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保护与帮助是体操教学的一大特点,特别是在中学的体操教学中,由于学生身体素质不一、感觉能力不同,保护与帮助就尤为重要。在体操教学实践中,保护与帮助不但可以预防外伤的发生,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加快学生掌握动作的速度。但在日常教学中,笔者发现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保护与帮助时忽视了两个问题,下面就这两个问题谈两点思考。一、留出时间,单独练习保护与帮助的方法是器械体操中常用的  相似文献   

2.
王敏  王学文 《体育世界》2010,(12):24-26
在体操教学中如何做好安全保护与帮助极为重要。本文从理论密切联系实际,详述了体操教学中保护与帮助的重要作用;论述了体育教学中保护与帮助的使用遵循的原则;详述了保护与帮助在体操教学中的运用;并提出了保护与帮助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现场观察等方法发现:高校学生在体操教学活动过程中对体操各项目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为了更好地开展体操教学,寻找有效的消除恐惧心理的方法就显得特别重要。研究表明:通过心理诱导、利用表率暗示、巧用保护与帮助、合理诱导与分解练习、运用辅助教具等心理辅导方法,对于消除或减轻学生的恐惧心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体操课教学中,教师难以独自进行示范教学的问题,借助数码影像技术,有针对性地整合教学材料,对体操教学中的保护与帮助过程进行改革。本文针对以往的体操保护与帮助教学,面对不会做体操动作的学生,教师难以独立进行完整的动作示范的问题,先拍摄制作体操保护与帮助动作的  相似文献   

5.
李健 《体育教学》2014,(9):30-31
在小学器械体操教学中,学生间相互保护与帮助的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体操技术动作的特点、体操动作技能形成规律、教学情境、教学实际需要等因地制宜、合理运用,避免生搬硬套,造成学生间保护与帮助实效性低的现象.本文提出了保护与帮助的创新方法,并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6.
体操动作种类繁多,要做好保护与帮助,教师必须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认真学习并掌握各种保护帮助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要善于根据动作的结构、方向、幅度、力量、速度、节奏、动作的协调规律,以及根据各种器械的特点来采取正确的方法,选择合适的位置,抓住恰当的时机,进行保护与帮助。还要善于结合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及动作的难易程度、灵活多变地利用各种保护帮助方法,做到因人而异。  相似文献   

7.
体操教学中如何正确运用保护与帮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保护与帮助是体操教学的特点,也是一种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正确地运用保护帮助,有助于减轻练习者的心理负担和身体负担,使学生消除顾虑,增强学习信心,便于尽快地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掌握动作技术,提高动作质量。因此,保护与帮助贯穿在体操教学的始终。教师运用保护与帮助的能力是教师业务素质的重要体现,教材中每个动作都有保护帮助的说明,但在实际操作中还应注意使用的灵活性,在平常教学中,正确运用保护与帮助,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8.
运用保护与帮助是体操教学的主要特征之一,在技能和技巧的形成过程中,除了练习者需具有相应的身体素质外,尚需通过必要的保护与帮助才能建立动作的正确概念并有效防止伤害事故。双杠练习主要是发展上肢的支撑能力,反过来说,支撑能力弱的学生在练习中就会出现较多困难而且易出现身体失控,他们是保护帮助的重点。一、保护帮助的站位双杠项目中有悬垂、挂臂和支撑三种类别的动作,一般站在杠侧进行保护,必要时可以采用两人在左右两侧同时给予保护帮助。例如:练习杠上分腿坐慢起肩倒立时,一侧的教师从杠的上方帮助提臀、并腿、稳定身体…  相似文献   

9.
保护与帮助是体操运动的特点之一,是体操教学训练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它不仅是体操教学训练中的重要的安全措施,也是经常采用的教学训练手段,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只有合理地运用保护与帮助才有助于正确掌握技术要领,提高动作质量,缩短教学训练过程。为此本人根据体操教学中的保护与帮助实践,略淡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0.
在体操教学中,练习者在一定高度的器械上或空间去完成动作时,特别是在完成异常和复杂的动作时,容易出现动作完成差或无法完成而导致危险,所以在教学训练中可能出现失误,所以必须保护。在教学与训练中及时的实施保护与帮助是极其必要的,而站位不正确不仅对运动员动作的完成有影响,而且还会造成运动员和保护帮助者造成危险。本文对体操的保护与帮助的站位对不同项目、不同动作进行讨论,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团结协作互相关心的良好作风,教会学生常用的站位保护方法和教师在保护与帮助的站位进行讨论和研究提供的思路,更好的让学生完成体操动作。  相似文献   

11.
<正>在体操教学过程中,正确的保护与帮助不仅能有效消除学生的恐惧感,预防伤害事故的发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而且通过帮助与保护,能使学生正确、快速地体会动作要领,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掌握技术动作、提高动作质量。通过讨论笔者总结出,要做好保护与帮助,教师应做好以下几点:一、掌握方法要提高保护与帮助技能,首先要仔细阅读、  相似文献   

12.
<正> 中学体操教材是体育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为了使学生能较快地学会体操动作,并能自己进行锻炼,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发展,提高对体操练习的积极性。在体操教学中,根据动作的难易程度、器械条件,相对采用一些教学手段,促进教学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将中学体操教材中,典型动作的基本要领,辅助练习及教学方法作一简述,仅供大家在教学中参考。脚离地后腿伸直,团身紧,滚动圆滑。教法: 1、仰卧团身抱腿,前后滚动。2、仰卧团身抱腿,前后滚动成蹲立。可在帮助下进行练习。3、可利用适当的斜坡垫子练习前滚翻。(图二)  相似文献   

13.
保护帮助是体操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为提高高校体操教学质量,教师们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探索,并取得相应成果,但对教学中培养学生保护与帮助的能力研讨却较少。作为体操特点的保护与帮助在教学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如能认真学习并正确加以运用,对体操教学质量的提高,会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体操教学中学生的心理障碍及应对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体操教学中,学生所处条件以及对所处条件态度不同,学生会随时产生心理矛盾,形成一定的心理障碍,特别是体操项目的单杠、双杠、跳马等项目的教学过程中,这种现象尤其明显。应对措施有加强诱导学习、重视保护与帮助、增加游戏性的分解动作练习、运用心理训练法、利用情感转移法、运用逼的方法、提高示范的正确性和观赏性、加强能力培养法。  相似文献   

15.
董业平 《体育学刊》2006,13(4):102-103
为了解决体操课保护与帮助教学中,没有会做动作的学生协助,教师难以独自进行示范教学的问题,借助数码影像技术,有针对性地整合教学材料,对体操保护与帮助教学过程进行改革。与以往的教学相比较发现:新方法不但解决了没有学生会做动作时教师难以示范教学的困难,而且,还能促进学生掌握保护与帮助的技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保护与帮助是一直是体操教学中的重要手段,科学合理地运用保护与帮助,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体操运动技术。因此本文从体育教师的角度出发,着重分析在进行保护与帮助时的应注意的各种事项希望借此进一步提高保护与帮助手段在实践中运用的功效。  相似文献   

17.
再论体操教学中保护与帮助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体操教学中的保护与帮助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但对学生来说只是掌握动作的外界条件,尤其是助力性帮助,如果使用过多,就会使学生产生依赖思想,不利于学生独立完成动作。因此,教师必须对保护与帮助的方法、位置与时机的选择,以及及时地脱离保护,进行认真的钻研。 动作技能的形成可分为泛化、分化和建立动力定型三个阶段。由于保护与帮助的作用和目的不同,所以在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保护与帮助的运用也有所侧重。 在动作处于泛化阶段的教学  相似文献   

18.
<正>在体操动作的教学与训练中,无论是动力性动作还是静力性动作,都是力作用的表现,都要遵循一定的力学原理。运用运动生物力学知识分析技术动作,是体操教师教研的重点。然而,运用力学知识研究体操保护帮助的则是为数不多。因此,就力的三要素在体操保护帮助中的运用,谈谈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19.
高等师范院校体育系科体操课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而体操教学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组织教学能力,能独立地正确地完成动作讲解、示范及保护帮助等。以前,体操教学一度出现过重运动技术,轻教学能力培养的倾向,学生技术水平相对是提高了,但教学能力降低了,以致造成部分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差,对体操术语、口令、队列、队形练习的使用不好,对基本体操的掌握不熟练或不准确,在教学方法上只习惯用老  相似文献   

20.
双杠前滚翻分腿坐是高中体操的教学内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忽视垫上的辅助练习,大部分时间是在双杠上进行完整的动作练习。在学生对动作概念还比较生疏的情况下,一开始就在双杠上进行练习,学生最容易出现恐惧心理,担心从杠上掉下来,把练习动作变形为自我保护,教师的帮助与保护虽费力不少,但双杠前滚翻分腿坐的教学效果往往不够理想。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在垫上练习双杠前滚翻分腿坐的教学效果明显较好,它的优点也很多。   一、学生在垫上练习,可以在无心理负担的情况下学习和掌握动作。   二、教师在垫上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