光纤通信技术的趋势在未来是不容置疑的。  相似文献   

17.
采用表面轮廓仪测定了光纤和湿法刻蚀加工的多模单模与多模光纤粗糙度数据。结果表明:表面轮廓仪表适合检测光纤及刻蚀加工后的2D与3D特征,反映刻蚀深度和微腔形貌。  相似文献   

18.
光纤通信、色觉机理、黄金分割点、海森堡测不准原理,这些看似千差万别的领域被山东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二级教授、国家高层次人才、光纤通信与生物光学交叉学科研究中心主任梁安辉博士以"光纤"巧妙地联系在一起,并产生重大的科学发现.梁安辉长期从事尖端的光纤通信和生物光学方面的学术及研发工作,在高速光通信、视觉及仿生光通信、中医与光学等多个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19.
试论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与通讯技术行业的齐头并进、共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光纤通信技术就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脱颖而出,并逐步成为了现代通信技术的主流技术之一,为其领域技术延伸与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而本文基于此,简述了当前主要的光纤通讯技术,像时下所关注的高速长距的光传输系统、承载容量较大的WDM传输系统以及光纤接入等方面的通信技术,同时本文也提出了光纤通信的应用优势以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数十年时间里,世界前沿的光纤通信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光通信网络正在成为当今社会信息传输的主要手段和信息高速公路的主干道,IP和移动通信等先进通信方式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并因此催生了信息时代的来临,人类社会开始面对历史上最重要的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