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内蒙古民歌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丰富的文化宝藏,给予了我国作曲家们许多灵感,他们开始根据蒙古族民间音乐元素进行改编,这种艺术的再创造使钢琴艺术与蒙古族民间音乐巧妙融合并擦出新的火花.本文以桑桐的《内蒙古民歌主题钢琴小曲七首》中的《草原情歌》、《舞曲》为例来浅析蒙古族风格钢琴作品的音乐形象与技法应用.  相似文献   

2.
蒙古族多声部民歌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在简单介绍蒙古族多声部民歌的外延的基础上,以《珍贵的诃子》、《孔雀》和《书前序歌》为例,分析了蒙古族潮尔哆与说唱音乐的基本特征,对蒙古族潮尔哆与说唱音乐的旋律、结构等进行了简单的比较。  相似文献   

3.
《集宁师专学报》2016,(3):74-78
蒙古族是音乐的民族,蒙古族传统的民歌是最优美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体现着蒙古族音乐个性化、朴素的美学观念和草原风格特点。当代蒙古族草原风格合唱曲的旋律创作,仍然继承了蒙古族传统音乐的美的内核,沿着蒙古族传统音乐所形成的风格特点继续发展,在新的时代进行着新的传承。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的少数民族音乐中民歌占有主导地位。民歌又可分为单声部民歌和多声部民歌两大类。蒙古族是个音乐的民族,辽阔的蒙古草原是音乐的海洋,其民族音乐也是丰富多彩的。蒙古族音乐包括民歌、民族器乐、说唱音乐和歌舞音乐等四大类,其中民歌占有主导地位。"潮尔"——蒙古族特定的乐器或演唱形式,是蒙古族具有代表性的多声部民歌音乐形式。本文以潮尔音道《珍贵的诃子》为例,浅析蒙古族多声部民歌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蒙古族是马背上的民族,蒙古族音乐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是一首由漂泊异乡的蒙古族诗人席慕蓉作词、蒙古族作曲家乌兰托嘎作曲的一首如诗如画、可歌可泣的优秀作品。作品具有高度的文学性和音乐性,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从歌曲的创作背景、创作过程和结构分析方面出发,来阐述这首歌曲所体现出来的蒙古族音乐文化的鲜明的民族性。  相似文献   

6.
在德彪西的音乐作品中,练习曲属于作曲家的晚期作品。其练习曲不仅每一首都具有明确的技术训练目的,更难能可贵的是其丰富的音乐内涵,正因为如此,其曲集常会被钢琴家在音乐会上演奏。本文以德彪西练习曲中第九首《为重复音而作》为例,分析这首练习曲的技术特点和创作特征,从而让演奏者更好地理解作品的音乐内涵。  相似文献   

7.
《幻想曲集》(OP.12)是一部由八首风格各异的小曲组成的套曲。以该曲集第二首《冲动》为研究对象,以彭志敏《音乐分析基础教程》中“和声分析”章节中的分析方法与步骤为基础,从微观、中观、宏观分析三个层面对这首小品作全面的和声分析。  相似文献   

8.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1685年生于德国爱森纳赫的一个音乐世家。由于受家族的影响及对音乐的领悟,成为了巴洛克音乐发展到高峰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巴赫的作品博大精深、浩如烟海。除歌剧外,各种声乐和器乐体裁无不涉猎。在他的音乐遗产中,键盘作品虽不像声乐作品那样占有很大的比重,但同样能够追寻到巴赫对于传统既遵循又超越的轨迹。巴赫的键盘作品贯穿了钢琴学习的全过程,按程序由浅入深,从《初级钢琴曲集》、《小型序曲及赋格》、《创意曲集》到《6首法国组曲》、《6首英国组曲》以及《十二平均律曲集》等不只是训练手指,重要的是训练…  相似文献   

9.
《24首前奏曲与赋格》是肖斯塔科维奇以巴赫平均律钢琴曲为参照,融合了俄罗斯音乐元素,运用了现代创作技法创作的。该作品以现代创作技巧展现了一部传统的古典音乐,向人们展示了俄罗斯土地上的人们的日常生活,被誉为20世纪的平均律曲集的"新约圣经"。本文主要以肖斯塔科维奇《24首前奏曲与赋格》为例,探讨钢琴音乐的创作手法及演奏。  相似文献   

10.
弹奏巴赫《创意曲集》应该从它独特的风格、特点、原则、方法等方面去把握,特别是弹奏原则是弹好这本曲集的关键,并注意提高其音乐方面的修养,多听、多看、多思考.  相似文献   

11.
一部好的文艺作品集能够对社会的诸多层面产生影响。永儒布的合唱作品集《四季》就是这样一部作品。他的情感、艺术感知以及他对艺术的理解都在这部作品集里有所体现。在作品中对蒙古族音乐的理解与拓展结合着技巧与思维,将蒙古族音乐推进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相似文献   

12.
历史传承性、民族性、丰富性和地域性是蒙古族音乐的主要特点,史学价值、美学价值和典型的民族象征意义是蒙古族音乐文化的价值。在蒙古族音乐教学中融入蒙古族音乐文化,创新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音乐情感,是提高地方高校音乐教学质量的有效举措,能够为蒙古族音乐的发展与传承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3.
在漫长的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绚丽多姿、各具特色的传统文化,使我们生活的世界异彩纷呈。21世纪,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产业的繁荣,为当今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也使传统文化的生存和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原有的传统文化在新的理念、形式的冲击下,出现新的发展趋势,而音乐作为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也会产生新的发展格局和演进,而正是这种发展趋势引起人们对本民族的音乐发展道路有了全方位的认识和更加理性的关注。本文以当今蒙古族音乐的传统内涵与现代演绎为切入点,探讨当今蒙古族年轻一代音乐人创作特点,从而对蒙古族音乐的新发展趋势所带来的影响和社会价值做出解析。  相似文献   

14.
蒙古族风格交响乐一直是中国交响乐中的重要支流,那一望无际的辽阔草原、魅力无穷的长调民歌、宏伟悲壮的英雄史诗以及深沉如诉的马头琴声都无疑彰显了蒙古族民间音乐的独特风格,也为蒙古族风格交响乐的创作增添了与众不同的特征。但近几年以蒙古族民歌为题材创作的蒙古族风格交响乐作品为数不多,而作曲家崔炳元创作的第一管弦乐组曲《内蒙古民歌六首》是近几年来蒙古族风格交响乐中一部完整的交响曲,也是继永儒布先生创作的《交响乐作品六首》之后唯一一步完整的交响乐组曲作品。  相似文献   

15.
钢琴作品的民族化与传承性,一直是中国作曲家探索的方向。本文论述的《内蒙古民歌钢琴小曲60首》,是依照原民歌形态编创的钢琴作品曲集。因此,它不仅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而且还具有一定音乐文化传承与传播的功用。笔者重点强调了音乐题材、调式调性及创作技法等方面,挖掘出它对内蒙古民族音乐方面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遥远的敖特尔》是马头琴演奏家李波先生于1981年创作的马头琴曲。该曲以蒙古族音乐为素材,在演奏技巧技法、节奏、调式特点以及蒙古族长调牧歌"诺古拉"式的装饰性音调等方面较完美地表现了艺术形式和独特的民族风格。《遥远的敖特尔》以鲜明的艺术形式表现了蒙古族人民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乐曲以其浓厚的民族风格和抒情性,充分体现了马头琴艺术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7.
蒙古族民歌是蒙古族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的发展和音乐文化的繁荣,促进了蒙古族民歌与不同音乐体裁和创作方式的逐步结合,孕育、产生了以蒙古族民歌为题材、具有蒙古音乐风格的器乐曲。蒙古族民歌的器乐化发展,既保持了民族音乐的内涵和普遍的表现形式,又融合了当今中西音乐的多种创作技法,对此进行深入研究,将对蒙古族音乐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以文化人类学和民族音乐学切入,历时性分析音乐与文化的同构与共生关系,是深刻洞悉蒙古族音乐的独特文化价值与意义的有效途径。蒙古族音乐的实用功能和社会功能传承着草原文化,草原文化中蕴含着音乐创作的灵感。随着全球化、新媒介的出现,蒙古族音乐受到大众文化、后现代文化的冲击,发展中的蒙古族音乐为草原文化注入新活力,同时指出蒙古族音乐创作和草原文化传播遭遇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标:1、能以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我是草原小骑手》,表现歌曲勇敢自豪的情绪;2、能积极主动参与音乐活动,初步感受蒙古族音乐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情感。教学重点:学会以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我是草原小骑手》。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呈多元发展趋势,音乐教育属于艺术教育,蒙古族音乐文化的有效渗透有助于推动地方高校音乐教学的有效发展,切实提高教育水平与质量,同时也能够有效传承并发扬蒙古族音乐文化,进一步促进我国民族文化日渐多元。所以高校开展音乐教学,应当有效结合蒙古族音乐文化内涵,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针对化引导,才能够有效传承并发扬音乐文化内涵。蒙古族文化体系丰富,蒙古族音乐文化有助于逐步更新,并完善高校音乐教育体系,所以高校开展音乐教育过程中,既要加强蒙古族音乐文化的有效融合,也应当结合现代化音乐教学特点,加强两者的有效契合,逐步增强学生的音乐文化价值观念。在此过程中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针对化引导,使学生认识到传承并弘扬蒙古族音乐文化的重要作用,有助于学生树立民族意识以及音乐学习价值观念。本文基于此背景下分析探究,蒙古族音乐文化对于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产生的影响,并提出具体的音乐教学策略,旨在进一步提高高校音乐教学水平,充分传承并发扬蒙古族音乐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