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实验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科学思维,揭示现象本质的重要方法;是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化学新课标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对化学实验予以高度重视,予实验条件、教师素质以更高要求。农村地区经济不发达,  相似文献   

2.
师生关系作为教育研究领域的重要议题,一直备受关注.近十年来国外的师生关系研究,主要是基于学校及课程变革这一背景,以教师交往行为模型(MITB)、延展的依赖理论(extended attachment)和自我决定理论为理论基础,对有关师生关系的本质和内涵、品质、影响效果、影响因素等方面所作的探索.研究回溯形成了师生关系影响因素的复杂性、师生互动方向的不确定性、师生互动边界和“度”的模糊性三个基本结论.  相似文献   

3.
李俊琴 《考试周刊》2009,(31):154-154
高校编程课程有突出的特点,对学生动手能力要求较高,应用性强。教师应该结合这些特点来制订教学方法。本文根据高校编程课程特点,对如何增强学生对编程课程的兴趣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在新课程标准改革逐渐深入的今天,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经验知识与教学理论对今天的教育改革有着重要意义。小学语文是小学课程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只有培养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其他学科中才能更好地教学。对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学技巧越来越被教育工作者所重视.大学物理作为理工科学生的基础课程,理论教学效果必然会受到教学技巧的影响.科学合理的教学技巧不仅可以提高教师教学效率,还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基于此,文章简要分析了物理教学技巧对大学物理理论教学的影响及其应用现状,提出了...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兴趣驱动教学法的内涵和影响学生学习信号处理类课程兴趣的主要因素,并且利用Flash的交互功能和网络传播特点制作信号处理的立体动画库,用于信号处理类课程的教学实践中.该动画库有助于学生掌握信号分析和处理的基本原理,同时可供教师在编写多媒体课件时直接引用,也可作为学生自学时调用播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激发学生学习信号处理类课程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人曾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此可见古今中外对兴趣的重视程度,兴趣对个体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要使学生学好英语这门语言,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渗入“兴趣”的内容,使学生寓学于乐之中,形成良好的学习兴趣.处于求学阶段的学生,其学习,思维,个性发展都有其特有的特点,影响英语学习的因素也有很多,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这些特点和因素,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进取心,使学生的英语能力得到全面提高,从而获得最优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8.
美国教师教育具有关注社会正义的传统,其核心是认为教师教育的本质是政治的、学校再生产了社会不平等、课程体现着统治阶层的政治和文化霸权.基于社会重建理论和批判理论,社会正义取向教师教育的倡导者将教师教育作为实现社会正义的主要路径:重建教师教育的公共领域职能,将社会学理论引入教师教育,关注语言和文本分析.社会正义取向教师教育对当前美国教师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不但拓展了教师教育研究的视野,也促使大学在教师教育实践中不断关注与种族和权力有关的社会正义问题.  相似文献   

9.
杨延飞 《文教资料》2009,(25):154-155
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是当代西方最杰出、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哈贝马斯虽非教育专家.但他的交往理论、新理性精神等极富建设性的思想对教育界有重大的理论启示意义.对课程领域产生深刻影响的哲学思想.是他的认知兴趣理论.  相似文献   

10.
校本课程存在“人本中心”和“知识中心”的价值理性价值取向,以及“学校中心”的工具理性价值取向。研究发现,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过程中所获的课程权力具有周期性、差异性和复杂性,由教师校本课程权力“螺旋式迭代”的发展轨迹可以归纳出主导型、无为型、主动型、抵抗型、被动型和平庸型等权力实践类型,并进一步探讨外因和内因对教师校本课程权力的夹击。最终,以“知识中心”和“人本中心”课程价值取向的知识社会学为理论脉络,勾勒小学校本课程价值取向与教师校本课程权力之间相互作用的平衡关系;透过社会学冲突论视角,解释小学教师校本课程权力的螺旋式迭代状态。  相似文献   

11.
清末民初,伴随教育学说的引入,西方课程理论在中国得到引进与传播。当时传播最广泛者当属美国课程理论,主要分为杜威代表的哲学派与博比特、查特斯代表的科学派。民国时期传播的美国课程理论的内容主要包括课程本质理论、课程编制理论、课程实施理论三方面。其课程理论促进了课程论学科的发轫、推动了课程理论的演变、助推了课程实践的改进。  相似文献   

12.
课程社会学的核心问题体现为课程的客观性与社会性之间的矛盾,课程社会学诞生以来围绕课程社会学这一核心问题出现了许多理论,但所有的理论都各执一端。随着后现代主义的兴起,课程的社会性被简化为利益、立场的反映,课程的客观性被否定,这对课程实践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伯恩斯坦、杨和迈耶从不同的理论视角对课程的社会性和客观性展开研究,表明课程的社会性和客观性具有内在的一致性,这一结论对反思我国关于新课程改革的争论具有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论新课程改革中教师教学态度的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表面上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是教师教学行为方式的变化,如课程资源的开发、课堂教学的规划和实施、课后教学评价等行为方式的变化;实质上,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根本上源于教师教学态度的转变。要转变教师教学态度,就必须采取有效的态度转变策略。  相似文献   

14.
在课程论学科建设与发展方向上,代表认为:对课程本质的再认识,是课程论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内在要求;课程论的学科性质、功用和价值取向需要同时关注两方面的需求,既能科学分析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又能切实有效地解决课程实践中遇到的难题;课程研究和教学研究作为一种理性认识形态,课程论和教学论作为知识形态,两者之间倒是可以用“整合”一词。在课程设计方面,代表们提出两种设计观,即体现课程根本属性的课程设计观和校本化的课程设计观。课程实施在内涵和外延上比教学宽泛,课程实施受课程制度和课程意识等隐性因素影响,课程实施不应在一种取向下探讨不同取向的课程实施问题,重要的是要依据“是否满足学生的需要并且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一标准来对课程实施进行价值判断。针对课程评价存在的现状和问题,课程评价研究者和实践者需要进一步做好理论研究、加强地方和学校的课程评价、制订有效的课程评价标准、建立合理的课程评价机制以及加强对话和协商等工作。在教师专业发展上,要理性面对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积极深化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认识,科学探索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课程质量是课程开发的生命。校本课程开发要从形式开发转移到质量提升上来,开发主体必须在正确的课程开发目标指导下.科学解读课程开发实质和整合课程开发内容,准确寻找开发切入点,不断完善教师素质结构,并制订规范的开发管理机制.构建强有力的理论的、人力的、制度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6.
课程政策表征为政府等政治实体出台的与课程领域相关的政策性文件,其实质是课程权力和利益的分配。它内在地赋予课程政策以价值关涉而非价值中立。鉴于此,要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由实然性科学祛魅走向应然性价值返魅,就需要摒弃既往课程政策传统意识形态法理化、价值取向工具化、程序机制僵硬化的机械态势,构建具有全景敞视的思维意识、权力错位的自我衍射、马赛克流动的教育资源的生命之春。  相似文献   

17.
教师人格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对学生的人格形成、志趣、人生选择将产生重大影响,我们应当关注教师人格力量的作用,充分利用教师的人格影响力,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因而每一个教师应当注重自己人格背景的构建,通过教师人格力量去感化和改造人,造就有理想、有知识、有能力、有事业心、有责任感的人。  相似文献   

18.
In this longitudinal study, carried out over a period of 6 years, the curriculum approach of student-teachers in the fields of Jewish Studies was examined, from their 1st year of studies until their 6th year when they took their places as full-fledged teachers in schools.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student-teachers’ approaches to curriculum and the differences in their attitudes toward two formal study programs, that differ in character and essence. The major argument in this article is that the character and essence of a formal syllabus has great influence on curriculum approaches of students preparing to become teachers, and their place in developing their own teaching program.  相似文献   

19.
教师课程权力的概念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对"权力"和"课程"概念的分析,本文认为课程权力是指在现有的教育法规和国家课程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课程主体在对课程进行研究、开发或实施的过程中所拥有的可支配的能动力量.教师课程权力是指在现有的教育法规和国家课程政策所允许的范围内,教师在对课程进行研究、开发和实施的过程中所拥有的可支配的能动力量.它具有强制性、合法性、有效性和媒介性.它与教师的课程权利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相似文献   

20.
兴趣课程观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兴趣课程观是以儿童兴趣为取向、选择和组织课程教材的思想观点,它是西方近现代儿童中心理论和兴趣学说在课程领域中的反映和运用。其演进过程、编制原理和基本主张反映出课程、教学和教育理论发展中的一些重要问题,既有着积极的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也有其明显的局限性。当前,如何在发展兴趣课程的基础上构建新的兴趣课程论,是我国课程教学论工作者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