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南宋乾道八年陆游在汉中期间和离开汉中后创作了大量有关汉中的诗词文章,这些诗文中蕴含有丰富的历史、地理信息,对研究唐玄宗逃蜀路线、金兵入侵兴元、蜀道兴废、南宋气候,考证潭毒关、拜将坛位置等,具有重要的无可替代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2.
汉中地势平坦,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经济较为发达的产粮地区。〈华阳国志·汉中志》赞誉汉中“厥壤沃美,赋贡所出,略侔三蜀”。繁荣的经济,重要的战略地位,引起了历代政治家、军事家的重视。宋金对峙时期,汉中又成为南宋西北边防的军事重镇。汉中的农田水利建设和农业经济的发展,直接影响到军食民用,关系南来秦岭防线的安危,因而倍受重视。一南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张浚任川陕宣抚处置使,至兴元府(今陕西省汉中市)。据《续资治通鉴·来纪一百六》载,张浚上奏日:“汉中实天下形势之地,号令中原,必…  相似文献   

3.
司马迁在《史记》中,通过对《尚书·禹贡》、《左传》、《战国策》相关内容的传述,以及实地考察研究和对社会现状分析,记述了汉水流域的山川、道路、物产及其在政治外交、商业经济、文化融和、军事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元鼎六年司马迁奉使西南夷途经汉中,弥补了其游历时“西至空桐,北过涿鹿,东渐于海,南浮江淮”而未至汉水上游的缺憾,为记录汉水流域充实了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4.
<正>綦江是重庆的南大门,自古以来就是渝黔交通要道。这里山川秀美,物产富饶,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人文景观众多。汉族、苗族、彝族、土家族等16个民族聚居于此,民风民俗特色鲜明,民间工艺传承不衰。正是这片神奇的土地,孕育了綦江农民版画这一艺术瑰宝。綦江农民版画既有传统民间美术性质,又有强烈的绘画性和现代感,受到广泛赞誉,有专家称之为"中国农民画的新潮"。教师将这一特色资源引入思想政治课堂,既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学科相关知  相似文献   

5.
民俗是反映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特征的一种生活文化,杜甫的诗歌以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真实客观地记述了那个时代的民风民俗,为我们研究唐代的历史和民俗风情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6.
汉中在南宋一百多年中,一直为抗金的西北战场根据地,有力地支援了宋军。同时,该地又经常遭受到金、元的侵略和凌辱,闹得经济破产,民不聊生,教育事业日益衰微。及至明初,方孝儒作了汉中府学教授(相当于现在的教育局长)后,汉中的教育事业才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江西旅游文学与民俗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地域山川秀丽、物产丰饶、民风淳朴,它赋予了旅游文学神奇之气和天籁乡韵。旅游文学对乡村丰富的民俗风情的反映,呈现出地域性、多样性和承传性的特点。民俗文化为旅游文学提供了广阔的表现领域,旅游文学深深地植根于乡村的土壤,它是本土风俗和乡土文化的结晶。  相似文献   

8.
北宋亡后,南宋建立的最初几年,形势危机。西北关中之地大部沦陷,东南长江下游腹地遭到严重破坏,金兵虽撤到了大江以北,但仍然聚集在淮河两岸,有再度南下的企图。以赵构为首的南宋小朝廷惊魂未定,“当建炎之三年,宋之不亡如缕”(l)。怎样挽救危局,成为南来上下关切的战略问题。一、汉中、安康是南宋号令中原之地南宋建立之初,有识之土如李纲、唐重等人,都主张以关中、汉中、巴蜀为基地,“迎车驾入关(中),居建瓴之势,庶可以临东方”。“镇抚关中,以固根本,然后营屯于汉中,开国于西蜀,此为策之上”。“若引兵南渡,则因…  相似文献   

9.
庞云祥 《山东教育科研》2014,(20):I0005-I0005
人类五千年的文明史与气候变化息息相关。我国疆域辽阔,从热带到温带分布广泛。同时复杂的地貌和不同区域的气候条件相互组合,共同形成了我国基本的五种气候类型。而气候条件的复杂多变,又对我国各个民族文化、习俗的产生、发展、演变和传播的历史过程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也正是这样的自然地理基础造就了我国民风民俗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
汉中地区地处巴蜀与关中之交界,是南北文化的缓冲地带,多种文化和习俗的融合,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和人文环境,来自荆楚文化和巴蜀文化之影响,使得汉中地区的民间信仰和巫鬼之风十分盛行,呈现出多样化的文化特色。在现在的汉中地区,依然保存了十分丰富的民间信仰和巫鬼遗风。汉中地区的民俗和信仰,对于宗教文化和民俗地理之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地理--生活     
"地理"一词在词典中有如下解释:全世界或一个地区的山川、气候等自然环境及物产、交通、居民点等社会经济因素的总的情况.事实上,地理也就是这样一门广泛而又实用的学科.  相似文献   

12.
清代闽籍赴台诗人创作的诗歌有多方面内容,如对台湾社会现实的直接反映、对当时时局和渡海情形的描述、对当时重大事件的记载和评议、对台湾民俗民风的描绘、对台湾风物名胜的状写、对台湾秀丽景观的激赏、对台湾物产的咏叹。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广阔的西部国土上,汉中联接起“帝王州”关中平原和“天府围”成都平原,形成中国开发最早、最繁荣的经济带。其地雄居于河、渭、江、汉的上游,以丰饶的物产,繁荣的经济,发达的文化,重要的战略地位,成为秦汉隋唐帝国统一、建国的基地,对中国历史作出了辉煌的贡献。汉中作为联结这一西部经济区的纽带,发挥着建国兴邦的巨大作用。所以,在中国历史上,汉中是“立国于南北者”争夺的战略要地,这在汉末三国时期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黄玉梅 《教师》2014,(16):10-10
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我认为充分利用本地特有的教育资源开展活动,可较好地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我们的家乡福建省平和县,素有"八县通衢"之称,历史悠久,山川秀丽,人杰地灵,自然资源丰富,在地理、民风民俗、物产方面都有着极其丰富的资源,而且这片古老的土地,正在变革、在发展,这是乡土特色主题生成的根本来源,反过来,这也是对家乡历史文化变迁的刻录与延续。  相似文献   

15.
<正>[文题呈现]民族风俗是人类文明积淀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关注民风与民俗,可以了解民生和民间文化,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弘扬美德,传承文明。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民风淳朴,民俗繁多。譬如春节、元宵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还有各种风味的饮食文化,令人垂涎欲滴……这些节日与风情,包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凝聚着浓浓的血脉亲情。请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以"民间文化"为话题,写一篇以反映家乡"民风民俗"为主题的文章。篇幅  相似文献   

16.
大自然在亿万年的造化中,通过地质运动构成了秦巴山区秦岭地槽褶皱带和扬子准地台两大单元,形成了“两山夹一川”地貌特征。祖国先民们千百年来对之加以雕凿,按地形在深谷沟底中开辟了穿梭秦巴山区的条条通途,即人们常说的狭义上的蜀道,构筑了汉中交通的基本网络。本文的旨趣在于,简要分析汉中历史交通的发展与演变的特点,进而探讨汉中交通膻变的特点以及于今的借鉴。一、汉中道路交通法法发展演变的特点在汉中道路交通几千年历史膻变中,虽屡经毁坏或有消长,但屡废屡兴,始终维系着它的交通功能,且一脉相承,代有发展。我们不难看…  相似文献   

17.
将彝族民风民俗资源运用到了幼儿教育中,把幼儿引入具有"彝族特色"的主题活动,让孩子们充分地感受、了解、认祝了彝族的民风民俗.  相似文献   

18.
汉中热面皮     
提起汉中你能想到什么?春天的油菜花海、刘邦的拜将台,还是那令人垂涎欲滴的汉中热面皮。作为一个资深"馋猫",介绍汉中当然还是应从热面皮说起。热面皮的做法十分简单。把雪白饱满的大米淘洗干净之  相似文献   

19.
正3月4日,由陕西省汉中市委宣传部、汉中市妇联、市委老干部局、市文联、市城管委办公室主办,汉中老年大学女子书法学会承办的"礼赞新时代·绘就汉中美"——汉中市庆"三八"巾帼书画展,在汉中老年大学举行。主办单位相关领导、女子书法学会会员及各主办单位、各行业协会的70余名干部群众参加开幕式。  相似文献   

20.
《长乐县志》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长乐一地的历史文化面貌。县志中关于当地民间抵抗海寇的记载可以补充正史史料的不足,民风民俗的叙述可以展示当地的社会生活状况,而地区时代沿革的描述则能够体现当地的历史变迁。从整体上来研究《长乐县志》的史料价值,一方面体现了"经世致用"的目的,另一方面又体现了"志乃史体"的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