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2005—2011年的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双重差分法分析企业在2008年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元年认定前后的财务效应。研究结果发现,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政策可以显著促进企业财务绩效,同时也能有效提升公司的企业价值。文章进一步按照产权性质、高管持股区分样本,然后进行差异化样本分析。发现该认定政策对国有企业效果显著,对高管持股企业影响仅仅在于企业价值的提升,而对企业财务绩效并无显著影响。但是,有鉴于认定政策的实施效果并未达到预期,基于研究结果,提出细化创新评分标准、扶持定向企业等相关建议完善政策实施。当前国家科技政策更加注重创新效果,需要政府加大创新激励力度,促进企业创新产出,推进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推进,亟须以智能技术赋能课堂评价创新这一“小切口”,撬动高质量课堂支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大转型”。研究呼应国家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时代诉求,立足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方向,围绕高质量课堂价值意蕴与实践逻辑,提出“价值引领+数字转型”的课堂评价创新理念;在此基础上,将教与学理论和评价研究方法有机结合,以育人水平高、教学效率高、结构稳定性高等“三高”为主要特征,构建体现“诊改贯穿+数智赋能”的高质量课堂评价指标体系;接着面向人机协同的智能应用发展趋势,彰显双向赋能基本思想,探索形成“人机协同+数实融合”的高质量课堂评价创新路径,并利用课堂教学大数据分析系统开展实践应用。研究结果表明,以“三高”特征重构的高质量课堂评价指标体系,能够为智能技术赋能人机协同课堂的评价、诊断、干预、改进等提供新路向,有效推动课堂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推进,亟须以智能技术赋能课堂评价创新这一“小切口”,撬动高质量课堂支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大转型”。研究呼应国家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时代诉求,立足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方向,围绕高质量课堂价值意蕴与实践逻辑,提出“价值引领+数字转型”的课堂评价创新理念;在此基础上,将教与学理论和评价研究方法有机结合,以育人水平高、教学效率高、结构稳定性高等“三高”为主要特征,构建体现“诊改贯穿+数智赋能”的高质量课堂评价指标体系;接着面向人机协同的智能应用发展趋势,彰显双向赋能基本思想,探索形成“人机协同+数实融合”的高质量课堂评价创新路径,并利用课堂教学大数据分析系统开展实践应用。研究结果表明,以“三高”特征重构的高质量课堂评价指标体系,能够为智能技术赋能人机协同课堂的评价、诊断、干预、改进等提供新路向,有效推动课堂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深刻影响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数智时代下教育数字化转型成为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文章阐述了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涵特征,指出了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临的诸多困境,提出实现数智时代学校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应加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顶层设计,夯实新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智慧教育环境创新应用场景,技术赋能教育主阵地,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和数字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学生信息化素养和数字化学习能力等策略。  相似文献   

5.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将发展实体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将科技创新作为重要的实现手段。数字科技作为数字经济的主体和科技行业的分支,对高质量发展实体经济具有基础性与全面性影响。文本在分析数字科技与高质量实体经济融合优势的基础上,根据数字科技的种类与主要功能、赋能实体经济的方式、路径及运行的具体特征等要素影响,认为数字科技要实现有效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从坚定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源动力、加强新基建基础设施保障力、增强产学研应用成果转化力、夯实“智改数转”创新推动力、提升集成技术赋能驱动力、凝聚复合型人才向心力等六个维度入手,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共生共荣。  相似文献   

6.
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现节能减排和经济增长同频共振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基于2011—2020年省际面板数据,运用SBM-GML指数测算了地区绿色发展效率,运用熵值法构建指标体系测度了数字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实证探究了数字经济发展对绿色发展效率的赋能效应。主要结论如下:第一,数字经济能够有效提升绿色发展效率,相较于中部地区,数字经济对东部和西部地区的影响更为显著。第二,动态调节效应显示,当产业结构、教育水平和研发投入强度三个变量跨过门槛值后,数字经济的赋能效果明显增强;当财政分权度跨过门槛值后,数字经济的赋能效果明显减弱。第三,数字经济对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动态空间溢出效应,但目前短期效应明显大于长期效应。该研究的结论对于充分释放数字经济的绿色发展潜能,助力国民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边际贡献。  相似文献   

7.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有助于推进我国科教兴国战略实施,是我国建成教育强国的关键一步。然而,当前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面临依赖传统发展格局、发展结构不善、发展模式科学性不足、发展功能发挥作用不佳等现实困境。新质生产力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突破创新,在价值论逻辑上具有独特优势及发展价值,在认识论逻辑上创造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生态,在方法论逻辑上以技术驱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模式包括主体需求维、功能价值维、主体关系维、技术方法维,能够在凝聚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需求、发挥裂变重组与跨界融合功效的基础上,实现多元利益相关者协同高效处理职业教育公共事务。面向未来,在推动新质生产力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进程中,还需要通过顶层设计构建“新质生产力+职业教育”新模式,借助科技创新提升职业院校办学能力与发展水平,构建新质生产力赋能下的职业教育风险防控机制,并制定法律法规稳步推进职业教育发展升级迭代。  相似文献   

8.
职业教育赋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将从提供就业支持、促进创业与发展创新、增强人力资本等角度完善职业教育保障体系及产业经济建设协同机制。分析了职业教育赋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价值,提出了新时期职业教育赋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困境,阐述了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面向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重大命题,基于文献梳理并结合建设实践,对新基建和实体经济的概念进行界定。构建新基建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分析框架,从理论机理与实践路径两个维度,阐释新基建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成逻辑:数字、融合、创新三类新型基础设施作为新基建的底层支撑、核心内容、发展动能,分别具有增强市场匹配能力、革新传统生产系统、打造创新链条三项直观机理效应,同时,还具有降低经济运行成本、提供数智化转型范式、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三项底层机理效应。进言之,新基建通过动力转换、质量变革、结构升级、效率提升、环境优化等五条实践路径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当前,新基建赋能效用在建设端、产业端、治理端、环境端仍存在一定问题,文本提出针对性策略:统筹全局长期建设、进一步聚焦关键领域;加强协同创新、促进数实融合;加快法律规范制定、推进包容审慎监管;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多维度保障发展安全。  相似文献   

10.
作为发展外向型数字经济的主要载体,数字贸易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正成为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加速器”、驱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以及区域新一轮竞争的“新焦点”。通过对佛山的考察,发现数字贸易可以通过直接作用机制和间接传导机制赋能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其中直接作用机制体现在数字技术的高度灵活性、渗透性和兼容性,以“数字贸易+制造业”的方式深度融合;间接传导机制则通过促进产业升级、创新商业模式和提升人力资本水平等方面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点建议:第一,加大对数字贸易的支持力度,推动服务贸易数字化发展及其与制造业各环节的深度有效融合,实现产业升级;第二,把握数字贸易发展趋势,创新和拓展商业模式,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赋能;第三,积极培育和提升数字贸易人力资本水平,为贸易数字化转型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11—2019年中国上市企业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中国企业绿色创新效率,并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对企业绿色创新效率的正向影响,进一步运用机器学习—随机森林模型研究数字金融对企业绿色创新效率的非线性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能够赋能企业绿色创新效率提升,且对国有、大规模以及高污染企业绿色创新效率的赋能效应更强;数字金融可以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降低金融风险间接促进企业绿色创新效率提升;数字金融对企业绿色创新效率的作用存在网络效应。  相似文献   

12.
在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通过核算黄河流域绿色GDP,构建黄河流域科技对绿色经济发展影响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对黄河流域科技与绿色经济发展状况进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山东和河南绿色GDP占到整个黄河流域60%以上,绿色GDP从黄河源头阶梯式上升;整个黄河流域科技对绿色经济发展影响综合得分呈现出"梭形"; R&D经费占绿色GDP比重、高技术产品销售额占绿色GDP比重、科研投入对绿色GDP贡献率、技术市场成交额占进出口额比重和R&D人员全时当量占人口比重由强到弱影响着绿色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3.
采用2011—2018年沪深A股高新技术上市公司数据,探讨创新政策组合、高管激励机制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内在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创新政策组合能够显著提高企业创新绩效;高管薪酬激励具有正向调节作用,特别是能增强政策组合对高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效果。企业产权性质不同,高管激励的调节作用也存在差异:相较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高管薪酬激励的调节作用更加明显;高管持股产生的调节作用较弱,只有非国有企业的高管持股才能产生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三教”协同创新发展是建构全民终身教育服务体系的重要支撑“。三教”协同创新发展所具有的生态性、共享性以及可持续性的内涵特征,与作为新动能的数智化具有高度的适配性。数智化技术的迭代演进在思维、载体、结构及效能四方面引领并重塑了“三教”协同创新发展的新生态。基于此,应从开放包容、融通转换、共享互补、智慧治理、组织保障等多维度提出数智化赋能“三教”协同创新发展的实践路向。  相似文献   

15.
数智技术是影响社会架构的重要力量,为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描绘出了崭新图景。从价值维度来看,数智技术可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沉浸感、精准性、亲和力,从而优化育人的实践样态。究其实质,就在于数智技术具有显著优势,能以“第三持存”书写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空间、以数字孪生询唤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认同、以认知智能表征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美感。但在具体场景中,数智技术带来的工具仰赖、身份解构、逻辑抽离等问题,也可能会造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被消融、交互实践被阻隔、叙事结构被肢解等风险。为了实现数智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正向耦合,需要明确育人实践的价值定位、形塑融通共生的空间场域、打造形神兼具的内容供给,在聚势赋能中充分释放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技奖励》2023,(2):59-80
<正>第十五届全国现代物流科技创新大会在哈尔滨召开2022年8月24日,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与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中国物流信息中心、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智慧物流分会、哈尔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承办的第十五届全国现代物流科技创新大会在哈尔滨召开。本次大会以“科技引领、数智赋能、融合创兴”为主题,主要围绕政策文件精神解读、把脉行业发展方向、交流展示最新物流科技成果等主题展开深入学习讨论和交流,对应对新形势新挑战、把握数字化发展新机遇、拓展物流发展新空间、加快推动物流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深远意义。会上发布了300余项物流行业科技创新及应用成果。  相似文献   

17.
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水平应用型人才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支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应有要义,具有一定层次属性,何以可为是对其层次属性和类型属性的双重回答。立足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诉求,对应用型人才内涵与外延的再认识,可进一步拓展职业教育研究的理论论域,为实践探索拓宽路径。职业教育发展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不可割裂。应以推进区域产城教协同发展,加快现代职教向数智化转型,托底现代职教育人质量关键,强化应用型人才符号认同,积极探索现代职教多元治理等举措,多路径提升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水平,赋能职教高质量发展,彰显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职教力量。  相似文献   

18.
随着“信息器”对人类实现全时空伴随包围,教育场中的人已身入数智时代。职业本科高校应充分利用新一代数字技术,构建以数“赋慧”,以智“赋能”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创新智慧型技能人才。基于大成智慧学的理念,借助新兴技术构建职业本科高校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并以基础会计课程为例,采用准实验研究法检验该模式的实践效果。研究发现,基于数智技术、以赋慧为特性而设计构建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学习成效、激发学习动机、增强学习体验、提升课堂满意度、促进智慧发展等方面卓有成效,实现了“赋能赋慧”,为数智时代新兴技术与职业本科高校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提供了一种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数智化赋能产教融合呈现“数据化“”平台化“”交互化“”协同化”特征。数智化赋能产教融合需要关注各主体之间的关系,打造基于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目标的互惠互生、互利共创的良性协作关系,形成整体协同、敏捷高效、智能精准、开放透明、公平普惠的产教融合生态网络。据此提出数智化赋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提升策略:探索产教融合新思路,丰富产教融合内容;应用数智化技术,重构产教融合共同体;整合要素资源,提高数据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20.
绿色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是实现绿色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以2012—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样本,构建多元回归模型探究分析师跟踪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分析师跟踪能显著提升企业绿色创新水平,且在经过内生性检验和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环境规制在分析师跟踪与企业绿色创新关系中存在正向调节作用;分析师跟踪通过提高企业内部控制质量,间接促进企业绿色创新。进一步研究发现,在非国有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中,分析师跟踪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效应更为明显。从分析师这一外部视角研究企业绿色创新,既拓宽了分析师跟踪的经济后果研究,也丰富了绿色创新的影响因素研究,为企业提升绿色创新能力,实现绿色转型提供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