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随着国家对教育的不断创新和改革,在关注学生成绩的同时更注重全面发展,教育部要求自2022年起,美育也要纳入中考范围.可见,美育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越来越被重视.我们生活大美学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激发情趣、升华情感等方式,从融入生活,发现美,挖掘教学内容本身的内在美和运用教学形式艺术化的外在美;到热爱生活,追求美,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最终达到享受生活,沉淀生活之美.  相似文献   

2.
2012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告诉我们,物理学是人类科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科学地揭示了自然规律;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其发展历程中人类与自然科学的艺术魅力.这就要求我们一线教师在实践新课程理念的同时,还要探究学科内部的各种美学因素,以便在学科教学中运用审美观点,实施审美教育.物理之美,美不胜收,这主要体现在它的精神之美、自然之美、简洁美之美和对称之美.  相似文献   

3.
教学活动原本是智慧与情感融合在一起,人类追求文明的活动.教学的这一本质属性,决定了教学不能没有美.因为我们的教学对象正是一群天生爱美的儿童,我们的教材更是从不同侧面显示着、蕴涵着自然之美、社会之美和艺术之美,我们的教育目标又是促进全体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在素质教育得到全面实施的新形势下,如何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生命意识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与思考。那么,如何才能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生命意识呢?本文提出,想要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在热爱自然中发现自然之美,在乐于助人中发现交际之美,以及在珍爱生命中发现生命之美。  相似文献   

5.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同志出席全国教育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要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特别是“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然而,我们从强调知识传授的1.0时代到注重三维目标的2.0时代,再到提倡核心素养的3.0时代,道德与法治课对于“美育”都很少提及。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有责任在自己的学科上引导学生认识美、欣赏美和创造美。本文基于上课及听、评课真实发生的情况,谈谈道德与法治课堂以美育德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6.
<正>不少教师抱怨现在的数学课堂枯燥无味,没有任何美感可言.数学课堂果真无美感吗?其实,在我们身边到处充满了美,如艺术之美,大自然之美、科学之美,数学之美.古希腊数学家普洛克拉斯说过:"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作为数学教育的实践者,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美,体验数学美,充分挖掘教学中的美学元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以"苏教版"九年级(下)"黄金分割"一节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数学美教学实践.一、创设美的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美情境引入师  相似文献   

7.
徐为峰 《学苑教育》2021,(12):55-56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寓美于教,挖掘"美"的内容、创设"美"的情境、探索"美"的方法、借助"美"的案例、理解"美"的内容,体悟"美"的内涵。本文主要从发掘内容之美、发掘形式之美以及呈现方法之美等角度阐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美育内容的渗透策略。  相似文献   

8.
李梦  徐洁 《中国德育》2024,(4):39-42
新时代青少年法治教育旨在培养具备坚定法治观念、崇尚法治精神的合格公民,对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青少年法治教育面临供需失衡、治校松散和师资薄弱等问题。为应对这些现实问题,我们应把握法治育人的变革方向,探寻新时代的法治教育路径:综合施策,纾“供需失衡”之困;聘法治副校长,破治校松散之局;支持教师发展,解师资薄弱之难。  相似文献   

9.
美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无论是自然的美、艺术的美还是科学的美,都可以在生活中被发现.正因如此,本文以美育为题,论述教育之美,也就是教育带给我们的美感.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让学生拥有感受和表达美的能力,在数学学习中同样如此.本文以数学中的美学规律以及数字的美感、数学运用于生活中的美以及应用过程中体现...  相似文献   

10.
在全面推进法治建设的背景下,如何在高校法治教育中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并使之成为大学生法治信仰形成的重要途径,是当前我们所面临的重要任务。注重知识教育与观念教育的结合,以完善独立人格为切入点开展教育,充分认识当前大学生法治观的基本特征,以及渐进地培育大学生的法治信仰,是我们应有的姿态。  相似文献   

11.
<正>我们总是期盼课堂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我们也一直追寻能令人赏心悦目的唯美课堂。张婷婷老师执教的"做负责任的人"就是这样的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回忆。深入剖析其中美的因子,发现有一些非常规因素,有一些我们平常课堂没见过的致美策略,让人耳目一新。一、历史与现实相织,打造思想之美思想性是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基本要求,课堂教学需要教师有自己的设计思想和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通常情况下,道德与法治课堂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逻辑展开,但张老师的课堂打破了常规逻辑,  相似文献   

12.
道德意识、规则意识、法制意识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环节之所在,也是道德与法治教学之所以顺利展开,且得到越来越多重视的重要原因.作为奋战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一线的教师,我们想要提高初中生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就必须在教学中及时更新教育理念,重视初中生素养培养;采用灵活教学思路,培养初中生核心素养;注重实践理论结合,提高初中生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3.
罗荔 《中国德育》2006,1(7):78-79
1996年至今,经过十年的实践,我们成功地探索出切合我校实际的以“营造礼仪空间,锤炼礼仪个体,拓宽礼仪教育途径”为内容的礼仪教育模式。一、营造礼仪空间礼仪教育本身是美的教育,需要营造一个美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到处都有礼仪之景、礼仪之声、礼仪之形,无人不知礼仪、无人  相似文献   

14.
徐浩 《职业技术》2006,(10):107-108
法律是法治的必须,但是,有法律并不一定有法治.不符合法治精神和原则的法律是无法实现法治的.法治需要法律的保障,也需要法律教育的支持.但是,法律教育不同于法治教育,法律教育不能代替法治教育.改进对高职院校学生法律教育,就应该从法律教育转向法治教育,就要改变法律教育目的在于守法的片面认识,着眼法治社会建设的需要,着眼大学生承担的使命,全面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  相似文献   

15.
语文学科是一门具有浓郁美育特色的课程。翻开中学语文课本,展现在我们眼前的篇章,有的清新含蓄,有的灵性飞扬,有的明理言志,有的借景抒情……既有知识之美,情感之美,更有艺术之美。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语文课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让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16.
教学活动原本是智慧与情感融合在一起,人类追求文明的活动。教学的这一本质属性,决定了教学不能没有美。因为我们的教学对象正是一群天生爱美的儿童.我们的教材更是从不同侧面显示着、蕴涵着自然之美、社会之美和艺术之美。我们的教育目标又是促进全体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的教学理应充分地体现美、利用美。  相似文献   

17.
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审美教育的主渠道 ,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文采美、栩栩如生的形象美、异彩纷呈的结构美、情景交融的环境美 ,故语文教学有着实施审美教育得天独厚的条件。如散文《春》、诗歌《沁园春·雪》、文言文《为学》等许多篇目都是审美教育的佳作范文。这些文章有的描绘了祖国的山河之美 ,有的揭示了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人生之美 ,有的蕴含了人生的奋斗之美。总之“美”在语文教材中处处显现 ,因而我们要通过语文学科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以课文教学作为审美教育的切入点。19世纪法国伟大的雕塑家罗丹曾说 :“美是到处都有的 ,…  相似文献   

18.
法治建设不断推进的今天,我们看到民众的权利意识不断加强、法治景象欣欣向荣,然而与之相悖的却是不少民众对法律的理解是单向片面性的,导致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实现法律之治,究其原因在于法律工具主义思想的影响、法治理念理解的偏颇以及道德作用的过分削弱,因此须正视法治现代化进程中的新问题,重新审视法治建设,并从法治环境、法治教育等方面矫正其中的偏颇之处。  相似文献   

19.
2021年河北省文科综合试卷道德与法治试题从情境到任务,从表达到立意,都洋溢着浓浓的学科韵味.试题善用情境之花,开出中国人民奋斗之美,读起来给人以满满的力量;巧设任务之花,开出试题的思维之美,思起来给人以深深的启发;活用教材知识之花,开出学科的润心之美,品起来给人以浓浓的深意.  相似文献   

20.
<正>道德与法治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在国家统编教材中有专题、有渗透,显隐结合、多维展开,循环往复、螺旋上升,努力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之光照亮生命、照进青少年精神世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体现了坚持课程指导思想,是落实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有之义,我们应在教学中积极实践探索。笔者结合各级教研活动的一些公开课和南京市教研室举办的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大赛的优秀作品,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