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第一节明朝的建立和专制制度的加强第三节清朝的建立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第四节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第五节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第六节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第七节明、清时期的文化第六章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由盛而衰——明、清(鸦片战争以前)  相似文献   

2.
吴斌 《中学生阅读》2009,(10):46-48
明清时期是我国统一的多民破国家进一步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和封建社会的渐趋衰落时期,其历史呈现出鲜明的新旧交替特点这也是中国古代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本文将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展现给大家,帮助同学们辨析疑难。对大京全面把据这一时期历史面袍会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一种极为重要的政权组织形式,它始于秦汉时期,终于辛亥革命,其贯穿于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它就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国历史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扮演着举重若轻的角色和地位,对中国社会发展也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与作用。在本文中,笔者就管见所及,主要针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发展历程以及主要内容等方面进行阐述,从而概括性评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历史上产生的影响及作用,以资求教。  相似文献   

4.
秦朝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西汉时得到巩固,隋唐时完善,北宋时加强,元朝时发展,明清时进一步强化。  相似文献   

5.
汉初在黄老无为而治思想的指导下,已基本实现了政权的巩固、经济的复苏和社会的安定。可至武帝时期,黄老的清静无为已无法解决新的社会矛盾.董仲舒的政治思想为解决社会矛盾、满足统治者意愿带来了不同于先秦时期新的思想主张。"大一统"加强了中央集权和思想的统一;"天人合一"进一步巩固王权,神化并限制了君权;"三纲五常"提出了以德治、教化为主的行为准则。当然,董仲舒的思想也受到时代的限制,其思想所带有的针对性与现实性色彩也随着时间条件的改变而消逝。  相似文献   

6.
张之洞地方实力派的兴起与清末慈禧太后的中央集权政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可以说是慈禧采用平衡术驾驭地方派系策略的产物。张之洞集团兴起后又与中央集权政策产生了一系列的矛盾和斗争。这个地方实力派系的发展和异变构成了清朝迅速灭亡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在了解秦汉时期政治、经济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秦汉时期文化的概况及其发展原因。同时,使学生了解秦汉时期的发明家和科学家的事迹,知道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曾作过重大贡献。二、教学重点: 造纸术的发明、张衡与地动仪。三、教具: 幻灯机一台、幻灯片十九张。四、教学过程: 前段时间,我们学习了秦汉时期的历史。秦汉政治上有什么特点呢?(提问学生或自答)是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封建中央集权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出现了“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经济的发展又促进了文化的蓬勃发展。特别在这一时期,数学、造纸术和地震测量上,都取得了光辉成就。(导入新课)  相似文献   

8.
关于明清时期专制皇权强化的表现,中学历史教科书只举明初废丞相、清朝设立军机处两个史实,其实,这只是皇权强化在制度上的体现。明清时期皇权能够得到空前的强化,在政治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深厚的基础。官僚制度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基础。官僚队伍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执行者和依赖对象。  相似文献   

9.
北宋赋重役轻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关于北宋时期的赋役问题,史学界存在着这样一种观点:即认为随着北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进一步强化,强制的劳役也比前代大大加重了(1)。笔者则认为,北宋时期的赋税虽较之前代有较大的增长,但芳役比之前代则不是大大加重,而是相对有所减轻。本文试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本专题主要涉及中国古代的政治和经济制度,主要考点包括西周的分封制、春秋战国时期土地所有制的变迁、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两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制度、南北朝时期的均田制、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北宋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和科举制的发展、元朝的制度以及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等内容,内容多且相互交错,在复习时应该理清思路,把握方向。  相似文献   

11.
张之洞地方实力派的兴起与清末慈禧太后的中央集权政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可以说是慈禧采用平衡术驾驭地方派系策略的产物。张之洞集团兴起后又与中央集权政策产生了一系列的矛盾和斗争。这个地方实力派系的发展和异变构成了清朝迅速灭亡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专题导读】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地区各国纷争,周边地区少数民族袭扰中原,各民族不断融合,逐步形成了统一趋势。秦朝开创了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两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初步发展;边疆各民族发展较快,并和中原联系加强;各民族之间有战有和,但友好交往是主流。隋唐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巩固,  相似文献   

13.
隋唐时期,统治革新政治,实行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封建经济繁荣,国力强盛;边疆少数民族与中央政权关系更加密切;对外交往活跃开放,盛况空前,化辉煌灿烂,光照四邻。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中华明进入空前繁荣的时代。  相似文献   

14.
【专题导读】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与世界同期其他国家和民族相比,较早地走向完备和成熟,历史长久,体系完备,影响深远。周代形成完备的分封制和宗法制。从战国、秦汉直到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发展和强化,其核心是皇权的强化,体现在地方的行政、财政、军事等权力集中于中央,中央权力集中于皇帝。  相似文献   

15.
随着封建制度的衰落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明清时期职业教育在继承中缓慢发展,丧失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并落后于世界,反思这段历史给我国现行的职业教育以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6.
一、引論在我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先后掀起的数百次农民起义,由于受着当吋社会經济发展的制約作用,都在不同程度上,表現了每一次起义的一股規律和具体特点。南宋初年,以鈡相陽么为首的农民起义,便是其中一个很好的例証。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北宋以来,是处于一个剧烈变化的时期,即从封建社会經济文化相当发展而向晚期迈进的时期,社会矛盾也极其尖銳和复杂。这一时期,概括的說:在經济上,大土地所有制的土地占有形式此以前发展,商品經济比重增多。在政治上,以大地主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加強,殘酷的压迫人民,阶級矛盾严重。更由于社会經济发展的变动,社会各阶級的  相似文献   

17.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唐代官制起着承前启后的历史作用。其特点表现为:一、中央集权制度的进一步发展;二、各级政权的组织比较严谨,分工比较明确;三、官员一律听命于中央,对中央政府负责。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将首先分析秦中央集权的特点,然后指出秦的中央集权制产生了许多危害,加剧了中央集权实现的高度统一和地理范围过大之间的矛盾,最终导致了秦的灭亡,最后本文将指出秦的灭亡对我国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一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央集权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一大特色,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教学,有的教师有意无意问把中央集权制等同于专制主义或是等同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按照秦朝确立、汉朝巩固、隋唐完善、宋元新发展、明朝强化、清朝达到顶峰的线索来组织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20.
秦汉时期对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在理论上有过反复的探索,政策上有过不断的调整。秦灭六国后废封建行郡县,实现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一,但秦权力完全集于中央,未处理好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关系,是导致其迅速灭亡的重要因素。汉初增强地方权力,实行地方分权的郡国并存制,促进了历史的发展,可是矫枉过正,地方权力过大。从文帝起又逐步加以调整,至武帝时才建立起一套比较完善的地方统治制度与政策,基本上摆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关系,直至东汉末才又发生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