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导语要把最具新闻价值的东西体现出来,而且要有新鲜性、趣味性,才能在新闻的开头就吸引观众。  相似文献   

2.
大家很喜欢听每天早上6点30分的新闻联播节目。其原因除了新闻本身的吸引力之外,这个节目的开头、结尾两个“内容提要”实在使人倍觉高兴。听了开头的“内容提要”,如果没有时间听完半小时的广播,也不至于对国内外大事变成聋子。如果收音机开晚了,开头一段没有听到,那末,结尾的“内容提要”就会给你适当地补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替听众想的真是周到! 从广播想到报纸。怎样把报纸办得更吸引  相似文献   

3.
新闻消息的导语就像一个故事的开头,有趣、生动、形象、丰满就令人不能释手,就能吸引受众。新闻导语写作得吸引人,新闻就有了一个成功的开头。伴随现代化社会的飞速发展,以及新闻媒介主体传播形式的丰富多元化,新闻导语的写作方式日渐丰富。  相似文献   

4.
一篇文章开头的优劣,往往关联着文章的美学价值。如果开头写得过于直露,让人一览无余,没有曲折起伏,就会令人读之索然无味。新闻作品也是这样,如果导语平铺直叙,就不能吸引读者阅读下去。要把新闻导语写得引人入胜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讲究视觉美。在这点上,新华社从事卫生方面报道的记者于长洪同志作了可贵的探索。他很注意对新闻事实中视觉形象的描写。在一些人看来并不起眼的图案,到了他的笔下就化静为动,折射出新闻事实的光亮。这里试举出他的几条导语,以观其特色。  相似文献   

5.
“娱记”这个词,似乎带点儿黄色幽默的味道。一说这个词,新闻圈里的人都别有会心。好在“娱记”们都是跟得上潮流的人,心胸开阔,不在意这种“黄帽子”,有时还自己给自己戴上自嘲,也是一乐。 “娱记”们都很辛苦,因为得四处奔走去“追星”,不追星们跑,就没抢眼的新闻。“娱记’”们可以说是职业追星族,有了新闻圈里的职业追星族,才有那些沸沸扬扬乃至五迷三道的业余追星族.如此.报纸、电视不但多了读者和观众,娱乐界也旺了人气和财气。所以,歌星、影星和“娱记”总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娱记”会不吝笔墨宣扬明星,…  相似文献   

6.
张蕊 《新闻知识》2005,(1):41-44
英国新闻学赫伯特?里德在评说新闻导语时说:“新闻导语,是新闻的生命。”可见,新闻要有一个漂亮的开头是至关重要的,它是吸引受众的“诱耳”,同时也是展示记才华的“橱窗”。随着社会和新闻事业的发展,新闻导语已经冲破了过去单一化、程式化的模式,呈现出了不拘一格、百花齐放的局面。现代的新闻导语正在向多样化、形象化、生动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一篇好的新闻稿,吸引不吸引读者,往往在于它的导语写作是否精彩。如果导语写得平直、呆板.无一点灵性和曲折,就会使读者读之无味,更谈不上见报后的效果了。记得以前我开始学写新闻时,不重视新闻稿的导语写作,心想新闻开头,只要把问题交待一下,然后再慢慢叙述,结果,每写一篇新闻送到报社,不是“石沉大海”,就是杏无音讯。后来,我吸取教训,找原因,发现问题就在于导语的写作上缺“火候”。于是我先学习,从报纸好的新闻稿、尤其名家的新闻稿中找“真金”,仔细阅读,反复咀嚼。并参加报社举办的通讯员培训.向一些同行请教,将…  相似文献   

8.
新闻素描在结构和语言方面,往往运用文学手法。高潮在前的“倒金字塔”是一般消息文体的基本结构形式,而新闻素描则显然并非如此。《强渡长江》的结构形式是:弛——张——弛,高潮在中间。事件的描写,在这篇新闻素描中,一步紧似一步,有平原,有山峰,有缓流,有激流,扣人心弦,令人回味,其结尾又能使受众感到余味无穷。这篇新闻素描,运用文学结构形式,把受  相似文献   

9.
每年三月在北京举行的全国人代会和全国政协会,吸引了亿万中国人民的目光。1997年,成都电视台开始派出采访组对“两会”进行全程报道,当时被纳入正式记者的名额只有一个,但就是这一个采访资格,对于首次全程直接报道“两会”的《成视新闻》已是非常珍贵。从1997年至今,《成视新闻》每年坚持推出“两会”特别节目。观众发现,一些与本地经济发展关系重大的“两会”新闻,有时首先出现在《成视新闻》中。有的新闻事件尽管其他媒体报道了,但《成视新闻》同样题材的报道却有新的角度、新的信息,令人耳目一新。事实上,城市台参加…  相似文献   

10.
洪磊 《视听界》2006,(3):87-87
成就报道是“政绩新闻”,是地方党委政府的“得意之作”,也是稳定人心、鼓舞斗志的“稳心之作”和“鼓劲之作”。所以,一直是各级电视台的“规定动作”。然而,成就报道往往:一是工作性太强,让观众乏味的套话多,空洞无味的数字多。二是报道面较窄,有地域局限,让观众感到亮点少、时空性差。三是时效性较差,常常让观众觉得没有新闻由头和新闻事件,只是按地方领导意图在图解政绩。四是贴近性较弱,往往使观众感到贴“上”不贴“下”、贴“富”不贴“穷”。成就报道出新出彩,须从哪些方面入手呢?笔者所在的江苏省盐城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自办栏…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曾把新闻标题形象地比喻为“新闻的眼睛”。好的标题如画龙点睛,可以为新闻平添许多色彩,吸引观众更加关注这条新闻。  相似文献   

12.
张兴 《视听界》2008,(4):82-83
新闻活动是电视媒体整合资源,组织、策划或参与新闻事件,吸引受众关注和参与,从而扩大市场占有率和市场影响力的一种媒介要件。如果我们把捕获新闻的能力称为第一只新闻“眼”,那么策划新闻活动的能力则可称为第二只新闻“眼”。  相似文献   

13.
王明学 《新闻窗》2007,(2):58-58
电视新闻节目,一般都要先播发“内容提要”。一期新闻能不能吸引观众,“提要”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提要”是电视新闻的魂,它在一期电视新闻中的作用有时甚至会超过头条新闻。因此,电视新闻编辑要以编写好“提要”为己任。如何才能编写好电视新闻“提要”呢?笔者在多年的电视编辑实践中,总结出了“选择合理、用语恰当、整体适度、吸引观众”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4.
张元斌 《新闻窗》2009,(2):29-30
“枯燥乏味、平淡无奇,缺少吸引力”“看了开头就没有读下去的欲望”……面对如今受众越来越挑剔的眼光,不少记者叹言,一张报纸的报道如果缺乏可读性、缺乏趣味性和人情味,那它是吸引不了读者的眼球的。正因此,现在媒体都力求把新闻写软、写活,尽量用形象的事实说话,尽可能地寻找事件中蕴含的戏剧性或含有幽默感的情节和细节,像说故事一样来说新闻。  相似文献   

15.
读刊随感     
每月收到《新闻记者》,首先打 开的是摄影与美术插页。看──新闻集团决战悉尼、房子车子进行曲、西行西行……那一帧帧令人回味的照片,犹如一位知识渊博的长者,引领着我们了解历史,正视未来。 《新闻记者》吸引我的除了这些摄影作品外,更让感到“采编谈艺”传授老记心得,“新闻与法律”坦陈法律思考,“探索与争鸣”探索新闻新理念,“有争议的新闻”引发众说纷坛,“中南海采访漫忆”披露采访重大新闻的内幕,“地方报告论坛”给地方报刊、广播、电视以及广大新闻爱好者留下了一块交流的阵地。不把读者单纯地当成阅读者,而贵在参与…  相似文献   

16.
俞杏莲 《新闻窗》2011,(2):43-43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画人首先必须先画人的眼睛,如果不是这样而是把头发画得很逼真,那么这幅画是不成功的。导语就是新闻作品的眼睛。新闻由头是使“旧闻”成为新闻的桥梁,有时,新闻的由头就是消息的导语;有时,新闻的由头只是消息导语的部分内容。借用“顺藤摸瓜”的俗语来说明新闻由头与新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李媛  漆文  李淘 《新闻前哨》2007,(5):49-50
导语是消息的开头部分,主要功能是表述新闻最重要的内容,吸引和引导受众。作者在构思导语时都想写得精彩动人些。但是,媒体的新闻报道中,令人赏心悦目的导语少之又少。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传统新闻写作比较注重社会各类知识的掌握和采写经验的传授,疏于从思维方式的角度去研究、指导导语写作,同时,记者编辑的思维“定势”也会导致导语写作一般化。新闻贵在“新”。在新闻写作特别是消息导语的写作中,应大力提倡和运用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这就是求异思维。  相似文献   

18.
刊林漫步     
通讯开头的几种写法南玉杰撰文说,写好通讯开头,能不能概括出一些一般规律呢?我认为是可以的。一、以动人的悬念开头。抓住新闻事实中有矛盾、有跌宕的情节,构成引人入胜的悬念,紧紧地吸引读者寻求问题的解答,可给人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二、以重要的情节开头。用“倒金字塔结构”的形式,将人们关注的要闻放在开篇,使主题显明突出,吸引读者注目。  相似文献   

19.
一出好戏,不但应有好的开头,还需有好的结尾,这样才能吸引观众,让人依依不舍。同样,一篇好的新闻作品,除了有个叫得响的开头,还得有一个情彩的结尾。这样,才能让读者对其爱不释手。写好结尾,能使新闻作品富于严密的逻辑性,给读者以完整、丰满的印象。有的老新闻工作者经过大量的新闻实践后,总结了这样一句话:写新闻要“龙头、猪肚、凤尾”。要使自己的新闻作品的结尾成为凤尾,那就  相似文献   

20.
好的新闻作品一看开头,就吸引你非看下去不可。这里往往有悬念在起作用。悬念,即说书人讲的“卖关子”。书说到紧要关头、危急时刻,惊堂一拍,戛然而止,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不怕你下次不再来听个究竟。悬念在新闻写作中的运用,也就是把新闻事件中最引人的内容,先在前面来个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