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唐人立 《大学生》2012,(10):24-25
2007年9月浦口火车站我在江浦上学的时候经常坐轮渡来到这里,这个地方记载着这座城市的历史和故事,包括津浦铁路,火车轮渡还有朱自清笔下的《背影》,处处折射出南京这座古城的内涵与故事。2010年1月镇远站镇远是个贵州东南部的小县城,火车站有绿色的琉璃瓦和红色的柱子,舞阳河从小小的县城中曲折流淌,河边是富有南方特色的吊脚楼,吊脚楼前挂着的红灯笼倒映在舞阳河水里。  相似文献   

2.
近日翻阅旧杂志看到《古代政治地理常识》一文(载本刊1982年6期),简要通俗地介绍了我国古代执政区划的演变和沿革。这是很有意义的,因为无论是读历史,还是学古文都不仅要有清晰的时间观念,也要有清晰的空间观念。但是该文说:郡县始于春秋时代,郡与县在当时无分大小,也没有统率与被统率的关系。到了战国,才确定以郡统县。这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是县大郡小,由县统辖郡。《逸周书·作雒》:千里百县,县有四郡”。《左传·哀公二年》:“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新版《辞源》3104页  相似文献   

3.
公元前206年,项羽依仗其军事优势,自立为西楚霸王,占有秦南阳郡、东郡、颍川郡、泗水郡、郯(东海)郡、会稽郡、陈郡、薛郡和砀郡等地。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市)。楚汉战争中失败,自刎鸟江。项羽依据“霸天下而臣诸侯”的思想和对既成事实的承认,实行全面分封。分封各派势力的代表人物十八人为王。他们是:汉王刘邦,领有秦巴郡、蜀郡和汉中郡,都南郑(今陕西汉中东),经过四年多的楚汉战争,于公元前201年称帝,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市),是为汉高祖。雍王章邯,领有秦陇西郡、北地郡和内史  相似文献   

4.
《汉书·地理志》及《后汉书·郡国志》都载荆州辖七郡,即南阳、江夏、南郡、长按、武陵、零陵、桂阳。然《后汉书·刘表传》载,刘表初为荆州刺史,延谋士激越为其画策,认为只要“兵集众附,南据江陵、北守襄阳”,“荆州八郡,可传激而定”。这说明东汉末年,荆州却辖有八郡。那么,荆州八郡又指哪八郡呢以汉官仪》载:“荆州管长沙、零陵、桂阳、南阳、江陵、武陵、南郡、章陵”。其中,“江陵”当是“江夏”之误。前七郡都是西汉以来既已设置的旧郡,章陵郡当为新增置的郡。然章陵郡为何时所置呢?清代著名历史地理学家洪亮吉说:“案…  相似文献   

5.
李华 《语文知识》2000,(2):10-12
在学习韩愈《师说》(中师《阅读和写作》第二册)一课时,课文下面有这样一段注释:“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自谓郡望昌黎(今河北昌黎县),故世称韩昌黎。”初读这段文字,很多学生都弄不明白,既然韩愈是河南孟县人,怎么又“郡望昌黎”成了河北人了,究竟什么叫郡望呢?郡望又称郡姓,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门阀制度的产物。所谓“望”,就是望族,指那些  相似文献   

6.
中共早期党员周达文同志由于王明的迫害,不幸英年早逝,至今已有整整70年历史了,当我们拂去历史的尘埃就不难发现,周达文既是我党的早期政治活动家,又是我国早期的无产阶级翻译活动家。他在我党的建设中起到过重要作用,他的翻译活动在党建历史中曾发挥过重大的影响。 周达文。原名周达定。笔名屈公,俄文名邱贡诺夫,1903年生于贵州省镇远县城,在四兄弟中排名第三。周达文的少年时代是在镇远小学和镇远县立第一中学度过的。当时,贵州各族人民饱受封建专制的反动统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对于腐败政府和贪官污吏,少年周达文深恶痛绝。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镇远爱国青年在全国学生的推动下也组织起来,成立了镇远学联分会,周达文是这支力量中的核心人物之一。在他和同学们的带领下。镇远的爱国学生运动蓬勃发展起来。 1920年3月,周达文带领8名同学共同暑名,向省政府举报镇远县知事覃梦松“籍案苛罚人民,集款甚钜”,同时要求拿出款项“补助中学”,以提高办学水平和质量。但当时的清国军副司令兼贵州省长刘显  相似文献   

7.
衡阳是一座具有二千一百多年历史的古城。唐广德二年(764年)已成为全省性的商业中心,从三国起,均为郡、州、路、府、县治所,直到1942年1月设市迄今,素为湖南省第二大城市和商业中心。城市的兴起,往往伴随着商业的发展。建国前,由于受到经济、社会、历史等因素的影响,衡阳商业的发  相似文献   

8.
凉都姑臧城址及茂区变适初探王乃昂蔡为民武威,古名姑臧,又称凉州。位于祁连山北麓、河西走廊东端,以其“通一线于广漠,控五郡之咽喉”的交通军事重镇而闻名于世。198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今天的武威虽是一座普通的县级城市,但它在两千年来的中华...  相似文献   

9.
依山郡小学座落在深圳龙岗中心城。老师、同学们推开窗户都能看到一座山,这座山有一个不起眼的名字叫“大窝岭”,山下有一个楼盘叫招商依山郡,我们的校园就在美丽的依山郡花园内。  相似文献   

10.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镇远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从秦朝开始,历代王朝均在此设置建制治所。镇远名称来源于宋代,宋理宗宝祜六年(1258),新筑黄平,赐名镇远州。镇远作为府治是从明永乐十一年(1413)开始的。当时,明王朝设置贵州布政司(这是贵州作为独立行省的开始)贵州开省设置八府,镇远府是八府之一。清代沿袭明制,仍置镇远府,并在嘉庆年间扩大了镇远府所辖范围。  相似文献   

11.
欧阳修因上书为范仲淹等政治革新派辩护,竟由一名堂堂的参知政事(副宰相)贬为一介区区滁州知州。这在仕途上可谓一落千丈。就在他到滁州上任的第二年,写下了脍炙人口的《醉翁亭记》。然而欧阳修在文中始终自谓“太守”,却不自称“知州”,其用意何在呢?首先,古人有袭用前代州郡的行政长官称号的习惯。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天下分为36郡(后增至40郡),到隋唐时县以上的行政单位仍然是郡。千余年来,称郡的长官为太守。而到了宋代,撤郡设州,因此不再有“太守”这一官名,取而代之的是“知州”。另外,欧阳修在创作上承袭唐代韩、柳遗风,是北宋古文…  相似文献   

12.
诸葛亮南征以后,“南抚夷越”既定民族政策初有成果。张嶷继承诸葛亮遗业,在西南方积极贯彻执行“和”“抚”方针,完成了诸葛亮未竟之业,获得了很大成就。张嶷(约公元194年—254年),字伯岐,巴郡南充国(今四川南部县)人。史称“嶷出自孤微,而少有通壮之节”。他起初是马忠的部将,在平定少数民族叛乱中,既能带兵临阵,又能运筹帷幄,史书言其“北讨汶山叛羌,南平四郡蛮夷,辄有筹画战克之功。”延熙三年春(公元240年),张嶷出任越巂郡(郡治在今四川西昌)太守,直至延熙  相似文献   

13.
郡的起源是中国历史政区地理研究中一个很重要的课题,以往的研究大都是讨论“郡这个字”的来源,而不是讨论“郡这种制度”的来源。我认为县的地位的下降及其军事职能的丧失,是郡这种制度或说是郡县制产生的内在动因。战国中前期,郡的性质应该是一种军区,进入战国后期,郡的职能逐渐由军事向行政、司法等方面扩展,军区性质的郡也就逐渐转化为真正意义上的政区性质的郡。  相似文献   

14.
课文对韩愈《师说》有这样一段注释: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自谓郡望昌黎(今河北昌黎县),故世称韩昌黎。”很多学生都弄不明白,既然韩愈是河南人,怎么又郡望昌黎,成了河北人了。什么叫郡望呢?郡望又称郡姓,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门阀制度的产物。“望”就是  相似文献   

15.
酒泉位于河西走廊西端,“北通沙漠,南望祁连,东迎华岳,西达伊吾”,西汉设郡,为河西四郡之一,是丝绸之路河西之旅的重要一站,因传说霍去病倒御酒于金泉,与将土共饮而得名。这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目前保存有莫高窟,榆林窟等古代石窟寺7处,敦煌古城、瓜州城、桥湾城、阳关、玉门关、锁阳城等古城关隘遗址27处,保存完好的汉长城13段,历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境内有疏勒河、黑河、哈勒腾河三大水系,绿洲农业发达。酒泉地区是我国西部土地开发利用最早的区域之一,秦汉以前,上古为羌戎所居,羌、戎为这里土著居民。到汉文帝时(前176年),匈奴逼迫月氏…  相似文献   

16.
今甘肃天水市,作为行政地区被命名为“天水”,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汉书·地理志》云:“天水郡,武帝元鼎三年置。”武帝,即汉武帝。元鼎三年,即公元前114年,初置天水郡,即用“天水”之名。西汉之郡,相当于今天的地区,天水郡之范围也与今天的天水地区差不多。西汉天水郡,郡治平襄,在通渭西北;东汉移治冀县,即甘谷;西晋始移治上邽,即今天水市。平襄在渭水北岸,离水较远。冀县、上邽紧傍渭水,在水之南。平襄、冀县、上邽诸地均不是渭水之源,只是渭水的流经区域。而渭水之源以及渭水的任何一个区段都不名“天水”,亦别无支流名“天水”,故汉武帝置郡命名“天水”不能不是一个谜。这个谜引起了唐人的注意,注《汉书》的颜师古第一次对“天水”二字提出了解释。颜注云: 《秦州地记》云,郡前湖水冬夏无增减,因以名焉。  相似文献   

17.
永州是一座具有两千余年历史的古城。 永州,南联九嶷群峰,北倚衡岳余脉,“列嶂拥其后,重江绕其前:”地处湘、桂、粤之交,镇西北,控百粤;地理形势十分重要。因此,自秦汉以来,永州逐渐成为历代郡、州、路、府、县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的中心。  相似文献   

18.
正镇远古镇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洽州镇远县名镇,位于舞阳河畔,四周皆山。河水蜿蜒,以"S’’形穿城而过,北岸为旧府城,南岸为旧卫城,远观颇似太极图。两城池皆为明代所建,现尚存部分城墙和城门。城内外古建筑、传统民居、历史码头数量颇多。镇远历史悠久,自秦昭王30年(公元前277年)设县开始至今已有2281年的历史。1986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09年荣获  相似文献   

19.
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必须“以群的联合力量和集体行动来弥补个体自卫能力的不足”。敦煌的历史,敦煌人民的历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在敦煌历史上,曾广泛盛行一种以“社”命名的社会组织,这种组织有着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其特点就是依靠群众的力量和集体行动来维护成员的各种利益,使这些成员能在敦煌这块土地上得以生存和发展。敦煌于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建郡,而敦煌的结社活动,据一些学者考察,从西汉昭帝元凤年间(前80—前75年),一直到宋、元时期,敦煌地区都有“社”的活动。其结社的组织形式,一般为十几人至四十几人。结社的名称甚多,有所谓“女人社”、“行人社”、“渠人社”、“兄弟社”、“亲情社”、“龙沙社”等等,其中有以性别为特征的,也有以职业为特征的,还有以同性宗族为特征的,以及以乡邻关系为特征的,等等。其结社的成员亦很广,有世家豪族与寺院高级僧侣等上层社会人物,也有一般地主、一般寺院僧侣和军队、官衙里的中级官员等中层社会的人们,但更多的是依附于寺院的常住百姓及各类手艺人等社会下层民众。然而不论是什么名称的社会,也不论其成员来自什么阶  相似文献   

20.
1.“郡之贤士大夫……”郡之贤士大夫:课本注:“郡,指苏州府,古为吴郡。贤士大夫,那些与复社有关系的上层人物。”如此注法欠当。①《五人墓碑记》写于崇祯元年(1628)而张溥与同乡张采以“兴复古学,务为有用”为宗旨,创立复社是在崇祯二年(1629)因此文中之“郡之贤大夫”不可能指“与复社有关系的上层人物。”②杨建枢、张采、张溥等于天启四年甲子(1624)创立应社,如果一定要写出“社”名,当指那些“与应社有关系的上层人物。”③由此可见,“郡之贤士大夫”,应直接注为“吴郡中贤明的(有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