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学科核心素养背景影响下的教学变革,直接影响到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转变。小学信息科技教育要“让教于学,以学生思”,回到学生本位引导学生深度学习信息科技。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一方面对教师的教学活动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另一方面更加注重对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加强学生的“学”,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和创造活力,继而让学生在信息科技课堂中能够深入学习和有效学习。信息科技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和信息责任,指导学生分析和采集信息、判断和处理重要信息,形成计算思维,并将其迁移到具体的问题解决过程中。文章主要论述小学信息科技课堂计算思维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2.
“双减”政策是我国新时代教育理念下的重要教育政策,它的提出对现阶段小学学科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信息科技课堂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双减”背景下,如何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与科技素养成为学科教学的重点,而信息科技社团活动的有序开展正是对这一问题的积极探索。文章结合信息科技的教学现状,针对“双减”背景下学校信息科技社团活动的定制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刘英娣 《天津教育》2014,(19):107-109
通过几年的实践研究,在地理课堂中实施“问题引领式”教学,可以很好地改变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真正实现少教多学,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的和谐高效课堂。“问题引领式”教学是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将新课标要求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围绕教师所设计的“问题”,通过个人或小组解难释疑的尝试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式。旨在打造高效课堂,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信息科技是中小学的一门必修课,在信息科技课堂中渗透德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利于落实新课标理念,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有利于预防心理健康问题。当前信息科技课堂的德育渗透存在着信息教师忽视德育、德育内容陈旧单一、信息教师缺乏专业培训等问题。教师可通过强化学生的德育元教育、充分结合学生生活经验、有效针对学生心理特征、发挥学生代表示范作用及巧借交叉学科典型案例,有效解决信息科技课堂德育渗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小学信息科技学科渐渐实现了从“0”到“1”的蜕变。新课标对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已成为教师和学者普遍关注的问题。使用体验式学习理论,我们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学生通过数据与编码模块内容的学习,能认识数据在信息社会中的重要作用,针对简单问题分析数据来源,应用数据解决简单的信息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真实性学习的内涵和教学模式结构,并以“设置动画效果”一课为例探讨了基于真实性学习的小学信息科技课堂教学策略。笔者认为,要创设真实情境以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梯度任务以促进思维进阶、注重精准评价以优化课堂反馈,从而打造高质量的信息科技课堂,将培养学生信息素养落到实处,让学习真实、自然地发生。  相似文献   

7.
在小学教育体系中,信息科技属于主要学科之一,新课标背景下,对小学信息科技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强调信息科技教育应以促进学生掌握信息科技基础知识为目的,培养学生信息采集、加工、发布乃至处理信息的能力,并在明确学生信息科技道德规范的同时,使学生能够合理运用信息科技解决实际问题。为融合新课标理念,教师有必要转变原有信息科技教学形式,以提高信息科技教学有效性为核心,为学生打造优质的信息化课堂,从而提升学生的信息技能和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8.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经常看到许多教师以一个个琐碎的提问连缀成整个课堂。这些问题大多是文本信息的筛选,毫无思维深度。整个课堂虽然学生活动频繁,气氛活跃,但这种热闹仅浮于表面,毫无根基。这样的课堂教学使得学生收获甚微。建构主义提出“通过问题解决来学习,基于问题解决来建构知识”的观点,从中可见课堂问题设计的重要性。那么怎样设计合理的问题,引发学生对文本的深度阅读呢?笔者以《台阶》这一课堂教学为例试作阐释。  相似文献   

9.
课堂是学校育人的主阵地,在初中信息科技课程中设计并实施与生物学科融合的项目式学习,可充分发挥其协同育人功能。“创意鸟舍设计与制作”项目旨在让学生能够使用信息科技解决生命科学领域的真实问题,在提升学生信息科技学科核心素养的同时,促进其形成关爱生命的意识与城市生态社会责任感。融合生物学科可以丰富信息科技课堂的育人内涵,形成实物作品的真实项目有助于落实课程育人功能,育人导向的小组分工合作与评价体系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相似文献   

10.
李蓉 《知识文库》2022,(23):73-75
<正>在新课标背景下,“信息技术”课程更名为“信息科技”,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技伦理,在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科技课程具有综合性、基础性和实践性,为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学习奠定基础。在小学信息科技课堂上,学生间存在差异的现象很常见,作为教师,我们要尊重这种差异,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其中,分层教学的方式在小学信息科技课堂上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手段。在农村小学,由于社会环境、家庭背景和教学资源的不同,学生个体间存在明显的差异,特别是对信息科技的理解和使用,有经验的学生,  相似文献   

11.
张萍 《现代教学》2011,(1):120-120
信息科技课程既不是简单地教会学生开机上网,也不是乏味的软硬件技术传授,而是教给学生如何利用信息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培养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在此背景下,如何才能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心理和持久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我们需要在充分研究和理解课程目标的基础上,想方设法营造快乐课堂氛围,让学生在乐中求知、  相似文献   

12.
深度学习视域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核心是学生的深度参与、教师科学引导,以最终实现学生深度学习的目标。该模式应用于“食品化学实验”课程教学中,通过课前线上自主理解学习、实验课堂实现知识内化、课后拓展学习三个教学环节,能够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锻炼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解决复杂问题能力、迁移应用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3.
信息科技学科的学习内容由内容模块和跨学科主题两部分组成,跨学科主题是义教改革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本文以“电脑是学习的好帮手”一课为例,阐述如何引导学生使用平板电脑App“小爱同学”“古诗词典”“小猿口算”“百度翻译”等解决日常生活与学习中的问题,实践信息科技、语文、数学、英语学科之间的融合,对新课标下信息科技跨学科主题教学进行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4.
王赟 《中小学电教》2014,(2):144-144
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为学生打开了一个崭新的世界,《信息技术》成为学生的必修课。但学生刚接触信息技术课问题很多。要有“高效课堂”就必须先解决“学困生”的认识和思想问题。现就笔者多年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帮助“学困生”提高学习积极性和课堂效率,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帮助他们走出学习困境的做法谈谈感受。  相似文献   

15.
洪瑾 《上海教育》2007,(6A):54-55
“两纲”教育如何“润物细无声”般很好地融入信息科技的教学过程中,一直是我在思考的问题。而高中信息科技课程中的“算法和程序设计”一章,就是重在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于是我便想到可以尝试与生命教育相结合。[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金锐 《现代教学》2013,(6):78-79
最近几年,美国教育界提出“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何谓“翻转课堂”?就是改变传统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也改变教学和学习发生的地点。传统课堂中,学习发生在教室里,教师在课堂上讲课,布置作业,学生回家练习。而在“翻转课堂”模式下,学习发生在教室之外,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解决具体问题,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再回到教室中,向教师或其他学生寻求帮助。  相似文献   

17.
通过剖析“大思政课”格局下青年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育现实困境,确立青年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一体化培育理念,构建“大思政课”格局下青年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一体化培育模式。以高校为组织协同和科学技术赋能核心,建立青年科技创新研究中心,构建“政府—企业—学校—共青团”四位一体科技创新能力培育合力,将思政教育作为驱动力,通过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中理论课堂和实践课堂相结合、校内教学和校外实践相结合、高校前沿教育和中学启发教育相结合,探索“大思政课”格局下青年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育的组织力量、培育目标、方法机制的一体化,全面提升青年学生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8.
王积慧 《科幻画报》2023,(4):196-197
当前,信息科技日新月异,发展迅猛,信息科技的发展也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在这个形势下,让学生们及时掌握一些常用的信息科技技能和知识至关重要。小学信息科技课程开设以来,教材也随之不断改版。都说“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作为信息科技教师,我们怎么结合教材联系当前生活开展信息科技教学,不断提高学生们利用信息科技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真正做到把学生的学习收获作为教学工作的出发点,不一味灌输;怎样真正去落实新课改的要求,有效实施教学,让教育更接“地气”,这是我们在组织教学时应该积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课改精神下,信息科技教师应该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既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又掌握好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以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的学生为分析对象,在课堂中采用了“任务驱动”、“合作学习”和“分层次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尝试寻找课堂中最适合的教学方法,期望真正做到“我们的课堂我们做主”。  相似文献   

20.
“问题解决”教学的关键在于为学生提供能够反映所要学的知识、又能够与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相关联的问题,通过解决这类问题,学生可以发现其中的关系,能更深刻地理解其中的概念。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模式比传统的技能操练式教学模式,更能使学生对学科知识形成深刻的、结构化的理解,形成自己的、可以迁移的问题解决思路,而且对本学科形成更为积极的兴趣、态度和信念。因此,“问题解决”教学与新课程所倡导的研究性学习等学习理念完全一致。“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下的“问题”所含的信息可能呈模糊或混乱状态,有时看上去甚至相互矛盾,其内容丰富,目标涉及面宽,答案具有不惟一性等,所以,“问题”与普通习题相比能对解题者原有的认知结构和经验构成挑战,更能引发学生的创造活力和激发求异思维。基于“问题”的特殊意义,本文着重阐释生物教学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下“问题”的生成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