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随着全球信息化的发展和我国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的丰富和改善了人们生产方式、学习和生活方式。与此同时,政府信息化作为国家信息化的龙头,在提高政府行政质量和效率以及科学决策及宏观调控能力上也初显威力,电子政务已经成为各级政府推动行政创新、政务公开、反腐倡廉、展示亲民形象的具体举措。建立电子网络政府,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是一种世界性潮流。 事实上,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信息资源的开发总是相拥相伴的,网络技术无疑是政府信息化的物理基础,信息资源的应用必将反哺于网络技术的发展,两者相辅相成,是信息化建设的“双翼”,缺一不可。电子政务是政府信息资源的“集散地”和开发中心,实现政府信息资源的市场价值和信息增  相似文献   

2.
我国政府信息化建设经历了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从政府办公自动化建设到电子政务建设的历程。如今,电子政务建设已经在全国范围展开,成为国家信息化在一个时期内的工作重点,但从我国近几年电子政务发展来看,还相对滞后,政府信息资源共享问题突出,已经成为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重要瓶颈。  相似文献   

3.
基于知识管理的电子政务系统构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电子政务系统构建是政府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基于知识管理的电子政务系统,有助于推进电子政务。提高政府工作效率,促进社会信息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与政府信息公开的关系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从几个不同的方面阐述了电子政务建设和政府信息公开这二者之间的关系,提出:我国的电子政务为政府信息公开提供网络平台;电子政务的制度建设与政府信息公开的制度保障密不可分;政府信息公开是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政府信息公开是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信息系统工程》2005,(12):90-90
电子政务发展是一个整体的,连续的工作,其中包括对政府网站评测。从这个角度来看,网站评测己经成为电子政务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必要环节,笔者很高兴看到.这次哈尔滨市政府网站的验收,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当地政府:特别是部门中信息化主管)、包括公众和企业对电子政务的关注和应用,同时也是前段时间对电子政务投入。,电子政务的成果进行一次大检阅,通过这次活动.还可以总结当地电子政务中建设酌一些经验,发现一批优秀政府网站及其亮点.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信息化浪潮的推动下,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的政府.都把电子政务作为新一轮公共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手段和目标,投入巨额资金进行建设。我国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此也给予了极大关注,越来越多的省、市开始将电子政务建设提上议事日程。电子政务已经成为一个受到广泛关注的、全球性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电子政务是政府机构应用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向社会提供服务和提高管理效率的新的办公方式。近年来,我国的电子政夯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本文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为进一步提高电子政务发展的水平,应在各级政府中设立首席信息主管(CIO)来全面统筹电子政务建设事宜,有效地促进电子政务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信息技术进步的加快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促使一个全球性的信息社会正在逐渐形成。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作为信息流的“中心节点”,政府信息化已成为带动国家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中国加入WTO和2008年奥运会的临近,我国政府的职能需要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电子政务成为中国政务改革是最核心的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9.
电子政务环境下文件档案的信息化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政务作为社会信息化的核心内容,不仅是政府管理方式的革新,还将带动其它领域的信息化.电子政务的发展将对文件、档案的信息化起到"助推器"的作用.如何正确认识这一形势,积极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社会越来越需要政府的咨询服务和政策指导,公众越来越渴望通过信息化的政府获取快捷、方便、自主的服务。电子政务的实施有效地将传统经济建设型政府向现代管理服务型政府转变,将一个廉洁、高效、高水平服务、高水平决策的全新政府形象展现在广大公众面前。政府信息的公开是社会、公众对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要求,即电子政务的根本意义在于其为公众提供实用的信息和服务。  相似文献   

11.
在IS100中,属于电子政务方面的信息系统有35个。在过去的一年,电子政务承上启下,从政府主体到IT产业,再到公众服务,大小项目轮番上场,新的服务层出不穷,上演了一场精彩大戏。电子政务成为我国信息化的主战场,12金工程是主力军。 通过电子政务,政府希望能够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增加透明度,加强宏观、微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各级政府已将实现电子政务作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并进入规划或开发建设阶段,一些地方已将电子政务作为实现“行政创新、接受监督、提高效率”的有效方法。所谓电子政务,就是政府机构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与部门分隔的限制,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建立电子网络政府,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是一种世界性潮流。事实上,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信息资源的开发总是相互关联的,网络技术…  相似文献   

13.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化逐渐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之一,而在信息化体系建设中,政府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关键。伴随信息化建设的日趋成熟,电子政务应运而生,并取得了快速发展。但从目前情况看,  相似文献   

14.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整合的概念与内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1999年国家推行"政府上网"工程以来,近几年的政府信息化为电子政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另一方面,在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中却存在"重概念轻实效,重电子轻政务,重新建轻整合,重技术轻管理"的现象.由于规划不一、建设分散、标准各异,直接导致各部门、单位独立开发和固守自己的信息资源库和信息管理系统,形成大量异构、分散且水平不一的"信息孤岛".这些"信息孤岛"各自为营,难以互联互通.这种结果与实施电子政务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的初衷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15.
《信息系统工程》2005,(8):i0002-i0003
从“十二金”工程启动开始,华为数通和华为3Com一直是政务信息化建设领域的主导型提供商。经过十余年的建设,电子政务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相关平台和系统的搭建初具规模,信息化成为政府各个部门的主要工作手段。政府建网需求明确应在前随着政务建设经验的增多和技术的快速发展, 目前政府在搭建网络平台的时候更为明确自己的需求和目标,也有了更为多样的技术选择余  相似文献   

16.
电子政务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政府信息化已被公认为社会信息化的基础,在许多国家积极倡导的信息高速公路五大应用领域中,作为政府信息化的重要标志———“电子政府”被列在首要地位。而“电子政府”的最终目标应该是实现电子政务。一、电子政务可行性分析1.电子政务的内涵“电子政府”是指通过应用、服务及网络三个层面,运用信息及通信技术打破行政机关的组织界限,构建电子化的虚拟机关,以实现政府机关获取和提供信息的网络化及其与社会公众的电子互动化。因而“电子政府”是面向政府机关内部,其他政府机构、企业以及社会公众的基于Internet技术的信息处理系…  相似文献   

17.
关于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进一步发展,信息高速公路进一步拓展,数字化数据和信息将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同时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的兴起和繁荣,政府上网、社会信息化的浪潮以及人们日益增长的信息意识,已在资金、技术、人员、观念等方面给档案信息化建设带来巨大的挑战,公众的要求、社会的前进,促使档案部门必须加快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当我们本期杂志与大家见面的时候,由本刊主办的“2005数字地方政务信息化高层论坛”即将在北京召开, 来自全国各省、市的100多位从事政府信息化工作的代表会聚北京,围绕“电子政务促进和谐发展”的主题展开研讨和交流。在我们看来,“电子政务促进和谐发展”包含两层含义,首先电子政务可以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推进电子政务,有利于政府依法行政、加强有效监管、提高工作效率、提供优质服务,对于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  相似文献   

19.
韩勇 《图书情报工作》2003,47(3):100-103,40
电子政务的发展不仅对我国政府自身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对我国各行各业信息化的发展,特别是信息产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电子政务的开展为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而且为信息产业开辟了一崭新的领域,成为信息产业飞速发展的新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20.
电子政务云建设 迈进智慧政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6月16日,以"电子政务与开放式改革"为主题,第六届中国电子政务高峰论坛在京召开。各部委信息中心负责人、信息化行业权威专家、电子政务专家、等400余人,就电子政务与开放式改革、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创新、政府云与下一代电子政务、政府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