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计琳  徐倩 《上海教育》2023,(1):28-29
<正>作为上海“十四五”的重大发展目标,五个新城建设首次被写进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成为破解超大规模城市发展不充分和不平衡的重要抓手。未来,“五个新城”不仅将是全球城市网络中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独立性综合性节点城市,也是上海融入、服务长三角的前沿阵地。城市重塑“1+5”的蓝图正在徐徐展开,五个新城的发展对城市内生式发展、综合性赋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这些将会对上海教育发展带来怎样深刻的影响?如何更好实现新城人口的导入与扎根,更好地满足人民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呢?  相似文献   

2.
<正>《上海教育》:“十四五”期间,松江新城追求“科创、人文、生态”的卓越价值取向,规划建设“人民向往”的新城。在松江新城的建设和发展中,您认为教育系统应该发挥什么样的功能和作用?陈小华:总的来看,松江新城教育的发展依靠三次历史性机遇。第一个机遇是新世纪新建松江大学城,第二个机遇是G60科创走廊国家战略,其三是五个新城战略。如果形容近年松江教育的发展,我愿意描述为“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立足松江实际谋发展”。根据松江新城的定位,松江教育有责任提高公共教育服务的能级与水平,将围绕“三大建设”,推动松江教育实现高质量现代化。一是聚焦资源建设。  相似文献   

3.
潘晨聪 《上海教育》2023,(15):20-27
<正>五个新城是上海“十四五”重大发展目标,也是完善高质量发展空间格局的重要发力点。新城并非简单承接中心城区人口和功能疏解,而是按照集聚百万人口规模、形成独立功能的要求,打造长三角城市网络中的综合性节点城市。本期“五个新城看教育”系列报道,我们来到奉贤。两千多年前,这里因孔子弟子言偃青溪结坛讲学的传说而得名。“敬奉贤人、见贤思齐”,良渚文明在此相传,“南方夫子”道启东南。  相似文献   

4.
徐星 《上海教育》2023,(15):28-29
<正>《上海教育》:奉贤作为上海重点建设的五个新城之一,定位“新片区西部门户、南上海城市中心、长三角活力新城”。在新城建设的时代背景下,近些年来奉贤对区域教育的发展是如何思考和谋划的?施文龙:新城建设背景下,奉贤的经济社会全面驶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也必然要求加快区域教育的高品质、现代化发展。一流的新城需要一流的教育,一流的教育成就一流新城。中共奉贤区委提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全面推进奉贤教育的改革创新发展,全面建设“自然、活力、和润”的南上海品质教育区,让教育成为奉贤最强的软实力和竞争力。我们在推进教育综改方面推出一系列举措,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整体育人模式;优化教育资源,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完善区域教育治理体制,等等。  相似文献   

5.
<正>嘉定新城教育的最大梦想,就是帮助学校、教师、学生实现梦想,为每一所学校赋能,每一位师生赋能。用祝郁的话说,软实力可以理解为内在灵魂、内在精神所产生的影响力、吸引力、创造力。城市软实力是事关人民安居乐业、自由发展、竞相绽放的无形感召力。而城市教育软实力就是作用在“人”身上的无形能量。“我们要走好传承之路、创新之路、开放之路,努力将嘉定新城建设成最生态、最具未来可能性的教育之城,成为人们诗意栖居的美好家园。”  相似文献   

6.
信息技术与学生学习方式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关系,信息技术可以是“知识的灌输者”,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接受式;信息技术也可以是“学习的辅助者”,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研究式。作为地处上海远郊的松江区,如何让信息技术渗透到教育教学上去,成为一个新的努力方向。而上海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的提高,也需要郊区的教育信息化同步发展。松江区大目标已经确定:作为上海市“十五”期间重点建设的新城,松江将建设成一座体现上海郊区综合实力和水平、居住环境优越、中等规模的文化旅游园林城市。而这个大目标的实现同时也需要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实现学习型社区的互动,最终建立起适合松江特色的现代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7.
徐星 《上海教育》2023,(7):24-25
<正>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在新城建设背景下,立德树人的重要性愈加彰显:要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城市发展、国家建设和民族复兴源源不断地输送德才兼备的时代新人。为此,松江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书育人的中心环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构建开放多元的“大思政课”,同时不断深化“养正达人”德育建设,积极推进体教融合、艺术美育、劳动育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方位发展。  相似文献   

8.
一位资深的教育工作者说:“新城教育是一张‘白纸’,我们可以集聚现有的教育经验绘制一张无限可能的蓝图。”目前,新城教育在上海已现“重规划、起点高”的雏形,它的未来如何发展,如何带动上海的教育现代化,这一切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深思。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拥有了高速铁路,并在城市郊区修建占地面积极大且气势恢宏的高铁火车站.为带动区域的经济发展,加快区域城市化进程,许多城市雄心勃勃地以高铁站点为中心规划前程锦绣的高铁新城.据统计,在全国“四纵四横”的主要高铁网上,目前已有36座高铁新城正在规划或建设.在京沪线上,24个站点共有15座高铁新城;在哈大线的23个站点,已查到的新城有9座.如在京沪高铁、京广高铁沿线的常州、蚌埠、长沙等城市现在都以高铁站为核心,规划建设了大面积的高铁新城,意图拉动经济快速增长,拉开城市发展骨架.  相似文献   

10.
徐星 《上海教育》2023,(7):22-23
<正>科创,是现代化新松江发展的价值取向的第一个关键词。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为战略依托,“打造科技创新策源与高端产业引领的科创之城”是松江新城建设的一大目标。助推科创腾飞,教育大有可为。陈小华认为,高品质教育能够培养人才,为新城产业升级蝶变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能够推动高端人才集聚,有效促进科创发展和新城建设;对促进产教融合和经济发展起到越来越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信息技术与学生学习方式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关系,信息技术可以是“知识的灌输者”,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接受式;信息技术也可以是“学习的辅助者”,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研究式。作为地处上海远郊的松江区.如何让信息技术渗透到教育教学上去,成为一个新的努力方向。而上海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的提高,也需要郊区的教育信息化同步发展。松江区大目标已经确定:作为上海市“十五”期间重点建设的新城,松江将建设成一座体现上海郊区综合实力和水平、居住环境优越、中等规模的文化旅游园林城市,而这个大目标的实现同时也需要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实现学习型社区的互动,最终建立起适台松江特色的现代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2.
徐星 《上海教育》2023,(7):18-19
<正>数说·松江新城教育教育基建:“十四五”期间,松江区计划推进基础教育基建项目共计48个,其中幼儿园24所、义务教育学校19所、高中5所。预计新增土地面积107.1万平方米,新增建设面积77.4万平方米,新增班级数1171个。大量公办学校的建成使用,使松江教育资源总量不断提升,优质学校不断增加。基础教育:松江积极与区域内多所大学开展合作办学,目前已建成20所大学附校,“环大学城基础教育新高地”已然成形。“十四五”期间,松江新建3所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三年后,松江区至少拥有10所公办高中,其中将包含5所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  相似文献   

13.
最近,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同志对上海教育提出,要研究上海教育如何支撑城市的新一轮发展和上海教育如何实现自身的新一轮发展。必须从“科教兴市”的高度看清楚、想明白“两个如何”。我们当前正在深入开展的“世博会与上海教育新一轮发展”大讨论,要紧紧围绕“两个如何”的主题,把上海教育新一轮改革发展的思路、目标和行动纲要看准、看深、看透。  相似文献   

14.
计琳 《上海教育》2023,(3):18-19
<正>育才造士,为国之本。千秋伟业,人才为本。2005年,上海市普教系统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启动,拉开了上海规模化、制度化培养教育领军人才的大幕。“双名”,因为这个名字,一群人的教育人生与国家、城市的教育梦想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因为这个名字,几代人追寻的教育家的理想,再次得到了浓墨重彩的实践与印证。迈向新时代,全球化竞争加剧,教育改革也进入了深水区,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成为加快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如何让“大先生”竞相涌现,如何构建上海普教系统完整的“人才链”?上海加速着教育领军人才创新培育的脚步。  相似文献   

15.
计琳 《上海教育》2024,(9):18-19
<正>如何通过教育评价改革撬动教育良性发展?12年前,进入内涵发展新阶段、教育综合改革“深水区”的上海基础教育,聚焦转型发展的攻坚领域,全面开启了上海义务教育“绿色指标”教育评价改革的新探索。关注学业成绩,更关注背后付出的学习成本;关注学业质量,更关注学生快乐成长、全面发展的过程。12年中,从1.0版到2.0版,“绿色指标”为上海基础教育打造了全新的“绿色标尺”,也带来了教育“绿色生态”之变。面向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新使命,如何更好地发挥教育评价在推动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上的指挥棒作用?日前,上海市教委发布《上海市义务教育质量绿色指标评价实施方案(2024年版)》(以下简称“绿色指标”3.0版),促优破题再出发。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襄城经济开发区的转型升级和欧庙新城的“产城融合”作为襄城区政府重要改革举措已开始步入实践层面。“产城融合”需要结构合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队伍做支撑,通过对“产城融合”与襄阳高职教育发展不协调、专业结构与“产城融合”的适应性不强、农业转移人口与“产城融合”供需不相符等方面的分析,指出襄阳的高职教育与“产城融合”的协同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标襄阳“十四五”发展规划,优化专业结构;启动特色专业群建设,对接“产城融合”;拓展产教融合的广度、深度;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等对策,以期为其他城市的“产城融合”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发展战略规划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上海教育》2004,(Z1):25-36
过去的2003年是“开局年”“布局年”。整整一年,上海教育系统围绕上海市委“科教兴市”战略部署,开展了“世博会与上海教育新一轮发展”大讨论,集中研究“上海教育如何支撑上海城市发展”“上海教育如何实现自身发展”两个命题。上海教育系统已经达成思想共识:必须自破围墙,跳出封闭式发展的”象牙塔”和”内循环”,全面融入城市发展的“大循环”,使上海教育在服务城市发展战略中实现新的跨越。2004年是各项工作的“落实年”。上海将以实施教育综合改革试验为抓手,突出体制、机制、政策创新,强化教育内涵建设,加快布局结构调整,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全面推进上海教育新一轮改革和发展。上海将打破“围墙”,构建起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城市定位相匹配的现代城市国民教育、现代城市终身教育、高校知识创新等三大教育体系,全面走向“大教育”的发展之路。在新年来临之际,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部分处室向本刊发来新年专稿,畅谈2004年本部门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十四五”期间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到2035年要建成“教育强国”。如何准确把握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如何推进区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巴中市以“培根铸魂、启智润心”为路径,以“四质工程”为抓手,结合落实“双减”任务,围绕破“五唯”、立“五育”开展了一系列扎实的探索。近日,本刊记者走进巴中,深入挖掘、剖析、呈现巴中市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效。  相似文献   

19.
现在,全市各系统都在酝酿和制定“八五”规划。“八五”期间的上海高等教育究竟应该怎么搞,怎样使上海高等教育稳步、协调、健康地发展? 研讨“八五”规划,不是搞一个经费、招生人数的分配方法,而是要在总结、回顾“七五”的基础上,考虑面向21世纪的上海高等教育怎样统筹规划,如何培养跨世纪的、能适应21世纪科技高度发展的社会主义一代新人。现结合上海高等教育的具体情况,笔者对制定“八五”规划提出一些初步的想法。第一:关于制定上海高教“八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国家教委在制定“八五”规划的通知中提出了五条,即:(1)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2)树立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观念;(3)  相似文献   

20.
焦科 《上海教育》2004,(Z1):21-24
“科教兴市”是上海市委的战略部署,也为上海教育系统解答“上海教育如何支撑上海城市发展”“上海教育如何实现自身发展“两个命题指明了方向。上海教育迈出了铿锵步伐贯彻市委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明确上海高校在上海新一轮城市发展中的定位和任务。全面总结近年来高校在知识创新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寻找问题.制定高校知识创新工作的发展战略,规划新一轮高校知识创新体系建设,为建设一流的高等教育,实现“科教兴市”的发展战略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