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8个黄淮南片麦区小麦品种为材料,设置T1、T2、T3、T4和T5共5个施肥水平,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研究氮磷钾施用水平对不同小麦品种公顷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氮磷钾施用水平增加,各小麦品种公顷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及产量变化规律不尽相同.在5个氮磷钾施用水平下,偃展4110平均公顷穗数最多,百农AK58和百农307较多,周麦18、周麦22和百农201较少;穗粒数变化相对较小的品种有偃展4110、百农307、百农AK58、周麦18、华育198和周麦22;周麦22千粒质量较高,且比较稳定.百农201、偃展4110和百农307产量均以T3最高,百农AK58、百农207和华育198均以T4最高,周麦18和周麦22分别以T2和T5最高;百农307、百农207和周麦22平均产量较高,百农AK58和偃展4110较低;在40个品种与施肥水平组合中,"T4百农207"产量最高,"T5偃展4110"最低.施肥水平过低或过高,均不利于小麦品种产量的提高;在小麦栽培中,应合理控制施肥水平,最好通过"减肥"实现高产.  相似文献   

2.
采用籽粒发芽法研究了8个不同硬度小麦品种的种子吸水率和发芽进程.结果表明:0~36 h处理时周麦18种子吸水率最高,百农201种子发芽率最大,为70.5%,其次是周麦18,种子发芽率为34%,二者均属于易穗发芽品种;百农207、良星99、郑麦366、百农307、矮抗58种子发芽进度较为一致,种子发芽率显著低于百农201和周麦18,种子发芽进程相对较慢,其抗穗发芽能力较强,百旱207种子发芽进程最慢,抗穗发芽能力最强.处理48 h种子平均发芽率为57.38%,种子平均吸水率为57.52%,发芽率最低的品种为百旱207;处理60 h种子平均发芽率为90.69%,种子平均吸水率为66.33%,百旱207种子发芽率最低.同一水分处理条件下同样硬度的小麦品种其吸水率和发芽特性有的差异显著,有的差异不显著,说明小麦籽粒硬度和籽粒吸水率仅是影响小麦种子发芽特性的一部分因素,种子发芽特性受众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离子液体对作物的毒性效应,以周麦18、百农207和百旱207三种小麦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0 mg/L、100 mg/L、300 mg/L、500 mg/L和700 mg/L)的离子液体1-己基-3-甲基咪唑溴化盐对三种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小麦的发芽率、株高和鲜质量都受到抑制作用,当质量浓度达到300 mg/L时,与对照相比都有显著性差异;三种小麦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的量与对照相比有显著升高,当质量浓度为700 mg/L时,达到最大值.说明离子液体对三种小麦都有一定的毒害作用,且随着离子液体质量浓度增加毒害作用也逐渐增大;三种小麦对离子液体的响应也不同,相对而言,百农207耐受性更强.  相似文献   

4.
以5个黄淮麦区主导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去雄后第1、3、5、7、9天观察柱头发育形态,并统计品种作为母本时的平均杂交结实率,分析品种柱头形态发育和母本的平均杂交结实率之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周麦18和百农207柱头去雄后1~9 d内形态发育稳健,在去雄后第9天退化不显著;周麦18平均杂交结实率最高为72.13%,百农207平均杂交结实率为61.53%,与周麦18差异不显著;西农979、良星99和偃师4110柱头去雄后第9天形态发育退化明显,这3个品种的平均杂交结实率则极显著低于周麦18.  相似文献   

5.
油菜素内酯提高小麦萌发期间抗盐性机理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实验确定0.1mg/L BR为盐胁迫下提高小麦抗盐性的最适浸种浓度;在不同浓度NaCl处理下,0.1mg/L BR浸种的小麦胚芽鞘长度、地上部分高度、根长、根数、地上部分干重、根干重均明显高于同等浓度NaCl处理的清水浸种的小麦;地上部分膜透性也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6.
田间自然条件下,在小麦越冬期对百农矮抗58、郑麦9023、周麦18、周麦22、郑麦7698、豫麦49的叶片和分蘖节取样,测定与抗寒性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与其他品种相比,百农矮抗58分蘖节和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以及游离脯氨酸含量,POD活性整体高于郑麦9023、周麦18、周麦22、郑麦7698、豫麦49,相对电导率低于郑麦9023、周麦18、周麦22、郑麦7698、豫麦49.说明百农矮抗58的抗寒性较好,这些特点为其高产、稳产、广适奠定了生理基础;同时,百农矮抗58可溶性糖、电导率、脯氨酸含量变化规律较强,可以作为辅助鉴定半冬性小麦品种抗寒性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7.
用不同浓度的Nacl处理 4个品种小麦吸胀后的种子 ,2 0 0 - 2 5 0mmol/LNacl胁迫下 ,4个品种的发芽率明显降低 ,但品种间的耐盐能力有异 ,低盐浓度下 ,根比地上部对盐害更为敏感 ,高盐浓度下 ,却相反  相似文献   

8.
《商洛学院学报》2016,(4):52-55
为明确盐胁迫对小麦幼苗根系生长的影响,以兰黑粒和小偃15为材料,水培条件下分析了Na Cl胁迫对小麦根系生长、保护酶活性、质膜氧化程度及根系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最大根长、根体积、根干重和根冠比随着盐胁迫强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根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含量不同程度地增加;2个供试品种均有一定的抗盐能力,兰黑粒小麦抗盐性相对较强。  相似文献   

9.
盐胁迫对小麦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盐胁迫对小麦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采用水培方法,以兰黑粒小麦和小偃15小麦为材料,对其在不同浓度的Na Cl处理下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相对电导率、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等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增加,兰黑粒小麦的SOD和POD活性先增后减,而小偃15小麦的SOD和POD活性呈下降趋势;两种小麦的MDA含量、相对电导率和脯氨酸含量均随盐浓度的增加显著增大;可溶性蛋白质在2种小麦的变化趋势不尽一致。2个供试品种均有一定的抗盐能力,兰黑粒小麦抗盐性相对较强。  相似文献   

10.
盐胁迫会影响种子的萌发进程、降低种子的发芽率,是影响植物生长,降低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用50、100、200、400 mmol/L的NaCl溶液和蒸馏水处理景天三七和反曲景天的种子。通过对两种景天种子萌发特性、幼苗生长等指标的测定,探究其对不同盐浓度的耐受性。结果表明:2种景天种子萌发参数的各项指标随着NaCl溶液浓度的升高而呈现下降趋势,表现为发芽速率降低、发芽时间推迟等。在盐浓度大于200 mmol/L时,两种景天种子基本失去发芽能力。随着盐浓度的增加,景天三七幼苗在盐浓度为400 mmol/L时,出现叶片发黄、变黑、死亡,而反曲景天幼苗则正常生长。景天三七幼苗的叶片叶绿素含量随着NaCl溶液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而反曲景天幼苗则在50和200 mmol/L的盐溶液处理下叶片叶绿素含量高于对照组。景天三七和反曲景天均有较强的耐盐性,都能在100 mmol/L盐胁迫条件下正常生长,但相比之下,反曲景天耐盐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大豆异黄酮对二叶一心期的小麦(Triticum aestivumL)幼苗及150 mmol/L NaCl胁迫下的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0.1 mg/L的大豆异黄酮能够促进小麦幼苗的生长,提高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0.01 mg/L的大豆异黄酮能减轻盐胁迫对小麦幼苗的伤害作用。  相似文献   

12.
NaCl胁迫下对西瓜种子发芽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西瓜种子在不同NaCl浓度下发芽率、发芽指数(G0、活力指数(Ⅵ)、相对发芽率(Pi)等指标的测定.研究结果表明西瓜种子萌发过程中,耐盐的适宜浓度范围为0~90mmol/L;在此区间,浓度间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超过90mmol/L的浓度时,随着浓度的增加,各项指标相对明显下降,且明显低于对照(不是绝对),超过210mmol/L浓度时,种子基本无法生存,品种L13在150浓度下就已无法生存,而品种L2即使在210浓度下仍有一定的发芽率,这说明L13为盐敏感品种,L2属耐盐品种.  相似文献   

13.
《滨州学院学报》2018,(2):51-55
盐碱胁迫抑制植物的萌发及生长,土壤中盐分组成及含量不同,对植物的伤害亦存在差异。为了研究黄河三角洲盐渍土的生态恢复,采用NaCl、NaHCO3对合欢种子进行了盐碱胁迫试验,测定了种子的萌发率和幼苗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POD)及过氧化物酶(CAT)活性,并对两种盐的耐受特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合欢种子的萌发率与盐浓度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性。种子对NaCl溶液的耐受力高于NaHCO3,其耐受临界浓度分别为192.84mmol/L和118.03mmol/L。在临界浓度范围内,随着盐浓度的增加,其发芽率呈缓慢下降趋势;当盐浓度超过临界值后,其发芽率呈显著下降趋势。随着盐处理浓度增大,SOD、CAT和POD酶活性变化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且变化趋势与种子的耐受性有关。  相似文献   

14.
不同NaCl浓度对黄瓜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浓度的NaCl处理黄瓜种子后,通过研究其萌发过程中发芽率、胚根和下胚轴长、胚根和下胚轴以及子叶的鲜重干重、萌发的侧根数、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低盐浓度(≤30mmol/L)对黄瓜种子萌发特性无影响或影响较小,高盐浓度(≥90mmol/L)对种子的发芽率、胚根长、下胚轴长、胚根和下胚轴的鲜重干重、子叶的鲜重、侧根数都剧烈降低,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先升后降,并与NaCl处理浓度呈负相关,但盐浓度对子叶干重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百农AK58及温麦6号、新麦18号、周麦18号 4个小麦品种旗叶的光合作用特性.研究表明:百农AK58、温麦6号、新麦18号和周麦18号旗叶净光合速率/光合有效辐射的拟合系数分别为:0.91,0.59,0.43,0.79;最大净光合速率分别为:22.8μmol·m2·s-1,20.6μmol·m2·s-1,19.4μmol·m2·s-1,21.5μmol·m2·s-1;光补偿点分别为:75.9μmol/(m2·s),24.2μmol/(m2·s),76.9μmol/(m2·s),115.4μmol/(m2·s);CO2补偿点分别为:75.5 μmol/mol,43.7 μmol/mol,75.6 μmol/mol,81.5 μmol/mol.结果表明:百农AK58小麦品种具有较强的耐高温、强光特性和较好的光合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16.
NaCl胁迫下对西瓜种子发芽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西瓜种子在不同NaCl浓度下发芽率、发芽指数(G0、活力指数(Ⅵ)、相对发芽率(Pi)等指标的测定。研究结果表明:西瓜种子萌发过程中,耐盐的适宜浓度范围为0~90mmol/L;在此区间,浓度间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超过90mmol/L的浓度时,随着浓度的增加,各项指标相对明显下降,且明显低于对照(不是绝对),超过210mmol/L浓度时,种子基本无法生存,品种L13在150浓度下就已无法生存,而品种L2即使在210浓度下仍有一定的发芽率。这说明L13为盐敏感品种,L2属耐盐品种。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盐胁迫下不同浓度水杨酸(SA)对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5 mmol/LNaCl胁迫下,小麦种子发芽率降低,根伸长、芽伸长受到抑制;小麦幼苗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膜脂过氧化作用产物丙二醛(MDA)积累;0.1-1mmol/LSA处理提高了盐胁迫下小麦种子发芽率,促进小麦幼苗生长,提高小麦幼苗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抑制MDA积累,缓解盐胁迫对小麦幼苗的伤害,并表现出浓度效应。  相似文献   

18.
采用纸培法对转ZmPP2C2基因烟草和野生型烟草种子进行盐胁迫试验,设置了6个浓度梯度的NaCl溶液进行处理.结果表明: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总体上随盐溶液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在盐溶液浓度为50mmol/L时,转基因烟草最低,明显低于野生型烟草.而盐溶液浓度为150mmol/L时,转基因烟草发芽势明显高于野生型烟草.叶绿素含量的变化比较复杂,在盐浓度为100mmol/L、150mmol/L时,转基因烟草随盐溶液浓度的升高下降比较明显,而野生烟草是先升高后下降.  相似文献   

19.
探讨抗坏血酸(As A)对盐胁迫下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采用100 mmol/L Na Cl胁迫条件下的两种小麦(烟农19和长5222)幼苗进行抗坏血酸处理,研究盐胁迫下外源As A对小麦幼苗生长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外源抗坏血酸(As A)可以缓解盐胁迫对小麦幼苗的抑制,降低丙二醛(MDA)、H2O2在幼苗体内的相对含量,并且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相对含量提高。两个小麦品种对As A的敏感程度不同,As A对缓解烟农19的盐胁迫效果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20.
设置10月1日225万/hm~2(A1)、10月8日300万/hm~2(A2)、10月15日375万/hm~2(A3)、10月22日450万/hm~2(A3)、10月29日525万/hm~2(A5)和11月5日600万/hm~2(A6)共6个播期播量组合,探讨不同播期播量组合对小麦新品种百农207生育期、株高、穗部性状、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影响,确定百农207适宜播期播量组合.结果表明:随着播期逐渐推迟,百农207营养生长期和全生育期明显缩短,对小麦生殖生长期影响较小.不同生育时期的株高以A1、A2和A3较高,A6最低.随着播期推迟,各播期播量组合穗长、小穗排数、结实粒数和不结实数呈降低趋势;穗长、小穗排数和结实粒数均以A1、A2和A3较高,显著高于A5和A6(P0.05);A5、A6和A1不结实数较少,结实率较高.A2、A1和A4为适宜播期播量组合,产量三要素基本或完全符合"四四四"高产结构模式,产量在10 500 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