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2 毫秒
1.
周兵 《体育与科学》2000,21(5):50-52,49
本文从课程理论发展的视角,阐释素质教育的课程构架要素。以人本主义教育观及课程理论,简介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课程环境设计与改革的基本思想。通过调查,了解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对当前课程设置的评价和他们的学习状态,得到了当前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对目前所学课程的意见和学生学习兴趣、动机、取向等信息。这些信息对当前以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为目标的课程改革,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赵长英 《体育世界》2008,(10):24-25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竞争的薅益激烈,现代社会对体育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下,从社会发展、学生的个体需要对体育课程的内容提出了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了文化强国战略背景下加强体育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剖析了高等体育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及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在体育院校中加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理念创新、内容创新和方法创新,构建了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新型教育平台,即教学资源平台、课程设置平台、教学师资平台、教学评价平台、校园文化平台,以期为体育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了文化强国战略背景下加强体育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剖析了高等体育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及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在体育院校中加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理念创新、内容创新和方法创新,构建了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新型教育平台,即教学资源平台、课程设置平台、教学师资平台、教学评价平台、校园文化平台,以期为体育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素质教育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课改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许多新的教育理论,需要教师要在教与学的领域里树立全新的观念。教师能否自觉地使教育活动顺应社会发展和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能否适应新的课程改革,能否理解教育的本质,  相似文献   

6.
体育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探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体育院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史哲知识、化艺术知识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体育院系学生人素质存在缺陷。主要原因是学生化知识基础较差,学校重专业教育,人社科教育薄弱,技术主义和实用主义教育割裂人思想与科学精神的联系,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和图书资料建设、经费投入等方面对人素质教育考虑甚少。提出了体育院校人素质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体育学是一门让学生掌握基本运动知识、技能,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养成终身锻炼习惯的基础学科。传统的体育教学对促进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技能的提高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对基础教育做出了应有的贡献。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的进步、教育内容和方式的变革,原有的一些教育理念、方法已显得与当今的新课程形式不相适应。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部明确提出了新的体育课程改革纲要,重点突出“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基本理念,重视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注意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等,这些基本理念的确立,将使我国的体育课程在为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新体育课程对体育教师的挑战及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课程集中反映了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体现着教育价值的取向,制约着教育的活动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身心的成长和整体教育质量的提高,新的体育课程(小学)和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学)是中小学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所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它是建立在全新教育理念基础上的,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并突出健康目标的课程,同时对教师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一、新体育课程对体育教师提出的挑战1.新体育课程目标对教师的挑战课程目标是衡量教师…  相似文献   

9.
2001年9月,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38个实验区快速有序地实施。这次新课程改革目标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为了加强课程的人科学教育、人素质教育和人精神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显示出培养学生的人精神是现代社会的需要,也是新《体育与健康》课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是,教育要坚持三个面向,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严格执行教育法规,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制约机制、社会参与机制,保证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同时提出十项基本要求,为我们当前实施素质教育指明了方向。一、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不可忽视活动课程的拓展全面发展学生素质,仅靠当前学科课程的设置是不够的,为了适应新世纪社会发展对基础教育的更新的要求,培养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人才,还必须增设与之相适应的新的活动课程,以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这些增设的活动课程是学科课程的补充和发展,必须有目的…  相似文献   

11.
陈淑芬 《当代体育科技》2020,(11):109-109,111
新课程下,体育课程的教学水平是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然而,由于传统的体育教学手段单一,学校、教师和学生对体育重视不够,体育教学设施配置不完善,中职学生没有较高的参与兴趣等原因,导致体育教学不能发挥其优势作用。新课程下,要改变教学模式,让体育教学从困境中走出来。本文以中职体育教学现状为基点,分析中职体育教学开展所面临的困境,研究体育教学优化策略,提高中职学生体育水平,增强学生体质。  相似文献   

12.
体育隐蔽课程在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提高活动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陶冶精神、磨练意志等方面可以补充显性课程的不足,显现出完善体育教育,提高体育教学的系统性、整体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多样价值。  相似文献   

13.
体育新课程实施背景下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体育新课程确立起新的知识观,它合理地承认知识技能的不确定性,知识技能的本质在于人们通过它而进行批判性、创造性思维,并由此建构出新的意义.新课程改革顺应世界范围内"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改革潮流,突出强调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应有效地将创新教育贯穿于素质教育的实施与学生个体成长的全过程,重新思考学生,认识到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发现、合作交流,拓展学生学习知识的渠道,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相似文献   

14.
体育课程实施的意义与本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体育课程实施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是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付诸实践的动态过程.虽然其三种价值取向分别具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之处,但相互适应取向更符合我国体育课程的发展方向.体育课程实施既是学校与新课程相互适应的过程,也是体育教师主动发展的过程,更是学生身心健康协调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现如今,伴随着我国教育科学体制的不断改革,一定程度上使得我国的教育领域也在不断快速的发展,同时也在对于各个学段的教育机构进行一个新的审视及定位。因此,在新的幼专体育教学目标的重新定位下,如若想满足我国对于教育行业的新的要求,那么对于幼专体育教育课程设置的研究及改革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近年来无论是国家还是社会各界已经越来越注重学前教育,因此在学前教育这一学段,就应该对其不断地完善其发展过程中的各项制度,提高其教育过程中的教学质量,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对于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与培育。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问卷和访谈等方法探讨了校园体育文化软实力对学校体育隐蔽课程协调发展的影响与作用;分析了校园体育文化软实力是促进学生体育发展的隐蔽课程;结论认为在符合现代教育思想方面,需确立校园体育文化软实力对学校体育隐蔽课程协调发展的影响与作用,这对当前学校体育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保健"走向"调适"--高校特殊体育课程的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燕丹  黄汉升 《体育学刊》2006,13(3):131-134
面向病、残、弱学生的特殊体育课程是大学体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体现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和国家的整体发展水平。我国普通高校的特殊体育课程改革严重滞后于大学体育发展的进程,通过分析目前几种常用特殊体育课程的性质与定位,重新认识大学特殊体育教育,提出调适性体育课程的理念。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出台,打破了我国长期以来国家集权制课程管理体制,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学生的发展需求,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至此,最能体现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及校本课程开发成为当今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热点,也为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奠定了基础。笔者在对校本课程相关概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体育校本课程、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概念进行了界定,研究表明,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导下,我国中小学实施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既必要又可行。  相似文献   

19.
现代我国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分离与整合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法和比较法等研究方法,对现代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分离的原因和结果及整合的理念与途径作出了初步探讨。结论:“制度课程”与“二元论”是造成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分离的根源;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分离不利于两者的横向融合和体育课程的创生;“体育课程教学”,即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过程的本质是变革、体育教学在本质上是一种体育课程开发过程、体育课程在本质上是一种体育教学事件,是促进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整合的新理念;理清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关系、促进体育课程论专家与体育教学论专家的平等对话、赋予体育教师和学生对体育课程的话语权,是推动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整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中职体育课程是体育能力培养的载体,必须适应中职学生和中职教学环境的实际。从目前来看,中职学校体育课程主要存在课程结构单一、职业特征缺乏、活动性课程偏少等问题。因此,应该建立立体的课程结构,实现多元化的课程目标;突出“三段式”的职业特色,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摆正基础与模块的位置,建立微格式的体育课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