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究中国高校竞技体育的现状及发展,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调查、综合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深圳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各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高校竞技体育经过二十几年三个阶段的发展在深圳大运会上实现历史突破,逐步成为国家竞技体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圳大运会上中国代表团呈现参赛运动员多、院校地域广等特征,运动员来源以"大学生运动员"为主,教练员以高校教师为主;金牌分布不均衡,集中在传统优势单项上,集体项目和传统弱项成绩有所提高,北、上、广三地院校奖牌占主导地位;所获奖牌以体育系统培养的"运动员大学生"为主,教育系统培养的"大学生运动员"成绩有较大提高,打破体育院校主导地位,普通高校竞技体育发展成效显著,呈良好发展态势。详细分析当前高校竞技体育发展面临的困境并提出发展建议,旨在为中国高校竞技体育的健康、快速发展及完善中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系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我国高等体育院校附属竞技体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等体育院校附属竞技体校在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形成特有的人才培养模式.采用模式分析的研究方法,结合典型案例对高等体育院校附属竞技体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和概括.竞技体校人才培养模式是建立在科学化基础上的学训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末来竞技体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其特征主要体现在培养定位是"学生运动员",有利于运动员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高校良好的人文与育人环境;经费来源的多渠道;在一个培养单位完成多年培养目标的"一条龙"培养;亦读亦训的学训结合;科学高效的训练组织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美德澳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比较分析、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美国、德国和澳大利亚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机制进行了比较分析,提炼出三国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成功共性之处,即:适合国情的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庞大的后备人才队伍和高素质的教练员队伍;高水平的体育科研服务;充裕的体育经费;关注大学生运动员的全面发展.应积极吸收美国、德国和澳大利亚的优秀经验,改革和完善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4.
高校竞技体育中的制度缺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文献资料等方法,以制度文化为视角,对高校竞技体育现状与问题进行剖析.结果表明:制度文化居于上位精神文化与下位器物文化之间,常为我们所忽视,高校竞技体育对制度文化缺乏深入认识和研究.制度文化缺失现象不同程度地表现在高校学生运动员招生管理、学习训练管理、竞赛管理各环节中,反映了高校竞技体育在制度规范、人本主义、制度理性、制度诚信、制度创生各方面的缺失.建议:正视制度文化缺失现状,将制度文化建设从模糊地位提升到明确的日程上;要认识到制度硬管理与文化软约束的双重性,完善各类制度规章,促进优秀制度文化意识的培养与推广等.  相似文献   

5.
对美国高校竞技体育的发展概况进行了回顾,分析了美国高校竞技体育的管理、组织和运作机制,探讨了美国高校竞技体育的文化内涵。研究结果表明:高校竞技体育是美国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摇篮;高校竞技体育承担着传播体育文化的重任;高校竞技体育创造着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高校竞技体育的管理先进、组织合理、运作规范,保障了高校竞技体育的健康发展,真正实现了体育与教育的融合发展。建议我国建立高校体育联盟,推动高校联赛的市场化,扩大高校竞技体育筹资渠道,完善高校竞技体育的师资聘用制度和学生运动员的招生制度。  相似文献   

6.
我国女子竞技体育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京奥运会我国女运动员获奖情况为分析切入点,从社会制度与举国体制、经济实力与综合国力、传统文化与性别平等、运动队管理与科学训练、体育人才培养体制与项目的战略结构调整、高等教育大众化与体育商业化、女子竞技体育职业化与运动员社会保障体系、世界女子体育的蓬勃发展等方面,探讨中国女子竞技体育优势现象产生和发展的原因以及影响此现象的社会学因素.提出坚持和完善我国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保障女运动员的基本权益、加强对女子竞技体育的宣传、进行项目的战略结构调整、加强训练的科学性、完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制、夯实学校体育基础、完善运动员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女子竞技体育职业化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问题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前,我国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存在诸多不足:办队目标不明确,运动员总体培养目标不完善,人才选拔与生源培养衔接不合理等。探索并建立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新体制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李建设 《体育科学》2012,32(6):3-13
浙江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与管理体制院校化的制度安排,以及基于这一制度的体制与机制设计,在解决普遍存在的老问题及不断出现的新问题上,进行了积极有效的实践探索。"浙江实践"的核心是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与管理体制院校化,在人才培养上,实现了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到优秀运动员的大学学历教育的院校化培养体制,在体制机制上,创新了"竞技体育系—项目管理中心—协会秘书处三位一体"的院校化管理体制。"浙江实践"是一种改革方向明确和道路预先设计,但需逐渐体制成型和机制完善。  相似文献   

9.
对我国高校与全美大学生体育联合会竞技体育人才培养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认为在追求一致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下,全美大学生体育联合会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制度,较之我国高校更加全面、精细;运行机制更完善和科学合理;实际人才产出效果更加显著。建议突出大学生体育协会的独立法人地位;集优整合目前松散的体教结合制度建设;建立一套以人为本理念下的规则章程。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调查法和逻辑分析法等,对地级市"教体结合"培养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典型代表"南通模式"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其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表现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输送率得到保障;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冲金率稳中有升;运动员学、训矛盾得到初步解决;加强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制度建设;形成了多样化训练格局;竞技体育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与整合;建立了科学选材的运行机制和网络体系。管理保障、训练保障、经费保障、社会保障等机制的健全促进了其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  相似文献   

11.
张宇 《冰雪运动》2012,(2):56-59
高水平冰雪项目竞技体育运动员的综合素养水平的高低是影响我国冰雪竞技体育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对高水平冰雪项目竞技体育运动员综合素养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指出高水平冰雪项目竞技体育运动员的综合素养由政治思想素养、职业道德素养和人文素养等构成;提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强化思想道德建设,提高运动员职业道德修养;树立学习意识,全方位提升运动员的人文素养等培养我国高水平冰雪项目竞技体育运动员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为保证运动员拥有良好的竞技状态、延长运动寿命和冰雪竞技体育运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贵州省竞技体育进行综合分析。主要结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重点项目的不断调整,贵州竞技体育竞赛成绩有较大突破,但竞技综合实力仍较低,处于全国下游水平。体育经费欠缺、竞赛体制不完善、体育科技含量低、体育观念落后是竞技体育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建议:加大经济投入、调整项目设置、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完善竞赛制度、疏通运动员退役出路,提高竞技效益,才能实现贵州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校体企三结合"高校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源质量、经费制度等方面分析我国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阐述"校体企三结合"高校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依托高校,通过整合教育、体育和企业三大系统的优势资源,联合互动,共同培养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据此提出构建该培养模式的客现依据与着力点.  相似文献   

14.
大学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制度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庆伟  唐建倦 《体育与科学》2011,32(4):107-109,27
文章分析了目前影响我国大学竞技体育培养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认为大学竞技体育的科学发展以及高水平学生运动员的培养应该顺应高等教育体制和竞技体育体制改革的大背景,整合各方资源,协调不同主体利益,促进体育与教育更好的结合,创新和完善现行管理体制、招生制度和竞赛体系,形成大学竞技体育良性发展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5.
着重探讨英国"举国体制"的战略特征及其对中国竞技体育发展的启示。研究发现,英国举国体制具有体育资金多元化,体育资金流向透明,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系科学、系统,机遇平等等特征。为此,发展中国竞技体育可借鉴其优点,扩宽体育资金来源渠道,细化每一项资金的用途,大力投资获奖多的项目,同时也扶植劣势项目,在保障优势项目冲击奖牌的前提下,也为劣势项目争取资金,有足够的经费租赁场地、购买器材,得到专业指导,从而提升其实力。还可以借鉴英国金字塔型人才培养结构,将学校培养和社会培养、全民体育锻炼和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结合到一起,避免学训矛盾和过早专项化问题;提高女性运动员的参与、决策地位和体育资源,并为残障运动员提供充足的经费、信息、人力和物质资源。  相似文献   

16.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竞技体育是一国体育的核心竞争力,而后备人才的培养是竞技体育发展的基础.目前,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中存在以下弊端:运动员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训练的科学化程度不高(选材方面和训练出现"时间战"、"消耗战"的情况);竞赛杠杆的调节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在这种情形下,我们应该完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推进体制的创新;建立文化素质学习与技术训练相结合的运行机制,促使运动员的全面发展;建立科学化的训练模式;完善运动员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竞赛体制,充分发挥竞赛杠杆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基于生命、文化、制度视域下对中美学校体育进行比较,研究认为:与美国相比,我国学校体育和生命教育的融合意识和融合度上还不成熟;我国学校体育的比赛文化氛围不太浓烈、对校园体育文化"人本位"价值的定位不太明晰、对校园体育文化的传播重视不够;我国学校高水平运动人才的培养与美国相比,选拔制度和选拔程序还需完善,在培养模式上过度注重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提高而忽略了运动员的文化素养培养。基于此,提出以生命教育深度融入学校体育课程为前提,充分发挥以运动竞赛为载体的全面育人功能和"人本位"的文化价值定位,实现学校体育的本源回归。  相似文献   

18.
实现我国体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刍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实现体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在大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关系、供给体系、行政思想、绩效评估体系的建立、财政制度的完善等方面进行探讨,提出实现我国体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需要保证大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地位平等这一前提;完善体育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制度;秉承"为人民服务"的行政思想;构建科学的体育基本服务绩效评估体系和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强化均等化效应.  相似文献   

19.
四川省竞技体育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四川省竞技体育发展进程的回顾、存在问题的比较分析与理论概括,探明当前地区(区域)竞技体育发展的相关因素构成,对四川省竞技体育的发展与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高度融会与协调发展进行了理论探索。研究认为,四川省竞技体育应以"国、奥、金"为目标,实行以总分为基础、以金牌为主导的奥运战略;应当建立适合四川省情的竞技体育管理体制,调整及优化竞技运动项目布局,加强优秀教练员的培养和监督,打破制度瓶颈、畅通运动员进出机制,逐步实现和扩大"体、教"结合规模,加强体育科研监管和经费投入,完善教练员和运动员激励机制,加大竞技体育市场培育和开发力度等。  相似文献   

20.
我国青少年人口整体规模的缩减及其从事竞技体育期望的减弱是导致竞技体育人才资源不断萎缩的原因。破解竞技体育人才资源萎缩的对策,一方面是再塑竞技体育的意识形态,转变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运动员的文化教育水平,解决运动员的退役安置困境,进而提升我国青少年人口从事竞技体育的期望,另一方面是加强科学选材,提高运动员培养的成才率,促进运动员的流动,进而提升竞技体育人才资源的使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