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建立了新的课程体系,形成了新课程标准,作为教师培训院校,我们在教师培训中要适应教师实施新课程的需要,调整课程设置,转变培训模式,提高培训质量,促进新课程实施。  相似文献   

2.
基于新课程下的教师职业技能培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带来教育观、教学观的转变,相应的实践层面上的教师职业技能也必然发生相应的改变。教师教育要应对新课程改革,依据当前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应加强适应新课程改革需要的教师职业技能培训。  相似文献   

3.
2003年9月至10月期间,受教育部委托,黑龙江省教育学院承办了“第二期基础教育新课程骨干培训者国家级研修班(初中语文、初中物理、小学语文、小学英语)。研修班通过专家讲座、专家与学员对话、学员参与式讨论研究、对话与交流、经验介绍、观摩教学、参观考察等方式,就课程与教学改革、新课程标准的实践与再认识、新教材的特点及使用、新课程教师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新课程教学设计与典型案例分析、新课程教师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新课程教学设计与典型案例分析、新课程教学评价、更新培训观念和变革培训模式、校本培训…  相似文献   

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已进入了实施阶段。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 ,我校确立了在管理中求规范、在管理中出人才、在管理中出效益的工作思路 ,并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一、采取三结合培训 ,加速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在教育思想、学科内容、教学模式、学习方式等方面有很大的变化。为了使教师更新教育观念 ,准确把握新课改的精神 ,尽快适应新课程 ,我们在一年的实验过程中对教师培训工作紧抓不懈 ,除了组织教师参加市教委、教科所举办的各种通识培训及学科培训外 ,还认真抓好校本培训 ,制定了《文惠小学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现在和今后相当一段时期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流。进修学校的发展必须顺应这个主流,才能在新的形势下发挥教师培训主阵地的作用。一、培训者必须率先进入新课程我市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省级实验区。进修学校承担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改革的师资培训任务。为此,我校选派11名专兼职教师参加了《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的通识培训,初步学习了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新课程与学生发展、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新课程与评价改革、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变革、新课程与学校发展等专题。通过听取专家讲座、…  相似文献   

6.
2001年开始实施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面展开,此次课程改革的宗旨是使中国的基础教育适应时代的发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课程改革对中小学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教师的观念、素质、能力与实施新课程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为促进教育体制的改革,加快素质教育的步伐,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以适应新时期的教育形势,教育部直接组织了多次教师、校长、教研室负责人员的国家级培训。2004年上半年开始实施高中新课程国家级培训计划。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改革强调了课程功能的转变,使基础教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对教师也有了新的要求。为了尽快适应新形势下的新要求,作为教师一定要不断学习,接受培训,更新观念,使新课程改革融入到每一位教师的心中,并落实到行动上,形成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目标向教师提出了在基础教育阶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质性内容和具体要求。加强教师培训,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在教师培训中,应及时对传统培训观念、教学过程、组织和培训方式进行反思,以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提高素质和学术水平,转换角色,转变教学行为等。为此,高师院校必须从构建新型教师教育专业体系、调整课程结构等方面实现课程体系的重建,以培养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的教师。  相似文献   

10.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诸多期待和挑战,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教师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通过培训引导中小学教师从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提高专业化水平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新课程师资培训不仅要重视中小学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更要引导教师重视掌握“诊断性”研究方法,重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发展,突出教师课堂教学实际情景与自身教育经验所作的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反思。教师培训教学实践应积极倡导适应参与式教学,以提高新课程的培训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