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络安全实验通常需要复杂的实验环境,网络攻防本身具有一定破坏性和不可逆性,为教学而在系统中设置安全漏洞会产生巨大风险,环境搭建和维护具有较高成本。因此,使用虚拟化和SDN手段搭建虚拟实验教学平台具有重要意义。基于CloudStack开源云架构和XEN虚拟化技术,以IAAS为服务模式所搭建的网络攻防虚拟实验云平台,能够解决当前网络安全实验教学环境存在的问题。通过对snort与Iptables联动搭建防护墙实验的介绍和分析,实验表明,实验云平台在提升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方面已经起到了效果,云平台本身具有广阔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高校网络课程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的因服务器设备种类与数量不足、实验教学辅助人员水平与精力有限导致部分对环境要求较高的网络实验难以正常开出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根据高校网络课程实践教学的特点,应用在虚拟性能与管理效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的操作系统级虚拟化技术,构建性能好、功能全、成本低的网络课程教学实验环境的方案。教学实践表明,该方案可有效解决网络实验设备种类与数量不足的问题,同时能有效提高实验环境管理效率,并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网络攻防对抗仿真试验平台作为信息安全领域的一个重要综合实验平台,需要从实验环境、支撑的教学内容、扩展服务等多方面来进行建设.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作为网络攻防课程的教学、综合设计和科学及创新研究的开放式的对抗仿真试验平台,并以远程溢出攻击的实现为例给出仿真实例.实践表明,该试验平台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对推进网络攻防课程教学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传统网络安全攻防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产品网络拓扑不够灵活、攻防模式切换困难、较难与其他开源产品融合的问题,提出建设基于软件定义网络的安全攻防虚拟仿真实战平台。介绍了平台的设计思路、关键技术和网络拓扑。平台设计基于SDN和虚拟化,利用OpenStack开源云平台构建虚拟网络部件和SDN网络拓扑,并有效实施网络隔离。攻防实战环境的设置过程展现出支持网络拓扑和攻防模式的多样化和灵活性,提高了平台的可扩展性,降低了建设成本,促进了网络攻防虚拟仿真实战教学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网络教学以资源共享、时空不限、交互协作等优势为远程教学双方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然而要将这种优势和便利转化为实践,首先必须要有合理的教学设计.我们希望通过"基于网络环境的《比较文学概论》课程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为开展基于网络的课程教学提供个案经验.本文主要介绍了该课程的网络教学设计与实践检验结果.  相似文献   

6.
文章结合广州大学"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精品课程建设成果,对比分析大学环境素质教育目标和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特点,重点探讨了在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环境素质类教育教学模式的构建思路和准则,并通过具体教学实践案例的介绍,进一步阐述了所构建"传统教学"与"网络环境资源"相结合的"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课程组合教学模式的具体内涵.  相似文献   

7.
针对高校计算机类课程实践教学传统模式存在的不足,结合大学计算机类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一种基于虚拟化技术的实践教学建设方案。该方案利用新兴虚拟化技术,整合资源构建虚拟服务器和虚拟桌面实验环境,突破教学环境的时空限制,实现可持续协作学习,并且学习全过程和学习效果可以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的教学模式,对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计算机网络基础>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课程,但由于实验环境不达标的原因而影响了教学效果.本文通过介绍虚拟化技术在构建网络教学环境中应用,与大家一起探讨如何解决网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高校网络安全的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对教学环境下的网络攻防实验教学与实训平台的技术和部署方法展开研究。针对在不同系统环境下迁移成本高、部署过程繁琐等问题,提出采用Docker虚拟化容器技术,通过创建不同容器来构建多样化的靶机系统,从而改进现有的实训条件,满足不同的技术内容教学对于实验实训环境的需求,为网络安全专业的发展以及网络空间安全人才的培养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0.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5):139-142
针对网络攻防实验难以在普通网络下开展、网络攻防实验环境难以维护等问题,设计了一个包含网络攻防基础、网络攻防实战和网络防护实训三大部分的网络攻防实验平台。实验平台分为服务区和实验操作客户区两部分,能够循序渐进地进行网络攻防实验操作。平台结构包括硬件平台和软件平台,部署十分简便。教学实践表明,这种实验平台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和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11.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促使教育呈现出网络化、虚拟化、个性化、国际化的趋势。本文通过对比传统教育和网络教育环境下课程教学方式的区别,论述了网络环境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教学的特点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虚拟现实技术在"现代教育技术" 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为例,通过对"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方法、教学环境的分析,总结了虚拟现实技术在课程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及在应用过程中的主要原则,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课程教学的虚拟学习环境体系,提出了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虚拟实验与真实实验相结合、教师主导与学生体验相结合为特征的教学模式,重点解决了在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设备损耗严重、学生动手能力差等难点问题,旨在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基于开源云计算Openstack技术,在开放式的网络环境下设计并构建一个面向实战演练的网络攻防实训平台,实例结合常用探测与入侵工具,给出了针对FTP服务器缓冲区溢出漏洞的入侵过程和相应的防御实施。通过实例验证了利用Openstack技术构建网络攻防实训平台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在开放式的网络环境下为信息安全专业的学生开展网络攻防实践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实战演练环境。  相似文献   

14.
为使学生能更好地进行网络安全攻防实验,根据虚拟机和蜜网技术,构建了基于虚拟蜜网技术的网络攻防实验平台,并探讨了该网络攻防实验平台的关键技术及核心功能的实现过程。教学实践的检验表明,该平台完全可作为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有关攻防实验的平台,满足教学所需。  相似文献   

15.
梁锦锐  谭卫泽 《考试周刊》2014,(96):119-120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学校原有的网络设备已不能适应新的技术,在"网络项目实战"课程教学中引入虚拟化技术,既可以解决教学设备不完善、更新不及时等问题,增强课程教学效果,丰富教学手段,又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研究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开创与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6.
各级学校对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技能要求的不断提高也对高师院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这门课程带有公共课的性质,多年来教学效果一直不理想。基于此,本文提出了网络环境下混合式教学的探索与实施的改革思路,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构建了高师院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17.
教学过程的本质是一个"交互"过程,这种"交互"存在于教师与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而教学效果则取决于学习者在参与各种"交互"时的有效性.在网络教育中,要提高教学质量,其关键是教的一方(教师)和学的一方(学习者)如何尽最大努力来提高这种"交互"的有效性,而提供教育的机构则要为这种"交互"提供一个合适的环境,从技术层面对通讯质量提供应有的保障.本论文从网络教学助学机制、课程知识管理机制、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交互机制、网络校园文化氛围、课程评价机制、网上助教管理运行机制等六方面,阐述了华东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从"传递教学模式"到"交互教学模式"转换过程中的思考、研究与实践.  相似文献   

18.
试论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路由技术"课程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建设是高职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文章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从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模式建设、教学方法建设、考核方法建设和实训环境建设等五个方面时"路由技术"这门课程的建设进行了论述.试图将"路由技术"这门课程的建设成为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紧密围绕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路由器管理与配置这一岗位的职业能力去培养学生的精品课.  相似文献   

19.
基于网络环境的高校"两课"教学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网络的探究式课堂教学是在传统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的基础上萌生的一种新的课堂教学形式.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基于网络环境的网上资源共享的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不但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发展、创新和实践能力以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效地利用了网络信息的广泛性和资源共享、交互性强等优势,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两课"教学的"个别化"与"协作化",极大地提高了"两课"课程学习的互动性、探究性和实效性,对于在"两课"课程课堂中有效地开展素质教育有着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材料近代分析测试方法"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抓好课堂和实验教学、增设自选实践课、加强网络教学等方法,从课堂、实验、实践和网络学习4个层面实现了"材料近代分析测试方法"课程的研究性教学.多年的改革与实践结果表明,这种模式对学生深化课程学习、培养创新能力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