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正中国出版"走出去"日益提升到国家的文化战略,各级政府投入越来越多的力量推动图书实物出口、版权和资本"走出去"。在第21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召开之际,我们以专题的形式,和大家一起回顾总结近年来我国出版"走出去"的宝贵经验,展示我国大众出版、学术出版、数字出版在"走出去"过程中所取得的骄人成绩,以期给诸位同行带来启发与思考,探索更多更好出版"走出去"的新办法、新举措。《拓展出版"走出去"渠道,提升国际文化传播力》一文汇集了6家出版社"走出去"的成功经验,展示了"走出去"方式的多元化态势。  相似文献   

2.
正江苏人民出版社是一个以社科学术出版为品牌的资深出版社,近年来将打造面向世界的社科出版名社作为"走出去"的发展战略,一方面搭建学术创新出版平台,一方面开拓适合海外读者的通俗读物,并且及时顺应现代潮流走进高端数字化网络平台,使得本社的社科读物"走出去"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近年来,江苏人民出版社版权输出的数量和质量逐年提升,输出范围逐步扩大,其"走出去"项目连续获得省以上奖项,以及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和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资助,在凤凰出  相似文献   

3.
"以前我们走的是版权输出的路子,完全是为了‘走出去’而走出去,对方一要就是几十本图书的版权,给我们的费用也很低,双方几乎没有深层次的合作。图书是产品,也是商品,那么怎样才能真正体现图书的价值呢?经过一番思考和商讨后,我们不再给对方版权,开始与区内外合作出版图书,这在无形之中就把图书出版上升到了一个高度。"说这番话的是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新疆电子音像出版社社长于文胜。  相似文献   

4.
朱璐 《编辑之友》2011,(8):6-12
文化属于全人类,版权贸易的输出是提升一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而儿童文学被认为是最具有世界性的文学,是最容易"走出去"的文化产品。2005年,国家确立了"走出去"发展战略,在"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的全力推动下,中国童书出版"走出去"也由自发进入自觉,引进与输出比差逐年缩小,很多出版社在年度选题出版计划中都有针对海外市场需求专题策划的产品。尽管这些年来,我们也不乏像杨红樱的《淘气包马小跳》、曹文轩的《草房子》、秦文君的《男生贾里》这样能够在销售排行榜上与《哈利·波特》《冒险小虎队》等引进版超级畅销书平分秋色的经典畅销书,但总体上,这些成绩与中国的原创儿童文学的大繁荣大发展仍有着较大的差距。当前的现实是,在中国出版"走出去"当中,中国的儿童文学图书"走出去"的现状并不尽如人意,这与中国作为一个儿童文学出版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虽然并不能排斥由于语言、文化、审美习惯、价值观念的不同,甚至西方文化优越心态下的对中国当代文化"歧视"等所造成的中外文化交流障碍的影响,但这确实也反映了我国当前的原创儿童文学,在作品水平、作家实力、出版社品牌等方面都有待提升的现实。时值北京图书博览会召开在即,本刊邀请业界相关人士,探讨有关中国儿童文学图书"走出去"的现状、障碍,以及促进中国儿童文学图书"走出去"的对策,希望透过这个块面的思考和建言,对中国图书的"走出去"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5.
张金 《出版广角》2012,(9):47-49
正不论从市场发展角度,还是从政府推动角度,我国的数字出版"走出去"都恰逢其时。出版社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方式,让优秀内容以"数字出版"的形式"走出去"。出版业"走出去",向世界传播优秀的中华文化,是出版者的一项神圣责任。近年来,在主管部门的推动下,一大批图书走出国门,深受海外读者的喜欢,扭转了版权交易的逆差局面,传播了中华文化。不过,纸质图书只是出版的一种方式,数字媒体出版物发展迅速,已成为我国的文化产品走入国际市场的重要载体形式。  相似文献   

6.
荆孝敏 《出版参考》2013,(22):35-36
近年来,尤其是2005年实施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以来,在国家的政策支持和出版社的自觉努力下,中国图书走出去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版权输出和出版产品出口快速增长,据《中国文化走出去发展报告》统计:2011年出版物版权输出7783种,较2010年增长2092种,版权输出品种与引进品种之比由2010年的1:2.9提高至1:2.1;2011年累计图书出口707.23万册,金额3232.11万美元。虽然数字很好看,但是仔细分析,就会发现:一方面走出去的产品市场集中度差,不能形成较强的竞争力;另一方面走出去并没有  相似文献   

7.
实施“走出去”战略,不仅需要拥有更多样化的格局,而且还要支持国际范围内的多语种交流和文化交流,鼓励有实力的中国出版公司去国外投资落户。“走出去”不仅包括图书、期刊等其他出版物的版权合作与输出,还包括出版产业链和文化产业链上其他产品的版权合作和输出。  相似文献   

8.
赵然  卢萌 《青年记者》2012,(32):74-75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文化的载体,是文明的传播者。当前,冀版图书已经成为中国图书出版界的文化品牌,如何让冀版图书走出国门,提高其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成为摆在河北出版界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走出去"不是一个简单的口号,冀版图书应建立完整而周密的发展策略。做好"经典中国"工程申报,打造"经典冀版"系列图书从2009年开始,新闻出版总署为鼓励和支持国内各大出版社积极出版适合国外市场需求的优秀图书,启动了"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采用项目管理的方式资助外向型优秀图书的翻译和出版。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尤其是2005年实施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以来,在国家的政策支持和出版社的自觉努力下,中国图书走出去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版权输出和出版产品出口快速增长,据《中国文化走出去发展报告》统计:2011年出版物版权输出7783种,较2010年增长2092种,版权输出品种与引进品种之比由2010年的1∶2.9提高至1∶2.1;2011年累计图书出口707.23万册,金额3232.11万美元.虽然数字很好看,但是仔细分析,就会发现:一方面走出去的产品市场集中度差,不能形成较强的竞争力;另一方面走出去并没有给出版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因此也影响了一些出版企业走出去的积极性.如果能够将国内分散的出版走出去资源整合起来,发掘走出去的价值洼地,形成有效的发行渠道,真正通过走出去实现赢利,走出去还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0.
正浙江大学出版社是教育部主管、浙江大学主办的国家一级出版社。作为国家"走出去"方阵中的一员,浙江大学出版社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工作小组成员,多次承担"中国文化著作翻译出版工程""国家科技出版基金""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等重大项目,并获得"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等重要奖项,发挥着学术出版"走出去"的积极作用。整体上,针对出版走出去,浙江大学出版社是从以下思路来开展进行的:  相似文献   

11.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就版权引进提出了三个具有独创性的"看待":一是从培养出版社核心竞争力的角度来看待版权引进;二是从出版社生死存亡的高度来看待开放战略的实施;三是从参与全球文化竞争的层面来看待民族文化的传承。近年,我们在"引进来"和"走出去"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不错的业绩,荣获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评选的2012年度"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金奖(中国)"。我们认为少儿出版是最具备走出去潜质的,因为全世界儿童培养的基本价值观都相差无几,所以我们说儿童文学是最容易飞翔的,是没有国界的,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在这方面拥有很多成功经验。比如"彩乌鸦系列"从引进、借鉴到原创,再到走出去,创造中国童书出版走出去的理想模式。再比如受引进版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加大了对文化产业,特别是文化"走出去"工作的支持力度,很多文化企业尤其是出版企业在相关政策引导下,在"走出去"方面进行尝试、探索,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和成果.版权输出品种数量连续几年快速增长,输出与引进的比例进一步缩小.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来看,还仅仅是迈出了第一步,不足和困难依然很多,如版权贸易逆差虽逐渐减小,但在将来较长的时期内还不可能逆转,"走出去"图书从内容到形式与国外的差距依然存在,质量亟待提高;大多数输出图书投放市场后反应不一,优秀的畅销书太少;国内一些有实力的出版社积极到海外拓展,但短期内投入远远大于产出,需要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针对上述情况,需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和改进,以提高出版"走出去"的实效,为"走出去"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研究地方出版社中国主题图书“走出去”在内容建设、对外翻译、合作出版、版权输出、营销推广等方面的实践,对于区域出版“走出去”提供一定的借鉴。文章以陕西省地方出版社2016-2021年入选“丝路书香出版工程”“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以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的中国主题图书为研究样本,分析与总结陕西省地方出版社中国主题图书“走出去”的出版现状和实践特征,提出推动中国主题图书高水平“走出去”的区域出版路径,包括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精品主题图书“走出去”;增强选题叙事融合,助力构建“走出去”中国叙事体系;加强对外翻译合作,扩大主题图书版权输出版图;深化平台国际化建设,拓展主题图书“走出去”渠道。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无论是数字出版产品、实物产品、印刷服务,还是资本输出、版权贸易,出版业"走出去"工作都得到了持续性发展,呈现出量升质提的良好局面。在乐享成绩的当下,探讨以国家政策为杠杆的出版"走出去"的更大空间及可能,实现"走出去"的持久与稳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国家文化软实力命题下的出版"走出去"》从宏观的角度探讨了出版"走出去"的文化价值,认为出版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要让出版业成为塑造文化软实力的支柱产业,实现出版  相似文献   

15.
随着出版"走出去"战略的不断推进与深化,各大出版集团,出版社、文化机构和版权代理机构等都积极发展与规划.我国出版业在版权贸易、实物出口,印刷出口、文化服务贸易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走出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出版行业"走出去"下一步发展有待深入研究和思考.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讯(记者缪立平)在第十四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推出了"艺术中国""当代中国""传统中国"、"学术中国""原创中国"和"魅力湖南"6大系列"走出去"图书。其中《吴冠中全集》目前已被新加坡吴冠中艺术馆洽购该书的东南亚英文版权。BIBF期间,湖南出版集团与韩国IMPRIMA KOREA出版社签约,输出《青瓷》、《书香三千年》等图书版权;与汤姆森学习出版集团合作,签订了《长沙窑》版权输出合同。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加大了对文化产业,特别是文化"走出去"工作的支持力度,很多文化企业尤其是出版企业在相关政策引导下,在"走出去"方面进行尝试、探索,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和成果。版权输出品种数量连续几年快速增长输出与引进的比例进一步缩小。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来看,还仅仅是迈出了第一步,不足和困难依然很多,如版权贸易逆差虽逐渐减小,但在将来较长的时期内还不可能逆转;"走出去"图书从内容到形式与国外的差距依然存在质量亟待提高;大多数输出图书投放市场后反应不一,优秀的畅销书太少;国内一些有实力的出版社积极到海外拓展但短期内投入远远大于产出,需要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8.
潘文年 《编辑之友》2012,(1):19-24,52
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提升,提高文化"软实力"的历史使命,使得中国图书"走出去"成为一种历史的必然,成为当代中国出版业前进过程中的一种常态。十年来,中国图书主要通过图书商品输出、图书版权输出、海外直接出版三种方式实现"走出去"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出版“走出去”是围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外传播文化的主要途径之一,其关键是要将中国文化介绍到海外主流社会,形成较为广泛的影响,增强国家的软实力。为此,政府有关方面采取多种措施,积极推动中国出版“走出去”。“中国图书埘外推广计划”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出台的一项重要政策,它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图书版权输出和中外出版合作。  相似文献   

20.
郭光 《出版广角》2013,(21):30-32
唯有坚持"中国文化,国际表达;中国图书,国际营销",坚持走商业模式的发展之路,才可能真正地在推动中国文化和出版全面"走出去"中获得成功。2013年10月13日,法兰克福国际书展落下帷幕,我在书展总结会上与中青(英国)国际出版传媒的编辑营销团队分享了三个关于法兰克福书展的故事。三个故事第一个故事与国际知名的英国Quarto出版集团有关,中青社从本世纪初起就从Quarto引进图书版权,这家出版集团的子公司和营销网络遍布欧洲、北美和大洋洲,其所专注的艺术出版方向与中青社颇多重叠,我们也一直将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