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运动训练对女运动员月经的影响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就运动训练对月经的影响和月经期进行体育锻炼.机体内发生的反应对运动能力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旨在为从事体育教学、训练工作的教师、教练及女运动员提供参考,科学地安排经期的身体训练,从而达到避免由于运动训练引起月经功能障碍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运动训练对月经的影响和月经期进行体育锻炼,机体内发生的反应对运动能力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旨在为从事体育教学、训练工作的教师、教练及女运动员提供参考,科学地安排经期的身体训练,从而达到避免由于运动训练引起月经功能障碍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运动与铁代谢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近10年来部分人体铁代谢与运动关系以及运动性缺铁的防治等方面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发现:长期、剧烈的运动训练可以导致铁代谢的紊乱,从而引发机体缺铁的发生,也是导致运动性贫血发生的重要原因。运动导致缺铁引起铁代谢失调可能与运动导致铁吸收下降、摄入不足、铁丢失增加、不良的饮食习惯、溶血以及机体应激有关。反映机体铁代谢状况的指标有了一定的研究,血清铁、血清铁蛋白浓度、转铁蛋白浓度以及其它指标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机体铁代谢状况,在运动实践中铁制剂的补充对防治铁缺乏具有一定的效果,但针对性不强,缺乏指标与应用效果的更好的结合。  相似文献   

4.
胡少娟 《考试周刊》2010,(11):153-154
运动可以引起机体免疫系统产生一系列复杂的非特异性反应,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变化就是细胞因子的改变,主要涉及的细胞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等.关于运动和IL-6,大部分学者是把它们作为炎症反应的指标来研究的.通过IL-6来反映运动训练对机体炎症反应的影响。本文作者采用文献综述法,对运动训练导致的在体及离体骨骼肌和骨骼肌细胞中IL-6的产生,以及其产生、机制和生理功能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营养和运动是影响机体适应与恢复以及预防慢性病的主要因素。营养素的缺乏或过量都会影响人体健康,诱发机体慢性病,从而导致运动能力下降。运动与合理膳食相结合,可以增进人体健康,预防慢性病,还可提高机体的运动水平。  相似文献   

6.
卢华华 《考试周刊》2010,(51):132-133
机体在大运动量和高强度的训练之后所产生的疲劳如何尽快消除,已成为众多专家和教练员日斟夜思的问题。本文分析了运动训练和恢复的关系,阐述了恢复在运动训练中的作用,提出了教练在训练中必须提高对运动恢复的认识,找出好的消除疲劳的方法,保证训练质量和运动成绩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探讨了三个问题;一、运动训练对月经初潮的影响;二、月经期训练及比赛对月经机能的影响;三、施行“人工周期”的常用药物及用法。  相似文献   

8.
运动对人体免疫机能产生重大影响。适宜的运动可使免疫机能增强,而过度的运动和不科学的运动,都将导致免疫机能下降,引起病毒性感染疾病,使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和成绩下降。提出教练员、体育教师应正确掌握运动员的训练强度,及时修改训练计划,随时进行免疫机能的动态观察,及时通知运动员机体易感性增强的时间,避免传染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目前国内外模拟高原训练(低氧训练)在运动能力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重点分析模拟高原训练(低氧训练)对人体运动能力的影响机制,包括低氧诱导因子1、耐力运动能力、缓冲能力和体成分,以及模拟高原训练(低氧训练)实施步骤。研究表明,低氧训练具有良好的大众健身效益。大运动量训练能引起运动员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尤其在低氧暴露过程中,低氧和训练的双重刺激更能引起运动员机体免疫功能下降。研究认为,结合低氧与免疫抑制可作为一种有效的试剂,至少短期内有效。同时对模拟高原训练(低氧训练)的热点问题和未来研究方向进行探讨,以期为低氧训练在竞技体育和大众健身上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体育实践教学中,营养补品与运动疲劳的关系一直是实践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环,研究结果发现运动性疲劳会影响机体的运动能力,合理应用运动营养补充品可消除过度训练所导致的运动性疲劳、提高运动能力.笔者对国内外文献中抗运动性疲劳的重要营养补充品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今后体育教学中营养补品的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运动过程中,机体内可出现负荷性低氧.低氧训练能有效增强人体运动机能,骨骼肌在短期或长期低氧应激作用下会产生一系列代偿性反应,从而改善自身代谢状况,提高低氧适应能力,促进低氧习服.自由基对机体作用具有双面性,在不适当的低氧运动负荷作用下,自由基代谢失平衡将造成骨骼肌细胞损伤和凋亡,而合理的低氧运动刺激能增强机体和骨骼肌的抗氧化能力和自由基清除能力.关于运动性内源自由基生成可能涉及线粒体机制、黄嘌呤氧化酶机制、中性粒细胞机制和钙机制等多个途径.  相似文献   

12.
水中增强式训练一定程度满足了现代竞技体育职业化、商业化发展对多场次高强赛事安排下的运动表现要求。通过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实验测试法等方法以30名篮球运动员为样本进行实验研究。研究发现:1)控制组陆上负重增强式训练提升跳跃能力速度快且消退也快;干预组水中抗阻增强式训练提升跳跃能力速度较慢,停训后反而持续提升或略微下滑。2)水中阻力相对陆上增强式训练导致肌肉疼痛与损伤效应有停训后延缓趋势,推测与干预组水环境下强负荷阻力有关,引起机体大负荷运动后超量恢复及疲劳时间拉长。3)水中增强式训练的额外阻力导致机体长期暴露在高强度负荷下,其超量恢复需要更长时间补充能量消耗与减缓神经-肌肉疲劳,合理安排赛前极限强度高负荷训练应区别对待不同等级运动员,以应对长赛季及赛前调整的大周期计划安排。  相似文献   

13.
胡强 《天中学刊》1997,12(2):112-113
疲劳时会出现组织器官甚至整个机体工作能力暂时降低,因此,在运动训练和体育教学中,教练员和体育教师正确认识和判断疲劳,对科学训练、增强体质和提高运动成绩有着重要意义.判断疲劳的方法很多,以下介绍几种简单实用的判断疲劳的方法.1观察法运动训练后观察运动员的反应.如:运动员坐、躺在场地或器械上,不想起来.出现面色苍白,眼神无光,连打呵欠,反应迟钝,精神不集中,运动成绩下降等现象,就可以初步判断有疲劳产生.2形体变化法由于较长时间的运动训练,如足球、篮球、长距离竞走、马拉松跑等,导致下肢毛细血管扩张,组织液增…  相似文献   

14.
根据1982年第五届国际运动生物化学会议关于疲劳的定义是:机体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其机能在一特定水平或和各器官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疲劳是一种生理现象,“没有疲劳就没有训练”,它表现为机体工作能力的暂时降低,经过适当的休息和合理的训练调整可以得到恢复.由于儿童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期,如何进行科学的训练,及时发现运动疲劳出现的表象,  相似文献   

15.
中长跑是一个较多枯燥的项目,体力消耗很大.增加了负荷,大运动量训练中及训练后,运动运机体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疲劳,若身体经常承受过大的负荷而得不到恢复,必将导致运动器官的过度疲劳而引起伤病现象的发生因此必须具有科学而有续的恢复手段予以保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机体在运动训练后的恢复过程中,会出现在运动时消耗掉的物质、器官和系统的机能水平超过原有水平的现象,生理学上称之为"超量恢复"。通过对"超量恢复"理论的再认识,试图把它更好地应用在指导运动训练中。方法: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深入分析国内外"超量恢复"理论的研究进展,尤其是"超量恢复"理论的实际应用。结果:在我国运动训练实践中,发现并找出运动员个人实际训练时的"超量恢复"时间点,根据不同运动员的"超量恢复"时间点,合理安排训练时间、训练强度和训练频率,是我们在指导运动训练中应该思考的问题。结论:广大体育工作者应合理运用"超量恢复"理论,开发创新的思路、创新的训练方法来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同时要掌握和了解机体各种能源物质的恢复时间和区间,为教师和教练员在教学和训练中合理安排训练时间,为增强训练水平和提高运动成绩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消除运动性疲劳,减轻机体生理负担,有利于运动训练成绩的提高。特别是在现代的运动训练中:一方面要合理地、科学地安排运动员的训练;另一方要运用多种运动性疲劳恢复的方法与手段,有效的帮助运动员进行恢复,加速运动员身体恢复过程,缩短运动员身体机能的恢复时间,从而使运动员的身体机能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达到最佳训练状态,为下一次运动训练的开始做好准备。最终能够推动运动员运动成绩的快速提高。  相似文献   

18.
运动性疲劳是指由于运动者机体工作本身引起运动能力暂时下降的现象。这种经过休息又能恢复的状态,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累了”。在运动训练中疲劳的出现是正常的现象,是对人体的一种保护性机制。中学生处在生长发育高峰期,在大运动量下疲劳表现会更加明显。在训练中怎样减少过度疲劳,如何尽快消除疲劳,使机体超量恢复,是中学体育教师十分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现代运动训练实质上是一个循环过程,恢复是训练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负荷与恢复是相辅相成的。在实际训练中往往忽视运动训练中技术不合理导致疲劳过早产生,轻视运动训练过程中恢复的重要性,以及缺乏对训练课结束部分恢复的重视。本文针对上述问题在降低运动过程中不合理疲劳的产生、重视运动训练过程中的疲劳恢复、加强运动训练结束部分疲劳的恢复以及运动训练课后疲劳的恢复等方面做了进一步探讨,并提出解决的对策,对运动训练过程加强恢复提供相应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王森 《华章》2012,(30)
体能是运动员运用技、战术的基础,合理补充营养是运动员提高体能、消除运动疲劳的有效手段.本文根据运动的特点及其在运动过程中机体供能的特点,探讨运动体能恢复的有效措施和运动营养措施,以期给教学和训练中运动员的恢复与营养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