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小麦茎秆进行受力分析,运用挠曲线近似方程的叠加,势能驻值原理,建立了茎秆在穗重和风载双重作用下茎秆抗倒伏的精确模型,并给出临界风力的具体表达式.结果表明:茎秆的高度越高,承载的临界力越小,但并不是简单的反比例关系;抗弯刚度与倒伏临界力成显著的正线性相关;单穗重的增加也会降低抗倒伏临界力.  相似文献   

2.
<正>1问题朱秋容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教科书P.44:高产倒伏小麦与低产抗倒伏小麦杂交产生高产抗倒伏的小麦,这是由于……配套的教师用书给出的参考答案:为通过杂交,低产抗倒伏小麦把抗倒伏的基因  相似文献   

3.
小麦品种百农矮抗58茎秆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不同播期小麦基部茎秆形态特征的观察与测量,研究百农矮抗58茎秆特性及茎杆倒伏指数.结果表明:播期也是影响百农矮抗58抗倒性的一个因素,早播有利于提高其抗到性能;播期对百农矮抗58的各节间长度、粗度以及第二节间壁厚均有影响;第二节间较短、较粗、茎秆壁较厚,则茎秆抗倒能力较强:灌浆后期茎秆弹性较强,承压能力增大,倒伏系数降低.总之,影响茎秆特性的关键因素是基因型.  相似文献   

4.
该文针对小麦抗倒伏的问题,分别将小麦茎秆按刚/弹性材料处理,通过微元法思想分别计算出各个节点处最大弯应力及安全应力,得出麦秆折断的条件是:实际弯应力与临界弯应力最接近的那个节点,从而建立了小麦茎秆抗倒伏的数学模型。最后应用该模型对2007年数据中腊熟期各品种的抗倒伏风速进行了计算。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出抗倒伏的玉米种质,对在大田环境下生长的72个玉米自交系进行了田间倒伏鉴定和抗倒伏相关性状的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所测自交系的倒伏情况有着明显的差异,其中有37份自交系抗倒性优良,可用来获取抗倒伏基因,用于玉米育种中的抗倒伏育种.通径和相关分析显示,基部二节茎干重对倒伏率的影响最大(r= -0.846),其次是基部二节茎鲜重,再次是基部二节茎抗折力,此三者均与倒伏率极显著负相关,三者中基部二节茎抗折力的直接通径最大(P=0.737).因此,在选育抗倒伏玉米自交系过程中,要提高基部二节茎的干鲜比,同时增大基部二节茎的抗折力.  相似文献   

6.
1考查化肥的作用 例1 某星期天,小明同学发现自家田里的小麦出现大面积倒伏现象,就向其父母提出了一条合理化建议:明年应在小麦生长期增施抗倒伏的化肥.你认为应增施的化肥是( ).  相似文献   

7.
一、选育经过及产量表现 在生产上我们感到要想大幅度成倍的提高小麦单位面积产量,必须解决高产与倒伏的矛盾。我们参照国际上育种经验,结合生产进行小麦矮化育种。培育矮杆抗倒,亩产能够超过千斤的高产、稳产、早熟,适合我们稻麦、豆麦两熟地区栽培的小麦优良品种。 1978年,我们选用杆矮坚实,抗倒伏能力强。大穗、大粒,丰产性能好。同时高抗叶锈、条锈免疫。但有成熟期较晚,落黄性不好等缺点的St2422/464品种作母本。选用具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皖麦19、内乡188两个小麦品种生育后期不倒伏及倒伏材料的研究,结果表明:同一品种株高、茎杆第二节间长及其机械强度、倒伏指数等性状在倒伏与不倒伏材料间有明显差异.同时表明,倒伏使内乡188千粒重降低11.6%,且以麦穗上部及各小穗第一粒位籽粒的粒重下降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9.
用于被动力/力矩再现的新型磁流变液阻尼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制了一种用于被动力/力矩再现的新型磁流变液阻尼器,该阻尼器能够在磁场的作用下产生连续变化的阻尼力/力矩.阻尼器的结构包括一个上盖和一个下盖,一个转子设置于上盖和下盖之间,转子与上下盖之间的间隙充满磁流变液,在磁场作用下其粘度变大时,转子相对于壳体将受阻尼力作用.阻尼力矩的模型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一是由磁场作用于磁流变液产生的力矩,二是由磁流变液的动力粘度产生的力矩,最后是由装置的摩擦产生的力矩.由动力粘度产生的力矩可以通过简单的方法进行计算,由摩擦产生的力矩可以通过实验测得,而由磁场产生的力矩则要通过电磁场的有限元分析得到.最后,对研制的阻尼器原型进行了性能实验,检验了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利用有限元建模分析结合模型试验的方法,对大型户外广告牌在水平风荷载下的力学特性进行了分析,落地式三面独立柱广告牌结构在风荷载作用下受扭矩影响较大。分析3种工况中风荷载的最不利方向,并对结构刚度分布与振型及破坏模式的联系进行了探讨。通过模态分析发现,广告牌振动形式与结构刚度和质量分布相关,主要以立柱扭转和面板水平振动加转动为主,这与在模型试验时观察到现象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1.
在建筑物基底附加压力的作用下,地基内各点除了承受起土体自重应力外,还受到了附加应力的荷载。因此,在附加应力作用下地基土就会产生附加的变形,这就是引发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导火线"。本文通过引入Heaviside函数及有限元法建立起地基土与地基梁的内力微分方程模型。  相似文献   

12.
第七章 渐近法和近似法 基本要求 1.掌握力矩分配法中的概念:转动刚度,分配系数和传递系数。能根据远端不同支承条件熟练写出各种情形的杆端转动刚度、向远端的传递系数、并计算分配系数。 2.熟练掌握多结点力矩分配法的计算步骤,能熟练地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在荷载作用下  相似文献   

13.
对黄河三角洲外来入侵物种米草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进行了观测和研究.结果表明:米草茎秆坚韧,不易倒伏;根状茎表皮薄壁组织内有许多气腔,与淹水条件下生活的习性相适应;米草叶背面有盐腺,便于泌盐和排盐;米草种子失水即失去萌发力,无性繁殖力强,是其扩散的生物学基础;米草的广盐性、耐淹性、高适应性、强繁殖扩散能力、强竞争入侵能力、生态幅宽,是其入侵和爆发的生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14.
对风荷载作用下两层可移动房屋的静力进行试验研究,考察其结构的受力性能和变形机理.该结构由两个钢框架盒子单元组成,根据静力等效原则,采用在柱顶施加集中荷载来模拟水平风荷载,得到了框架结构的水平侧移和单元间的相对移动值.试验表明,盒子单元之间的相对移动将显著影响可移动房屋的水平侧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出一种稳定性好、便于张拉施工的双撑杆索穹顶结构,以解决该结构的找力分析问题,并考察其施工方法和静力性能,为工程实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通过节点平衡方程,推导出考虑结构自重时的双撑杆索穹顶结构的预应力分布计算公式;2.通过模型试验,比较采用空中组装和整体提升两种施工方法时,结构的内力和位形变化;3.进行满跨荷载和半跨荷载的加载测试,并与有限元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结论:1.本文所得公式可以准确得到双撑杆索穹顶结构考虑自重后的实际预应力分布。2.该结构适合通过张拉外斜索施加预应力;结合整体提升的施工方法,可以显著降低施工难度,使其更适用于实际工程。3.在外荷载作用下,双撑杆索穹顶结构中脊索和内斜索的内力减小,其他斜索和环索的内力增大。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竖向、水平与弯矩荷载联合作用下沉井基础承载特性,开展了砂土中圆形沉井基础在组合荷载作用下的有限元分析.沉井模型的高宽比为1,沉井-土体界面摩擦系数μ为0.3.首先开展了沉井基础单独受竖向荷载、水平荷载以及弯矩荷载作用下的沉井响应研究.其次基于荷载控制法,分别开展了竖向-水平联合荷载(V-H)、竖向-弯矩联合荷载(V-M)和水平-弯矩联合荷载(H-M)作用下的沉井基础归一化破坏包络线研究.针对不同竖向荷载比(V/V_u)情况,分析了竖向-水平-弯矩联合荷载(V-H-M)作用下的沉井承载特性,并进一步阐明了单向荷载及组合荷载下的沉井基础承载失效动态机理.最后,根据破坏包络三维形状特征建立了3个方程,通过这些方程可便利地得出单向荷载及竖向、水平与弯矩荷载联合作用下沉井基础承载力.  相似文献   

17.
小麦倒伏及其对粒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皖麦19、内乡188两个小麦品种生育后期不倒伏及倒伏材料的研究,结果表明:同一品种株高、茎杆第二节间长及其机械强度、倒伏指数等性状在倒伏与不倒伏材料间有明显差异。同时表明,倒伏使内乡188千粒重降低11.6%,且以麦穗上部及各小穗第一粒位籽粒的粒重下降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预应力对截面不对称开口薄壁连续梁空间受力的影响,以某单侧悬挑人行道的不对称截面槽形混凝土连续梁为依托,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实体模型,分析计算仅考虑自重荷载及考虑不同布束方式的预应力荷载作用时,槽形梁剪力滞效应及横向受力情况。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发现:自重作用下槽形梁剪力滞效应明显且两侧受力不平衡,预应力荷载对剪力滞效应有明显平抑作用,将靠近人行道侧腹板增加5%预应力,改善行车道板两侧受力不均衡情况;在腹板及行车道板处布置横向预应力能有效调整截面横向受力情况,但人行道部分仍为受拉应力,将横向预应力延伸到人行道后结构整体受力安全,故建议在人行道布置横向预应力。  相似文献   

19.
根据结构的顺风向响应计算理论,利用ANSYS的静力分析模块及随机振动分析模块,分别计算高层建筑结构在静风荷载及脉动风荷载作用下的顺风向位移。利用荷载规范给出的风荷载的分布规律,按照可靠度理论对高层结构进行位移的可靠度分析。  相似文献   

20.
根据结构的顺风向响应计算理论,利用ANSYS的静力分析模块及随机振动分析模块,分别计算高层建筑结构在静风荷载及脉动风荷载作用下的顺风向位移。利用荷载规范给出的风荷载的分布规律,按照可靠度理论对高层结构进行位移的可靠度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