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欧阳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上载裴氏家族在唐代共有17位宰相,而《裴氏世谱》却记有24住宰相.两书所记差距颇大.本文根据史料逐一考证,认为裴氏家族在唐代共有18位宰相,不是17位,也不是24位.  相似文献   

2.
陈清泉同志的《关于文天祥评价的几个问题》(见《北京师院学报》80·3期)一文中说:“……他(文天祥)想发挥的作用也确实发挥了,如作过县令的天台杜浒,就率领四千人到临安归文天祥节制”。这里作者把杜浒称为天台人是不符合史实的。 根据史书记载,杜浒不是天台人。《光绪临海县志·忠义》中有杜浒的传,但没有说明  相似文献   

3.
如果要在古代的宰相中评选一位最佳配角奖,唐代的卢怀慎可能当仁不让。他有一个著名的绰号——"伴食宰相"。说白了,就是"陪伴吃饭的宰相"。一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沦落到只能陪人吃饭的份儿上,不能不令人觉得有些尴尬。说起"伴食宰相"的绰号,还是有些来历。当时与卢怀慎一同为相的,还有姚崇。姚崇以"善应变成务"著称,能力超强,深得皇帝的信任。卢怀慎自觉能力不比姚崇,所以每有政务上的事,  相似文献   

4.
南宋高宗朝宰相范宗尹生于北宋元符二年(1099年),卒于南宋绍兴六年(1136年),今人忽略文献记载的矛盾,误信《宋史·范宗尹传》的记载,将他的生年"提前"或"推后"。范宗尹三十二岁任相,是宋代最年轻的宰相。范宗尹如此年轻便位极人臣与南宋初期混乱的政局密不可分。范氏任相时间虽然不长——十四个月,但主政期间数项重大的政治决策帮助南宋王朝渡过内外交困的阶段。然而,范宗尹自身的缺陷,使他很快失去了宋高宗的信任被罢免。罢相后的范宗尹,再未能回到南宋政权的中枢。绍兴六年(1136年),三十八岁的范宗尹病逝于天台。  相似文献   

5.
韦杜两姓经过数百年的繁衍生息,在唐代已各自发展成为一个相当庞大的家族集团。两大家族的优秀人物活跃于国家的政治舞台,且许多人担任国家宰相一职。通过对韦杜家族29位宰相人物的分析对比,总结其特点之异同,为我们深化对唐代韦杜家族的认识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宗勉为宋理宗朝前期宰相,有关李宗勉的传记史料有《宋史·李宗勉传》与《咸淳临安志·李宗勉传》,通过对比,可知后者为前者的直接来源;《历代名臣奏议》收录有李宗勉三封奏议,这三封奏议均是抄录自《宋史·李宗勉传》;关于李宗勉与史嵩之二相之间的矛盾,除了长期以来关于御蒙方略的和战分歧外,主要集中于对蒙输送岁币问题与会子称提政策推行过程中涉及到的人事任免问题;在朝野关于红袄军的处置争议中,李宗勉为在京官员中首位上疏面奏反对继续招抚红袄军的大臣;李宗勉为宋理宗朝前期宰相群体中综合评价最高的一位。  相似文献   

7.
隋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朝代,它对南北朝以来的典章制度有继承、改革、创新。陈寅恪先生在《随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中对此已有精辟论述,笔者仅就隋代的宰相制度略抒己见。一三省长官为相始于隋杜佑说:“自魏晋以来,宰相但以他官参掌机密或委知政事者则是矣,无有常官。”司马光也说:刘宋时,“宰相无常官,唯人主所与议论政事,委以机密者,皆宰相也……亦有任侍中而不为宰相者,然尚书令仆、中书监令、侍中、侍郎、给事中,皆当时要官也”。杜佑、司马光的论说似有偏颇。魏晋以降,制度多以汉代为楷模,至少在形成上是如此。如太尉、司徒、司空三公开府,设幕职,为外朝官之首,实力宰相;尚书令仆、中书监令、侍中、侍郎,给事中一类要官,为内朝官,他们常在皇帝左右,充当咨询和参谋之职,或委以机务、参与机密,成为皇帝决定军国大政的重要助手。这  相似文献   

8.
遵式为天台高僧,是宋初天台宗"山家派"的代表人物,精于忏法的制定与推广,被誉为"慈云忏主""慈云尊者"。同时,遵式亦致力于天台教籍的整理、编目,撰有《天台教随函目录》《天台教观目录》两部佛籍目录。其中,《天台教观目录》在著录对象、分类、序言及注语方面富有特色,为宋初天台宗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典籍与教观理论基础,是遵式弘法传教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9.
1289年10月,元朝中央政府门前树起了一块为宰相桑哥歌功颂德的《王公辅政之碑》。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担任中央王朝宰相官职的藏族同胞。  相似文献   

10.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收录了唐代三百多位宰相家族的世系,其对唐史研究的重要价值不言而喻。然而由于编撰和流传等因素,存在的错误和缺漏比比皆是。笔者利用近年来新出±的墓志等资料,对其中的博陵崔氏世系做粗略的校对订补。  相似文献   

11.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是二十四史中唯一记录臣表的史料,它对于唐代历史、社会、文学等的研究具有重要史料价值。但因战乱、传抄等原因,该表虽经学者考补,但仍有阙误。依据唐代墓志,并结合《旧唐书》《北齐书》等史料,对《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高氏德政、士廉两支的世系及官爵等方面作校补,以期为唐史研究提供正确的材料。  相似文献   

12.
作为佛教基础论典的《俱舍论》在天台立宗以及后来祖师的经典诠释中多有涉及,其中湛然大师引《俱舍论》来阐释天台教理较多。《俱舍论》的相关内容对于理解智者大师抉择从观"识阴境"入手的意趣,以及分析"识阴境"之具体内容很有益处。见思二惑是天台止观所基础的对治境,《俱舍论》的相关义有助于诠释相关内容。天台宗义理与《俱舍论》义理具有紧密关系。  相似文献   

13.
天台宗从灌顶以后,一百多年间了无起色,仅仅守成而已。当时,禅宗、华严宗、唯识宗却名僧辈出,各阐宗风。天台的荆溪湛然,为了中兴天台宗,一面为智(山已页)的三大部作《记》、《释签》,一面写《金刚錍》、《法华五百问论》等,对华严宗、唯识宗展开批判。综观湛然的思想,可概括为:把《起性论》引入天台佛学;提倡“无情有性”的佛性论;改“性具恶”为“性用恶”;“法华超八”的判教思想等四方面。  相似文献   

14.
高中《语文》第六册有一篇课是鲁迅先生的著名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其结尾有一句话是: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在作修辞分析时,对“状元宰相”和“地底下”是什么修辞格的问题引起了争论:有人说前者是借喻,后者是借代;也有人说前者是借代,后  相似文献   

15.
《参天台五台山记》是北宋时期日本僧侣成寻所著的日记。该书保存了一些北宋时期关于印度僧侣、交通、佛教、器物的史料,既可补现有史料之不足,又可与现有史料相印证,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6.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收录了唐代三百多位宰相家族的世系,其对唐史研究的重要价值不言而喻。然而由于编撰和流传等因素,存在的错误和缺漏比比皆是。笔者利用近年来新出±的墓志等资料,对其中的博陵崔氏世系做粗略的校对订补。  相似文献   

17.
丁谓是北宋真宗年间的副宰相。一年,宫殿着火,一片瓦砾(lì),皇帝把建造宫殿的任务交给了他。丁谓让人在都城汴(biàn)京的大街上挖土垒(lěi)墙,大街成沟;然后往大沟注水,把远方送来的木料水运到工地;结束后,又把破砖烂瓦倒进沟中,铺成路。一举而得三利,丁谓可算是个人才。  相似文献   

18.
日本东福寺写本《参天台五台山记》中"坏"字,不应校勘为"坯"、"壞",而应校勘为"杯",义为小艇。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古代职官中,宰相名称和职权的变化最为频繁,情况最为复杂。宰是主持,又称太宰或冢宰,在殷代掌管家务和家奴,西周掌管王家内外事务;相是辅佐君主礼仪临时设置的重要官职,《韩非子·显学篇》最早把这两个字合在一起,作为协助国君处理政务的最高长官的名称:“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而在历史上,把宰相作为正式机构和职官名称的只有辽代。  相似文献   

20.
朱胜非和吕颐浩均曾在南宋最艰难的建炎、绍兴年间两度为相,主持政务,使南宋政权度过了困境。朱胜非和吕颐浩主张抗金,以吕颐浩的态度更为鲜明。虽然二人为相期间都有凭私人感情好坏而进退官员的倾向,且都排斥抗战派李纲等令人指摘之处,但他们仍不失为宋人所承认的较好的宰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