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理学理论指出:"暗示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是环境和个人间连续不断的信息交流的一种形式,其特点是用含蓄的间接方法对人们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将暗示手段应用于组织教学,能调动学生的无意注意,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在组织教学中,暗示的表现形式可采用行动暗示法、符号暗示法、表情暗示法.而表情暗示在组织教学中尤为重要,它是师生之间沟通感情,交流思想的重要手段.那么,教师如何在组织教学中运用表情暗示呢?  相似文献   

2.
心理学理论指出:“暗示是·种普遍的心理现象,是环境和个人间连续不断的信息交流的一种形式,其特点是用含蓄的间接方法对人们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将暗示手段应用于组织教学,能调动学生的无意注意,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在组织教学中,暗示的表现形式可采用行动暗示法、符号暗示法、表情暗示法。而表J隋暗示在组织教学中尤为重要,它是师生之间沟通感情,交流思想的重要手段。那么,教师如何在组织教学中运用表情暗示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体育教学中的人体肢体语言是非语言指导,指的是教师利用身体动作、面部表情、言语表情、手势等手段组织教学和指导学生学习和练习的暗示语。在体育教学中正确运用肢体语言,可以充分调动练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克服体育教学中的恐惧心理,提高课堂实效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副语言是人类交际过程中的一种非言语交际手段,它具有含蓄、朦胧美和幽默感的特点.副语言具有表情功能、替代功能、模仿功能、认识功能、暗示功能,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起辅助作用,对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5.
语法是学习的中心,是保证表情达意的手段.语法能力是语言实践能力的前提.文章就已有的两种语法教学观进行了探讨,结合新课程的背景,从认知心理学的视角,审视了小学英语语法教学发展的态势,提出应采取以暗示法为主、明示法为辅的教学方式.并基于此探讨了与这一教学方式相适合的交际策略、情景策略、任务策略、认知策略四种有效的语法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6.
体态语是人类交流过程中的一种非语言交流手段。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使用体忐语.旨在配合有声语言和版面语言,增强教学的感染力。本文主要阐明了体态语的仪态、表情、模仿、暗示、替代等功能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史颖珠 《成才之路》2011,(26):64-65
心理暗示是指受暗示者在无对抗、无批判、无抵制的基础上,通过议论、表情、手势、服饰、环境和气氛等有利条件,从侧面间接地刺激受暗示者的潜意识,从而对受暗示者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的一种活动。在音乐教学中运用暗示手段,就是通过转变学生的内在需求和激发学生的心理潜力,减轻学生在课堂上的心理负担,以达到高速、高质量地传递教学信息的目的。这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音乐课堂教学除了传授相应的学科知识和训练必备的技能外,更为重要的是培育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我学习的能力。然而,课堂教学毕竟不同于心理教育,心理暗示只能以一种教学手段运用于教学,使之既不淹没学科特点,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8.
“暗示”是一种心理影响,即用一种不明显的方式向他人发出某种信号,使他人得到信息后,在不知不觉中做出反应。“暗示教育法”,就是用言语、动作、表情等间接、含蓄的方式使学生不自觉地接受某种意见或做某事的教育方法。在班务工作中,班主任巧妙地运用“暗示”的手段,能收到比正面教育更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9.
副语言是人类交际过程中的一种非言语交际手段,它具有含蓄、朦胧美和幽默感的特点。副语言具有表情功能、替代功能、模仿功能、认识功能、暗示功能,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起辅助作用,对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10.
谈课堂教学中的心理暗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暗示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是环境和个人间连续不断的信息交流的一种形式,其特点是用含蓄的间接的方法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家喻户晓的故事“杯弓蛇影”、“望梅止渴”都是暗示现象。将暗示手段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中,无疑能调动学生的心理潜能,创造强烈的学习动机,从而提高注意力、记忆力、想像力和创造力。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对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心理暗示的一点认识。一、课堂教学中心理暗示的形式1.语言暗示语言暗示是指通过语言形式给对方以暗示。教师的教学语言往往藏有丰富的潜台词,语调的轻重缓急、快慢节奏都带有“弦外之音”…  相似文献   

11.
"暗示教学法"是用于国外的一种教学手段,本文根据暗示的教学理论体育学科的特点将暗示手段运用于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并根据其类型进行全方位的运用.事实证明:暗示手段的运用有利于开发学生潜能,发展思维,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12.
暗示法是一种新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是本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然而这种教育思想自古就有,在我国,早在三国时就有所谓“望梅止渴”的传说,这是利用语言的暗示作用在军事上运用的实例.在国外,暗示法被运用于教学实践,为保加利亚心理学博士卢赞夫首创.这种教学论是运用心理学、生理学、精神治疗学的有关知识和规律,精心设计教学环境,通过暗示、联想与想象、智力、体力、练习、音乐等综合方式,巧妙地利用无意识的心理活动,充分挖掘心理潜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精神毫不紧张的情况下学习,这种方法曾在保加利亚16所学校的5000名学生中实验,受到专家学者的一致肯定.近年来,暗示教学在我国许多学校得到重视,许多教师用不同的暗示方法运用于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然而暗示法在体育教学中运用还刚刚起步,本文运用暗示法的原则,结合体育教学过程的实际,来认识和归纳体育教学中的暗示法,为广大体育教学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心理暗示主要是指受暗示者在无对抗、无批判、无抵制的基础上,通过暗示者言语、表情、手势、体态动作、服饰、环境、气氛等手段,从侧面间接地刺激受暗示者的潜意识,从而对受暗示者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在健美操教学中运用心理暗示,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14.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可以通过一句话、一个手势、一个表情、一个眼神,把某种观念传递给对方,使其接受一定的意见或信念,并按一定的方式去行动,这就是暗示。暗示是人类一种固有的特殊的心理现象。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少年学生往往具有可暗示性。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要正确地运用暗示手段,就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体育教学中常用的暗示有以下几种:一、目光暗示在师生相互接触中,教师可以通过眼神传达自己的情感、意愿和其他的信息,以影响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教师如果能够正确地运用眼神的种种变化,在不同的情况下,采用…  相似文献   

15.
暗示教学法是20世纪60年代由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洛扎诺夫提出的一种教学方法,可运用于多科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暗示教学法必须深入理解并遵循暗示教学法的三条教学原则,灵活运用各种暗示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体态语是人类交流过程中的一种非言语交流手段,具有含蓄、朦胧美和幽默感的特点。本文主要阐述了体态语的表情、替代、仪态、模仿、暗示功能及负作用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旨在配合有声语言和板面语言增强英语课堂教学效力。  相似文献   

17.
程飞 《考试周刊》2011,(91):141-141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都具有可暗示性,尤其是青少年,他们具有一种比成人更加强烈的暗示感受性。把暗示的手段应用于教学过程是保加利亚心理学家乔治.洛扎洛夫首先提出的。暗示是常见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主要是指在无对抗态度的条件下,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人的心理状态产生迅速影响的过程。在体育教学中,合理﹑适当地运用暗示法,会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使师生产生默契,  相似文献   

18.
人类表情是非语言交际的重要的交际手段之一,对话语有着弥补、暗示、强调、替代和否定作用.从话语意义的角度出发,探讨人类表情的语用特征、话语功能,确定相应的翻译方法,有助于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和表达感情.  相似文献   

19.
教师的反馈语言即教师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包括回答问题、演练;操作等)所作的简短评价以及用态势和表情所给予的种种暗示。它是教师整体教学语言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反馈语言一般有三种:一是评价语言,二是表情语言,三是态势语言。第一种是言语型的,第二、三种则是非言语型的。反馈语言是一种“看不见的课程”,它会微妙地进入教学过程,成为影响学生学习的心理动因或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20.
骆娟 《成才之路》2011,(31):56-56
暗示教学法是一种运用暗示手段,激发人的心理潜力,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自创立以来,已被广泛运用于多种学科的教学实践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暗示法也是在体育教学中较常用的一种方法,如果能在教学中合理运用,对学生轻松掌握技术,提高教学效果能起到很大的帮助。下面,谈谈暗示教学法在体育课中的运用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