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特殊的社会环境及独特的人生经历,使得普利策一生都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徘徊。他总想努力去调和二者,但矛盾与冲突、现实与愿望的背离时刻在他身上体现。具体表现为:作为担负社会责任的新闻理想与作为商业企业的现实之间利益的冲突,办报宗旨与经营新闻方式之间的冲突,政治"中立"与党派偏见之间的冲突。究其原因:一是由新闻业本身的性质决定;二是普利策作为"故事"理念取向的报业运营方法所致;三是普利策曲折的身世和丰富的成长经历使然。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邓拓一生新闻实践及新闻理念的梳理考察,从其对办报的思想、认识、办报的思路、办报的具体方法等方面论述了邓拓如何自觉实践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相似文献   

3.
赵瑛 《华章》2011,(22)
梁启超是我国清末民初时期优秀的新闻工作者,他引领了中国第一次办报潮流,广泛地传播了先进的新闻理念,他强调"报馆有益于国事",主张报馆要"监督政府,向导国民"对我国普及新闻知识、发展新闻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直到今天,依然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相似文献   

4.
西柏坡时期是新华社历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形成了新中国新闻工作的思想理论基础,建立完善了新闻体制,为新中国培养了大批新闻专业人才,建立了无产阶级新闻事业。毛泽东亲自指导新闻工作铸就了西柏坡新闻工作的辉煌。西柏坡新闻工作坚持全党办报、群众办报,体现了党性和人民性;坚持实事求是,捍卫了新闻的真实性;坚持"两个务必",发扬了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精神;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引领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当今时代,我们可以通过开展新华社旧址实地参观及培训活动、走进高校新闻传播专业开展教育学术活动,通过网站及电视等全媒体宣传报道西柏坡新闻史,融合红色文艺、红色影视文化载体等多种途径学习和传承西柏坡新闻精神。  相似文献   

5.
很少有人拿邵飘萍与普利策做对比研究,但细细考量下会发现两者在新闻教育推进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处.两人都是新闻记者出身,都热爱新闻事业,都从自身的新闻实践出发,深切感受到新闻教育之于新闻事业的重要性,进而大力推广新闻教育,并身体力行,在各自国家的新闻教育史上都是不可不说的重要人物.文章主要是从两者的新闻教育观入手,再次探讨新闻实务与新闻教育之间的互推互进关系.  相似文献   

6.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积极投身新闻活动,领导和创建党的新闻机构,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新闻事业的精辟论述,形成了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新闻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宝库,对中国现代新闻事业产生了巨大而又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尝试结合赫斯特的人生经历和办报实践 ,展示其办报理念和经营策略 ,并由此提出对一些既定观点的再思考 ,试图揭示新闻现象背后的控制之手 ,以及社会与新闻共同建构中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积极投身新闻活动,领导和创建党的新闻机构,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新闻事业的精辟论述,形成了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新闻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宝库,对中国现代新闻事业产生了巨大则又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范长江是我国杰出的新闻工作者,也是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创始人之一。范长江从事新闻工作达19年之久,他创造了一系列的新闻奇迹并为后来者留下了宝贵的新闻思想。这些新闻思想,对于今天的新闻工作和新闻事业仍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陈独秀早在1903年到1905年间以他的故乡安庆、芜湖为中心进行办报活动,并进一步形成了较系统的新闻思想,这些新闻思想对他后来的办报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史家办报"从提出到今天已经走过了一个世纪的历程,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新闻从诞生之时起,就与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在新闻实践中不断走向纵深。本文通过对"史家办报"思想的提出和初期发展的考证,分析"史家办报"在我国新闻事业中的重要作用,并以史为鉴,探讨"史家办报"在现实新闻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章士钊是我国近代新闻史上的重要人物,一生参与或主办的报刊达30余种,其新闻实践和思想对当时和后世产生了重要而深刻的影响。该文总结了章氏的主要新闻思想,即反对制定报律,主张言论出版自由;坚持言论独立的办报思想;主张建立“新闻托拉斯”;阐述政党政治与新闻之间的关系;重视读者意见;反对报纸攻击个人隐私及重视培养新闻人才等。在此基础上,对章士钊新闻思想的来源、特色和影响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新闻战线思想政治工作成效的好坏,不仅关系到新闻队伍自身素质的提高、新闻事业本身的发展,而且将对党的整个思想政治工作产生重要影响.从"三项学习教育"入手,加强新闻战线的思想政治工作,坚定理想信念、加强理论修养、重树职业精神,必将对新闻事业本身和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王琴琴  定莹莹 《文教资料》2006,(17):187-188
王韬是我国近代报刊的开拓者之一,他的办报思想和他所开创的报刊政论文体,对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文从新闻自由、报刊功能、办报目的以及报刊人才选用四个方面论述了他的新闻思想,这些思想对于近代中国报刊思想体系的初步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围绕"新闻事业是一种活的社会事业""新闻是现在新的、活的社会状况的写真"的思想内核,对李大钊具有社会性特征的新闻观进行了阐释,指出社会性是新闻和新闻事业的必备特征、"好史料"是社会进化托付于新闻的一种价值、社会责任是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必要担当、全社会是新闻应反映和关注的视野范围;同时,对李大钊此新闻观强调的新闻特征"活的""新的""写真"进行了解读。继承李大钊的新闻观,当代媒体人要有社会生活的实践性,要密切关切社会;要肩负社会责任,将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要快速及时地进行新闻报道;要有求真务实的态度。  相似文献   

16.
喜洋 《考试周刊》2007,(13):127-128
在中国近代新闻事业中,史量才是著名的杰出报业家。他坚持“国格、报格、人格”,以对国家、人民和历史的高度责任感,从事新闻事业。他具有独特、坚定、先进的新闻观:办报治史、独立报格、民主民本,这对我们当今仍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新闻管理思想是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新闻参与和领导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内涵极为丰富,饱含了指导中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建设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它不仅促进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发展,充分发挥了新闻宣传对中国革命的推动作用,而且至今对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发展仍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从1941年到1960年代的普利策奖中,环境新闻在美国经历了从地方报纸到全国媒体、从直观到科学的过程。其中转换的条件是生态理论的完善与成熟、扩大受众的社会环境、环境新闻的专业化与新闻文本在思想与形式上的融合与成熟。经过30年的努力,环境新闻完成了从滥觞到发展的媒体过程。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关于新闻工作的思想丰富而精僻,他所倡导的领导报纸、全党办报、批评与自我批评以及结合实际办报等观点都是我们新闻工作中的重要原则,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把握。其中许多思想都涉及党的新闻工作中的重要原则问题,认真学习、领会邓小平关于新闻工作的思想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从《红色中华》百期纪念刊发表的新闻论著及瞿秋白、张闻天的两篇论述《红色中华》的文章看来,《红色中华》的办报理念深受列宁新闻思想的影响,选择性地接受了列宁关于报刊作用、如何发挥党报作用、出版自由、党性原则等观点,并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了一定的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