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主流电视剧重在表现革命历史题材或群体英雄的人物建构,实现主流意识形态的传递与重塑。新主流电视剧《人世间》完成了中国主流叙事的创新性表达。本文将借以此剧从新主流电视剧的生成语境、外部表征与时代价值来探寻其现实主义的浪漫化表达。  相似文献   

2.
李彤 《东南传播》2021,(11):68-70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百年建党之际,《1921》《革命者》《红船》等讲述中国共产党革命历史的影片相继上映,并取得不俗成绩,部分电影甚至实现了"破圈"传播效应.本文研究试图从正在热映的建党百年红色电影《革命者》出发,对其叙事模式、人物塑造、视听语言方面进行详尽剖析.试图梳理出近两年红色电影在人物塑造和史诗叙事等层面呈现出的异质性,这也是未来中国红色电影的创作规律和发展取向.  相似文献   

3.
以主旋律为题材的电影是近年来最具影响力的电影类型之一.文章立足于献礼片《1921》,从影片的进步之处与不足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在人物塑造、视听元素叙事符号三个方面讨论电影的进步之处,从叙事线与背景两个方面讨论影片的不足,对整部影片做了一次全景式的扫描.  相似文献   

4.
蔡艳 《东南传播》2021,(10):67-69
英模人物传记片作为主流电影的重要分支,每个历史阶段都有着特定表达内涵与形式特征.本文主要从英模历史片梳理、叙事策略、视听呈现等维度对《革命者》进行深入剖析,试图探索出一条将个人风格与主流题材故事融合英模人物传记片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
方亭  王平阳 《今传媒》2022,(12):85-88
《长津湖之水门桥》以“三炸水门桥”为叙事核心,通过呈现志愿军战士在抗美援朝时的浴血奋战,塑造了有血有肉的英雄群像,颂扬了我军战士的大无畏精神。本文从内容维度、艺术手法、营销层面深入分析了该影片,发现电影在塑造英雄群像时不乏个体叙事,书写了志愿军战士的家国情怀;以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的完美统一、宏观叙事与细节刻画的双管齐下、交叉蒙太奇与对比蒙太奇的联合应用,完成了一部波澜壮阔的战争巨制;采用内容营销、情感营销以及全媒体矩阵营销等方式成功“破圈”,为后疫情时代战争题材主旋律电影提供了可行性范式。  相似文献   

6.
王韪义 《视听》2023,(9):17-20
英模题材电视剧以英模人物为原型,体现主流价值观,是中国主旋律电视剧创作中的新发展。《大山的女儿》是典型的英模电视剧,它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在角色塑造、叙事结构和内涵发掘等方面不断探索创新,挖掘了新时代中国式的青年英雄角色、新时代叙事策略以及新时代青年初心与使命的内涵。正是这种艺术创新,让该剧有了不同于普通英模类电视剧的时代内涵,体现出新时代英模电视剧的新创作形态。  相似文献   

7.
刘明杰 《视听》2018,(11):96-97
隐喻是电影叙事的重要策略。影片《卡萨布兰卡》和《美国往事》以叙事主题、主角人物、城市景观为喻象,对美国梦进行了影像化抒写,成功地建构了美国梦的隐喻,值得对比、研究、阐释与反思。  相似文献   

8.
徐锦博 《视听》2023,(4):43-46
乡村题材网络电影《毛驴上树》《毛驴上树2:倔驴搬家》在内容上一改我国农村题材电影常见的套路化剧情、扁平化人物塑造、题材同质化等问题,以平民化的叙事视角展现了“第一书记”帮扶“毛驴们”摆脱贫困的事迹。电影创作者通过叙事空间的创新表达,将乡土叙事空间、情感叙事空间进行重新建构,以个体农民的情感作为主要叙事线索,展现了个体农民的情感世界,使得叙事空间架构环环相扣、跌宕起伏,让观众身临其境般地体会扶贫的过程,获得独特的视听感受。  相似文献   

9.
当重大历史事件的亲历者逐渐消逝,如何保存记忆,让新一代年轻人了解历史记住历史,影视作品的责任重中之重.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作为书写革命记忆、传承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通过影像技术营造"记忆之场"获取记忆线索、立体化塑造英雄人物还原历史真相、多角度切入叙事模式引发情感共振,进而强化理想信念.建党百年献礼片《觉醒年代》作为历史正剧,尊重史实又不落俗套进行艺术创新,丰盈展现建党历史,质量与口碑齐飞,实在值得作为案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随着近年《战狼》、《战狼2》、《红海行动》等电影的票房口碑双丰收,国防军事电影重新回到主流观众视野。作为新军事电影的代表作,这几部作品不仅在制作水平和类型叙事上实现对传统军事电影的超越,同时还塑造了几位大放异彩的女性人物。这些女性英雄的出现,打破了军事题材中固有的性别印象,借由女性形象与国家形象同构的策略,对好莱坞叙事程式中的东方主义式男性霸权话语予以有力回击。  相似文献   

11.
《功勋》作为近期受关注度最高的新主流电视剧,打破了传统主旋律电视剧传播与接受的壁垒,无论在电视端还是在网络端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收视成绩。尤其是其中第一单元《能文能武李延年》,更因其与电影《长津湖》的互文,"破壁出圈"成为流行文化。媒介融合时代,受众权利不断提升,消费者成为叙事的积极参与者。文本客体不仅在历时性的角度与历史文本形成纵向的互文性表征,更在共时性的角度,于生产与消费、创作与接受的双向互动中形成多维建构,从而实现了文本意识形态的有效传递。  相似文献   

12.
电视连续剧《雪豹》以国家民族命运为叙事背景,以抗日战争中的特种部队作战这一新题材为叙事脉络,在宏大的革命历史叙事中融入对个体生命和生存价值的关注,实现了宏大民族命运与个体伦理的叙事同构,恢弘叙事的个体性超越使该剧达到一个新的叙事高度。  相似文献   

13.
2016年美国好莱坞电影《萨利机长》与2019年国产电影《中国机长》两部影片都改编自真实事件,题材内容相似,具有极强的可比较性、差异性.两部影片的差异主要呈现在叙事方式的不同,通过叙事结构、叙事空间、叙事目的三个向度,对《中国机长》与《萨利机长》进行叙事美学范畴下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4.
《无声的功勋》是由江苏省国家安全厅和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打造的红色历史题材系列微纪录片。本文以其为研究对象,从隐蔽战线革命历史的红色记忆建构、情感认同与媒介关系的视角入手,分析系列微纪录片如何从影像叙事与传播、典型人物塑造等角度进行红色主题的表达与传承,激发受众的民族自豪感与国家认同;如何开发拓展同主题新媒体衍生融创作品,进而形成主流纪实影视产品的品牌化,体现了纪实作品创作的真实性、艺术性、思想性及创新性。  相似文献   

15.
无论是备受瞩目的《如懿传》,还是好评如潮的《延禧攻略》,都能够先后引发观众追剧热潮。本文研究认为,这两部同题材、不同叙事视角的宫斗剧热播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内容制作上精美绝伦,不仅都有实力演员和自带IP流量,在情节设置、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也达到了历史与现实的共鸣;二是宣发渠道上充分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激发观众的参与热情;三是迎合了受众的"使用与满足",人们在观剧过程中或喜或悲地看见了"自己"。  相似文献   

16.
牛慧慧 《视听》2022,(5):77-79
作为承担主流意识形态传播职能的红色题材电视剧,应该如何采取恰当的方式向青年观众传播,并使青年观众接受,是一个长期被探讨的命题.《觉醒年代》在青年性叙事策略方面做出了相应的突破与创新.群像式人物塑造和立体化表达历史人物,让青年观众走近历史、贴近伟人,感受波澜壮阔时代中的命运跌宕;与时代对话和与人物共鸣,让青年观众在共情和...  相似文献   

17.
张心巧 《报刊之友》2012,(12):150-152
长篇小说《白鹿原》作为新历史小说的代表作之一,体现了作家们新的创作思路和还原历史原貌的欲望。《白鹿原》在整个文学史的革命叙事中处于关键的转折阶段,呈现出与红色经典、革命历史小说等不一样的风貌,在政治层面是对革命话语的翻转和颠覆,体现出消解神圣、解构既有历史观念的立场。本文将从阶级模式、革命对象、革命政党、革命者形象等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陈忠实用他的笔,建构了一面反观现代革命历史的镜子,超越了当代文学史上传统的革命叙事话语体系,使得《白鹿原》成为一道当代文学发展历程中不可或缺的风景。  相似文献   

18.
张心巧 《今传媒》2012,(12):150-152
长篇小说《白鹿原》作为新历史小说的代表作之一,体现了作家们新的创作思路和还原历史原貌的欲望。《白鹿原》在整个文学史的革命叙事中处于关键的转折阶段,呈现出与红色经典﹑革命历史小说等不一样的风貌,在政治层面是对革命话语的翻转和颠覆,体现出消解神圣﹑解构既有历史观念的立场。本文将从阶级模式、革命对象、革命政党、革命者形象等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陈忠实用他的笔,建构了一面反观现代革命历史的镜子,超越了当代文学史上传统的革命叙事话语体系,使得《白鹿原》成为一道当代文学发展历程中不可或缺的风景。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传统文化题材动画电影的回归是动画电影业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长安三万里》上映后,立即引发了“破圈”效应,不但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好评,还开创了历史文化人物在国漫领域的历史叙事新模式,是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的优秀案例。本论文试图把传统文化题材动画电影放在中国动画电影史的长河中,分析其再次回归的主要原因、改编特征,剖析近年来动画大电影的影像叙事方式和营销传播逻辑,并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传播策略的角度,解读《长安三万里》如何主动与主流意识形态相协同,寻找到政治、市场与艺术的平衡关系,以准确把握新时代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规律和脉络。  相似文献   

20.
顾长卫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曾担任多部电影的摄影师.与其他第五代导演宏大的历史革命叙事题材相比,顾长卫则将目光更多地投向小人物的人生际遇.在其带有现实主义色彩倾向的电影《立春》中,可以通过顾长卫叙事性的镜头语言来体会大时代下小人物的世界,解读在北方小县城里一群艺术青年在艺术梦想与残酷现实的矛盾中痛苦挣扎的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