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智力大挑战     
各是几年纪 甲、乙、丙三人在操场上不期而遇. 甲说:“嗨!真有趣,咱们三个人我喜欢篮球,你喜欢排球,他喜欢足球;一个读初一,一个读初二,一个读初三.但喜欢篮球的不读初一,喜欢排球的不读初二,喜欢足球的不读初三.” 读初三的听他这么一说,哈哈大笑起来. 你能说出这三个人各读几年级吗?  相似文献   

2.
灌篮高手     
对于全亚洲来说,这是一个爆炸新闻:西国的一位篮球运动员,成为加盟星国NBA的第一位亚洲人!大家都知道,星国的NBA代表着地球上最高的篮球水平,如果能加入NBA,即使是坐板凳递饮料,也是一种荣耀!现在,作为篮球落后的西国,居然有一个人能闯入NBA,怎能不叫人欢欣鼓舞?当这位神秘人物的照片刊登在大报的头版头条,人们的欢欣变成了惊奇,怎么,竟然是个孩子?是的,这个“伟大的”球员,就是蓝天中学的学生高照。“怪了,”高照的同学说,“高照有什么本事啊,他打过篮球吗?”“好像打过,”班里的篮球高手莫宁说,“校篮球赛…  相似文献   

3.
回味姚明     
田军 《神州学人》2003,(8):48-49
姚明,一个23岁的上海小伙子,说着满口的上海话,自幼在里弄的屋檐下长大,当他眯起眼睛冲你微笑时,恍如邻家玩篮球的少年。就是这个上海“少年”,在一年的时间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他成为历史上第一位没有美国篮球背景的NBA状元秀,他征战NBA的第一个赛季就在全明星的评选中压倒了NBA第一中锋“大鲨鱼”奥尼尔,他获得了劳伦斯体育奖年度最佳新秀奖。他的头上挂上了“小巨人”、“国宝”、“中国的世界第八大奇迹”等辉煌的桂冠。本来以为,喜爱姚明是上海人的专利。可现在发现,其实很多人早忘了姚明的籍贯,当他们亲热地说到姚明的名字…  相似文献   

4.
给篮球充气     
一个小男孩抱着他心爱的篮球,嘟哝着嘴,对父亲说:“为什么我的篮球蹦得不高啊!”父亲接过球,用手一按,明向了原因,笑着说:“这很简单。”于是,父亲来到一个体育用品商店,请人给篮球充了气。小男孩纳闷地注视着这一切,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  相似文献   

5.
正字与反字     
小和尚满怀疑惑地去见师父: “师父,您说好人坏人都可以度,问题是坏人已经失去了人的本质, 怎么能算是人呢?既不是人,就不应该度化他。” 师父没有立刻作答,只是拿起笔在纸上写了个“我”,但是反写的,如同印章上的文字,左右颠倒。 “这是什么?”师父问。 “这是个‘我’字,”小和尚说, “但是写反了。” “写反了的‘我’字算不算字?”师父追问。 “不算!” “既然不算,你为什么还说它是个‘我’字?” “算!”小和尚立刻改口。 “既算是个字,你为什么说 它反了呢?” 小和尚怔住了,不知怎样作 答。 “反字也是字。你说它是‘我…  相似文献   

6.
1.初中时,我们在寝室里疯,几个人把一兄弟按在地上,只听他说:“士可辱,不可杀!”于是我们立即放了他。2.我一同学常说错话。一天上体育课,一哥们儿不小心把篮球砸到他头上了,他猛地叫到:“别拿头砸我的球!”3.一主持人报幕:下面请×××表演独子笛奏。  相似文献   

7.
朱子伦理思想的纲领可用“明天理,灭人欲”一句话概括。这是他的突出贡献。这个贡献至少是在四个层面上展开的:朱子从他的理一元论的宇宙观出发,确立了他的天理至上的道德观;发挥二程的“理一分殊”说,完整地解释了社会伦理现实;对人性的具体解释为“只缘气质之禀各有清浊”,因而人性“有善有不善”;提出了变化气质,复明天理的修养论,殷殷教人在修养上用心用力。  相似文献   

8.
孙佳 《音乐世界》2010,(15):56-57
之前鲜少在公众面前出现的炫彬,这个帅气又有些忧郁气质的型男,终于也在炎夏开始了繁忙的行程,之前在结束了与汤唯合作的电影《晚秋》后,又开始积极准备新作《美丽的我们》了。炫彬的作品不算多,但是每一个都很成功,炫彬的曝光率不算多,但是他的fans还是一如既往地支持,因为炫彬是个如此“美丽”的人。  相似文献   

9.
咦,怎么有个篮球在那儿,这么小的篮球,辛巴还是第一次见到。他走了过去,将球抱起。“砰”篮球变成了一个白胡子老爷爷,说:“辛巴,想不想去原始社会,可好玩啦!”他怎么知道我的名字?原始社会?只听老师讲过,到底是  相似文献   

10.
被称为“台湾版泷泽秀明”的邱泽拥有像泷泽秀明一样俊美的五官和像安在旭一样温文尔雅的气质。在娱乐圈,他以忧郁的气质深得追星族的宠爱;但在生活中,他还有令人刮目相看的另一面——“北体18号”。邱泽小时候是个内向的小孩。他说,可能是因为父母离异的缘故,自己很自卑,人  相似文献   

11.
有一天,我的学生张某的爸爸对我说:一个星期日,我班学生文某等5人到他家与张某玩,玩了一会儿,文某就提议出去打篮球,见几个人齐声叫好,他就向张先生借篮球。张先生从书架上把篮球取下来交给文某时,嘱咐说这是名牌篮球,很贵,要记住拿回来。文某点头接过篮球后,6个人就你呼我唤地下楼打球去了。傍晚,张先生见儿子空着手回来,一问,才知道他们6人打篮球打累了以后,就一起去小卖部买甜筒吃,吃完冷饮回球场时才发现丢失了篮球。张先生闻言又到球场仔细找了一遍,没有找到。张先生让儿子问问文某等人,看看该怎么办。可是文某等人对丢失篮球全然不当一回事。张先生说这篮球价值230多元,于他的家庭来说算不了什么,可是文某等人作为六年级学生,弄丢了人家的篮球竟然置若罔闻,不但不打算赔偿,而且连个说明或者道歉都没有,他很不以为然。联系到学生们平时的言行,我认识到很有必要帮助他们提高责任意识。于是决定就此开一次座谈会,希望大家通过讨论懂得:借人家的东西要保管好,丢失了就要赔偿。座谈会上,我先介绍了“失球事件”,然后就让学生讨论。下边就是座谈会的实录。班长:老师,那只篮球值多少钱呢?老师:不管它值多少钱,我们只讨论这事该怎么办。生活委员:一只篮球怎么会...  相似文献   

12.
张树俊 《中国德育》2008,(10):93-93
王栋是王阳明的“良知”说的倡导者,他与王艮一样,一方面肯定王阳明良知说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反对“致良知”说的一个“致”字。王栋认为人的良知受蒙蔽是受人的气质、对良知的认知以及日用应酬等多种因素影响的。王栋还在王艮“百姓日用即道”说的基础上形成了日用良知说。  相似文献   

13.
快乐日记     
2004年10月17日今天,我和爸爸一起去看NBA中国赛场的比赛。地点在首都体育馆。一进大厅,人山人海,喝彩声、欢呼声彼此起伏。我听见旁边的人在议论着NBA的篮球明星们,有人说:“我觉得国王队的毕比好!”“不,我觉得火箭队的麦格雷迪好!”。又有一个人说:“我觉得弥勒比他们两个都好!”“不,还是姚明棒!因为他是中国球员!他最高,技术好。”我忍不住反驳道。他们都点头说:“对,你真棒!”  相似文献   

14.
高矮哨子     
多多他们在篮球场上玩得好好的,高年级的男生又来捣乱了。那些大男孩一下就把篮球抢到手里。多多说:“哼,他们就仗着个子高!”一个大男孩说:“那你们想办法快点长高呀!”他们哈哈大笑。“快点长高?”多多想,“也许包老师有办法……”中午放学,多多去找包老师。走着走着,远远看见围着一个人圈。多多最喜欢看热闹了。他跑到人圈外面,问一个大人:“是看打架吗?”大人说:“不,看耍猴。”但多多看不见,大人们把他挡住了。挤也挤不进。他着急地往上蹦。“唉,个子矮真吃亏!”多多叹了一口气。这时,旁边有人说:“别急,我比你还矮呢。”多多低头一看,…  相似文献   

15.
楚汉     
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人。他们只会专注于一件事,并能在这件事上出类拔萃。楚汉就是“这种人”之一。第一次月考过后,我问楚汉,以他这种成绩,当初到底是怎么考到全市重点H中来的。楚汉说:“你可别小瞧我,要是我认真起来,连我自己都会害怕。”我扯扯嘴角一笑,然后听他说了一段不算浪漫的热血少年奋斗史。  相似文献   

16.
帕特里克从不做作业。“做作业太无聊了,”他说道。相反地,他将时间用来打垒球和篮球。他的老师对他说,“帕特里克!作业一定要做,否则你将不学无术。”老师说的还真对,有时他确实觉得自己像个傻瓜。  相似文献   

17.
一儿子天性好动,尤爱球类,什么篮球、足球、乒乓球,外加羽毛球,学习再紧也不忘见缝插针地玩儿上一阵。这倒没什么,我一向不主张儿子的生活里只剩了书。但有一点让我无法忍受,那就是他一运动就爱出汗,一出汗他那双本来就臭的脚就更够十五个人闻半个月了,而儿子还总没自知之明,让我无可奈何。有一天我感叹:“看来要彻底解决你的臭脚问题,我是无能为力了,只有寄希望于一个人。”“谁啊?”“你妻子啊!”儿子一下脸红了,笑着说:“我不娶妻。”我说:“你现在怎么说我都不和你理论,让未来说了算。”停了一会儿,儿子突然说:“我要是谈恋爱,你会为我…  相似文献   

18.
刘墉 《教学随笔》2014,(5):13-13,17
①儿子刘轩念中学的时候虽然很叛逆,但是他说过两件事,我不但服气,而且难忘。 ②一件是我们看篮球转播。刘轩问我:“你有没有发现投进球的人总是第一个反防?”我说:“投进球的人,刚冲锋陷阵,一定最累,而且最可能接近对方的底线,为什么还最先反防?”刘轩理直气壮地说:“就因为他立了功啊!人有自尊的时候会更拼命!”  相似文献   

19.
信仰的蓝色     
认识他那年是在高二。其实我也说不准这算不算认识,我们属于在路上遇见了会在心里念出彼此的名字但从来不打招呼的那类。确切地说,从他转学来的第一天开始我就注意到他了。他的名字很有气质,人更有气质,很瘦很高,虽说不是太帅但看上去很干净、很舒服。其实当我发现这些时,一种朦胧的情愫就已经在心中荡漾着了。才来几天,女孩们背后议论的中心话题就转移到了他身上,我们几个玩得好的女孩子在暗地里叫他“班草”,而那狂妄自大的所罗门王更别出心裁地管他叫“葱花”,也许我这段青葱岁月也是因为这朵“葱花”而变得有意义起来的吧。高二是我“休…  相似文献   

20.
在瑞士旅居的中国人大概都听过这个段子:一个中国人在瑞士生活了十几年,满足加入瑞士国籍的要求,决定全家入籍。本来一切都很顺利,却在“居住地意见”一项上卡了壳。他原本以为自己遵纪守法,只要去“居委会”盖个章就万事大吉。结果一问才知道,当地的规定是政府说了不算,要全体居民集体表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