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父亲和我     
我注意到中国人的传统习惯往往是在人作古之后才书撰来纪念,缅怀。这大约是因为中国人比较内向,不喜欢当人面说什么“好话”;“坏话”当然就更不好说了。洋人在这一点上则与我们国人不同,外向型人种,愿意当面说人“好话”,也从不忌讳“坏话”。在这点我倒深受洋人影响,回国后愿  相似文献   

2.
推导洛仑兹变换,洛仑兹用到11个假设爱因斯坦要用两个假设;本文作者推导洛仑兹变换、加速平动时空坐标变换、转动时空坐标变换和超光速时空坐标变换仅用一个假设——“光速不变原理”。即光沿光源运动方向或相反方向的传播速度与光源观察者的速度和加速度无关。应用“光速不变原理”(即:x=±ct,x'=±ct')推导时空坐标变换是最简单的。本文仅给出洛仑兹变换的推导。可见“光速不变原理”是时空理论的唯一基本原理;光速不是极限速度;狭义相对论基本原理可减少为一条;洛仑兹协变性没有普遍性意义。1.洛仑兹变换的推导 约定参…  相似文献   

3.
他,在上世纪80年代主持“通信处理机网络系统”项目,在国内首次实现了多台异种计算机联网。他,主持规划、设计并建成了我国第一个国家级公用数据通信网;他,主持设计并建成了覆盖全国的“多业务统一网络平台”,在全球率先实现了网络融合;他,被誉为“中国互联网之父”,并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全球50位数字英雄之一;他就是我国第一个公用数据网的开拓人——刘韵洁,一个为了自己心中的理想执着追求、勇于创新、坚持到底的人。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古籍《列子》中“盗亦有道”、“偃师造倡”、“愚公移山”三则寓言,对所体现的古代技术观念作了探讨。“盗亦有道”,强调运用人的智慧,顺应自然变化,“盗取”所需的生产生活资料;“偃师造倡”,认为用自然界的物质材料作代用品,人的技巧可与天地造化有同样的功效;“愚公移山”,原意表达一种弃智弃巧,苦干实干的精神。诠释新“愚公移山”精神改造中国社会、改造自然,对中国人产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是一个重要观念,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所谓“中”,是说凡事应有一个适当的“度”,超过这个“度”,就是“过”;没有达到一定的“度”,就是“不及”。处理事情,要合乎这个标准,就是“执中”。“中”这个概念中国由来已久,是尧舜禹时代就有的思想,经孔子“祖述”过来加以弘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之一。  相似文献   

6.
安利 《百科知识》2004,(5):19-19
人们常说“世界真小”,但究竟小到什么程度?多少年来世界各国专家都想拿出一个能说服人的答案。如果说无论是一位澳大利亚警察、一位挪威兽医或是一位爱沙尼亚档案员,这些和你八竿子打不着的人,你都能辗转和他们联系上,你相信吗?这可不是凭空杜撰,美国科学家利用当今最时髦的互联网技术做了一项实验,结果证实了这一点:只要通过电子邮件的六次信息“接力”传递,一个人就可以同世界另一端的陌生人联系上。  相似文献   

7.
李伟 《未来与发展》2012,35(9):48-52
人们经常用网络空间来形容现代人的互联网上生活空间.然而,大多数时候“网络空间”是被当作一个确定无疑的概念使用的,其内涵很少被深入的分析.实际上,从人的生存论角度,网络空间是一种特殊的人类活动空间,既有空间的特征,又有区别于物理空间的特殊性.从海德格尔的存在论出发,网络空间是一个由人的生存活动所构建的空间,它具备了作为空间的空间性.网络空间是一个特殊的空间,它是现实生活在网络中的投影,它是由视觉符号和听觉符号显现出来的,它突破了物理空间中的时空限制,它融合了客观物质材料和人的思想活动与内容.  相似文献   

8.
潘绥铭 《百科知识》2007,(8X):58-58
凡是上过网的(“网民”)已经达到30.3%,几乎每天都上网的(“网虫”)达到10.3%。也就是说,如果在15~64岁的总人口里也是上述情况的话,那么中国至少有2.8亿人曾经上过网;至少有9500万人几乎每天都上网。上网中的一项活动就是结交朋友,乃至建立性关系。  相似文献   

9.
为什么没有读过书的人,好像更容易在商业上成功?那是因为他们能够很好地理解“商业模式”——虽然他们自己也常常说不清楚。那么,什么是商业模式?一句话,就是“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一是要思考谁是你的“利益相关者”,二是要分析这些利益相关者有什么“价值”可以交换,三是设计一个共赢的“交易结构”。互联网革命,把我们带入一个商业模式竞争的时代。而中国企业今天面临的困境,可以通过商业模式的重构找到出路!  相似文献   

10.
吴庆 《科技创业月刊》2005,18(7):136-137
环境问题是当代世界的热点问题之一。探讨环境与人的发展的关系,首先必须搞清楚环境成为一个问题的前提——“发展”的观念是从何而来的,然后看看历史上环境与人的发展的现实关系,最后再结合当代的环境问题的特点谈谈人的发展在当代环境问题背景下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科技新时代》2001,(5):61-63,65
用途多达1001种的某一植物,如今有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家园——坐落在英格兰西南部废弃瓷土坑里的一组超现实主义建筑物。在这个千姿百态的人工园林中,你会发现这种全世界半数以上的人天天都需要的植物:它能用来做摩天大楼脚手架、飞机蒙皮,脚踏车、乐器、家具、玩具、纸、燃料、食物、药品乃至医用毫针;它曾创下第一座悬索桥的不朽纪录,也曾为爱迪生的灯泡奉献第一根成功的灯丝;它的生长速度之快超过地球上的任何植物,一天最快竟能长高1.2米;它在印度是“穷人的酒桶”,而在越南则被公认为“兄弟”,在中国有名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你可能已经知道了,它就是——竹子。  相似文献   

12.
"原罪"--中国民营企业家挥之不去的重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罪”(Originalsin)一词来自基督教的传说,它是指西方传说中人类祖先亚当犯下的罪行,以及由之而来的亚当的后裔——人类生而俱来的、洗脱不掉的“罪行”。当然,这是两方文化中的东西,东方人不一定好理解。不过,在中国现代,倒是有一个词与此近似,这就是——出身。 经历过“文革”的人都知道,“出身”对于一个人来说在当时有多么重要。如果你不幸出生于一个“地主”或“资本家”的家庭,在儿童时代,你就会有一种深深的“原罪感”——一种洗刷不掉的罪恶,那些你并未见过面的祖父、曾祖父,他们过去的“罪恶”通过遗传,在你体内留下了“罪恶”的基因。在当时的逻辑下,出身不好就是一种原罪。  相似文献   

13.
陈禹 《科学中国人》2004,(10):24-25
自从五四运动举起科学与民主两面大旗以来,“科学”一词已经成为几代中国人向往的理想境界.特别是中国的知识分子。科学救国,科学决策.科学管理已经成为许多人终身为之奋斗的情结。科学的发展观的提出.无疑为此又增添了一笔重彩。应当说.科学观念的日益深入人心.是社会走向文明的标志,人类走向成熟和理性的表现.我们当然都为之感到高兴。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技信息》2004,(5):11-13
中国民间流传关于“暴富”的手段中,“卖药”是仅次于“强盗”的——当然此“强盗”已非彼“强盗”。老三是谁?有人自然想到了和“卖药”师出同门的“医疗器械”,原因很简单,“强盗”的同门自然不能再当选的,在而由于中国特殊的医疗体制,“卖药”的同门自然成为众人的焦点。  相似文献   

15.
伊弥 《知识窗》2007,(7):46-48
在不久前举行的全俄天文学家代表大会上,每个代表都拿到了一张调查表,上面有这么一个问题:“您认为银河系现在住有我们的理性兄弟吗?”回答稍有不同,但意思都一个样:“当然会有。我们周围的星体成百上千万,而行星比这还要多,保不住什么地方就存在理性生命。”可另外一个问题——“您是否认为将来有一天可能同地外文明有直接接触?”——却引起了争论。  相似文献   

16.
2004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是:一.10万亿次高性能计算机启用并跻身世界十强;二,我国首座国产化商用核电站建成投产:三,西气东输工程全线实现商业运营;四、我国第一个下一代互联网主干网开通;五、“探测二号”发射成功,“双星探测”计划实现;六、纳米“超级开关”材料研制成功;七、高精度水下定位导航系统研制成功;八、我国科学家破解膜蛋白晶体结构难题;九.我国量子信息实验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十、我国海域油气资源战略调查获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7.
时空观念是高中历史课程五个核心素养。历史学科的"时空观念"大致经历一个"客观存在的时空观念"到"主观构建的时空观念",再到"自我体验的时空观念"的演变过程。以人教版《古代中国的商业》一课为例,说明时空观念中发现历史变迁、提出历史解释、获得历史感悟三个层次的内涵。  相似文献   

18.
《决策参考》1997年第38期报道,中国的第一台VCD机出自安徽万燕公司,世界上第一台家用VCD机也诞生于“万燕”。“万燕”让中国人知道了VCD,并开创了中国的VCD行业。因此,VCD的同行们送“万燕”一个当之无愧的荣誉——“开国元勋”。但时至今日,“万燕”却像一个疲惫不支的老农,倒在自己辛勤开垦的沃土上,其市场份额从100%跌到2%。于是,同行们又送给“万燕”一个颇为悲壮的称号——“革命先烈”。  相似文献   

19.
孙慧 《科教文汇》2005,(2):14-16
上个世纪,网络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人们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把地球连成了一个“村”;今天,网格技术的发展,则为我们提供了认识和利用信息资源的新视角、新理念、新技术和新模式。未来网格将把互联网上的所有资源动态集成起来,让世界成为一个“超级计算机”。“网格之父”伊安.福斯特预言:“网格这种看似神奇的技术将会在十几年后和水、电、煤气—起影响人类的生活,人类社会也会发生‘网格化’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最近,互联网上的一个新名词吸引了很多网民的注意——“中文邮箱名服务”。它的意思是说我们不必再记忆和录入英文邮箱地址,而是可以使用诸如“老徐@新浪.中国”这样的邮箱地址。对于习惯了汉字称呼的国民来说,中文邮箱名的出现是非常值得庆幸的事情。调查显示,高达86.93%的受访网民希望拥有这种纯中文邮箱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