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9 毫秒
1.
涂腊印同志是我县泾口乡文化广播电视站站长。他在农村文化广播电视战线上整整工作了三十年。他一心扑在事业上,为泾口乡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成绩,曾先后十次被评为县劳模、全县优秀共产党员,并连续二十多次被评为市县广播电视系统的先进工作者,1991年被评为全省优秀机线员,1995年被评为全省广播电视系统先进工作者。泾口乡广播电视站也先后18次被评为市、县广播电视工作全面先进单位,多次评为南昌市创“三好”广播电视站。1997年,涂腊印同志又被评为全省广播电视系统“三爱”十佳标兵。1998年5月…  相似文献   

2.
射阳县临海镇新闻报道员邹德萍,是一九八二年开始搞新闻报道工作的。他连续四年被县委宣传部评为优秀通讯员,一九八三年还被盐城市评为广播电视系统先进工作者。有人问他,在一个镇的范围内怎么会搞出好报道?他  相似文献   

3.
为了加强广播电视队伍的思想建设,调动全系统职工的积极性,促进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更好地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广播电影电视部、人事部决定于1992年下半年表彰一批为广播电视事业作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为了做好全国广播电视系统先进的推荐、评选工作,经江苏省政府同意,省广播电视厅、省人事局决定对全省广播电视系统有突  相似文献   

4.
刘安化在赣县广电局工作了20年,1997年站台合一后在班子成员分工中分管事业建设工作。几年来,他带领工程技术人员,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为赣县的广播电视事业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取得了显著成绩。因此,他多次被县评为先进工作者,2001年又被省广播电视局授予“村村通工程”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身先士卒作表率站长刘安化既是领导,又是从事有线电视设计、安装的技术人员。无论做什么事,他都是冲在前,干在先。1997年冬天,县城一个区域的用户反映说早上六、七点钟有线电视信号会出现一闪一闪的干扰状,其它时间都正常。刘…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我省的广播电视事业和其他各项事业一样,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与发展,开创了令人鼓舞的新局面。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是与全省广播电视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努力分不开的。特别是被授予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光荣称号的同志,更是起了模范带头作用。江苏省广播电视厅编辑的《情系视听》一  相似文献   

6.
新闻记者这个工作,是比较令人瞩目和尊敬的。但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记者应有什么样的追求?具备什么样的情操?甘苦是什么?……对于这些饶有趣味的问题,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驻陕西记者贺俊文同志的事迹,给我们做了较好的回答。贺俊文同志从事新闻工作已二十年。他说:“一个记者最大的乐趣有两点:一是对工作的无止境的追求,二是他所采写的稿件受到党和人民的重视和高度评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他所采写的稿件就有二十篇分别被评为中央台或全国的优秀稿件,受到了奖励和表扬。同时他接到了大量的听众来信,殷切希望他为四化大业采写更多的好稿件。这些年,他除了被评为中央台的优秀记者、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一级)外,还被评为广播电视部的先进工作者和中央直属机关的先进工作者。在这些成绩和荣誉里面,渗  相似文献   

7.
李炳彦同志是在军队里成长起来的优秀新闻工作者和军事学术理论工作者。20多年来,他在军事学术理论园地里刻苦学习,勤奋耕耘,成绩突出,多次受嘉奖,两次荣立三等功,曾被评为总政系统先进工作者。他1992年被评为为高级编辑,1993年获全军首届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是总政治部系统唯一的获奖者。  相似文献   

8.
10月17至18日,《中国广播电视年鉴》第22届年会在天津召开。会议对广电年鉴(2006)卷的编纂工作进行了总结,讨论通过了2007年广电年鉴编纂大纲,介绍了组稿、供稿、发行的经验,表彰了18家先进单位、19位先进工作者和从事年鉴工作5年以上的17名同志。中央电视台再次被评为广电系统  相似文献   

9.
庆元,山水神秀,人杰地灵,素有"中国生态环境第一县"、"中国廊桥之都"、"世界香菇之源"、"中国香菇之城"的美誉.在这方沃土上,叶荣兴同志带领档案工作者们辛勤耕耘,创业创新,干出了特色,干出了成绩.2003年,他被浙江省人事厅、省档案局授予"全省档案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今年又被推荐为"全国档案系统先进工作者".  相似文献   

10.
《视听界》1996,(3)
通州市广播电视局是个老先进单位,1986年被评为全国广播电视系统先进集体,多次被评为省、市广播电视系统先进集体,先后20多次在全国、全省广播电视系统有关会议上介绍经验。近三年来,他们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转换的过程中,立足高起点,着眼跨世纪,闯出了一条快速、高质、高效、全面、协调  相似文献   

11.
在金湖县广播电视局,有一位老技术人员,不光技术好,还能用简洁、明了、通俗的文字把经验变成论文,每年他都在杂志上发表10多篇文章。同事们佩服他,管他叫“拿烙铁的秀才”。他就是多次被江苏省广播电视厅授予优秀维护员和省先进工作者的倪耀成。倪耀成从事技术工作30多年,很注重实践。他认为,没有实践就没有认识的升华。多年来,他骑车跑遍了全县256个村,2040个组,亲自安装、调试、检修机器。虽然现在他已近花甲,但仍坚持骑自行车下乡,经常是顶着星星走,披着月亮回。他有个与众不同的习  相似文献   

12.
赵勋 《军事记者》2013,(12):35-36
有人说他是“获奖专业户”.中国新闻奖、中国广播电视奖、新疆新闻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先进工作者等,沉甸甸的荣誉着实令人敬佩。  相似文献   

13.
《声屏世界》2007,(4):F0004-F0004
2006年抚州市局锐意改革。积极创新.在系统内开展了经常性的创优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宣传质量和各项工作水平的提升。抚州市局被评为全省文明单位和2006年度全省广播电视系统创优评先先进单位。图为抚州市领导和市局领导在全市广播电视工作会上为市广电系统在创优评先活动中获奖的先进单位和个人颁奖。  相似文献   

14.
在修水县有一位人称“拼命三郎”的青年新闻工作者,他就是该县广播电视台新闻部主任、共产党员丁格非。丁格非1991年由行政部门调入广播电视系统,先后任记者、编辑、采编组长、专题部主任、新闻部主任。他从事广播电视新闻宣传工作12年来,共采写(拍摄)各类新闻(专题)稿件2000篇(件),在市以上新闻单位发表作品1500多篇(件),16件作品获国家、省、市节目创优奖,同时,他还先后18次被市、县授予优秀通讯员、优秀共产党员、优秀记者、对外宣传先进工作者,先进个人等各种荣誉称号。这些数字和荣誉,折射出一位“…  相似文献   

15.
青春易逝,如何使短暂的青春亮丽、充实,“尽自己的力量做应该做的事。”陈之彦这样对记者说。他是江西省广播电视厅节目传送处维护管理科科长,十五年来,凭着勤业敬业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多次荣获“省广播电视厅先进工作者”的光荣称号,最近还被评为“省厅十佳青年”。青春在勃发中闪光1983年,陈之彦从北京广播学院毕业,分配到江西省广播电视厅技术处工作。当的,江西的广播电视节目还只是通过分布在全省各地的高山台、站来传输,遇上风雪霜冻或雷雨交加,常常发生故障。厅里决定,把对高山台、…  相似文献   

16.
“把最好的作品献给人民”。这是嘉兴电视台社教部主任陈伟力从事电视工作以来不懈的追求。几年来,他不负电视工作者的历史使命,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实践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神圣使命。 自1993年以来,他连续获得市广播电视局、省广播电视系统先进工作者和嘉兴市“十佳”编辑、记者荣誉称号。他领导的社教部获得1994年度嘉兴市先进集体称号。三年中,陈伟力有四件作  相似文献   

17.
新年新气象,对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西藏站站长旺堆来说,真可谓三喜临门:他撰写的30多万字藏文《西藏在诉说》一书已交由西藏人民出版社出版,96年度地再次被全国广播电视系统评为先进工作者,国务院为了表彰他为发展我国新闻事业所做出的突出贡献,评他为国家级专家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春节前夕,两本烫金的荣誉证书送到了他家。这些年来,旺堆的录音通讯《特殊的祭孔》获全国优秀广播节目一等奖,《古海魂》、《拉萨河畔的丰碑》、《永记班禅大师的教导》等60多篇稿件获中央级、省级好新闻奖。1991年,旺堆被评为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其…  相似文献   

18.
角度与高产     
角度与高产杨开保作者简介杨开保,1975年参加新闻工作,现任湖北省宜城人民广播电台总编辑。1982年以来,先后荣获湖北省广播电视系统先进工作者,襄樊市十佳记者等称号。发表了大量新闻作品,有80多篇作品在地、省、全国获奖。是湖北省广播电视学会常务理事,...  相似文献   

19.
《档案学研究》1991,5(4):13-15
有这样一位地区档案局长,他先后九次被评为地、县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或优秀党员,三次被评为河南省先进档案工作者,1989年被南阳地区树为“廉政标兵”。今年,又被国家人事部、国家档案局评选为全国档案系统劳动模范。他所领导的地区档案工作样样先进,在全省创出了一流的水平。他就是河南省南阳地区档案局局长张丕廉。 依依档案情 张丕廉1931年7月出生在南阳县一个贫寒的农家,1949年10月参加工作,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进地委机关任政策研究员。1956年6月地委机关建立档案工作时,领导看中了他,要他到地委办公室管理档案。他二话没说,愉快地接受了任务,心想:“组织上把如此重要的工作交给我,要干,就要干出个样儿来。”从此他便与档案结下了不解之缘,一干就是35年。  相似文献   

20.
杨木的足迹     
离去不久的80年代,对瘦小精干,刚逾花甲的新华社高级记者、国际部副主任杨木(原名杨穆俊)来说,是他33年记者生涯中最具“风采”的一页:1980年2月,被任命为新华社曼谷分社首席记者;1984年11月,被评为全国一等优秀新闻工作者;1989年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并参加了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十年里,他还出版了四本著作。然而,沿着杨木的足迹寻访,都是鲜花与荆棘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