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自竞技能力网络结构理论模型提出以来,其项目实证的范式研究一直备受关注.以国家体育总局重点领域研究课题《我国击剑项目青少年基础训练取得突破的关键问题研究》的过程和结果为主要立足点和出发点,对竞技能力网络结构进行了运动训练理论研究的方法学释义.主要研究结论为:普适性角度,应用Excel数据库和matlab程序,可以建立不同项目、不同水平、不同时间特征的竞技能力网络结构模型;专项体能、协调能力、竞技表现力是女子重剑运动员竞技能力网络结构的中心节点,它们对女子重剑运动员竞技能力网络结构的演化升级起着关键作用;专项体能是我国高水平女子重剑运动员竞技能力网络结构的中心节点,竞技能力网络结构相对稳定,但在选择性打击下极易受到攻击,协调能力、专项体能、竞技表现能力、思维能力是青少年女子重剑运动员竞技能力网络结构的中心群节点,竞技能力网络结构稳定性较差,运用“结构式”方式发展竞技能力,是青少年运动员训练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运动员竞技能力系统是复杂的非线性系统,线性只是其非线性的简化。在竞技能力系统内外性质各异的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纵横交 错,多输入、多输出、多变量、多参数、多干扰表现出强烈的非线性。以复杂性科学为研究方法论,着重应用非线性系统理论与方法对竞技能力非线 性的特征、行为及其演化进行揭示,初步形成竞技能力非线性系统的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推演其训练控制方法,拓展运动训练科学研究的新视野 和新路径。结论:竞技能力作为非线性系统,其主要表现为饱和型、指数型、U型、S型、间隙型、不灵敏区型和时滞型等非线性行为;具有不满足叠加 原理、对初始条件的敏感性、临界效应、分叉样性、突变性等非线性特征;竞技能力系统的非线性演化则是从稳态—不稳定状态—新的稳定状态—新 的不稳定状态……循环往复的过程,遵循约束原理、非平衡稳态原理、波动原理和非线性协同原理等;对于竞技能力非线性系统的控制方法则主要 改变系统的初态条件、终态条件、边界条件、系统时间、空间结构和应用系统的波动特征、临界性特征等;须遵循整体与局部控制相结合、非线性与线 性控制相结合、定量与定性控制相结合和自组织控制等原则。  相似文献   

3.
运动员竞技能力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动员竞技能力因其众多要素之间的复杂关系,难以用传统演绎和线性思维方式研究其整体演化过程,自组织理论为研究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演化过程提供了有效的途径.研究认为,充分开放是竞技能力系统得以形成、维护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在小周期原则下,根据竞技能力变化的周期性特征和不同比赛级别,通过调整正负熵流,竞技能力系统从无序到有序往复演化,运动成绩表现为周期性特征;正负熵流的输入选择一定要以运动员竞技能力持续发展为前提;竞技能力系统演化的序参量为遗传特征,它役使着竞技体育构成的整个过程;竞技能力系统的演化过程呈非线性特征.  相似文献   

4.
以系统科学基本原理为指导,以竞技能力“五要素论”为基础对高水平散打运动员竞技能力系统结构、特征及运行机制展开研究.高水平散打运动员竞技能力系统结构呈现层级性,不同层级由不同要素构成,同一层级内子能力、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竞技能力运行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逐级整合的过程;整体性、关联性、动态性、层级性、自组织性和非均衡性为高水平散打运动员竞技能力系统主要特征;适应是高水平散打运动员竞技能力系统演化、发展的根据,竞技能力系统运行遵循标识机制、响应机制和积木机制.  相似文献   

5.
竞技能力是为运动训练提供实践导向的重要方面。当前相关族群理论研究面临平台期,业已形成实践应用速度快于理论探究进度的困局。本文运用哲学思辨、逻辑演绎、类比分析等方法,探析运动员竞技能力系统演化机制,旨在为训练实践提供理论参照。研究认为:通过把握演化机制、系统梳理深层问题,可以有效规避“具象形态化模型”与“抽象概括化模型”的嵌套缺陷,从整体层面揭示竞技能力系统组分之间的交互作用关系,厘析系统合集变化趋势及竞技能力生成规律,对干预训练实践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竞技能力系统演化机制的探究深化了复杂性生成视域下竞技能力发展的训练学理论基础,期望能为指导运动训练实践提供参考,为竞技能力理论研究提供新的分析维度。  相似文献   

6.
创业者在个体社会网络互动中动员网络资源,以缓解企业组织创建早期面临的资源约束问题,是当前创业环境下我国个体创业类体育新创企业保持存续与实现成长的有效路径,也是体育创业理论研究需要关注的一个现实性问题。新经济社会学“嵌入性”理论视域下,从个体社会网络的结构维度入手,在实证研究验证了社会网络资源在创业者社会网络结构与体育新创企业绩效间存在中介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从网络结构性的视角指出了这一传导机制存在的行业性特征:1)社会网络资源在创业者社会网络规模、网顶、异质性与体育新创企业绩效间的传导路径更为清晰;2)社会网络资源在创业者社会网络结构与体育新创企业非财务绩效间的中介作用更为显著;3)体育创业者高密度、强关系的社会网络结构更利于直接网络资源获取,高异质性的网络结构更利于间接网络资源获取;4)高密度、强关系的社会网络结构性特征有可能限制体育创业者获取网络“中介利益”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数理统计、社会网络分析、知识图谱等研究方法,对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知识来源载体网络的结构演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1)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的知识来源较为广泛,主要集中于运动科学、生理学、内分泌与代谢、医学、营养学、神经科学等学科领域;2)知识来源文献和作者数量呈指数式快速增长,且存在集中与离散并存的分布特征,发展过程中居核心地位的个体和群体,继承性和递进性兼备;3)领域研究主题仍处于不断衍生、分化与融合的过程中;4)知识来源载体网络均已具备小世界性质,但无标度网络特征均不显著,总体上循"孤岛型—双核型—单核心复杂网络—多核心复杂网络"的路径演化。  相似文献   

8.
竞技攀岩作为新晋奥运项目,探究其起源和演变过程可为我国竞技攀岩的发展提供借鉴、指导及理论缘由。采用文献资料研究和逻辑分析方法,探讨了竞技攀岩的概念,分析了竞技攀岩诞生的装备和技术基础、社会文化背景,以及三个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研究表明,竞技攀岩是攀岩运动中符合现代竞技体育特征的部分,是攀岩运动"竞技体育化"的结果;器械装备升级提供的技术基础和战后复兴的历史背景,共同促成了竞技攀岩在苏联的诞生;竞技攀岩的演变经历了苏联时期的普及化与国际化尝试、UIAA主导的竞技攀岩国际管理体系与赛事体系建设、IFSC引领的奥运发展新时期三个阶段;竞技攀岩的后奥运时代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9.
竞技攀岩作为新晋奥运项目,探究其起源和演变过程可为我国竞技攀岩的发展提供借鉴、指导及理论缘由。采用文献资料研究和逻辑分析方法,探讨了竞技攀岩的概念,分析了竞技攀岩诞生的装备和技术基础、社会文化背景,以及三个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研究表明,竞技攀岩是攀岩运动中符合现代竞技体育特征的部分,是攀岩运动"竞技体育化"的结果;器械装备升级提供的技术基础和战后复兴的历史背景,共同促成了竞技攀岩在苏联的诞生;竞技攀岩的演变经历了苏联时期的普及化与国际化尝试、UIAA主导的竞技攀岩国际管理体系与赛事体系建设、IFSC引领的奥运发展新时期三个阶段;竞技攀岩的后奥运时代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10.
商业性体育赛事网络结构特征及其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规范研究的范式,运用网络的观点和分析方法,在对体育赛事相关研究成果以及网络理论及其相关研究成果进行辨析的基础上,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提出体育赛事及其网络的定义;继而按投入-生产-产出的业务活动结构,并根据相关网络理论和体育赛事的属性,构建商业性体育赛事网络结构;最后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对网络内各参与主体的交易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在该赛事网络中,体育赛事生产者作为网络的中心结点分别与各投入品的供给主体和产品的消费主体签定和执行一系列商业合同,建立不同形式的经济交易关系;该赛事网络结构具有高中心性和低密度性、半开放性和松散型、非地域根植性、复杂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