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刊1993年第3期上《由“1÷7”是不是循环小数带给我的反思》一文中说: “不管是在城镇小学,还是在农村小学,我听了很多堂关于教学‘循环小数’这一内容的新课。……课堂上的反应都一致:1÷7是无限小数,不是循环小数。课后,我在与所有执教老师交谈中,他们都这样认为:判断一个算式的商是不是循环小数,只要除到小数点后面四、五位就行了,就可以辨别出来。这着实让我感到惊讶,不得不使我产生如下两点看法: 第一,执教老师的认为具有片面性,否定了教学中普遍性里还存在着特殊性。像‘1÷7’这个算式就是特例,它是循环小数(1÷7=0.142857142857……),要除到小数点后面的第十二位才出现循环节(‘142857’)。第二,执教老师在备课时欠认真。造成这样错误  相似文献   

2.
在教学中,常有老师说:圆周率(π)虽然是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但圆周率是不能用“周长÷直径”得到的。因为“周长÷直径”是一个分数,将它化成小数时,就只可能是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不可能是无限不循环小数,而圆周率却是个无限不循环小数(无理数)。  相似文献   

3.
小学数学课揭题七法全州盘祖艮1.疑问揭示法。即在学生产生疑问时揭示。如教“循环小数”时,先让学生计算1÷3和70.7÷33两道题,当学生发现除不尽,产生疑惑时,教师抓住时机说:今天,我们要在除不尽的算式中认识“循环小数”。2.分步揭示法。即在新授过程...  相似文献   

4.
我在指导学生观察比较,概括出商不变性质后,对“商不变性质”这段文字进行了一番咬文嚼字,紧扣性质中的“同时”“扩大”“缩小”“在除法里”这些词语进行练习,使学生更深刻、更全面地理解了商不变的内涵及外延。1.判断{15÷3=5 150÷3=5对不对,加深理解性质中“同时”这一词语。师:在学了商不变性质后,有的同学认为15÷3与150÷3的商一样都是5,你认为对吗?为什么?生:不对!15÷3=5,150÷3  相似文献   

5.
最近,我有幸聆听了著名特级教师朱乐平执教的“认识分数”一课,其与众不同的设计给了我耳目一新的感觉。片断一:师:请同学们用1、2这两个数组成尽可能多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算式。(生独立思考完成后,汇报出8个算式,其中包括“1-2=?”和“1÷2=?”)师:今天,我们不研究“1-2=?”,先来研究“1÷2=?”。在算式“1÷2=?”中,1和2分别是什么数?生:被除数和除数。师:(出示:8÷4=?)这个算式是什么意思?生:把8平均分成4份,求每一份是多少?生:还可以表示求8里面有几个4。师:能说说“4÷2=?”的意思吗?生:把4平均分成2份,求每一份是多少?生:还可以…  相似文献   

6.
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四则混合运算》一节中《练习十》的第3题,叫做“有趣的练习”,原题如下: (53-35)÷(5-3) (41-14)÷(4-1) (62-26)÷(6-2) (83-38)÷(8-3) (71-17)÷(7-1) (92-29)÷(9-2) 这组题的趣味在哪里?如何教学呢?我认为可以这样安排: 第一步,先让学生算出结果,使学生们感到“惊奇”,这些题的得数(或商)怎么都是9? 第二步,在上述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相似文献   

7.
“数的整除”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有关“数的整除”的概念很多,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十分紧密.根据这一特点,我在教学“数的整除”这一单元的概念时,注意通过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入新的概念.1.通过计算,引出整除的概念.教学时,先让学生计算以下各题并思考:这些题是否都能除尽?15÷3 15÷2  1.2÷0.441÷5 0.8÷2 2÷0.5 24÷2再引导学生把这些能除尽的算式分成两种不同  相似文献   

8.
一教师在教学七册“商不变性质”以后,要求学生做课本上“练习十一”的 1、3、4题,而第2题: 根据31200÷2600=12,很快说出下面各题的商。 312÷26 3120÷260 1560÷130 15600÷1300 312000÷26000 156000÷13000却不要求学生练习。课后,笔者与执教老师交谈,问:“第2题为什么要跳过去不要求学生练习呢?”答:“这道题有难度,学生解题有困难,以后再说。”这使我很快地想起平时听课中,也常发现一些教师处理课本中较难习题的一些情况:有的出补充例题,先编制与“难题”大同小异的例题,再作详细讲  相似文献   

9.
循环小数是小数教学的一个难点,只有结合实例教学,才能突破难点,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它.1.计算比赛,引出循环小数.学生计算2÷5,3÷26和70.7÷33,教师表扬算得又快又对的同学。 2.观察比较,发现循环小数的变化规律。计算比赛后,教师请优胜者上台板演上述四个计算竖式,并着重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后两个竖式,  相似文献   

10.
钱露 《文教资料》2005,(31):84-85
学习的最高境界莫过于新知的“自主生成”,而新知的“生成土壤”又建立于教师的课堂教学。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却往往容易失去精彩“生成”的瞬间。案例:商不变规律的教学片段复习部分:1.口算320÷804200÷20480÷40600÷200680÷20说一说:600÷200、680÷20是怎样想的?此时,一个学生说:“我认为600÷200可以这样想:6个百除以2个百等于3;还可以这样想:把600÷200看作6÷2来算,等于3。而且这样算简便。”此言一出,所有的学生都齐刷刷地把头转向该生,随即又转向老师,其中有几个口中也开始附和:“我也是这样想的!”。“是这样吗?可不可以这样…  相似文献   

11.
《年月日》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六册81~84页的内容。看过多篇《年月日》的教学设计,听过多节《年月日》的课堂教学,执教过多次《年月日》,引起我许多思考。[思考1]在处理整百年份怎样判断平年、闰年时,书上说: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时候,要是400的倍数的才是闰年。那么1800年、1900年、2400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学生在判断时速度很慢,不能很快口算出得数。原因是:在学习年月日知识时,学生还没有学习除数是整百数的除法。在这时让学生做2400÷400时速度很慢,大部分学生能蒙出得数来;让学生做1800÷400时速度更慢,不少学生不会计算。为…  相似文献   

12.
案例:师:请看下面的分数,看谁能够快速地判断出这些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和老师进行比赛,好吗?34,29,910,726,450,1533生:34,910……(结果师用口算判断比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快得多。此时,学生渴望探究奥秘,惊奇的看着老师。)生:老师,你怎么算得这样快?师:请大家猜猜。别着急,相信你们会找到规律的。生(计算后汇报):34=3÷4=0.7529=2÷9=0.222……910=9÷10=0.9726=7÷26=0.269……450=4÷50=0.081533=15÷33=0.454……(学生观察、对比。)生1:我认为与分数的分子有关。生2反驳:我认为与分数的小学教学设计2004年第4期L22分母有关。(两种意见…  相似文献   

13.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8页第6题(在下面的□里可以填什么数)的第二道题是:“7□00÷25□>30”。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教师教学用书》第 25页的解答是:“要使7□00÷25□>30,7□00÷25□至少要够商31。因为7  相似文献   

14.
“狮子滚绣球”是我国民间一个传统的珠算趣题。它要求用归除法求解1÷512(小学珠算课本为了使商数为整数1,953,125,把1÷512改为1,000,000,000÷512)和它的扩充题(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相同倍数):2÷1,024、3÷1,536、4÷2,048、5÷2,560、6÷3,072、7÷3,584、8÷4,096、9÷4,608等  相似文献   

15.
片断一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口算除法”,你能口算下面两题吗?请说说你的想法。 [多媒体显示: 68÷2= 280÷7= ] 生_1:68除以2等于34。我想的是:60÷2=30,8÷2=4,30+4=34。 生_2:68除以2等于34。我是这样想的:6个10除  相似文献   

16.
“循环”指的仍是周而复始地运动和变化。即周期性地不断重复出现的运动、在生活实际中,诸如人体的血液流动,电车的线路运动等等均属于循环运动。反映到教学中则称为“循环问题”。如今天是星期一,再过七天又是星期一;再如2÷3=0.666……不断地除下去,小数部分总是不断地出现“6”,无穷无尽,这就是小学数学第七册教材中的“循环小数”。 学习循环小数,有利于帮助学生扩展对数的认识,形成学生对小数的认知体系,知道小数有无限小数和有限小数之分。也有利于学生认识除法的商,了解余数与商的内在联系,知道在小数除法中,商不是有限小数,便是循环小数。 一、本节教材的认知要求 1、基础知识:  相似文献   

17.
有一位老师教学“分数除以整数”,在得到6/7÷2=6÷2/7=3/7(米)后,随手又出了两道算式:5/7÷2和3/4÷6,问:“这两道题谁会做?”这时,有一位学生举起手来。于是教师只好让他“试试”。谁知,当这位学生刚刚写出“5/7÷2=5×2/7”,教师便“请”他回了座位,自己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因为,教师断定这位学生在“胡扯”,5不能被2整除,怎样随便改成相乘呢?于是剥夺了他的“发言权”。随后,我  相似文献   

18.
这个 问 题 是 我在 教 学 五 年制 第 八 册 数学 教 材第 37页 练习 十 时 碰 到的 。当 时我 让 学 生 独立 完 成练 习第一 题并 指名板 演。 结果一 学生 是这样 板演的 : 解:29.4÷7x=7 7x=29.4÷7 x=4.2÷7 x=0.6 在反 馈 交 流时 ,大部 分 同 学 认可 了 这 个 结果 而 陈威同 学提 出了 疑问 :“我 不是 这样 做 的,这 道题 目错了 ,不能 做的 。”这时 全班 哗 然,都用 期待 的眼 光看 着 他,想 听 他 解释 。我 就请 他 上 来 板演 并 说理 由。 解:29.4÷7x=7 4.2x=7 x=7÷4.2 他说:“结…  相似文献   

19.
一、认真读题,谨慎填空1.比较大小。(在括号里填“>”“<”或“=”)3.8×0.32()3.81.75÷0.81()1.7550分()0.5小时0.5公顷()5000平方米2.1.36×0.14的积有()位小数,0.756÷0.18=()÷18,56缩小()倍是0.056。3.3除以11的商用循环小数表示简写作(),得数保留三位小数是()。4.老师用39元买了a本故事书,每本故事书的单价是()元。5.将“方程”和“等式”填入右图,体现二者的关系。6.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是4厘米和3厘米,这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7.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6平方厘米,和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相似文献   

20.
“循环小数”安排在“小数除法”之后,教学时,教师运用“计算、感知、发现、开拓”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能真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现将具体的教学过程评介如下。 1.激趣探新,感知规律上课开始,老师说:这一节课先不出现课题,学什么等会由在大家来下结论。现在请同学们先计算下面两题,观察余数和商有什么变化规律。13÷3 70.7÷33[评:不出现课题,能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让学生动手计算,在计算中发现有趣的规律,能使学生对循环小数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 2.抽象概括,揭示概念。学生按老师的要求做题,试商了一段时间后都停下笔了,纷纷告诉老师:“这两道题都除不尽,‘3’和‘42’总是分别不断重复出现。余数也分别以‘1’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