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往的文学史论述对“鸳鸯蝴蝶派”往往采取漠视的态度 ,甚至在讨论晚清“新小说”向五四“现代小说”的叙述模式的转变时 ,也对在小说技法上发挥了相当作用的“鸳鸯蝴蝶派”全然不顾。最近的研究有了一些新的变化 ,开始认识到“鸳鸯蝴蝶派”或许在思想和内容上是“传统”的 ,而它在生产、制作和发表方式上却依赖于“现代”的商业和传媒业。可是 ,这种把“表意”和“运作”区分开的认识还未摆脱二元论的思维模式。文学的生产方式一定会作用于它的内容和形式 ,这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一方面从文本中“读出”形式的“意识形态”效果 ,另一方面又…  相似文献   

2.
张恨水《八十一梦》是鸳鸯蝴蝶派的代表性戏仿力作,作者为排解苦闷的趣味立场呈现出复杂游移的戏仿姿态,使《八十一梦》文本世界显得丰富而多元,蕴含了多重趣味,造就了丰富的戏仿形态,既有时空穿越的陌生化呈现,也有拼贴混杂的“上下古今”式戏谑,还有对新文学文体的降格化戏仿。《八十一梦》与鸳鸯蝴蝶派的众多读者,成功地完成了对源文本和戏仿文本的双重“解码”,文化趣味、文学记忆、阐释方式等趋近,形成了鸳鸯蝴蝶派的阅读共同体,这一通俗文学共同体对文学生产机制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要览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闲适欲望话语及其精神特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对闲适欲望的叙述随着社会思潮的变迁而起落,经历了三次高潮阶段;一十年代的鸳鸯蝴蝶派阶段、三十年代的论语派阶段和九十年代的闲适文学阶段。三个阶段共同描绘出闲适欲望话语的百年变迁轨迹,同时也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精神特质:鸳鸯蝴蝶派表现为对市民阶层的思想趣味的迎合和认同;论语派表现为对幽默和性灵的热烈追求;九十年代闲适文学则表现为对自然简朴生活的肯定和向往。○宋代文论视野中的“格”“格”作为我国古代文论的重要审美范畴,在宋代文学批评与理论视野中首次得到…  相似文献   

4.
如果说明清才子佳人小说和晚清小说的言情模式是一个封闭、静止的内向性结构,那么,民初鸳鸯蝴蝶派小说以其叙事技巧的现代性,小说形式的突破性初步呈现出外向性。尽管真正打破这一主题模式的,是随之而来的五四新小说,并最终在鲁迅手里发展成熟,出现了真正现代意味的小说。但民初的鸳鸯蝴蝶派通过现代性的转换,成为晚清小说与初期新文学的中介与桥梁。鸳鸯蝴蝶派小说在借鉴外国文学中的艺术经验时正是进行了这种创造性的加工,使它融化为本民族文学的一部分,并推动了中国小说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5.
试论文学研究会对"鸳鸯蝴蝶派"的攻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鸳鸯蝴蝶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学流派,长期以来,由于有文学研究会的攻击,它在文学史教材中一直得不到正确认识.其实,以这样一种态度来对待一个文学流派是极不公正的.“鸳鸯蝴蝶派“有它不够完善的地方,但它也为文学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而且为了适应时代,它也在不断创新,不断发展,张恨水便是其中一个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6.
鸳鸯蝴蝶派与现代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鸳鸯蝴蝶派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大的文学流派之一,长期以来它一直受到批判和贬斥,作为新文学的对立面出现在文学史著作中。实际上,从文本看,鸳派小说在主题、倾向、叙事、结构、语言等方面和整个社会追求现代性文化语境发生了联系。同时,鸳派小说的现代性也与文本之外的一些因素有关,即文学赖以生存的、影响文学发展变化的外部条件,也就是文学的“生产”体制和过程。  相似文献   

7.
在20世纪初,王国维、鲁迅等人分别借鉴外国文学理论,为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奠定了基础。但由于各种原因,那时并未形成一种充分接纳文学现代批评的条件,所以他们当时的工作是有些超前而难免寂寞的,在当时也没有产生显著的影响。文学的现代批评作为一种有一定的规模声势、能直接左右文坛的潮流,是在文学革命发难之后,特别是在新文学有了相当的创作实绩之后。新文学的先驱们从提倡白话文创作,引进“易卜生主义”、探讨新诗与“美文”的格式、批判“黑幕小说”与“鸳鸯蝴蝶派”、反击复古思  相似文献   

8.
单纯地把鸳鸯蝴蝶派视为“小说逆流”,是不科学的,鸳鸯蝴蝶派的贡献体现在三个方面,爱国主义思想;为翻译工作做出贡献;接受新生事物。该派得以长存的原由,可以从传统观念、市民口味以及新文学派等角度去论证。可否把当代的武侠、言情小说看作是鸳鸯蝴蝶派的一个延续,是值得探索的。  相似文献   

9.
《鸳鸯蝴蝶派文学资料》(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是在魏绍昌《鸳鸯蝴蝶派研究资料》(上海文艺出版社,1962)的基础上增加材料编纂成书的。关于“鸳鸯蝴蝶派”,解放后只出版了这样两种资料汇编,而魏绍昌编的一种,久已绝版;目前只有前一种还容易见到,所以它也就更为研究晚清民国间小说的人们重视。此书共四编,第三编《鸳鸯蝴蝶派小说目录》(以下简称《鸳目》)是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收书数量可观,是现在唯一的(如果不算魏绍昌那一种)  相似文献   

10.
鸳鸯蝴蝶派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颇受争议的文学流派,然而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与对其实行批判、打击的新文学相比,鸳鸯蝴蝶派却占有绝对的市场控制权,拥有新文学所不及的广大的读者群。本文试图从受众接受的角度探讨这一历史现象。  相似文献   

11.
鸳鸯蝴蝶派的言情小说是对当时功利文学的反叛突围和对狭邪小说的批判继承后发展起来的.它以“衷情”为感情取向,通过才子佳人的人物模式、普遍的悲剧结局体现出浓厚的感伤氛围,为随后到来的五四新小说作了铺垫.  相似文献   

12.
胡风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文艺理论家,活动家,“七月派”的领头人。他与鲁迅的关系极为密切,并肩战斗,心心相印,是鲁迅的忠实学生和亲密战友。数十年来,他继承“五四”精神和鲁迅精神,为民主自由而奋斗不息,为祖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解放而奋斗不息;在文学上坚持革命现实主义的道路,对鲁迅的文艺思想多有继承和推进。虽然历尽苦难,但却坚定不移,百折不挠,勇于牺牲,不愧为鲁迅思想,品格和文学艺术的一代传人。  相似文献   

13.
《学衡》是持文化保守立场的学术性杂志,早期多刊登攻击“新文化运动”的言论。身为新文学家的鲁迅撰文回应“学衡派”众人,批评《学衡》的文化复古倾向。杂文具有鲜明的鲁迅式杂文的色彩,言辞犀利,切中要害,体现了鲁迅杂文的独特魅力。鲁迅与《学衡》的论争,凸显了现代知识分子的不同文化选择倾向,具有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上世纪30年代初由于林语堂等人的倡导,晚明的公安派代表人物袁宏道走上了历史舞台。鲁迅认为袁宏道提高了小说、戏曲和传奇的文学地位,在文学史上是有特定的价值和地位的,同时他还认为袁宏道是一个关心世道的文人。但由于时代的复杂性和变动性,使得鲁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袁宏道以及小品文的态度是不同的:五四时期的倡导,三十年代白色恐怖时期的批评,以及同是在三十年代对小品文的希望和要求。从中我们看到鲁迅评价的科学性和时代性,更从中看到鲁迅对待文化遗产批判继承的态度。鲁迅给我们树立了良好的形象,让我们建立了科学的文学观。  相似文献   

15.
“竹内鲁迅”的核心是突出启蒙鲁迅与学鲁迅的内在紧张,他认为启蒙对鲁迅来说并非诸新价值的发源地,包括启蒙在内的诸新价值只有通过学才能涌现出来,学比启蒙更具本源性。竹内由此出发,阐明了鲁迅对学与政治乃至宗教之关系的特殊处理方式。竹内好的鲁迅论改变了人们对学的惯常理解,但如此解说的学仅仅属于鲁迅。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竹内认为鲁迅始终是现代中国坛的一个异数。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鲁迅对近代改良主义文学的评价为线索,梳理鲁迅在文学观念和艺术创作方面对近代改良主义文学的继承和批判。我们发现,鲁迅在重视文学的社会功用,揭露现实社会的弊端,以改造国民性为中心的文艺观念和借鉴外域文化方面,深受近代改良主义文学的影响。同时鲁迅对改良主义文学的崇儒复古非常失望,给予了中肯的批判。  相似文献   

17.
李长之是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一位著名的京派批评家,他在文艺批评上倡导“感情的批评主义”。并以“感情的型”作为衡量文艺作品艺术价值高低的标尺。他在文艺批评实践中以“感情的型”为标准,从人格与文格互释的角度解读鲁迅,超越了同时代人对鲁迅的评论。他从内容与形式糅合的角度解读中国绘画,从而证明了“感情的型”是一个具有深厚理论阐释力和普适性的艺术批评标准。  相似文献   

18.
关于鲁迅与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关系的认识,对于评价鲁迅、对于评价五四新文学运动,都是关键性问题.但是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历来有分歧.本文认为,鲁迅在那场运动中,并不是主将,而是作为文艺战士的身份出现的.他的呐喊,并非有人认为的是违心和其他功利目的驱使的结果,而是自觉和真实的体现.在这个过程中,鲁迅与当时的同人以鲜明的、合作的现代姿态出现,但鲁迅同时保持自我独立的姿态,抒写了一段属于五四新文学运动又属于自己的独特历史.  相似文献   

19.
鲁迅继承了乾嘉学派朴实的作风和治学方法,但他不仅在研究视野上超越了清代学者,而且具有高超的“史识”。此外,他还运用了社会学、心理学和比较文学等方法来研究文学史,树立了自己独特的治学风格。  相似文献   

20.
作为知识人的鲁迅如何理解、阐释并促进中国的革命问题是鲁迅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关于鲁迅与革命文学的研究,或者纠缠于“革命文学能否成立”和“什么人具备资格”(革命人能否成立)的问题,或者引用托洛茨基的《文学与革命》中与其言论表达相似的观点作为证据。这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生活、文学、政治、革命之间的转换机制问题,而这个问题更多地涉及鲁迅如何形成革命文学观和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观。鲁迅所弃译的厨川白村和鹤见祐辅的几篇关于政治、文学与民众关系的文章则可以作为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