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美德伦理是将美德概念作为基本概念的伦理类型,它认为行为者的美德品质能为其行为提供正确指南,这种伦理研究进路不仅弥补了规范伦理的实践缺陷,推动了当代伦理学研究的深化,而且从重建道德主体性、指导道德实践及继承美德教育资源等层面显示出对我国高校道德教育的积极意义。以美德伦理为理论基础的高校道德教育应从加强道德理论教育、实施道德情感教育、丰富道德实践教育等多方面完善道德教育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2.
美德教育在当代道德教育中处于一种"真实缺失"而"假性存在"的状态.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当代道德教育的规范性特征拒斥了美德教育真实存在的可能;第二,传统美德教育在当代深层意义上失落而表层意义上存在的现状造成了传统美德教育的断裂;第三,当代青少年个体对美德教育的本性排斥.对美德教育在当代缺失的成因做深入的分析对于我们走出当前美德教育的虚假状态,走向真实的美德教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美德教育在当代道德教育中处于一种"真实缺失"而"假性存在"的状态。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当代道德教育的规范性特征拒斥了美德教育真实存在的可能;第二,传统美德教育在当代深层意义上失落而表层意义上存在的现状造成了传统美德教育的断裂;第三,当代青少年个体对美德教育的本性排斥。对美德教育在当代缺失的成因做深入的分析对于我们走出当前美德教育的虚假状态,走向真实的美德教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美德作为知识存在具有普遍性,但又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科学知识,所以,它作为知识可教是有边界和条件的。只有理解美德作为知识存在的实质以及美德知识的属性,才能领会"美德作为知识可教"的边界和条件。道德教育可以采取灌输、叙事、反思等方式。在道德教育中,当道德的概念和要求与主体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并在实践中统一起来时,这种道德知识的传授方是可行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刘传德 《教育导刊》2007,(10):54-55
家庭道德教育在中国古代道德教育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中国古代家庭道德教育在理论、内容、方法诸方面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遗产,可供我国当前家庭美德建设乃至整个精神文明建设所借鉴。  相似文献   

6.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不少中学将美德教育作为效道德教育的入门课。但如果脱离现代课堂教学,美德教育也将显得苍白无力,所以,不能仅把美德教育看成是不 德育处或班主任的事,要重视现代课堂教学在美德教育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美德可以作为知识而存在,美德知识的教育可以等同于美德教育,但是美德作为知识的可教性却是有限度的.美德知识的教育方法不同于一般客观知识的教育方法,主要有传授、对话、反思等多种特殊的教育方法.在当代道德教育中重建美德知识的教育对于美德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教师书宬     
《教师博览》2005,(8):56-56
《道德教育哲学与素材》丛书,《道德教育原理》,《美国人的道德教育》,《美德书》,  相似文献   

9.
20世纪道德教育的一个失误,在于道德教育与生活世界的脱离,使发展人的德性的道德教育成为思想品德知识的教育。这种“美德袋”式的教育,把受教育者变成盛装各种美德的袋子或容器。道德教育被教育者从生活世界中抽离出来,由教育者通过各种教育教学形式一味地向受教育者强制灌输。更由于长期以来唯智主义和理性主义哲学思想的影响,道德教育逐渐地走向了唯“思想品德理性”。道德教育完全忽略了教育对象的内在需要、生活目的和主体道德体验,导致道德教育的生命活力和育人魅力荡然无存。当代道德教育只有从纯粹的理性世界和理想世界中走出来,回归丰富多彩的交往的现实生活世界,才能重新散发其育人魅力和显示生命力。  相似文献   

10.
柏拉图非常重视公民的道德教育,这与他的理论体系的建构密切相关。他认为道德具有可教性,学习即是回忆;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是培养公民的节制、勇敢、智慧和正义四种美德。为了使道德教育落到实处,柏拉图提出了一系列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1.
“化”育美德是中国传统德育的重要方法之一。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在道德教育的地位、内容、方法和机制上均有其鲜明特色。借鉴中国传统德育心理学思想,创新运用“化”育美德的育德方法,对加强和改进当前高校德育工作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2.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兴起两种道德教育的新革命:关怀教育与新品格教育运动。这两种道德教育分别从女性主义关怀伦理的视角和社群主义美德伦理的基础出发,对道德教育的理论基础、内容、方式等方面提出了两种不同的观点,重新诠释了道德教育的内涵,对我国新时期的道德教育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古希腊、古罗马是西方奴隶制国家的典型,其道德教育本质表现为体现奴隶主阶级的意志,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这种道德教育思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道德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合格的城邦公民;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美德道德规范教育,法制教育寓于道德教育之中;道德教育的主要方法是启发式方法。  相似文献   

14.
美国作家米歇尔·博芭在<如何培养孩子的德商>一书中列举了人的七种基本美德:同情、自控、良知、尊重、善意、谦逊、公正.这些基本美德是人生的宝贵财富,在道德教育过程中通过美德故事的讲述,渗透德育的内涵,对培养学生具备以上这些美德、对学生的终身幸福和健康发展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5.
邓晓峰 《文教资料》2012,(25):69-70,97
高校德育平庸与尴尬的现实处境使得美德教育引起关注并达成共识。高校实施美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一大创举。美德教育作为高校德育的高级形态,是道德教育的升华,是一种更高形式的德性教育,是真正培养全面发展人才、实现人的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本文讨论了"高校为什么要实施美德教育""应实施怎样的美德教育""如何实施"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6.
"美德即知识"这一命题源于苏格拉底,但并非苏格拉底的明确主张。由于美德与知识各自都有不同含义,因而"美德即知识"这一命题具有多种解释,某些解释是合理的,某些解释是不合理的。合理的解释对于当代社会的道德生活、美德培养与道德教育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学教育》2015,(4):43-48
道德与美德在自然属性、指称对象、终极目标与力量源泉四个方面存在分野。由此,道德教育以道德规范属性为基础,以"做什么事"为内容,其目的是使学生自主而理性地遵守道德;传统美德教育则以美德的品质属性为基础,以"成为什么人"为内容,其目的是实现人性的提升与完善。道德教育与美德教育的区分回到学校教育的层面上,需要把握优先性、整合性和阶段性三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美德即知识”这一命题源于苏格拉底,但并非苏格拉底的明确主张。由于美德与知识各自都有不同含义,因而“美德即知识’’这一命题具有多种解释,某些解释是合理的,某些解释是不合理的。合理的解释对于当代社会的道德生活、美德培养与道德教育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论高校对话式德育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校德育存在很多值得反省的地方,归根到底还是因为没能够从传统的“美德袋”道德教育中解放出来。本文试图从“对话”的视界对高校道德教育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道德教育与道德知识教育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受"美德即知识"这一命题的影响以及对"灌输"理论的片面理解,在道德教育实践中,一些教育者往往将道德教育简单化为道德知识教育,从而导致道德教育实效性不高.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应在道德教育的理念、内容、方式和评价等方面实现转型,将道德教育从实际意义上的道德知识教育转变为真正的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